《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ppt_第1页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ppt_第2页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ppt_第3页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ppt_第4页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 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的典型。,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这一时期是从罗马帝国消亡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期间,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衰落到再次出现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市”的色彩日益增强,这是中世纪城市与早期城市的一个显著差别。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欧洲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文艺复兴和新航线的开辟。后者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崭新时期。,此阶段的城市化有着诸多特点。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b.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 c.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当代西方学者将50年代以来的世界城市化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工业化。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1、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来看; 2、从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来看;,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分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集聚区和大都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1、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世界4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2、戈特曼认为目前世界上6个大都市带 a.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b.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c.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d.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e.英格兰大都市带; f.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以及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美国西部沿岸大都市带,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3、它们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a.都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b.政治经济上的中枢作用; c.带状的空间结构;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人们迁往市郊或外围地带,这一过程郊区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是一连串的连锁反映: 住宅 商业服务部门 事务部门 工厂,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里居住,加上国外移民的影响,众多城市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然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这种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生计城市化,这些人移入城市后,一部分进入内城贫民窟区,一部分居住在城市外缘的木屋区。 下图将对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迁移和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作以直观比较:,中心商业区,内 城(低收入, 少数民族区),郊区(高、中收入及白人区),富裕,贫穷,资本,高、中收入者,年轻专业人员,中心 商业区,贫民区,混合区,城市边缘(郊区木屋),高、中收入,低收入,农民,农民,农业地区,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迁移,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后、中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1、城堡-城市的萌芽,6座古城遗址: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岗、章丘子崖、寿光边线王;,2、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距今约3600年前的宫殿遗址,一般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3、早期城市的功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的。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1、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2、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城市的经济功能较早期大大强化; 3、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南方的城市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北方,这是本期城市发展的首要特点。 北宋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时期,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城市革命”。主要表现为: a.城市商业空前发展,传统的坊市制被打破; b.新型的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出现; c.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我国城市发展史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城-北京。 期间,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随着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这三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础上取得全面突破,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我国城市发展超过了任何时期,但于同期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则十分缓慢。 这一时期城市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a.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近代工商业城市和传统的中心地城市; b.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明显:东北成为我国近现代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949年以后,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和空间现象的城市化也开始了新的进程。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1、我国当代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文革”时期(1966-1976)和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以后)。,2、当代中国经济波动与城市化波动之间的关系(表中的数值是),二、乡村城市化开始出现 1982-198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达10.9%,但全国农业人口年递增率仅3.5%,知识由于放宽了设市、镇的标准,才使城镇非农业人口年递增率达4.8%,但仍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过低城市化”。 究其原因有: a.长期实行严格的控制“农转非”政策和控制农村人口进城的政策; b.我们始终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这一城市建设方针; c.存在一定数量的待业人口和大量的隐性事业人口。,d.农村劳动力的转化以就地为主。即“离土不离乡”,他们不包括在城镇非农业人口的统计中。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波动也使各级城市数量产生了变化。,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 许学强利用1978年的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两个因子:工业化因子和人口密度因子;得到的多元回归方程是: 城市化水平(%)=13.17+3.35工业化因子-4.14人口密度 这一方程不但解释了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部分省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而东部沿海省区提高缓慢,同时也可以说明,在一个过件内可能会存在良种不同的城市化规模,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一、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1、理论依据:城市化的两个前提,第一前提和第二前提; 2、基本观点:我国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和规模归根结底取决于农业生产水平,取决于粮食生产的水平,取决于粮食产品的商品率。,二、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1、理论基础: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