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doc_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_第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_第3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_第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伊通 杨树会子【晓风晨语】冰心早期的一首诗吟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巴尔扎克小说中有一段话:“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赛查皮罗多盛衰记)西方有谚云:迟到的正义等于没有正义。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泰戈尔)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好东西。(西方一句名言)有一句给人印象挺深的广告词,叫做“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史记名句速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史记秦始皇本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秦始皇本纪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史记管仲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史记高祖本纪 一学习要点(一)预习目标: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 积累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基础知识(二)简介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1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官至太史令。2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共130篇,50多万字。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一,课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也叙述了廉颇。文章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3时代背景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2课文主旨通过描述“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件事,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颂扬了他智勇无畏维护国家主权尊严的爱国精神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杨了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文学常识积累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卷 汉书 东汉班固 100卷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哗 120卷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卷 5 晋书 唐朝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7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8 梁书唐朝姚思廉 9 陈书 唐朝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朝李百药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宋朝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21 辽史 元 脱脱等 22 金史 元 脱脱等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写作在线 高考满分作文欣赏双赢,你我共辉煌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春秋的征战,战国的纷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和谐相助,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二者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使“将相如”的美谈流传至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信善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与韩信在汉朝树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多了两颗耀眼的星辰。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不难发现,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加入世贸组织,东盟经济合作,六国共同绘制基因组图,这一切都彰显着双赢的智慧,这一切也必定会使我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强大。 双赢,使蓝天不褪色,使鸽子不慌张,使青春不落幕,使山花烂漫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双赢,你我共辉煌!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完璧归赵”故事情节掌握文中一词多义掌握文中词类活用现象二学习要点: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如动词。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刃:杀(左右欲刃相如)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 形容词、动词的活用。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归:送回(毕礼而归之)破:把弄破(恐其破璧)特殊句式:判断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被动句:徒见欺 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介词结构后置句写作在线海天一色我一直在想:是天比海更辽阔,亦或海比天更自由?古之仁人脚踏芒鞋。游尽海角天涯。探索着天海是怎样幻化成了同一种颜色。天有天的哲学:天是沉默的宽容。海有海的思想:海是自由的智慧。天与海的交流是和煦的阳光照耀碧波;是涌动的巨浪直上云霄。“你每日潮起潮落,不停地叩击大地,搅得众生不安,难道你从未厌烦?”天的声音阔远。海说:“我只是在不停的思索。我不断叩击大地。是在同泥土一起思考这人世间的缥缈;我冲刷人类的文明,是和人类交流这宇宙的来从。我热爱智慧,并不断感悟智慧;在每个月升月落之际,我便诚心请教万物智慧的真谛。倒不如你,永远保持着那一份沉默,是为了什么?”海的声音洪亮。“我不过是在沉默中平和地观看这变化的大地。我在沉默中体悟高山之孤傲,寒冰之寂寥,阳光之真诚,和风之微笑。我感悟到了雄鹰眼中的锐利,众鸟远飞的喜悦。闪电划破苍穹的怒火,大雨直泻千里的快意。我在他们之间沉默并感悟。我的收获叫思想。”天的声音中蕴含着深刻。海说:“你沉默,但你未必可感悟到自由。那是翻滚自己的同时伴随的鱼虾的嬉笑;是渔夫嘹亮而悠远的歌音;是在心清气爽之时缓缓地流动,是心浮气躁时狂暴的沸腾。我追求智慧同时追求自由。自由碰撞智慧得到的浪花飞腾在天际之中,便是壮美。”海的声音中有几分自豪。天说:“可你曾想过宽容。宽容尘世的纷杂宽容众生的傲骨。宽容天开雨泻,云积雷鸣。宽容风雪骤降,寒风突至。宽容整个世界,于是在宽容的力量下我才更辽阔。”天与海不停地交流,在海角天涯间回荡。慢慢的,天开始在沉默中感悟智慧;宽容着思考自由;海开始学会沉默与宽容,同时依旧执着地追求智慧与自由。无数仁人智者走遍海角天涯,聆听天与海的交流,最终感慨到海阔天空。天与海则在不断地交流中完善自己,共同孕育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地。在沟通中,天与海慢慢幻化成了同一种颜色。我们可在水天交接之处,看到海天一色。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课时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渑池会”“将相和”故事梗概 掌握本文古今异义词:宣言:古义: 扬言 今义: 进行宣传号召的文件 布衣之交:古义: 平民 今义: 布制的衣服亲戚 古义:族内外的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掌握虚词“以” “而” “ 之”的用法二阅读积累: 把“廉颇/蔺相如”写入作文话题一:爱国渑池之会,廉颇与王计划,连立新君的话都敢说,说明了廉颇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有勇有谋的大将;令秦王击缶,怒斥秦大臣,则展示了蔺相如的的无限的爱国与忠勇。话题二: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退让。多么睿智的选择,面对着高傲的贵夫人,潇洒地退到一边,然后说一句“我通常给傻子让路”,多么有趣而又有力。的确,在人生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可以放下的怨恨时,为何不大度一些,让一步未尝不是一种有力的进啊! 烛之武可以忍让,虽然曾不被王重用,但面临着国危家难时,毅然可以作出退让,所谓“国之不存,家将焉附?”他选择放下心中个人的怨恨,于是他的忍让,他出山了,他的一番言辞铸就了一个大侠的形象。 忍让,有时需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世间的是非。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可使我们佩服。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的恶语相加,可是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这决不是怯弱。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话题三:宽容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课时学案一预习目标:本文的写作特色(1)记叙手法高妙:选择典型事件反映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性格。 如“三件事”,表现了相如其人。(2)写人手法出色:通过描写在特定的形势下和环境中,既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刻画人物形象。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背诵最后五段掌握文中一词多义(拜 /负/引 )虚词“因”的用法掌握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意动用法: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二。知识归纳:A。被动句 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B 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二阅读积累 沉默如水,表现如风 蚌的心里,有一滴泪,经过岁月的打磨,眼泪成珠。 笋在春雨里苏醒,默默无语,再一场春雨,却顶破苍穹,斯竹成群。 溪在山涧流淌,汇聚雨露和风霜的消息,向前,向前,直到在悬崖跌成一弯虹。 蚌是沉默的,但用心打磨的泪经岁月作证却幻化成璀璨的珍珠;笋是沉默的,但虚心的竹节与上进的竹尖却让它拔地而成一种神话;溪是沉默的,但灵动的汇聚如向前的信念却让它超越雨露,跌成一种凌空的姿态。 力量的喷薄需要蓄积,展现自我前需要用沉默沉潜底蕴。 世事纷华,有人愿做一个蚌,学着自己克服成长的苦痛与艰辛,用沉默去对待人世间纷繁的恩怨是非和流言蜚语,直到心里孕育出一颗珍珠,让自己发光发亮。他们说,沉默是金。 尘世万象,有人愿意做早春的花,去争取春天的青睐。他们说,生于世上,学会表现自我才能在广阔的空间里争得一席之位。一切因表现而变得坚定,因表现而得到肯定 在历史的沙滩上漫步,有些影影绰绰的石子,它们经时间的淘洗,沉默于此。 蔺相如,赵国的大臣。他善于言辞,长于计谋,勇于献身。当秦国以势欺压、索取和氏璧时,他敢于前行,无畏秦暴,凭借机勇使“完璧归赵”。他敢于表现自我,为国为君效命。当廉颇出言相对,公开挑衅时,他却称病回避,引车躲避廉颇,不愿和廉颇针锋相对,只为保存赵国的安宁,才最终传诵成“负荆请罪”的美谈。这时,他又是沉默的。蔺相如的表现与沉默,何尝不皆是一种大智慧呢? 沉默,不是为明哲保身,表现,不是为邀功请利。 而披发行吟泽畔,举身汩罗的三闾大夫屈子,却把沉默变成失语。只因小人诌言,国君昏庸,郑袖内惑,百姓如涸辙之鲋。究其原,只因屈原的表现招来小人嫉恨,国君失信。 沉默未必总是金,但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将自己的光彩展现。 表现并非总是光艳,但只有勇于表现,才能让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尽展风彩。 学会像水般沉默,积蓄力量;学会像风般表现,尽显光彩。廉蔺列传 第五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1.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2.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二作文素材 名家点评(宋)苏辙: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明)茅坤: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鲁迅:(司马迁)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圃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郭沫若:龙门有灵秀,钟琉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材料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学案一选出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1.例句:而君幸于赵王 A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C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 大王亦幸赦臣。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A. 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固请,召有司案图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汝心之固,固不可测 C。管仲固谏不听 D。固以怪之矣4.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A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 B。弗听,许晋使 C。先生不知何许人 D。时人莫之许二指出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可予不 “不 ”通否 B。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C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 按照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 “孰”通熟 仔细三下列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完璧归赵 C。秦王恐其破璧 D。宁许以负秦曲A。相如乃前曰 B。左右欲刃相如 C。舍人相如止臣 D。舍相如广成传舍四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1)求人可使报秦者(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 )(8)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课时学案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去亲戚( ) 约束( ) 宣言曰( ) 请指示王( ) 从此以往( ) 因而厚遇( ) 前进缶( ) 明年复攻赵( ) 以示美人( ) 不过三十日( ) 鄙贱之人( )二。 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 BC D 三。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而相如廷叱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四。说出下列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宁许以负秦曲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以戏弄臣 (6)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则请立太子,以绝秦王附答案:第一课时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臣等不肖(xio) 2.刎颈之交(wnjng) 3.广成传舍( zhun)4.缪贤舍人(mio) 5.见臣列观(gun ) 6.相如虽驽(n)7.臣语曰(y) 8.使人遗赵王书(wi) 9.睨柱(n)10.秦王不怿(y)答案:1.史记 廉颇蔺相如 列传 司马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 太史公书 纪传 通史 130 书 表 本纪 世家 列传 黄帝 汉武帝 300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案:1.不否2.庭廷3.案按4.缪穆5.孰熟答案:1.在 介词2.和 介词3.到 介词4.被 介词5.对 介词6.比 介词答案:1.信 名词2.书写 动词3.文书 名词答案:1.计策 名词2.谋划 动词3.计算 动词答案(1)宠爱(2)侥幸(3)幸而(4)希望答案: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第二课时答案:答案:1.它 代词2.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这 代词4.助词 不译;或我,代词5.我,代词6.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答案:1.回答 动词2.向着 介词答案:1.请允许我 动词2.请你 动词3.请示 动词答案:1.答应 动词2.左右 不确定数词 3.赞同 动词4.象声词5.处 名词答案:1.可是 连词2.回头 动词3.拜访 动词4.难道 副词1.西 名状 2.前 名动 3. 归 动使动 4. 诈 动名5. 上 名状1.定语后置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被动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7.宾语前置句8.被动句9.判断句10.定语后置句11.判断句(四)信同伸第三课时答案:(1)授官(2)叩拜2:(1)被(2)接见(3)呈现3:(1)只是(2)部下(3)白白地4:(1)趁此(2)于是(3)借助5(1)担负(2)倚仗(3)违背(4)辜负(5)背(6)败6:(1)请允许我(2)请你(3)请示 8、A 9、D 10、B 11.内外亲属信约,限制公开扬言指出来,给人看往那里趁此上前,进献第二年妃嫔不超过知识浅薄,地位低下课外阅读: 答案: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答案:信钓于城下出我胯下 答案: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答案:(1)使吃饭 动 使动 (2) 给吃 (3)当众 名状(4)你 (5)多次;几 (6)吃(饭);食物 (7)终于;完毕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山东省单县一中 初凤平 一、 字音练习:给划线字注音。 缪( )贤 赦( )免 袒( )露 倨( )傲 睨( )柱 佯( )为 汤镬( ) 靡( )乱 不怿( ) 避匿( ) 二、 文学常识:填空。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 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汉武帝时共约 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 “ ”。全书体例包括 、 、 、 、 五部分,共 篇。作者 ,字 ,是 朝伟大的 家、 家。 三、 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 ) 2、臣愿奉璧往使。( ) 3、拜送书于庭( ) 4、召有司案图( ) 5、秦自缪公以来( )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四、 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 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 2、 廉颇宣言曰 古义 今义 3、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 4、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义 今义 左右:古义 今义 五、 实词虚词: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舍人( ) 2、使人遗( )赵王书( ) 3、徒见欺( ) 4、窃计( ) 5、即患秦兵之来( ) 6、不可不许( ) 7、秦以城求璧而( )赵不许,曲( )在赵 8、宁许以负秦曲( )8、秦贪,负其强( ) 9、固请( ) 10、以一璧之固逆( )强秦之欢 11、严大国之威( ) 12、召有司案图( ) 13、间至赵矣( )14、特( )以诈佯为予赵 15、引赵使者蔺相如( ) 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7、拔石城( ) 18、左右欲引( )相如去( ) 19、不如因而厚遇之( ) 20、相如顾( )召赵御史书( )曰 21、为赵王寿( ) 22、且( )相如素( )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 23、臣所以( )去( )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 25、臣等不肖( ) 26、相如虽驽( ),独( )畏廉将军哉?顾( )吾念之 六、 词类活用: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 ) 2、怒发上冲冠( )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4、大王必欲急臣( ) 5、舍相如广成传舍( ) 6、乃使从者衣褐( ) 7、间至赵矣( ) 8、卒廷见相如( ) 9、相如前进缶( ) 10、左右欲刃相如( ) 11、且庸人尚羞之( ) 1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14、臣请完璧归赵( ) 15、欲与王为好( ) 七、 句式:判断下列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求人可使报秦者( ) 3、而君幸于赵王( ) 4、徒见欺( ) 5、君何以知燕王( )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7、故燕王欲结于君( ) 8、乃设九宾礼于廷( ) 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9、赵王以为贤大夫( ) 八、 省略句:填上所省略的内容。 1、大王见臣( )列观 2、不如因( )而厚遇之 3、( )卒廷见相如 九、 一词多义:解释词义。 1、 顾 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 2、引A引赵使者蔺相如( ) B顾野有麦场 ( ) B左右欲引相如去(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C相如引车避匿( ) D顾吾念之( ) D引而不发 ( ) 2、 幸 A而君幸于赵王( ) 4、以 A以勇气闻于诸侯( ) B则幸得脱矣 ( )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大王亦幸赦臣( ) C以绝秦望 ( )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 而 A夫秦强而赵弱( ) 6、因 A相如因持璧却立( )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B不如因而厚遇之( ) C不如因而厚遇之( ) C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十、 翻译。 1、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教学目标:1. 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国家至上的精神内涵。2.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3.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所用的手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词、句式。资料补充: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曾在家乡“耕读河山之阳”,青年时期出游,足迹遍及现在的黄河、长江以及珠江流域,所到之处,实地调查,搜集了许多资料,丰富了他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展了他的胸襟与眼界。继其父为太史令后,博览朝廷藏书,整理史料,又为他写作做了充分准备。司马迁约于前104年,开始写作史记。其后,因替降将李陵辩护,惨遭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愤,继续著述。前93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煌煌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篇,内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以写人物为中心,形象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鲁迅曾给史记以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鉴赏指要:廉颇蔺相如列传全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作者对蔺相如的“智勇”和他的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颇的战功和作用以及他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予以表彰。作者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前两者姑且不论,单说“将相和”部分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一是选材典型。二是反衬手法的运用。三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四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成为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知识盘点】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臣等不肖( )2.刎颈之交( )3.广成传( )4.缪贤舍人( )5.见臣列观(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 )8.遗赵王书( )9.赦免( )10.睨柱( )11.秦王不怿( )12.袒露( )13.倨傲( )14.佯为( ) 15. 汤镬( )16.渑池( ) 17.盆缻( ) 18. 秦缪公(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方法并解释1.奉璧西入秦 ( ) 2.秦御史前书曰( ) 3.且庸人尚羞之( )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 ( ) 6.怒发上冲冠 ( )7.舍相如广成传( ) 8.左右欲刃相如(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 12.宁许以负秦曲( ) 1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4.乃使从者衣褐( )15.间至赵矣( ) 16.卒廷见相如( )17.相如前进缶( ) 18.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19.臣请完璧归赵(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1. 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 ) 2.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 )3. 廉颇宣言曰 古义:( )今义:( )4.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 )今义:( )古义 :( ) 今义:( )5.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 ) 今义:( )6.吾羞,不忍为之下 古义:( ) 今义:( )四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 ) 2.臣愿奉璧往使。( ) 3.拜送书于庭( ) 4.召有司案图( ) 5.秦自缪公以来( )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肉袒伏斧质请罪( ) 8.乃设九宾礼( )9.请奏盆缻( )五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句式特征。1.求人可使报秦者(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大王见臣列观 ( )5.徒见欺 ( )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 ( ) 8.而君幸于赵王 ( )9.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10.君何以知燕王( )11.故燕王欲结于君( ) 12.乃设九宾礼于廷( ) 六.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内容。1.请奏盆缻( )秦王 2.相如闻( )不忍与( )会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4.(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5.今君乃亡( )赵走( )燕 6.大王见臣( )列观7.不如因( )而厚遇之 8.( )卒廷见相如七、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舍人( ) 2、徒见欺( )( )3、窃计( ) 4、不可不许( ) 5、而( )赵不许,曲( )在赵 6、宁许以负秦曲( )7、秦贪,负其强( ) 8、逆( )强秦之欢 9、严大国之威( ) 10、间至赵矣( )11、特( )以诈佯为予赵 12、引赵使者蔺相如( ) 1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14、左右欲引( )相如去( )15、不如因而厚遇之( ) 16、相如顾( )召赵御史书( )曰 17、为赵王寿( ) 18、臣等不肖( )19、且( )相如素( )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 20、臣所以( )去( )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2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 22、相如虽驽( ),独( )畏廉将军哉?顾( )吾念之23、使人遗( )赵王书( ) 24、即患秦兵之来( ) 25、固请( ) 26、召有司案图( )27、拔石城( )八、一词多义(一)下列词语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1.拜:叩拜、授官.(1)拜( )为上卿。(2)拜( )送书于庭。2.见:看见、接见、被、受、显现.(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2)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3)才美不外见( )。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2)召令徒( )属曰(3)徒 ( )见欺。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因为.(1)不如因( )而厚遇之。(2)相如因( )持璧却立。(3)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希望、(帝王的)宠爱/宠幸。(1)君幸( )于赵王。(2)则幸( )得脱矣。(3)大王亦幸( )赦臣。(4)幸( )来告语之。6.负: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2)秦贪,负( )其强。(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5)廉颇闻之,肉坦负( )荆(6)胜负( )未定。7.请:请允许我 、请你 、请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 ).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诸将请所之(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 顾 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 2、引 A引赵使者蔺相如( ) B顾野有麦场 ( ) B左右欲引相如去(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C相如引车避匿( ) D顾吾念之( ) D引而不发 ( ) 3、以 A以勇气闻于诸侯( ) 5、 而 A夫秦强而赵弱( )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C以绝秦望 ( ) C不如因而厚遇之( )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也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七、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段回答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 BC D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而相如廷叱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4翻译下列语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译文: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