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docx_第1页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docx_第2页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docx_第3页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docx_第4页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第一节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特征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小说的情节贵在曲折、跌宕。环境社会环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举例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自然环境概念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举例最后一课中:“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喜悦的气氛,与后面小弗郎士的悲哀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心情沉重,同时反映出小弗郎士不爱学习、幼稚糊涂的性格。文章结构开头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中间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结构方面,如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等;语言、写法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鉴赏方法人物形象鉴赏正面描 写(直接描写)外貌描写指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神情、体型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指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或对话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征、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叉在一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常见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侧面描 写(间接描写) 指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环境描写则有衬托、烘托的作用。故事情节鉴赏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环境描写鉴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渲染;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既要考虑浅层含义,又要考虑深层含义。先理解标题的含义,再明确标题的语境义,最后提炼整合答案。作用 (好处)设置悬念,吸引兴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交代写作对象);揭示(表现)主题(中心);富有诗意,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确定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等。二、散文阅读分类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感。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步。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来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如朱自清的春。哲理散 文(未考)哲理散文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线索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事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人线以人物为线索。景物以景物为线索。思绪以思绪为线索。感情线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事迹的某个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层次划分方法按时间先后分;按地点转移分,如藤野先生和故乡;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如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按思想感情变化分;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分,如背影分成“开篇寄思、往事回忆、结尾怀念”三大部分;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记叙顺序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断,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作用: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自然,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详见附表1表达方式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清晰的了解。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者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分为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侧重于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中景物描写与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人物描写主要是考查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也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方式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注:一般不单独出题,多和词语表达结合考查。)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表现手法详见附表2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修辞手法作用举例分析比喻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人们接受。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春中作者把雨比作“牛毛”和“花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春雨如织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拟人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济南的冬天“一个老城,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中“睡”“唤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春中“盼望着”出现两次,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期盼和喜爱之情。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皇帝的新装:“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话夸大了皇帝换衣服的频率,生动地体现了皇帝爱穿新衣,更突出表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本性,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虚伪、腐朽本质的揭露。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热烈的特点。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注:对偶一般用在文言文或古诗中)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将诗人的思念和痛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他的武器是什么?这武器轻如和风,猛如雷电一支笔。”这一句运用设问,强调了伏尔泰战斗的武器是“一支笔”。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敬业与乐业:“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运用反问,强调“做工”和“不做工”都各有各的苦,关键在于要有乐业的精神。附表2: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铺垫特点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作用铺垫是为了衬托。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特点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作用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隐性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前有伏笔,后有应笔。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前后照应特点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作出的解释、说明、交代。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秋天的怀念中第一段最后一句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与文章的结尾“我”心里想的“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怀念。象征特点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余光中的乡愁中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象征着骨肉之情、恋人之情、生死之情、故国之情。衬托特点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对比特点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横向对比,就是将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纵向对比,就是将一个(或:类)人、事、物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物象、特征、行为等进行对比。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我”的父母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人性的丑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旧式学校教育制度对孩子天性的束缚。烘托渲染特点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事物鲜明。作用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如相见欢中的“月如钩”“寂寞”“深院”“清秋”等词渲染了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表达出诗人心头无可解脱的苦闷之情。欲扬先抑特点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作用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欲抑先扬特点指本要批评指责的对象,可在开头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作用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想象、联想特点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作用使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托物言志特点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如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作用间接表现作者的志趣,凸显表达的艺术性;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借景抒情特点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用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出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令读者产生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如春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设置悬念特点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如孔乙己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悬念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点面结合特点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连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作用给人以真实现场的感受,同时也能多方面地烘托、展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并能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义,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虚实结合特点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作用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内涵丰富。正面侧面结合特点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使文章表达的中心更加突出。1(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搭车记,完成下面各题。搭车记邢庆杰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 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看我的母亲。”“你母亲一个人在家?”“是的。”“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男人再也没有说话。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 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小说情节梳理(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搭车经过心理变化第一次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姑且试试_ 第二次_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小说语言品味(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_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_小说写法探究(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_小说内容评价(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_2(2017绍兴中考)阅读吃莲花的,完成下列各题。吃莲花的老 舍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这且不提。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最初,我心里很难过。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这且不提。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这且不提。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友人可是很高兴。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友人笑了。“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这且不提。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1)“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析。_(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点词分析这个句子。)_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_(3)“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_(4)“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误读的原因。_答案:1(1)感到便捷(或:优越感) 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省公安厅厅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 (2)示例:加点词语一方面写出了司机的热情与豪爽,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司机对警察的信任。 示例: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利用警察身份搭车的违纪行为。 (3)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车非常顺利,显得真实可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马厅长的车等)做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章。 (4)示例一:认同。一是因为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二是黎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的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鞭策作用。 示例二: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2(1)先是不理解,然后是痛恨。 (2)“专说”指的是“单说这一个”的意思,加上“七十五”这个数词,表现了“我”对莲花描写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出“我”对莲花喜爱的程度之深。 包含两种情感,一可理解为“真是的”,表达出对朋友不会欣赏“我”所种莲花的不满;二可理解为“真的棒”,为自己所种莲花的美感到自豪。 (3)结构上,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上,对莲花的欣赏层次由高到低,突出了朋友的行为让“我”十分意外。 (4)示例:“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友人的意思是说:花外面的瓣有些老,但里面的心还比较嫩,炸着吃还行。“我”则误解为,朋友的点头是对“我”自种莲花的赞美,对“我”提议在家中喝酒赏花作诗的认同。“我”之所以会误解朋友的意思,是因为“我”刚到济南,对这里的典故并不了解,再加上“我”酷爱莲花,而“我”的朋友也是文学的爱好者,所以就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在了朋友身上。小说阅读 (2016山东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目。最暖心的事美鲍勃布劳顿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不要钱。”我答道。“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两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11期,有删改)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_“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或:“我”送一个即将告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且不收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_1概括、梳理小说情节,可借鉴下面的方法、步骤(1)概括情节,可通读全文,筛选以下信息: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然后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顺序进行语言表述。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筛选信息的过程如下:(2)梳理情节,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特别提醒:概括情节要做到言简意赅,避免不经过信息精简、归纳,大篇幅抄写文章原句。寻找线索要关注文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的物件,这可能是小说的明线;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这往往是小说的暗线。 (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目。家 徽余 华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大家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有删改)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_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_2分析人物形象,可借鉴下面的方法、步骤特别提醒: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立足原文,不要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更不能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性格特征。(2)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要以偏概全。(3)不要忽略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正、反)作用。3答题格式明确描写方法结合句子分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结合中心分析(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或者作者的情感态度)4如何判断小说的主人公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和用的笔墨的多少,而是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人物性格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语行动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入手,不难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肖像、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时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2016甘肃兰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目。守 桥葛俊康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的,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跺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拴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桥头的一棵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最粗的树枝。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