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规则与纪律矫正学生不良行为.doc_第1页
运用规则与纪律矫正学生不良行为.doc_第2页
运用规则与纪律矫正学生不良行为.doc_第3页
运用规则与纪律矫正学生不良行为.doc_第4页
运用规则与纪律矫正学生不良行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规则与纪律矫正学生不良行为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在合理而明确的课堂规则基础之上,是在课堂规则的生成与执行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 课堂规则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适宜的课堂规则对课堂学习同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规则如果制订不当,对学生肉体的规训、思想的束缚、心灵的伤害也是十分明显的。故而,指导者必须对课堂规则加以关注。 对课堂规则遵守的约定就是纪律。纪律不是万能的,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成功,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纪律只是其中之一。但是,纪律是不可缺少的。 一、纪律能培养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 纪律与规则是孪生兄弟。活动必须有规则,学习活动诞生学习规则。有了规则,活动才会有序和有效。纪律就是对规则的认同和规则的行为化。要求指导学生守纪,就会逐步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培养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逐步培育起诚信的品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二、纪律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 纪律总是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成为自己班级中重要的一员,如果教师和班级中的其他成员给予重视和尊重,并在活动中包容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找到这种归属感,而当学生无法在班级中获得这种归属感时,他们经常转向错误的目的。因此,要求和帮助学生守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并保持这种对集体的归属感,使自己的行为指向正确的目的遵守集体的纪律,关心集体,维护集体,成为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三、纪律能使课堂变得安全、有序与和谐 教学必须有令人舒畅的课堂环境,为了维护这样的环境,教师必须不断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对行为负责并积极地交往,这种影响被称之为纪律。可见,纪律是课堂环境的支持性、保证性因素,使教学时间的利用更为充分,教学更为有效。心理学家弗雷法利克琼斯研究认为,正常的情况下,教师会因学生的违纪失去50的课堂教学时间。 四、纪律能给学生带未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违纪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有研究认为,只有当人感到麻烦时,才会有问题存在,即发生违纪行为。反之,消除人的烦恼,解除人的麻烦,就会自觉地去守纪。纪律带给人的不应是束缚和制约,而应该是自由和快乐,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状态中去想象和创造。纪律不应和抑制创新划上等号,规范也不应视同于迫使学生就范。那种纪律只是为了控制和规范的看法,其实是对纪律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课堂上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干扰性语言,做小动作,互相谈话或打闹,离座等。不良行为轻者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重者会影响课堂秩序,干扰教学进程,甚至于使教学无法进行下去。 学生的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心理因素是赢得注意和躲避、消极活动。有时候,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是为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哪怕是消极的注意;有时是为了获得同学的注意和赞赏。不良行为第三个重要的强化是逃避烦闷、挫折、乏味和不愉快的活动。 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办法有下面几种: (一)教师的语言提示 矫正不良行为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提示,语言提示的内容不要纠缠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应是学生应该怎样做的正面提示,因为这表达了对学生未来课堂行为更积极的期望。 一、合理运用表扬。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或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可以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注意转移。在不良行为之外设置新的关注点。如对其他同学发问、开始新的教学内容、展示精彩内容或资料等。 三、巧用“舞台情境”。是指通过分配学生座位来激发学生对纪律的追求,从而发展学生的自律态度。 四、保持动量。是指课堂教学要有紧凑的教学结构,避免打断或放慢,以使得学生总有学业任务。 (二)非言语的运用 一、目光。教师与学生的目光沟通,是一种主要的非言语形式的信息交流,能获得很多语言提示所得不到的效果。 人际交流中存在着一个“看一一喜欢”原则,人们喜欢谁就会对谁多看,而交际中多看对方的人会容易被对方接受。同时,眼神的交流中又存在一个回报现象,就是人际交往中交往的一方对另一方注视时间长,则另一方反过来也倾向于多注视这一方。 长时间盯看,除表示尊重和爱戴之外,还可以表达关注,这种关注同样会使对方关注来回报。在目光交换中,学生可能明白教师的用意和期待。使某些不良行为得到纠正。 二、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也可以用于矫正不良行为,如;走近表示关注,止步表示等待,抚摩表示爱意。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用意。面带微笑。微笑能表现出自己的坦率,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忽略了要微笑,其他人会觉得你很冷漠,和他们很疏远,还嫌他们无聊。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表示我愿意和你做朋友的意思。肯定对方。在交谈当中,我们透过点头和发出一些非说话的声音,来强调我们了解对方的想法,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如果你不用这种方式来肯定说话的人,那么,他可能会假设你不同意他的看法,或是对他刚刚的说法没兴趣。 倾身靠近。将身体倾近某个人,暗示你的想法和她或他不谋而合。不过,你只要轻微的倾向对方就好,太靠近对方会显得你具有攻击性,产生压迫感。 放松姿态。双臂交握或是十指紧扣,维持双臂环绕在胸前的姿势不变,或是紧紧把双手扭绞在一起,远离开人群、翘着二郎腿,这些都是自我封闭的行为。这些态度显示出你是个自我防御性很高的人,你小心防范别人并且拒绝和大家互动。卸下防备、放松你的姿态坦然的交流吧! 轻碰触摸。轻轻的碰触传达着深深的关切。如果你希望对方感受到温暖,在你们握手的时候不妨试着把你的左手放在他的右手上,或是碰碰他的手臂,或是拍拍他的后背,甚至给他一个拥抱。这些身体上的接触能坦白显示出你在情感上乐意付出。 课堂教学的反馈与矫正返回 汪乾荣男,1943年1月出生。物理专业,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科研代表作有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等。 课堂教学的反馈和矫正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都这么认为,没有反馈与矫正,便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项研究,属于教学信息处理层面的研究。一、课题设定的背景 一般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比较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与矫正的。他们往往通过课堂提问,以获得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并加以调整与矫正;通过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以获取教学结果的反馈信息,并作一定的矫正。而不太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与矫正的教师也是有的,不过是极少数。 但是,虽然不少教师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与矫正,然而现实表明,重视的程度还远远没有到位,还很不充分。我们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目前的反馈与矫正至少存在以下四个局限: 1从反馈的面看,一是教师提问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少数人,次数也少;二是更高层面的反馈棗主体交叉反馈极少,这样反馈的信息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很有限的,是否具有代表性,也值得考虑。 2从反馈的渠道看,一般只是通过提问、练习、作业这些渠道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神态、眼光、语气这些即时信息则重视不够,有时甚至漠然置之。而且,反馈应是双向的,但往往由于教师的控制作用,这一点也难以实现。 3从矫正的对象看,往往总是放在学生身上,至于教师自身的调整、矫正,没有意外情况则考虑得很少,抑或根本不考虑。同时,矫正并不全是教师的事,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也能主动进行自我调整,或学生相互矫正,但这一点常被教师所忽视。 4从矫正的内容与方法看,往往显得单一,表现为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方法的指导,矫正的方法又多为重讲一遍,机械重复,这样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将课堂教学的反馈与矫正列为导学式教学的一个子课题,以深入进行研究。现代教育学观点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组成教学过程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看成是一个有着必然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我们研究这个子课题就是要使这个系统能最佳组合,教学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以及处理能更加有效。二、对反相与矫正的基本认识 教学信息的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输出去的信息及教师人格的影响,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其人格的影响再输送出来,并对教学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而矫正则是学生对教师输出的信息认识发生偏差,或对教师输出的低效信息,重复信息,甚至错误信息作出的调整或纠正。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出输入,更不像电报、书信等那样简单,只要输出端发出信息,输入端也就完全可以接受。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学双方都是活生生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因此教学信息的交流好似一种“生命”运动,反馈与矫正就是这个“生命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教学信息及其交流反馈与矫正是联结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纽带。如果没有教学信息的交流,教学活动也就中止了。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反馈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矫正也是如此,对象也不仅仅是学生,方法更不拘一格。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和实验室里的表情、神态、操作状况和语言表达等动态表现的观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称为即时反馈;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测验、考试等,掌握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处理程度和变换能力,称为延时反馈(又叫继时反馈)。教师利用这些反馈形式,就像医生利用诊断器一样,可以及时获得病人的病理反馈信息,用以诊断病情,以便对症下药。而教师则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如前所述,矫正不光是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指导,教师输出信息若出现误差,或输出的不是有效信息,抑或不能有效地输出信息,学生也会主动为教师矫正、调整,学生认识出现误差,也不是只有教师来矫正,如果教师能适当的启发、暗示,学生可以自我调整、矫正,同学之间也常常相互矫正,这样效果往往会更好。所以,不论是反馈还是矫正,总是双向的、多向的、立体的,而决不是直线的、平面的。三、我们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反馈与矫正是教学信息交流的重要内容,处理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多种研究、论证,取得共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对教学信息反馈的处理程度;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同,主要是学习过程的不同,即处理教学信息的能力、方法不同。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着重研究了以下四个问题。 1反馈与矫正的作用。 我们认为,处理好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与矫正,能对教学质量起重要的保证作用,经反复实践探索与验证,我们觉得它主要有以下作用。 (l)动力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如果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确或错误,成绩的好坏,就可以强化有益的动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动力的作用。因为学生了解其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其结果,学习的积极性要高得多。这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给予及时强化。知道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样道理,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会迎难而上,继续前进。其实,师生都会从反馈动力中提高(或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新的要获得成功(或放弃努力)的需要,而引起下一步学习能动的参与性的变化。要使矫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是引而不发,千万不可把现成答案交给学生。 (2)检测作用。 不论是即时反馈,还是延时反馈发出的信息,师生双方都可以从中判定出学生的学习业绩。因为,反馈一般说是学生对教师输出的信息,经过处理后而传输出的一种信号,是一种“内化”的反映。无疑它是我们检测教与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依据。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这一反馈的。有些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往往忽视反馈,尤其是即时反馈。 (3)调控作用。 教学信息的输出棗输入,不是单向传程,而是信息多次反馈的双向、多向传导过程。所谓教学信息反馈,是指“输出端”和“输入端”的信息相互传导,来回交流,以调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得以协调进行。如教师把教学信息输出给学生后,又从学生一方输入反馈信息,据此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程;然后,学生又接受从教师方面输出的反馈信息,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学信息的输出和输入的交流过程是可以调控的过程。调控的主角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输出端,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4)策略作用。 策略作用是调控作用在更高层面上的体现。调控作用在于对即时行动的调整,而策略作用则是针对整个将要进行的或可能进行的教学活动去调整的。对教师而言,其中包括改变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的组织形式,优化教学方法,甚至于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而言,其中包括端正学习动机,修订学习目标,改变学习习惯,选用学习方法,转移学习兴趣或改变知识结构等。 2反馈与矫正渠道畅通的条件。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师生面对面进行信息通讯,相距咫尺之间,但是学生对教师发出的信息,有的收而不通,有的甚至不收不通;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或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听之任之,只顾自己完成输出信息的单向传导任务,似乎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反馈与矫正这一环节。以上情况表明,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反馈与矫正这一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教学信息交流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使之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精心设计输出信息。 教学信息,对教师来说,应该是已知的、熟悉的。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还不理解,不会运用,或者是一知半解,不甚会用,甚至理解错误,那是不能输出的,否则就会误人子弟,谬种流传。不仅如此,就是烂熟于心,了如指掌的教学信息,也要精心设计流程,而不能随心所欲,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怎么输出就怎么输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好信息输出的程序和方法。学生也要作好一定的准备,即精神准备和知识准备。只有这样,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反馈渠道才有可能畅通。 (2)准确捕捉与筛选信息。 要使教学信息反馈与矫正的渠道畅通,准确而敏捷地捕捉、筛选接受的信息是不可忽视的。这不仅是教师的事,同时也是学生的事。经验告诉我们,不论是哪一端反馈出的信息,当然尤其是学生一端反馈出的信息都具有多样性、交叉性、跳跃性等特点,有时还可能是与教学主题若即若离的,也可能是节外生枝的,甚至极个别是“异化”了的。所以,教师与学生必须准确地捕捉与筛选信息,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当西瓜,更不能把鱼目当成珍珠。这样才能使教学信息渠道正常运行,取得成效,留下科学的轨迹。无数事实证明:教与学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能否准确地捕捉与筛选信息。 (3)提供信息交流的必要时空。 课堂教学中若没有信息交流的必要时空,反馈与矫正乃是一句空话。导学式教学要求“教师为学而导,学生循导而学;双向交流,和谐共振,启发思维,自主创新”。无疑,信息交流是建立在一定时空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留有信息交流的时空。这不仅是反馈与矫正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从学生心智的发展情况看,它好似有冲刺有歇息的长跑赛。学习任何学科的行为都要经历“获得棗转换棗评价”三个阶段,这同样需要一定的时空作保证。也只有这样,学生反馈出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反馈与矫正的信息通道才能高效地运行。 (4)优化师生关系。 要使教学信息渠道畅通,优化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种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家把良好的人际关系定义为“是集体成员对其相互关系的满意”。这种满意有两个含义:一是对共同运动(学习、工作)的协调感到满意,二是对相互交往的关系感到满意。有了这两个“满意”,也就达到了集体的团结和融洽。而“对共同活动的协调感到满意”,“对相互交往的关系感到满意”,显然不仅是思想认识的一致,更是情感的沟通与交汇。毫无疑问,只有情感渠道的疏通,才会产生情感的对流。知识、道理是必须借助于情感这个媒介的,这样才能产生很强的教育效应。情通、心通,道理才能通。所谓优化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要能情通、心通。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如果我们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就能发扬教学民主,那么,师生关系的优化是不难做到的。 3反馈与矫正的特点。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具有形式的双重性、方法的灵活性、过程的协同性、作用的相对性等特点。 (1)形式的双重性。 如前所述,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决不是信息的单向传导。从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看,最活跃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会思维,具有能动性的人,而决不是信息的输出器和接受器。教师输出的信息,学生总会有反应的。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后的反馈,也不会无动于衷,而且会出现反馈之反馈(再现或矫正),这是第二次的信息变换输出;而学生对教师的再一次信息输出后的反应,又是学生进一步向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出现这种多次往返形式,这就是形式的双重性。实践证明,每一次信息反馈既影响对方的思维和行为,同时也会影响自身下一步的策略和行为。 (2)方法的灵活性。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也是如此,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方法。其方法的灵活性表现为:一是教学信息的输出一般以教师为主,但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唱主角;二是教学信息输出的形式可以以语言为载体,也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或实验操作,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三是如前所述,矫正不仅是教师的事,学生自我矫正亦不可忽视,而且效果会更好;四是学生反馈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善于察颜观色,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并不是说方法越多越好,可以任意运用。灵活性决不是随意性,因为任何形式和方法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一切要从效果出发。 (3)过程的协同性。 课堂教学的反馈与矫正要能准确有效,必须有教学双方的协调同步。其中包括需要的协同,知识内容的协同,认识上的协同,思维习惯与方式的协同以及情感、意志等的协同。只有这些协同,才能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要能使教与学双方协调同步,并非一日之功。这里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方法;诚然学生也要了解教师,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特点等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作用的相对性。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反馈信息或矫正措施的作用都是相对的,这主要是由众多的个体主观上的多样性决定的。反馈或矫正作用的大小,都与信息接受者的态度、情绪、兴趣以及知识基础与信息输出者的默契度直接关联,而不可能整齐划一。否则教师水平就不可能有高低,学生就不会有参差。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没有反馈和矫正,便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又不可过高地估价其作用,似乎只要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这一重要环节,教学质量就必定提高无疑了。反馈也好,矫正也好,只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并不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性。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其作用。四、结束语 我们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这一子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不仅理性认识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我校广大教师重视了反馈与矫正这一环节的处理。课堂上师生有了信息交流的时空与氛围,心通、情通,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教与学的积极性高了,信息传输畅通了,反馈与矫正的形式多样了,教学民主便得以真正落实。参考文献陈秀堂、周业昌著论优化教学信息系统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吃惊,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我们五年组三位教师在本学期期初就立了“如何纠正小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这一课题。本学期我们在组长的组织下紧紧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研究、讨论,我有了较大收获。一、教学片断:教师:(出示)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55.580.253.22.50.1256.145+3.8695学生:四名学生板演。教师:请听板演学生讲算理。学生:其中一名学生站在前面不说话。他是这样做的:0.250.2540810818二、几点看法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是纠正小学生计算中错误的前提。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计算0.25(40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0.25(408)0.2540810818这样的错误。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切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加强必要练习,是纠正小学生计算中错误的关键。为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加强练习也是必要的。正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1)、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2)、注重对比训练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相机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3)、重视错题分析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平时,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纠正小学生计算中错误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1)、感知不准确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