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殉葬制度.docx_第1页
浅谈中国古代殉葬制度.docx_第2页
浅谈中国古代殉葬制度.docx_第3页
浅谈中国古代殉葬制度.docx_第4页
浅谈中国古代殉葬制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古代殉葬制度农学 1303宋莉娟A01130159周一上午第二大节上课 11号浅谈中国古代殉葬制度 摘要:殉葬又称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人一起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灵的冥福的一种古代制度。其中,以活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陪葬者大多为死者的妻妾、仆人。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殉。关键词:殉葬、残忍野蛮、活人、结束。一、综述用活人殉葬,是中国古代一种残忍野蛮的制度。秦汉以后有所收敛,常以木俑、陶俑代替。但到了辽代,人殉之风死灰复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甚至有100多名大臣被迫殉葬!直到明英宗废除人殉制度。清初人殉再次兴起,直到康熙结束封建时代的人殉制度。但制度虽除,各地自愿、被迫的人殉事件屡有发生。二、盛行的风气1、殷、商时期人殉在殷、周君王死后就很流行他们死后,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丽的妻妾都带入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殷墟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尸骸,商王妃墓有16人殉葬,曾侯乙墓有21具尸骸,全为年轻女性。周幽王的墓穴中也有百余殉葬者骸骨,仅一名男子。2、春秋战国时期史籍中关于殉葬的记载有很多。秦武公死时,“初以人葬死,从者66人”(史记秦本纪)。秦穆公时,“从死者177”(史记秦本纪),其中三位良臣随之入墓。据记载,盗墓者掘开晋幽公的坟墓,见其内有百余殉葬者,仅一男子。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幽公是在出宫与女人鬼混时被杀害的。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他就有如此多殉葬者,那些正常死亡的国君,殉葬者数量必定更多。在吴国,吴越春秋记载,阖闾的女儿因和老爹怄气而自杀,阖闾悲痛,大造坟墓。入葬的那天,以白鹤起舞吸引百姓前去观看,竟残忍地将前去观看的百姓全部赶入墓中,成为女儿的殉葬者。3、秦秦始皇大造陵墓,空前绝后,其子秦二世则将殉葬之礼推向顶峰。始皇帝死后,二世率百官、后宫妃嫔及夫人一同护灵车前往墓地,声势浩大。到了墓地,人们下到地宫,二世下令:有子的妃嫔走出地宫,其余都留在地下。“此令一下,众女嚎啕大哭,声震四野。”众佳丽就这样在地下继续陪伴始皇帝。二世这一举动堪称空前绝后!自汉以来,绝大多数皇帝都不杀生殉葬,常有皇帝留下遗诏,让无子的妃嫔宫女出宫。直到辽代,人殉才再次兴起。4、明明朝五个皇帝赔进去上百妃嫔!明太祖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0个妃嫔。除了两个死在太祖前,其余38个都是殉葬而死。给成祖殉葬的人数有两个说法,一是大明会典的16人,二是朝鲜的李朝实录的三十余人。仁宗死后,有五个妃子殉葬,分别为:贵妃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顺妃谭氏、和充妃黄氏。宣宗的景陵殉葬八人,另一种说法是七人,但从追加的谥号来看,可能是十人。至于景帝,史书上仅记载“诸妃嫔唐氏等”殉葬,具体人数不明。五个皇帝加起来,殉葬人数加起来超过100。这些殉葬的嫔妃大都没有子女或地位较低。比如宣宗的十人说中,仅一人生前为妃,其余生前不过是宫女罢了。不过,给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是贵妃,并有三个孩子,似乎不符合殉葬者的“标准”。所以有史料评说:“贵妃例当不殉,岂嗟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这种“自愿”的现象还真的绝无仅有!明代殉葬的方式多为自缢、绝食,具体过程鲜可考证。不过朝鲜人的李朝实录中详细记载了给承祖殉葬的嫔妃的集体殉葬过程。被挑选出来的殉葬的嫔妃宫女三十余人,在集体“自杀”那天,先让她们在殿外用餐,吃完后带到殿内。殿内有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女子就站到这些床上,她们头顶是结好的白绫,“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当然,对于这些殉葬的人也是有报酬的。为了对这些殉葬的人有所补偿,下一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的亲戚一些好处。最常见的是追加谥号,表彰其行。她们的亲戚则有时可以得到优恤。明朝的皇帝中,英宗是被认为最没有建树的,但是,正是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当景帝去世的时候他还给他安排了殉葬的嫔妃,似乎也没有要废除殉葬制度的意思。可自己临终的时候,却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这跟周宪王有一定关系。周宪王是太祖的第五个孩子的孩子,死的时候没有孩子。他死前通过各种方式向英宗表示死后丧事从简,不需殉葬。英宗对此事很重视,并亲自下诏:“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可惜的是,诏书下的太晚,其弟朱有爝以按制度让她们殉葬了,英宗只得表彰她们“贞烈”、“贞顺”。大概受此影响,英宗决定:从他开始,废除这种制度。他的继任皇帝也坚持英宗的决定。两代皇帝的坚持,给明初的人殉制度画上一个句号。5、清史料记载,清初皇室殉葬制盛行,民间各地官府也表扬妻妾殉夫。康熙时,汉将朱斐上书请求停止,康熙十二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左令以下奴仆随主入葬,从而结束了清朝这残忍地制度。三、思考纵观中国古代殉葬制度的起起落落,我不禁发问:是什么力量让这样残忍地制度在各朝各代盛行呢?答案是:无知和享乐。无知指对一个物或一件事的表象或内在不了解的一种状态。中国古代社会科学不发达,人们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不能解释人类死亡的现象。他们猜想人死了之后,可能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不愿自己的亲人独自奔向“另一个世界”去,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和这个世界一样的待遇美妻艳妾、成群的仆人、奢华的物质这样看来,殉葬制度是在世的亲人为了让逝去的人在那个人们坚信存在却又不可得知的世界里过得和他在世时一样好的心愿下形成的。人们在这个世界形成了享乐的性情,此世的奢华,只愿带到“另一个世界”。如李商隐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们习惯了美妻艳妾和仆侍成群的奢华生活,再也回不了没有美妻艳妾和仆侍侍奉的生活。这种享乐的情怀,埋葬了无数美妙的年轻的生命。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制度,这种残忍的制度为什么会就被人广为接受了呢?“人之初,性本善。”作为性本善的人,生命之初,任何人都不可能欣然接受这种残忍的制度的。然而,随着生命进程的进行。人们经历了各种事,痛苦的、幸福的,会温暖、会孤独。因为经历过痛苦,所以害怕痛苦;因为拥有了幸福,所以害怕失去幸福;因为渴望温暖,所以逃离阴暗;因为害怕孤独,所以要带很多人在一起,不愿一个人去到冰冷的地下。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殉葬的制度是不可以原谅的!“人生而平等”,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存权利。而后来人们又让殉制度被终结了,还是由于人们的无知。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好或坏,有或无,人们不知道。为逝去的人殉葬的人是否能在“另一个世界”陪伴着逝去的人?逝去的人能不能到达另一个世界?人们都不得而知。但是对死的恐惧、失去亲人的痛苦人们是深切地知道的。把握已知,远比过多的寄托于未知来得直接。失去亲人的痛苦的表情是能够清楚的看到的。既然殉葬是为了给死去的人陪伴,那么谁又给殉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