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反应平衡常数.doc_第1页
液相反应平衡常数.doc_第2页
液相反应平衡常数.doc_第3页
液相反应平衡常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八 液相反应平衡常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一种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方法。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测试原理和使用方法。3)掌握pH计的原理和使用。2.实验原理根据Beer-Lambert定律,溶液对于单色光的吸收,遵守下列关系式: (1)式中A为吸光度;II。为透光率;k为摩尔吸光系数,它是溶液的特性常数;l为被测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 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将每一种单色光,分别、依次地通过某一溶液,测定溶液对每一种光波的吸光度,以吸光度A对波长作图,就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分光光度曲线,或吸收光谱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对应于某一波长有一个最大的吸收峰,用这一波长的入射光通过该溶液就有着最佳的灵敏度。图1 分光光度曲线从(1)式可以看出,对于固定长度吸收槽,在对应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入)下测定不同浓度c的吸光度,就可作出线性的AC线,这就是光度法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以上讨论是对于单组分溶液的情况,对含有两种以上组分的溶液,情况就要复杂一些。1)若两种被测定组分的吸收曲线彼此不相重合,这种情况很简单,就等于分别测定两种单组分溶液。 2)两种被测定组分的吸收曲线相重合,且遵守Beer-Lambert定律,则可在两波长1及2时(1、2是两种组分单独存在时吸收曲线最大吸收峰波长)测定其总吸光度,然后换算成被测定物质的浓度。 根据Beer-Lambert定律,假定吸收槽的长度一定,则 (2) (3) (4)此处AA1、AA2、AB1、AB2分别代表在1及2时组分A和B的吸光度。由(3)式可得: (5)将(5)式代入(4)式得: (6) 这些不同的K值均可由纯物质求得,也就是说,在纯物质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时,测定吸光度A和浓度c的关系。如果在该波长处符合贝尔一郎比定律,那么AC为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值,是混合溶液在1、2时测得的总吸光度,因此根据(5)、(6)式即可计算混合溶液中组分A和组分B的浓度。 3)若两种被测组分的吸收曲线相互重合,而又不遵守贝尔-郎比定律。 4)混合溶液中含有未知组分的吸收曲线。 3与4两种情况,由于计算及处理比较复杂,此处不讨论。 本实验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弱电解质(甲基红)的电离常数,由于甲基红本身带有颜色,而且在有机溶剂中电离度很小,所以用一般的化学分析法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测定都有困难,但用分光光度法可不必将其分离,且同时能测定两组分的浓度。甲基红在有机溶剂中形成下列平衡: 甲基红的电离常数 或 (7)由(7)式可知,只要测定溶液中B与A的浓度及溶液的pH值。(由于本体系的吸收曲线属于上述讨论中的第二种类型,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通过(5)、(6)两式求出B与A的浓度),即可求得甲基红的电离常数。 3.仪器与药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nico2000)l台,pHs-3c型酸度计1台,容量瓶(100mL)7只,量筒(100mL)1只,烧杯(100mL)4只,移液管(25mL,胖肚)2支,移液管(10 mL,刻度)2支,洗耳球1只。酒精(95,化学纯),盐酸(0.1molL),盐酸(0.01 molL L),醋酸钠(0.01molL),醋酸钠(0.04molL),醋酸(O02molL),甲基红(固体)。 4.实验步骤 1)溶液制备 (1)甲基红溶液 将1g晶体甲基红加300mL 95酒精,用蒸馏水稀释到500mL(已配制,公用)。 (2)标准溶液 取10mL上述配好的溶液加50mL 95酒精,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 (3)溶液A 将10mL标准溶液加10mL 0.1molLHC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溶液B 将10mL标准溶液加25mL 0.04molL NaAc,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溶液A的pH约为2,甲基红以酸式存在。溶液B的pH约为8,甲基红以碱式存在。把溶液A、溶液B和空白溶液(蒸馏水)分别放入三个洁净的比色槽内,测定吸收光谱曲线。 2)测定吸收光谱曲线 (1)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A和溶液B的吸收光谱曲线求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波长从360nm开始,每隔20nm测定一次(每改变一次波长都要先用空白溶液校正),直至620nm为止。由所得的吸光度A与绘制A曲线,从而求得溶液A和溶液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1和2。(2)求KA1、KA2、KB1、KB2 将A溶液用0.01molL HCl稀释至开始浓度的0.8倍(取20 mL A溶液用0.01molL HCl稀释至25mL),0.50倍(取12.5mL A溶液用0.01molL HCl稀释至25mL),0.3倍(取7.5mL A溶液用0.01molL HCl稀释至25mL)。将B溶液用0.01molL NaAc稀释至开始浓度的0.8倍(取20 mL B溶液用0.01molL NaAc稀释至25mL),0.50倍(取12.5 mL B溶液用0.01molL NaAc稀释至25mL),0.3倍(取7.5 mL B溶液用0.01molL NaAc稀释至25mL)。并在溶液A,溶液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1和2处测定上述上述相对浓度为0.3、0.5、0.8、1.0的各溶液的吸光度。如果在1、2处上述溶液符合贝尔一郎比定律,则可得到四条Ac直线,由此可求出KA1、KA2、KB1、KB2。 3)测定混合溶液的总吸光度及其pH (1)配制四个混合液 10mL标准液+25mLO04molLNaAc+50mL0.02molL HAc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10mL标准液+25mLO04molLNaAc+25mL0.02molLHAc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10mL标准液+25mLO04molLNaAc+10mL0.02molLHAc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10mL标准液+25mLO04molLNaAc+5mL0.02molLHAc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用1、2的波长测定上述四个溶液的总吸光度。 (3)测定上述四个溶液的pH值。 5.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分光光度计时,为了延长光电管的寿命,在不进行测定时,应将暗室盖子打开。仪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h,如使用时间长,则中途需间歇0.5h再使用。 2)比色槽经过校正后,不能随意与另一套比色槽个别的交换,需经过校正后才能更换,否则将引入误差。 3)pH计应在接通电源20min30min后进行测定。 4)本实验pH计使用的复合电极,在使用前复合电极需在3molL KCl溶液中浸泡一昼夜。复合电极的玻璃电极玻璃很薄,容易破碎,切不可与任何硬东西相碰。 6.数据处理 1)画出溶液A、溶液B的吸收光谱曲线,并由曲线上求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1、2。 2)将1、2时溶液A,溶液B分别测得的浓度与吸光度值作图,得四条Ac直线。求出四个摩尔吸光系数KA1、KA2、KB1、KB2。 3)由混合溶液的总吸光度,根据(5.5),(5.6)两式,求出混合溶液中A,B的浓度。 4)求出各混合溶液中甲基红的电离常数。 7.思考题 1)制备溶液时,所用的HCl,HAc,NaAc溶液各起什么作用? 2)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时,为什么要用空白溶液校正零点?理论上应该用什么溶液校正?在本实验中用的什么?为什么? 8.讨论 1)分光光度法和分析中的比色法相比较有一系列优点,首先它的应用不局限于可见光区,可以扩大到紫外和红外区,所以对于一系列没有颜色的物质也可以应用。此外,也可以在同一样品中对两种以上的物质(不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