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 学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通读全文,读准字音。3、掌握第一段重要的文言知识点。4、掌握第一段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学习重点】1、 掌握第一段重要的文言知识点。2、 掌握第一段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1、掌握第一段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解题“劝”是“劝勉”的意思,文章中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2、作家作品介绍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20卷,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2、 深入学习1、读准字音中() 輮( ) 舆( ) 有( ) 槁暴( ) 砺( ) 参省( ) 臾( ) 跂( ) 楫( ) 生( ) 蛟( ) 跬( ) 骐骥( ) 驽( ) 锲( ) 镂( ) 跪( ) 蟮( ) 螯( ) 2、掌握第一段的重点字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 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 之: 于:蓝: 而: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为: 之 : 而: 于:(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中: 绳: 輮: 以为: 其: 曲: 规: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虽: 有: 槁: 暴: 挺: 者: 之: 然:(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故: 受绳: 则: 金: 就: 砺: 利:(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 而: 日: 参: 省: 乎: 知: 明: 行: 过:3、翻译下列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第一段提出了什么样的学习主张?5、第一段提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三、迁移运用1、总结第一段出现的文言现象2、一词多义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