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名符其实的.doc_第1页
建设名符其实的.doc_第2页
建设名符其实的.doc_第3页
建设名符其实的.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名符其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创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品牌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与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和吴桥国际杂技节并列的四大国家级、国际性的重大文化节会。目前,成都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非遗节,并获得了非遗节的永久举办权。国际非遗节使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千山万水、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障碍,从全球各个角落汇聚到了成都,成都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这对于成都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发展文化产业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成都如何抓住这个极为难得的重大机遇,则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一、问题的提出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将成都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但我们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历届国际非遗节的成功举办,并且水平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从已经举办的三届国际非遗节的情况来看,中国与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从内容到形式均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历届非遗节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内容相当丰富,展示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尽可能地利用了声光电子技术以强化观众的视觉、听觉感受,增加了观众参与互动的程度,显得比较生动活跃,展示效果相当不错。相比之下,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非常单薄,展示手段单一,形式呆板。截至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国外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还是照片加文字说明的一两个展板,仅仅停留于粗浅介绍的水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固然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全球文化视野下,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毕竟是局部与总体的关系,无论在数量和种类方面只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较小的部分。历届国际非遗节上这种局部与总体轻重倒置、过于明显“厚中薄外”的展示效果,与全球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性质显然不符。国外非遗展示内容苍白的状况,直接制约了中国观众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也使成都举办的国际非遗节缺乏对世界各国观众的吸引力,每次国际非遗节只有本国观众而鲜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削弱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世界性,使国际非遗节举办城市陷于尴尬境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也会显得越来越名不符实。应该说,这种状况是目前国内许多冠以“国际”名目的文化节庆的通病,也是这些文化节庆难以成为真正的国际性节庆的症结所在。因此,对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赞誉,我们应当视为一种期许,视为一个需要努力达到的标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地位是要靠实际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来证明的,实至才能名归。我们千万不要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让难得的机遇在自我陶醉中从指缝间溜走。再从以往国际非遗节闭幕期间的情况来看,每当全球聚焦的非遗盛会刚刚落幕,作为非遗节载体的成都国家非遗公园便会迅速冷清下来,与盛会期间万人空巷的热烈场面形成极为强烈的反差,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即淡出公众的视野,似乎进入漫长的冬眠期,直至下一届非遗节才被唤醒重新登台亮相。在成都这座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永久举办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像平时无用的陈年旧衣服一样每两年拿出来晒一下,然后又锁驻箱底。这种状况与办成“永不落幕的非遗节”的承诺相去甚远。2011年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闭幕后的一段时期内,新建的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又出现了门可罗雀的景象。最近在非遗博览园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美食节,让我们看到以往国家非遗公园在非遗节闭幕期间长期闲置冷落的状态终于被打破,对非遗博览园的开发利用已经启动。鉴于国际非遗节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非遗博览园对于成都未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关系重大,鉴于创立文化品牌的机遇来之不易,因此有必要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开发利用启动之际,站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全局性战略高度上,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作为统率开发思路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成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内的优势地位面临竞争与挑战,也迫切要求成都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性的目标定位。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际国内成为一项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事业。仅从国内来看,不少城市都积极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力求以此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山东济南提出以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为目标,计划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类最全、项目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湖北宣布在宜昌建立“中国三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南方日报2011年2月23日报导,广州市政协委员已正式建议市政府在广州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显然,利用各种非遗博览园作为载体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正在国内一些城市中成为一种趋势。成都为了牢牢占领和巩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内的制高点,避免陷入低水平的同质竞争,有必要充分利用作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举办城市的突出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提出自己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定位既要具有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又要具有可行性,必须是经过努力奋斗可以实现的。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成都有必要以非遗博览园开发利用作为抓手,以建设名符其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作为自己的目标定位,努力创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品牌。之所以强调“名符其实”,是因为目前成都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目标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但这个目标定位并非可望不可及。只要以最大的决心,按照正确的路径去努力奋斗,这个目标是能够达到的。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这个文化品牌一旦真正建立起来,对于扩大成都对外影响,提升成都文化软实力,推动成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至少目前还没有其他城市具备成都这样的条件,可以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作为目标定位。但这种没有竞争对手状况绝不可能一成不变。成都对此要有紧迫感,需要尽快确定自己的目标定位,并着手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二、实现目标定位的基本路径建设名符其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目标定位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逐渐实现。具体的实施规划需要组织有关专家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能形成。在这里,按照我们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应达到的起码高度的理解,初步提出实现这一目标定位的基本路径,作为引玉之砖。(一)创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形式,改善展示结构,建设真正具有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以往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之所以出现“厚中薄外”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参展国家和地区的参与程度不高,所提供的资料有限,非遗节主办方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创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形式。可以考虑在国际非遗节闭幕期间与有关国家或地区合作,采取非遗文化周等多种形式,不定期举办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展示活动,重点对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些侧面或某些局部进行深度展示。例如:举办按区域方式组合的亚太地区非遗文化周、北欧地区非遗文化周等,以及按内容组合的中外服饰文化周、中外民俗文化节、中外美食文化节等。在特色展示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内容,提高展示的观赏性、参与性。在国际非遗节闭幕期间举办各类特色的中外非遗展示,至少有如下好处:第一,有利于提高相关国家和地区对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参与程度,直接促进每两年一届的国际非遗节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强国际非遗节的世界性。第二,可以在两届国际非遗节的高峰之间形成若干小高峰,改变在非遗节闭幕之后非遗公园和非遗博览园进入“冬眠”期的状况,以削减峰谷之间的落差。这些经常举办的各类国际性非遗特色展示,作为国际非遗节的延伸,有利于“永不落幕非遗节”承诺的实现。第三,有利于提升中国观众尤其是成都观众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在一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举办城市,如果大多数市民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了解、不关心,这个城市要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是无法想象的。各类中外非遗特色展示活动的举办,可以为国际非遗节培养造就一大批热心非遗事业的高素质观众,成为成都这个举办城市最值得骄傲的闪光点。拥有大批高素质的观众,形成观众与非遗展示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这是办好非遗节、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建设“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第四,对世界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展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成都国际非遗节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真正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不仅要能够吸引参会各国从事非遗保护的有关官员、学者,而且还要能够吸引大批境外游客到会参观,并旅游观光。世界上凡是公认的重要国际节会无不如此。(二)以国际非遗博览园为主要平台,建设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基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这项事业方兴未艾,一些基础性建设亟待推进。为了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学术研究、交流和资料汇集的平台。这对于成都也是一个机遇。成都要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之都”,就不能满足于仅仅停留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层面上,还应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交流和资料汇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承担这方面职能的基本条件。每两年一届在成都举办的国际非遗节以及拟议中的各种专题性非遗特色展示活动等,有利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汇聚和积累,有助于成都与世界各地非遗保护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使成都在吸引世界各地有关非遗保护的官员、学者以及民间组织共同研讨、交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建成的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作为全球第一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会的固定举办场所,具高规格的文化档次和越来越高的对外知名度,是从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比较理想的平台。国际非遗博览园拥有现代化的场馆设施和规模巨大、环境优美的园区,为成都建设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交流基地提供了优越的硬件设施。每两年一次的国际非遗节是在成都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的契机,此外,还应创造条件争取在成都举办更多的这类学术活动。要建设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基地,成都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有必要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鼓励从事非遗保护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形成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展壮大研究队伍,培养造就非遗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知名学者,扩大成都在世界非遗保护研究方面的话语权,提升成都在研究非遗保护方面的学术地位,这是建设世界非遗保护的学术研究、交流基地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三、将非遗博览园建设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的示范基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广泛重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才能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困难之处在于:它不可能象古建筑、古遗址、古文献、古器物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一样,可以通过科学的维护加固,或将其珍藏于博物馆、档案馆等方式得到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技艺、仪式、节庆等作为存在的方式,以人作为主要载体,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保留在人的头脑中世代传承的活态的文化遗产。一些在今天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曾是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生态的变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距离日益拉开,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不断降低,逐渐被边缘化,正在从现代社会生活中淡出。在社会生活形态和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如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简单地加以封闭性的静态圈护,由于与文明发展大趋势相悖,这种消极的保护犹如永无终点的逆水行舟,总会有难以为继的时候,前景实在堪忧。如果不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对其进行过度的商业开发,又会使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被歪曲、滥用而名存实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似乎两难的选择。但一些成功的事例表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拉近公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使其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是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宝贵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蜀绣、泥塑、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狮舞等,既保持了传统艺术或技能的本质特征,又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拥有自己的文化市场,技艺传承后继有人。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非绝对的对立,是可以协调统一的,科学的开发利用是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成都要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需要在非遗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将非遗博览园建设成为非遗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的示范基地,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开发利用,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非遗博览园要成为这样一个示范基地,需要开发其自身的功能,这个过程本身就应当具有示范作用。只有使非遗博览园成为强大的文化产业基地,成为巨大的文化磁场,充分聚集人气,培育商机,才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发挥重要作用。对非遗博览园的功能开发,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拓展非遗博览园的展示功能。这是非遗博览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对外知名度等条件来看,非遗博览园在非遗主题展示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的拓展空间。除了前述在两届非遗节之间不定期举办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特色展示活动,还可以创新更多与非遗主题有关的展示、演艺、展销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为非遗博览园的其他方面的开发聚集人气,创造条件。第二,开发非遗博览园的游乐功能。借助游乐活动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持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公众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非遗博览园具有开发游乐功能的良好潜质。非遗博览园经常性举办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展示,本身就具有观赏娱乐的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杂技竞技等,均具有很强的娱乐性,都是非遗博览园进行游乐开发时可以吸收利用的元素。依托非遗博览园的广阔的园区和对外影响力,创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与现代游乐形式结合的大型游乐园或主题公园,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开发途径。游乐园从装饰、游乐器材、游乐方式,背景音响等方面,尽可能取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推出具有创意的新型游乐项目,使这种别具一格的游乐园或主题公园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一个新热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