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随堂习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随堂习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随堂习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随堂习题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2018太原高一期末)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D)A“和平共处”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解析“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项正确。2(2018九江高一期末)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C)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解析从周恩来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我们跟苏联在战略上联合,在战术上独立,这说明我们并不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而是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答案选C项。3(2018广东金山中学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D)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敌视态度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运动发展D减弱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色彩解析A、B、C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4(2018合肥高一联考)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复杂的。但是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C )A加强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B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完善“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的相关内容。由“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判断可知该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该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日内瓦会议的内容。5(2018遵义高一期末)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曾指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下列没有体现本段材料所述内容的是(C)A在共同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努力B以“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亚非国家相互同情和支持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国互相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D一切国家和所有人民都应当享有平等权益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6(2018武汉高一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解析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得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和美苏“冷战”的开始;第二小问“意义”,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意义和世界意义回答即可。答案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与中国建交高潮;有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解析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得出为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而提出的;第二小问“实践”,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回答,主要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答案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三中“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得出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根据材料三中“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得出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材料三中“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得出体现国际法治精神。答案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解析在回答“认识”时,要综合上述三个问题涉及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由第(1)问得出外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