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报告.doc_第1页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报告.doc_第2页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报告.doc_第3页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报告.doc_第4页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的诱惑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大二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组员:段承阳、耿佳兴、李圆欣、季文寒、于浩玮指导教师:鲍泓1、 前言 据“2012年七月的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为5.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超过2011年30.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中国1700万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构成中的主力军。 可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地点,每日使用的时间,使用的途径,和主要使用网络做什么,对待电脑,互联网的态度等一系列问题,分析总结大学生电脑使用的现状,主要存在问题,并思考解决途径,提出合理性建议。能够使自己及身边的同学正确认识到电脑的利与弊,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使用网络,使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为了了解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他们的网络使用概况,特点,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我们小组在2013年7月至8月对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活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共有300人,本次调查共设80张问卷,占全体学生的27%。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并当场收回。其中男生发放30张,回收30张;女生发放30 张,回收30张。共回收调查问卷60张,回收率为100%。为增强调查可信度,我们还与部分同学进行了交流。随后对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2、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现状及问题 网络能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网络向大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其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的确是一把双刃剑。1、 现状(一)大学生上网途径较为单一,如图一图一其中1为宿舍2为家中,3为学校机房4为其他从中不难看出大学生上网途径较为单一,大学生上网主要在宿舍和学校中,宿舍34人约占57%,学校机房15人,约占25%,而家中只有2人,只占3%,其他9人,占15%,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宿舍和学校上网。主要原因显而易见,首先大学生很多都选择住校,而学校提供了十分方便的网络环境,内容丰富的校园网,也可以通过网关浏览外网,完全没有必要去网吧或其他一些地方。(2) 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对于电脑需求很大,已有电脑或打算在大学期间购买电脑。如图二,三,四 图二1很低 2低 3一般4高 5很高 图三1有电脑2没有电脑图四1不打算买电脑2打算买电脑从图二可看出,被调查的60人中,有3人认为专业对于电脑需求很低,占5%。5人认为低占8%,17人认为一般占28,29人认为高占48%,9人认为很高占11%。绝大多数认为专业对于电脑的需求很大。从图三,86%大学生已经拥有自己的电脑,这个比例相当惊人,而还没有电脑的14%中,有88%学生有在大学期间买电脑的计划,只有12%暂时不打算买电脑。(3) 大学生电脑主要用于娱乐活动,如图五,图六,图七图五1学习 2玩游戏3看网页4看视频5其他电脑主要用于学习的只有12人占20%,用于游戏的22人占37%,用于网页浏览14人,占23%,用于看视频8人,13%,其他4人占7%,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是用于学习的只占20%视频,游戏等娱乐活动却占了73%。图六图七1不符合2和初衷符合度不高,偶尔会起点作用3和初衷符合度较高,经常帮助自己4非常符合有12人认为电脑买回后发挥的作用不符合初衷占20%,40%,24人认为符合度不高,15人符合25%,9人认为非常符合只占15%,过半的学生认为电脑的使用与当初买时初衷不符,我想当初大多数人买电脑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学习,但事与愿违,实际中20%用于学习,73的人主要用于娱乐活动。(4) 大学生网络依赖较为严重,有多数人有网瘾特征且自制力欠缺图八,图九,图十,图十一,图十二图八1一小时一下2一至三小时3三至五小时4五小时以上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只有10人,16%,一至三小时26人,42%,三至五小时17人,27%,五小时以上9人16%。可看出大学生上网时间普遍偏长。图九1经常2一般3偶尔从上网频率上看63%的大学生,经常上网,只有14%偶尔上,23%选择一般。图十1一点都不强烈2一般3强烈4非常强烈图十一1随时可以停下来2勉强可以3停不下来4不想控制图十二A从不这样B偶尔这样C经常这样D根本忘不了网络从上网欲望看图十,12%一点都不强烈,44%强烈,11%非常强烈从自制力上看图十一,只有27%人可以随时停下,38%停不下来,28基本可以停下,虽然55%人有必要的自制力,但45人对于网络缺乏必要自制力。从图十二可见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有32%将近1/3的人经常会在不上网时也想着网络上的事情。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 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所以很多人形象的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有网瘾的症状,这也许由于经历了残酷的高考洗礼后,忽然得到了释放,所以不由的便放松了,自制力也下降了,另外虚拟世界的确有它独特的魅力,这里人与人不用在带着面具生活,但它毕竟是不真实的。(五)网络使用情况男女差异较大,如图十三,图十四图十三系列一男、系列二女男女一小时一下28一至三小时816三至五小时124五小时以上82从上网时间上看,图十三的折线图很清楚的说明了男生上网时间普遍高于女生,男生大多数每天上网三小时以上,而女生多数为三小时以下。男女学习48玩游戏154网页68视频48其他22图十四系列一男,系列二女从电脑用途上看,男生主要用于游戏,网页,女生主要用于学习,视频。 此外,自制力上女生也要强于男生,这里不再细说。2,问题(1) 过度使用网络,甚至有网瘾倾向从调查数据很容易看出这点,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多,使用时间偏长。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 , 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 , 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很多人面对大量的信息感到困惑和茫然时 , 另一些人则因为他们在网上的新发现而欣喜若狂 , 甚至不愿离线。也就是说 , 有人非常依赖网络 , 就象赌博上瘾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依赖”, 一种行为依赖或者称为科技依赖 , 并且受到了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根据2004年7月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现有互联网网民8700万人,其中1505万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网民总数的173。在个人电脑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问题也出现了。近来,网络对网民心理的影响受到关注。其中,年轻网民的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网络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从已有的调查来看 , 网络依赖在生理、心理(抑郁)和社会方面都和赌瘾有相似之处。25 % 一59 % 的人认为过度使用网络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 有相似比例的人报告说别人抱怨他们过度使用网络。有研究表明增加上网时间和孤独与抑郁有显著相关 , 与白天的心理压力指数的关系也是如此。 聊天,交网友,泡网吧,打游戏,看新闻,查资料,随着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把网络当成排遣的对象。但医学家却对此表示担心,因为这种虚拟的排遣方式会带来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爱不释手,不少学生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神奇的网络世界,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对目标的选择无所适从,这里看看,那里站站,继而迷失方向,时间也很快从手指间流逝,离开网络才感到上网学习、查资料的初衷都没有实现。 (2)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可忽视。与传统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趋势。1在虚拟社会,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国家、地域界限,但信息的内容仍带有地域特征,它反映着一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等。此间,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与道德冲突必然出现。同时,随着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的大量渗透,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歧变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生活中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最终必然导致行为主体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根据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社会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现实社会中,由于人们的交往面比较狭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人都生活在熟悉的人际环境里。在“熟人空间”里,道德的三支力量: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一般能共同发挥作用,因而,人们的道德意识比较强烈,道德行为比较严谨。而网络提供给网民的不仅是一块“公共空间”,更有一块“私密的空间”,这里,交往不再需要真实身份,无数个体演变成数字化符号,不受他人的监督,道德只能依靠内心信念这一支力量维系,传统规范的约束力就会减少,容易出现伦理上的不规范行为,甚至有人把网络世界视为“道德的真空”,认为在网络世界只有能力的高低,没有道德上的善恶。如黑客行为非但没有受到谴责,反而受到宽容和崇拜。这些问题的根源正是网络道德缺失的印证。3、 对于解决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网络使用中的问题的对策 过度使用网络,网络道德低下,已在大学生中显现出“小群体”的现象。往往集中在一个宿舍或一个小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作为集体生活环境中的一个成员,不希望在群体中被孤立起来受到众人的攻击或排挤。因此,他们会遵从群体的意愿,采用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而这种群体内部的“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的判定能力及自我意识,盲目地顺从群体的行为导致过度上网现象的发生。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实践证明,较有效办法是通过德育课等主渠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虽然使用网络的行为习惯是个人的,但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正确的导向,学校的引导教育就非常重要,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要纳入教学体系,不能放任自流。引导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意识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选择、学会鉴别,避免各种困惑、失落与盲从,减少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危险因素。 第二,大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在大学生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硬件配备和有关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力加强各种网络教室、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大网络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创设各种文化空间,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BBS、社团主页、师生个人主页等网络媒介校园文化,把学生的兴趣从“网吧”拉回校园第三,抓好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学生无拘束地参与讨论。为了满足学生交流和宣泄的心理需求,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些游戏室和聊天室,由有关教师轮流操作和做版主。这样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其真实心态,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坚持主流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因势利导地给予学生教育和帮助,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不至于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开展网络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咨询主要为面对面咨询,这极有可能阻挡了一部分有顾虑的同学,而网络的隐匿性、快捷性的优势,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开设网上在线心理咨询,进行网上行为训练的指导,将有助于大学生及时摆脱心理困扰,自觉调整网上行为,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第四,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由于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这为某些不道德者带来了许多可乘之机,他们可能肆意在网传播反动的和黄色的信息,制造网上信息污染;或是发布虚假信息,随意侮辱诽谤他人,而高科技网络在道德问题面前显得很脆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尽快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上载把关工作,把那些不健康和有害的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同时,学校应增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部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网络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正面的网络资源占据学生的网络生活。参考书目-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袁方,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