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光学》PPT课件.ppt_第1页
《大学物理光学》PPT课件.ppt_第2页
《大学物理光学》PPT课件.ppt_第3页
《大学物理光学》PPT课件.ppt_第4页
《大学物理光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波的共性 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横波),概述,第 十 章 波 动,1 .,一.机械波的形成,101 机械波的几个概念,双重周期性,二.横波与纵波,2 .,三. 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 波速,一个周期 波传播的距离,1. 波长 ,(一个完整波形长度),或 相邻( = 2 ) 两个振动质元间距,2. 周期与频率,T : 传播一个 所需的时间, : 单位时间 传播完整波的数目,a. 波源 S 相对介质静止 T = TS =S,b. 对线性波 (如机械波),T 、 与介质无关,只与波源有关,3 .,3. 波速u (相速),或,单位时间 状态(相位) 传播距离,与介质性质有关,与波源无关,4. 相互关系,*a. 波速公式,b. 双重周期性,固体,(纵),4 .,波线 传播方向,波面 同相面,平面波(一维),球面波(三维),5 .,一.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102 平面简谐波的波涵数,1. 波涵数 (波的运动学方程),描述波线上各质元集体振动规律,满足,2. 平面简谐波 ( 一维 ),6 .,设波沿 x 轴正向(或负向)传播,原点O处 (不一定是波源S ),O 处质元:,( 教材设 0 = 0 ),对任一质元 P(x):,如图 ( x 0 ) P 滞后O,P,x0,Q,x,O,x,7 .,一般 波函数标准形式,角波数,a. 形式 与坐标系选择有关(原点、正向),b. 波的相位,关键,特征量( A、u、 ),0 原点O处质元的初相位( x = 0 , t = 0 ), 传播方向与 x 轴正向,一致,相反,或,其中 t = 0 x 处质元初相位,t = 0 x = 0 原点O处的初相位( 0 ),8 .,同一质元不同时刻,同一时刻不同质元,x 波程差,c. 相位差 ,d. 对任一质元,9 .,将 x = x0代入与y Q比较,分析:,a. 法 设波函数为,可得,b. 法 由相位超前或滞后关系直接求0,上方(超前),下方(滞后),c. 如 x0 0 不影响最终结果,结论:,10 .,二. 波函数的物理含义,满足,11 .,a. 比较法 化为标准式后比较,分析:,b. 意义法( 、T、u ), 理解波的双重周期性和传播特性, :,T :,u :,12 .,例2 已知波沿 x 轴负向传播, u = 2 ms-1, 波线上任一点质元的振动规律如图所示,求下列情况下的波函数:,(1)该曲线表示原点O处的振动规律;,(2)该曲线表示质元 P处(x = 10m)的振动规律.,b. 可由旋矢法求0或 ( P ),分析:,由yt 曲线 特征量,A ,T( ),a. 设,0或 ( P ),13 .,c. 对(2) 设,法 比较法,由yt 曲线 知,将xP = 10m 代入与yP 比较 ,得,法 相差法,14 .,例3 已知波沿 x 轴正向传播, u = 2.0ms-1, t时刻波形图如图所示,求下列情况下的波函数:,(1) t = 0s ; (2) t = 1s .,分析:,a.由yx曲线 特征量,A , = 8m( ),则,b. 对(1)问,由图知,对(2)问,法 波形平移法,( /4个波形),反传播方向平移/4波形,法 相差法,由图知t = 1s 时 1= /2 则t = 0 , 0= 1 -t=0, t = 0时波形图 0= 0,15 .,一. 波动能量的传播,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以纵波为例,在 x 处取体元dV = Sdx ( dm= dV ),(设 0= 0),式中用到以下关系式,(E为弹性模量),16 .,能量密度:,= 常数,讨论,比较简谐运动与简谐波的能量特征,简谐运动 孤立系统 能量守恒 动势能反相变化,17 .,二. 能流和能流密度, 描述能量传播特性,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垂直),能流密度 (强度 ),讨论,球面波振幅问题及球面波波函数,对两个球面,球面简谐波波函数,( 反比 ),式中 A0为r0处波的振幅,(Wm-2),18 .,一. Huygens原理,10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与波的干涉,( 荷兰, 1679 ),子波包络,下一时刻波面,确定波的传播方向,(几何作图法),讨论,用惠更斯原理研究波的折射现象,19 .,t 时刻,t+t 时刻,所以,20 .,二. 波的衍射,(绕射),讨论,障碍物(孔,缝,屏)线度与衍射现象强弱,线度 不明显 “直线”传播,线度 显著 “绕射”,21 .,三. 波的干涉,1. 波的叠加原理, 独立性与叠加性,只适用小振幅波动(线性叠加),2. 波的干涉,(1)干涉现象,(2)相干波,22 .,(3)相干波产生,法 用满足上述条件两独立波源(图10-18),(4)两相干波的相位差,任一相遇点 P,空间位置的函数 , 与t 无关(稳定),23 .,(5)合振动强弱空间分布规律,对P点: 合振动,满足:,最强 (干涉相长),满足:,最弱 (干涉相消),干涉静止,式中,式中,24 .,a. 相干叠加 能量在空间不均匀分布,b.非相干叠加(如频率不同) 均匀叠加,分析:,关键 求相位差 表达式,解:,(1) 对图中P1点( r1= r2 ),均为干涉静止点,25 .,(2) 对图中P2点 r1= 10+x , r2 = x10,均为干涉静止点 , 无加强点,在(10 , 10 )区间,干涉静止点位置,讨论:,S1和S2右初相相同,情况如何?,26 .,分析:,分波阵面法取得两相干波,S,c,A,则,第一次减弱,第二次减弱,两次相减,则,反之已知 可求 u,x,27 .,一. 驻波的产生,一维驻波 (弦驻波),105 驻波,(干涉的一个特例),相干波+ A1=A2 + 沿弦线相向传播,考察半个周期,28 .,二. 驻波方程,1. 驻波方程,合成波 非行波,A (x) 周期性函数,振动因子,如1 = 2= 0 (教材),29 .,2. 驻波特征,(1) 振幅分布 “腹与节”,(2) 相位分布 “同相与反相”,(3) 能量分布 “驻”(能量不传播),相邻波节(腹)间距x,相邻波腹与波节间距x,相邻波节之间 同相振动,任一波节两侧 反相振动,I左+I右= 0 净能量不过波节,30 .,三.相位跃变,(半波损失),理论和实验证明,四.驻波能量,31 .,五. 简正模式,1. 两端固定弦驻波,(驻波可能形成振动方式),如图(一端波节,一端波腹),2. 其它情况,外界策动频率 = 某个简正频率,32 .,分析:,对(1)问,法 见教材,法 设反射波方程为,考虑反射波由入射波引起, 且反射端有相位跃变,则,故,34 .,106 Doppler效应,一.概念,a. 三者相对静止,b. 对质元 b,1. S 不动 , P 相对介质运动 ( v0 ),接近,远离,35 .,2. P 不动 , S 相对介质运动 ( vS ),接近:,远离:,3. S与P 同时相对介质运动,综合上述规律,a. 只发生在连线方向上 , 无横向效应,b. S运动和P运动机理不同,不可相互等效,c. 同方向上,d. 冲击波(激波),36 .,例1 A、B为两个汽笛,其频率皆为500 Hz, A静止,B以 的速率向右运动. 在两个汽笛之间有一观察者O,以 的速度也向右运动.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 ,求:,(1)观察者听到来自A的频率;,(2)观察者听到来自B的频率;,(3)观察者听到的拍频.,分析:,关键: 分清S 或P 相对介质运动情况,“接近” “远离”,37 .,例2 利用多普勒效应监测车速,固定波源发出频率为 的超声波,当汽车向波源行驶时,与波源安装在一起的接收器接收到从汽车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为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 ,求车速.,分析:,被测汽车充当两个角色:,故需两次运用Doppler效应,仪器接受的频率,车速,一是运动的观察者 , 二是运动的反射波源,38 .,一.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107 平面电磁波,开放 LC 电路,等效为振荡电偶极子(发射天线),非线性变化,电场与磁场交替变化与传播 (球面波),r 平面电电磁波,39 .,2. 与 同相位,二. 平面电磁波特性,1. 横波, 右手螺旋系 偏振性,3. ,4. 真空,介质,(折射率),40 .,可以证明,42 .,四. 电磁波谱,其中 : 400nm (紫) 760nm (红) 可见光,引起人眼视觉:,矢量 光振动,40 .,一. 声波 (机械纵波),*108 声波 超声波与次声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