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读书报告.doc_第1页
《行为经济学》读书报告.doc_第2页
《行为经济学》读书报告.doc_第3页
《行为经济学》读书报告.doc_第4页
《行为经济学》读书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行为经济学 浅谈对行为经济学的几点认识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现代经济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它通过可控实验、调查等方式考察人们在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参与各种经济活动时的行为模式,分析影响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理解并解释经济现象的本质。其最大特色是推翻了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提出了一个更加符合人类本性的、决定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动机,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选择会系统偏理理性。行为经济学中最主要的前景理论描述了人们“实际上是如何做的”,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做出判断和决策时,认知心理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内容才正真走到了一起。行为经济学重视对人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界限,它的发展对传统经济学不仅仅提出来挑战,更重要的贡献是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补充和拓展。阅读过薛求知先生的行为经济学之后,我还深入思考了以下几点内容:1、 行为经济学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和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科学。经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活动,是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对经济活动的研究。就经济学而言,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经济学概念的解释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研究人的学问。”Simon对效用理论中的最大化假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揭示了决策者必须面临的信息不完全等问题,指出有限理性将可以更好地描述实际选择行为:有限理性的决策者将致力于达到满意解,而非最优解。有限理性理论直接触及作为正统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微观心理假设经济人的完全理性假设,突出了感知、认识和学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直接将决策研究者引向了信息处理的心理过程。谈及心理学问题时往往牵涉经济因素,彼此之间并不存在与生俱来的矛盾、互斥和对立;而讨论经济问题是常常涉及心理因素,如研究消费、交换、生产和分配等经济学范畴,都必须首先考虑人的因素影响。几乎所有著名的经济学家的思想中都囊括了复杂的心理学,因此,经济学和心理学有着深刻的渊源。 二、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传统经济学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优点,如利己主义方法论、用数学语言将假设公式化、用逻辑的方法得出假设的推论以及现实数据的检验。但是这些优点也导致了一些必然的不足,那就是必须用非常简化的、程序化的模式来描述人们的认知、偏好和行为,从而往往将确实存在的很实际的人的心理因素忽略掉了。与传统经济学相反,行为经济学潜心研究的对象集中于人类行为的心理因素,他们并不为公式化的表达和逻辑的推论等所限制,有时还借助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以行为经济学的观点,由于决策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决策结果相互之间是互动的和关联的,存在许多决策反馈机制,这就导致了当事人围绕偏好演化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存在使得行为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是动态的分析,而不像传统经济学那样重视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行为经济学提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经济主体的决策过程受到知觉、信念和情感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启发式进行判断,往往导致系统偏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中的经济主体的决策过程,并促使经济学家关注现实经济主体的优先理性行为。行为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说明了经济学正在摆脱了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之后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是向着更加真实的世界方向发展。我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应重新思考完全理性,将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使理性回到其应有的合理地位。3、 行为经济学与当前社会的高等教育投资许多研究声明,高等教育具有很高的个人边际利益,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家庭的高等教育投入能够给受高等教育的家庭成员未来带来更多收益。拥有知识能在社会上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对个体而言,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已经被附加上很多教育以外的东西,比如荣耀、机会、福利等。尤其对农村学生和家庭而言,不仅可以找到体面的工作,而且能带来社会声望和地位的提高,成为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人们日益感受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更加关心子女能力的培养,教育投资价值凸显成为家庭对教育投资的动机,从居民家庭储蓄用途调查结果来看,在家庭储蓄的各种用途中,用于供子女上学的排在首位。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是一项风险投资,投资决策者(家长)也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他们对教育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收益和损失的看法,不是随机出现、不可预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规律。因此对于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研究来说,行为经济学提供了一个真实、准确地研究和把握身处农村、自身认知能力有限、决策条件又十分恶劣的家庭决策者面对子女是否继续接受教育问题时的所思所想和决策过程的独特视角。1. 高考放弃行为的行为经济学解释大部分放弃高考的学生来自农村,在这词儿考生及其家庭看来,高考生学的机会越大,参与高考的意愿越强;反之则越弱。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地区教育水平和结构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农村考生很大一部分基础比较差,再加上高中阶段知识比较难,学科多,课程紧,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所以成绩不理想,竞争压力比较大。老师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关心不够,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态,觉得升学无望。由于自我概念偏低,致使这部分学生模仿他人决策而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的倾向,尤其是了解到与自己家庭情况相似的同学,已放弃学业去打工为家里分担负担,更容易导致从众行为发生。对绝大多数尤其是农村家庭而言,读大学是一笔庞大的教育支出。但是教育已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并且日渐沦为许多家庭富含利益预期的投资项目。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成为家庭经济的支柱,但是这样的读书预期收益与现阶段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却不相符。据调查显示,目前城镇居民户均教育支出每年大约在5500元左右,而一个大学生的年培养费则达到了13600多元。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高昂,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致使大学毕业生不仅要面对“收入低”,还要直面“就业难”。如果读了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读书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不能见到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及家长心中对放弃高考去打工和参加高考读大学带来的收益之间做了一个权衡,在选择前者时面对的是收益,而选择后者则面临的是损失。在风险厌恶的心态的影响下,最终的选择是放弃高考去打工。2. 考研行为的行为经济学解释与高考放弃行为相对应的是当下众多大学毕业生做出考研的决策。当代大学生都有“自利”动机,期望根据市场情况、自身处境和政策法规做出预期,从而使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有了这样的偏好,当代大学生权衡利弊,相继作出奔往考研大道的决策。同时,大众认为研究生文凭比本科文凭更为社会所认可,学科体系较本科生更专更精,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因此读研还是为社会、家庭、个人所偏好的,考研的队伍日益庞大。第一,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在经济学为的决策过程中,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机会成本过高成为大学毕业生做出考研抉择的首要障碍。一个大学毕业生考虑是否继续读研的机会成本由两部分组成,即学费、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显性成本以及因上学而没有挣到的工资收益、无法忽略的时间成本等隐性成本。因此机会成本的存在制约了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经济学为的实现。第二,社会上的大众群体是有限理性的,即经济人“理性计算”是有成本的,即使是有一定学士的大学毕业生也是走不出有限理性的圈圈。大学毕业生由于心智模式不同,受到认知能力和信息成本差异的约束,所做出的决策亦会有所差异。当理性成本过于高昂时,大学毕业生将依赖非理性的习俗、习惯、道德、情感等进行决策,偶尔也可能实现收益最大化。从而对于风险规避者而言,加之以有限理性的约束,难以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考研道路。第三,行为经济学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且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即非理性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拥有保送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大学毕业生,考虑到考研具有高度风险,选择扮演风险规避者的角色。结语:总之,行为经济学作为科学的经济理论,同样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