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摆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加深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评析:用学生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二、探究新知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课本,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评析: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看书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意识。从整体上明确概念。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相关内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学会了什么?(研讨)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有几组?(指实物回答)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用剪子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师电脑演示“相对面相等”)师:说说棱的特点。生:长方体有12条棱。师:可以分成几组?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生1:用尺子量的。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生:老师我把长方体的棱分成了4组,每组有3条,就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师:这种分法也是正确的,而且很独特。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评析:学生明确了概念,再进一步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研究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亲身感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师: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认识长方体直观图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师边说边作图,并强调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评析: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自学正方体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汇报、板书)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比较二者的异同师:同学们观察学具看板书,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叙述,师用两种色笔分别圈画。)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师演示集合图)三、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与图形,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四、巩固应用(电脑出示)(一)基本题填一填:(开火车口答)1、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面积();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面都();正方体有()条棱,长度();正方体是特殊的()。2、三条棱相交处叫(),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体的()、()、()。下图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厘米、()厘米、()厘米;所有的棱长总和是()厘米。3、在上面这个长方体中,前面和()面完全相等,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右侧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面和()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量一量:课前所做的长方体纸盒长、宽、高各是多少。明确长方体摆放位置不同其长、宽、高也不相同,启发学生不要机械记忆指一指:看图指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说一说: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二)变异题辨一辨:1、长方体有8个面、6条棱、12个顶点。()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选一选:右图中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15101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米,棱长的总和是()米。(182436)(三)综合题算一算:(书中24页8题)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摆一摆:1、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摆摆看。2、小组合作:用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拼法?拼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如果用24个呢?(创新题)想象练习:师: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给你一点,学了这节课你会联想到什么?(由一点引出的三条线段)由这三条线段你会想到什么?(三个面)继续想象:(由三个面可以想到它们相对的三个面形成一个长方体)。这个练习使学生建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五、反思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学法、兴趣)六、研究性作业:(课下研究)有一个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每面都涂上红漆。现在把它锯成棱长是10厘米的小正方体。请问:(1)需要锯几次?能锯成多少个小正方体?(2)四面都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