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doc_第1页
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doc_第2页
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doc_第3页
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doc_第4页
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杭州市萧山区民政局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二八年七月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地名网络建设策略(2)第三章 城镇地名体系框架(3)第一节 地名体系的空间布局(3)第二节 地名布局规划的要点(5)第三节 “一副三组团”及其他区域的地名布局引导(6)第四章 路网名称规划方案(12)第一节 路网名称规划原则(12)第二节 主要道路名称规划方案(12)第三节 次干路名称规划方案(13)第五章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13)第六章 地名标志体系规划(15)第七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18)第八章 附则(19)附件一:萧山区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名称规划方案一览表(20)附件二:萧山区城区(副城)快速路和主干路名称规划方 案一览表(24)附件三:萧山区临浦组团道路名称规划方案一览表(28)附件四:萧山区瓜沥组团道路名称规划一览表(31)附件五:萧山区义蓬组团道路名称规划方案一览表(33)附件六:萧山区党山镇道路名称规划方案一览表(40)附件七:萧山区浦阳镇道路名称规划方案一览表(41)附件八:萧山区进化镇道路名称规划方案一览表(42)附件九:萧山区河上镇道路名称规划方案一览表(43)附件十:萧山区楼塔镇道路名称规划方案一览表(44)杭州市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1条 为适应萧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地名管理,提高地名为城市化服务的整体水平,保持本辖区地名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依据杭州市萧山区分区规划和国家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萧山实际,特制订本规划。第2条 本规划是地名命名、地名管理有关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凡萧山区内城镇与农村,规划、设计和确定地名及与之相关事项,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此外还应符合本规划未涉及的国家、省、市有关地名管理法规、标准和规范。第3条 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分为地名总体层面与路网名称详细规划两个层次。地名总体层面的规划范围,包括萧山区1420平方千米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城乡;路网名称详细规划的范围是“一副三组团”及其他建制镇范围内尚无名称的规划路网。第4条 本规划与杭州市萧山区城市分区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具体为:近期:2007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第5条 规划依据1.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1986年1月23日起施行)。2.关于我同外国结为友好城市不以对方地名、人名命名街道或建筑物的通知(国办发198726号)。3.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4年6月8日发布)。4.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政部发布,1996年6月18日起施行)。5.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6.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22号)。7.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发布,1994年12月30日起施行)。8.关于印发浙江省地名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浙民区200569号)。9.杭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市人大常委会颁布,2001年7月1日起施行)。1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11.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20052020年)。12.杭州市萧山区分区规划(20032020年)。13.其他相关政策文件第二章 地名网络建设策略第6条 地名网络构建目标萧山地名网络的构建,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多名山胜水,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兼之人文荟萃,交通发达的优势,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地名指位系统和地名文化的基础性配套。第7条 地名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萧山区分区规划及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为基础,立足萧山实际,继承传统地名文化与创新相结合,体现萧山特点,整体提高地名品位,全面构建本区“城乡一体化”的地名体系,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运行,方便政府管理与群众使用的地名网络系统,使地名与本区经济社会保持协调发展。第8条 地名网络构建策略强化地名为城市化服务与地名的特色发展,突出中心城市的地名示范作用和地名文化品位。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基础,从地名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出发,立足地名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切实、有效的社会协同管理机制。突出萧山区特点和优势,营造个性化的萧山地名体系。萧山历史悠久,景色秀丽,这是本区地名个性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地名粘合力的重要着眼点。第三章 城镇地名体系框架第9条 规划原则为城市规划配套原则:地名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是城市规划在地名体系构建方面的配套规划,因此,地名规划必须以城市规划蓝图为基础。整体性、系统性原则:以加强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出发点,将全区地名纳入层次化、系列化轨道,逐步改善和提升地名网络结构的科学性和布局的合理性。体现萧山特色原则:以地名反映本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特点。营造“城乡一体化”地名格局原则: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需要辅之以与之相配套的地名文化的“城乡一体化”。使乡村中的地名,也如城市地名一样,与现代化发展保持协调,使地名体现新农村的文化品位。规范化与连贯性原则:实现全区地名网络整体的规范化、有序化,要求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始终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地名布局结构、命名的基本原则等相关规定,进行地名命名、更名及处理相关的地名事项,即要求以本规划贯彻到本期城市规划期满。第一节 地名体系的空间布局第10条 确定地名布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对本区地名进行空间布局,需按一定条件,将全区划分若干个地名系列区块,构成城镇地名体系的基础。划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市区空间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空间结构(“一副三组团”),是本区地名系列区块划分的宏观框架。各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影响地名布局结构和命名采词选择的内在要素。2.地名系列化的特殊性,是确定区块布局的着眼点。需从地名使用的社会性、实用性及加强指位功能出发,提高地名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即从组团镇、其他建制镇等各个相关局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确定更为合理的、较小的地名系列化区块。3.为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地名特征的延续,“一副三组团”及其他建制镇中,原地名网络中已存在的共性特征地名区块,是具体划分和发展地名系列区块范围的基础。4.现行政区划边界及主干道路、河渠的分布状况,是选择系列区块划分边界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地名总体层面对地名空间布局的规定性,以着重反映地名区块特点为纲,综合兼顾规划功能定位,及其他诸因素进行总体的布局设置。第11条 地名空间布局框架本规划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体系的总体框架为基础,并根据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对全区地名网络结构提出相关原则和要求,形成本区地名的空间架构。在空间架构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地名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引导思路和措施,以达到全区地名网络结构质量整体提升,协调性不断加强的目的。以城市规划的“一副三组团”为基本框架,具体划分为以下等级有别、大小不同的区块,构成地名布局的基础框架。“一副”:即江南城,含萧山城区和滨江区。萧山城区具体划分为萧山城南和萧山城北等二大区块。临浦组团:划分为临浦镇、义桥镇、戴村镇等三大区块。瓜沥组团:划分为瓜沥镇、衙前镇、坎山镇等三大区块。义蓬组团:划分为乘风路以西、乘风路与围垦大道之间、围垦大道以东等三大区块。其他建制镇:党山镇、进化镇、浦阳镇、楼塔镇、河上镇各为一个区块。第二节 地名布局规划的要点第12条 区域地名采词要点对各个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地名类别,确定符合当地自然地理和人文特点的名称系列,是确保全区地名整体有序的重要切入点。“副城”和组团镇的老区,侧重于以加强新旧地名的协调,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地名网络的条理性;新区以全面层次化、系列化为目标;小城镇和建设发展较快的村镇,以提高地名的文化品位、清理不科学的命名方式和理念、加强地名规范化及消除重名为主。第13条 区块划分和采词导向的基本要求在总的地名空间布局框架下,应按自然、人文地理状况和方便社会使用等因素,将大框架的布局板块,划分成具体操作的较小区块,如组团中的各镇、有关镇区中的不同区域等。为此,在划分小区块进行地名系列化采词时,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综合诸因素合理划分。地名系列的设计,是按地名空间布局所划分的区块为单元进行的。区块范围大小取决于确定地名布局应考虑的诸因素的综合。各区块必须遵守总体规划确定的总的采词导向或主题要求,在总体规划的相关原则下,进行具体和细化。避免雷同。本规划规定的地名布局结构框架和地名要词的基本导向,在不同区域间某些功能相近、相同时,应注意避免地名系列用词雷同。第14条 地名通名规定本区范围内地名通名使用的原则、路网、居住区、楼群、商用楼盘、桥梁、广场等通名的使用及与此相关事项,都应符合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规定。第15条 地名的专名采词要求本区地名专名采词的基本原则:各类地理实体名称专名采词应符合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第三节 “一副三组团”及其他区域的地名布局引导第16条 萧山城区(副城)1.范围萧山城区为钱塘江南岸杭州绕城公路所围合的萧山区行政区域,涉及城厢、北干、蜀山、新塘四个街道和宁围、闻堰二个镇全域以及新街、所前镇部分区域。2.功能定位萧山城区是杭州江南城和城市商务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园林式、生态型宜居城区。主要承担管理、流通、创新、生产、服务等功能。3.引导要点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遗址坐拥其中,这里曾经演绎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悲壮故事,这里是充分展现萧山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点区域之一,理应突出彰显城市地名个性和文化品位。由于新、老城区交叉,地名布局必须妥然解决这两个区域地名网络之间的衔接,协调老城区地名和新区地名,使传统地名文化的历史文脉得以继承和弘扬。 萧山城南区块。即萧绍运河以南区块,包括老城区与南部卧城、新塘街道与所前镇、湘湖旅游度假区与闻堰镇等区域,地名以维持现状地名为主,新增地名应与其周围现有地名保持协调,以加强其系统性和科学性。萧山城北区块。即萧绍运河以北区块,包括钱江世纪城、钱江综合产业园、萧山新区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街镇等区域,该区域的地名应在现有系列的基础上扩展、充实和完善,体现时代特征,并以反映功能及地理特点为主进行系列化采词。第17条 组团地名布局要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本区范围内有临浦、瓜沥、义蓬三个组团。在城市化进程中,三个组团均处于城镇发育成长较快的阶段,客观上需要对地名网络的系统化提出整体的高起点的设计,逐步实现地名网络文化特性的更新和提高,以增强对周边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地名格局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三组团地名命名采词,应符合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第37、41、42、43条的相关规定。第18条 临浦组团1. 范围包括临浦、义桥和戴村三镇,规划面积约163.8平方公里。2. 功能定位按照北部居住生活区、南部高新科技园区的格局,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休闲、居住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山水生态型城市组团,成为南部未来高新技术产业、休闲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基地。3. 引导要点临浦镇区区块:系组团中心镇,镇内有峙山、苎萝山、浣沙溪、永兴河、龙潭等名山秀水,是越国美女西施的出生地,又是现代历史演义作家蔡东藩完成历朝通俗演义巨著之地,命名时应当反映出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采词力求高雅、古朴。新开发区域应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贯彻“重义守信、敢勇当先”的临浦精神,采词要带有激励性。义桥镇区区块。位于浦阳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东岸,境内渔浦不仅是江防重地,而且又是商贾、官吏、士民往来的重要津渡。孔子后裔、许询、北宋丞相韩琦等后裔相继迁此发家。地名采词应尽量保留原地名,以功能结合人文和自然地理环境为主题,并做足三江文化。戴村镇区区块:境内有晋代古窑址、云门寺、三清殿等诸多历史古迹,拥有省级石牛山森林公园和省级云石生态旅游示范区,曾经孕育出中共早期党员瞿缦云、革命烈士郑振庭、戏曲理论家郭汉城等优秀人物。地名采词时,要尽可能考虑以上因素,把名山、名水、名人、名产用地名一一彰显。第19条 瓜沥组团1.范围包括瓜沥、衙前和坎山三镇,规划面积约95.4平方公里。2.功能定位按照北部工业区和物流区、南部居住生活区的格局,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空港经济为主的工贸型城市组团,成为杭州大都市东南部以临港工业、轻纺工业、服装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3.引导要点瓜沥镇区区块:系组团中心镇,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千年古镇,是近代绘画巨匠任伯年先生的故乡,境内的航坞山有“周朝胜迹、越代名山”之称,是春秋末期越国的重要军港和造船基地。地名采词可以航坞山等自然景观入手,体现瓜沥特色。衙前镇区区块。衙前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有4处省级历史文物,县、镇级历史文物20多处,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民革命运动发祥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古有廉吏朱仲安,近代有李成虎、陈晋生等农民运动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朱执信等。地名采词应突出反映衙前的历史文化名镇地位,以反映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坎山镇区区块。坎山是千年古镇,吴越钱武肃王曾屯兵于此,有历史悠久的古刹景区,有山川毓秀的烟墩山等丰富的旅游开发资源和人文景观,历代文人墨客如萨都刺、徐渭等足迹所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坎山还是萧山花边的发祥地,萧山萝卜干的原产地。新产生的地名,以体现坎山历史文化及当地地名派生为主。第20条 义蓬组团1.范围包括义蓬、南阳、河庄、新湾四镇的全镇域,以及靖江、益农、党湾三镇部分区域和梅林湾农场、第一农垦场、第二农垦场、钱塘江围垦区域(江东、临东工业园区)等,规划面积约373.1平方公里。2.功能定位按照东部和东南部工业区、中部居住生活区、北部和西南部沿江地区为生态旅游区的格局,建设成为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体、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大型综合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与江东、临江等大型工业园区相配套,集商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式、生态型城市组团。3.引导要点义蓬组团是萧山的围垦区,旧时村民以耕种棉麻为主,生活朴素,吃苦耐劳,勇于拼搏。这里是“潮文化”的源头,是“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和围垦精神的形象体现,地名命名采词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组团不同区块的功能定位予以明确。乘风路以西区块。该区块主要包括南阳镇和河庄镇部分区域,其主要功能为生态旅游区,其地名命名可结合南阳、河庄两镇的山体和钱塘江等自然景观采词,以体现生态旅游区特色。乘风路与围垦大道之间区块。该区块主要包括义蓬镇全部和新湾、河庄两镇及江东工业园区的部分区域,其主要功能为生活居住区,老地名应维持现状不变,新产生的地名命名采词,应结合功能定位,以反映人居环境特点及当地百姓精神风貌为主。围垦大道以西区块。该区块主要包括临江工业园区全部和新湾镇部分区域及东江围垦区域,其主要功能为工业区,地名命名采词应当充分展现萧山围垦精神和时代特征,突出体现工业区特点。第21条 其他镇区1.范围其他建制镇的镇区范围,指各城镇发展规划中所确定的城区用地范围。具体包括党山、进化、浦阳、河上、楼塔等5个镇。2.引导要点应结合各镇详细规划及开发、建设状况,着重于提高地名规范化意识。同时,制定具体的地名构架方案,逐步提高地名的文化品位,体现地名布局的科学性,并作为城镇建设的配套工作予以完善。3.地名命名采词规定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将镇区或周边集镇建设中所产生的大量道路或其他类别地名,纳入系统化的管理之中,加强地名的科学性、条理性。在城镇规划中涉及地名命名时,应遵循以下规定:从该地域的发展角度,加强与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萧山区地名分区规划的一致性。每个城镇可选择几个突出的特点,作为地名采词的主题,使地名具有本地特点。道路名称的通名。用路(街)、巷(弄)两级。可以从本城镇出发,选择区分走向分别用路或街;也可以不分走向,一律以路为通名。避免地名重名、同音或音近;避免各城镇地名采词千篇一律、单调、无特色的做法。各城镇申报的地名,必须符合地名分区规划的具体命名原则和方案要求。第22条 旅游区1. 范围区境范围内的旅游区已开发的有:“一湖三园”(即湘湖、休博园、风情园、文化园)、钱江观潮度假村、山里人家、云石生态旅游区、杭州生态园、浙江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浙江(中国)花木城等。2.引导要点:本区范围内的各类旅游区,分布区域大,地名状况不一。为渲染景观、提升价值、发展旅游,应结合自身特点,提高地名质量,增强景区名称意境和特色文化,构建与自然环境、硬件设施相匹配的地名精品网络。第23条 乡村1.范围将市区、镇区范围以外的农村,统称为“乡村”。即指分布在副城区、三组团、其他建制镇区、自然镇范围及旅游区等区域以外的农村地区。2. 引导要点农村中的地名密度较低,但总量不少,与城市、城镇中道路、住宅区、基础设施的名称相比,明显存在内涵、品位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城乡地名“一体化”的发展。引导措施应集中在树立对地名的依法管理观念,消除不重视地名文化品位和随意命名现象,逐步改变旧的命名习惯和思维方式,树立科学命名和依法申报意识。3. 乡村地名规范化规定逐步调整重名。在本规划期限内,结合城市建设的扩展和对农村地区的改造,逐步达到在同一个行政建制区域内的道路、住宅区、桥梁等类名称不重名。提高地名的科学性。伴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对原缺少通名的地名,逐步调整,配齐应有的通名。通过分区规划,对农村中新产生的地名,增强条理性,并提升文化内涵。提高地名依法申报意识,强化管理。彻底改变农村中擅自命名现象,将地名的产生纳入有序化管理轨道。各类地名在正式定名前,都应按法定程序申报,经审批通过后,方能公布使用。第四章 路网名称规划方案第一节 路网名称规划原则第24条 路网名称规划的基本策略区分层次:将全区路网概分为两个层面:以跨区间的道路作为基本层面,以各局部区域内部的道路为细化的层面。跨区间道路在城市规划中为快速路、主、次干路。根据实际划分区块,在进行萧山城区、三个组团、其他建制镇的路网名称规划时,根据地名的状况和需要确定相应名称的任务,把第三章第12条对三个组团粗分为各个区块,一般再分为老城区与新城区(开发区)两个小区块。根据实地考察了解,老城区均已有较稳定的地名网络,不需做大的变动。新城区(开发区)有规划路网,待命名。第25条 路网名称规划原则整体性原则:将跨区间的道路,即萧山城与组团、组团与组团、组团内镇与镇之间,组团与其他建制镇之间的道路(即城市规划中的快速路,主、次干路),从萧山区全局进行拟名,以加强本区与主城、本区各组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地域特点原则:从体现当地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路网名称的拟制,以反映当地的特点,使地名与当地的地理特点相协调。同时,兼顾当地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反映时代特点。加强指位性原则:有选择地延用当地原有的、有保留价值、并适宜作为道路名称的地名,以加强道路名称的指位性。第二节 主要道路名称规划方案第26条 快速路萧山区分区规划所确定的快速路,主要是与杭州主城相连的道路,或为本区境内萧山与组团、组团与其他建制镇之间的道路。各快速路名称的确定应与杭州城市地名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名称相一致(见附件一)。第27条 主干路本区内的主干路,主要是组团之间或组团内各镇之间的主要道路。萧山区分区规划中列出的主要主干路共有17条,一般主干路42条(见附件一)。主干路的拟名。一是要着重突出其具体的方位、走向和通往何处等指位性特点,基本采取以道路两端或途径的主要地名,各取一字组合成该道路的名称。二是从各组团内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出发,反映组团内的相关特点进行拟名。第三节 次干路名称规划方案第28条 本区内的次干路,主要是“一副三组团”内各镇区内及其他建制镇内的主要道路。次干路的拟名主要以各镇街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内涵的老地名为主(见附件二至附件十)。第五章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第29条 保护价值展示地名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能激发生于斯长于斯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家、爱乡的自豪感,激励人民更加努力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热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本区境内存在着大量古地名及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它们遍布在河渠、湖泽、风景点、名胜古迹、纪念地、古遗址及街巷等各个方面,是萧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的地理标识。有的古遗址虽在历史沧桑中湮废了,只留下其名称,使后人能凭借这些名称,勾起历史的记忆而寻觅其踪迹。大量古老地名的存在,剖视了萧山不同时空的文化层面,展示了萧山悠久历史,也是活生生的时空民生画卷。第30条 保护原则1.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以保护促发展。2.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保护措施,形成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地名文化保护体系。3.需要复苏的予以激活;能保留的坚决不改;可移植的科学移植;宜派生的合理派生。4.建立地名文化遗产的地理标识体系,落实地名文化遗产地理标识的系统工程。5.结合杭州市和萧山区城市规划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如湘湖跨湖桥遗址、临浦西施古迹群等等),进行相应的地名保护。6.在对区内的老地名、古地名深入研究、考证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出有充分史料依据的地名文化保护名单,加强对历史地名保护的针对性。第31条 保护目标1.保护范围按国家关于地名文化保护的要求,确定地名的保护范围,符合保护条件的地名,都要保护。2.保护内容地名的书写形式和本地方言读音、普通话读音;地名指位的地域(或实体)的专有性和稳定性。3.保护重点古城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区、自然风景名胜保护区中的古地名和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必须进行重点保护。第32条 保护要求和方法1. 加强对古、老地名的保护对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地名、老地名的保护,着重采取以下措施:稳定不变法:即对某些古地名严格保持稳定,长期延用,不轻易更改。移植保护法: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确需改造原名称所指称的实体时,宜将其名称就地移植,作为其他新的地理实体的名称。派生发展法:以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古地名为主地名,在原实体周围派生其他地名。普遍设置地名标识法:在具有悠久历史的风景点、名胜古迹、纪念地、古桥、古河渠及古遗迹、遗址、现存的古老街巷或在建设中已经消失的古城门、古地名,凡能确认其地理位置的,都应设立彰显其历史、文化的标志牌,以弘扬本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2.有效提高新产生地名的质量,大力弘扬民族(地域)文化,构建大众化、品位高的地名网络。3.拒绝外来语地名和毫无实际含义的、洋腔洋调的名称,维护地名文化的民族(地域)性。第六章 地名标志体系规划第33条 地名的指位导向体系指位导向体系是由各类地名标志组成的。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的定义:“凡在公共场所使用以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为主题的牌子”,均为地名标志。指位导向体系由以下各类地名标志构成:1.城市行政区域边界、城镇街巷、住宅区、自然村、主要道路、桥梁、广场、公园名称标志;2.纪念地、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各类自然地理实体等名称的标牌;3.台、站、港、场等大型基础设施、某些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大型、高层楼宇名称标志;4.沿街巷院落、门户的门牌、住宅区内的楼(幢)、单元、户室牌等。以上四项中,前三项为地理实体的名称标牌;第四项为编码系统的地理实体单元名称与个体地理实体数码编号的组合标牌(以下简称“数序地名标牌”)。第34条 地名标志的内容1.地名指示牌地名指示标志,应有标准名称及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有的应附加方向指示等。名称书写必须使用规范汉字,使用规定的字体。名称(包括专名和通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按中国地名汉语拼音方案执行。2. 数序地名标牌数序标牌包括街巷门牌和住宅区内的楼(幢)、单元、户室牌两类。街巷门牌必须有街(路)或巷的名称及规范的统一排序号码。住宅区内的楼(幢)、单元号牌必须有住宅区名称及统一的排序编号。户室牌只需数序号码。地名的书写应使用规范汉字,使用规定的字体。排序数码应以地名主管部门编制的为准;数码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并使用规定的字体。第35条 数序地名系统数序地名的种类包括:以主地名按数序派生的次级道路或支路(巷、弄)名称;以街路(或巷)为系统编码单元编制的门牌号码;以住宅区为单位编排的楼(幢)、单元、户室号码等。门牌号码编排原则:1. 以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为基础,科学地选择门牌编号的起始端。按通用规律选择,在一般情况下,街巷门牌号码的编排起始按从东向西、自南而北的规律选择。这适用于街路基本定型,或者其未来的延伸发展方向符合上述规律的情况。按道路建设发展延伸方向选择。各组团都处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路网的规划、建设、发展尚处于动态,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故不论道路未来向何方延伸,都应从城市规划和建设实际出发,以道路基本稳定的一端作为门牌编号的起始端。2.根据本区实际,确定合理、可行的编排方法。如萧山城、各组团镇区等,通常沿街商住门户密集,宜采取等距赋号法,即4至10米编制或预留1个门牌号码;小城镇和郊区宜采取按实际门户编排的方法。3.以同一条街(或巷)为门牌的系统编码单元,由一端向另一端顺序推进。4.对双侧街区,路两侧应单、双分列,号码按左单右双顺序编排,不得重号;对单边街,号码在有街区的一侧按顺序编排。5.门牌号码应以最简捷纯自然数编排,一般不应在号码中夹杂横扛等符号及其他文字(如支、副、甲、乙等字和后缀的数字)。编排门牌应尽可能不使用支号,现有门牌支号要视情况逐步淘汰。第36条 地名标志的密度街(巷)牌:除在街(巷)两端必须设置外,凡与其他道路交叉处的路口均应设置,相邻交叉口间距较长的还应增加指示牌,逐步达到沿路两侧每200300米设一指示牌。门牌:应一门一号,不重不漏。同时,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适时对门牌资源不足、编制较为混乱或经过改造的道路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提高规范化水平,消除存在的弊端,方便社会使用。住宅区及其内部标志:完善住宅区楼(幢)、单元和户室牌的设置,大的住宅区在主要出入口处设置住宅分布平面图。封闭式住宅区以主入口为起始端,按道路门牌号码编制方法,依次编排楼(幢)号。开放式住宅区或农居点,一般情况下按自东向西、由南而北顺序编排楼(幢)号。第七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第37条 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