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现状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现状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现状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现状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现状比较研究 摘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个性需求,是图书馆服务宗旨。馆际互借是图书馆界实现高效服务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馆际互借的发展与利用与国外相比,在管理机构设置、规则制定、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下载 关键词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比较;对策 doi:10.3969/j.i中图分类号G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1 馆际互借概述 馆际互借是基于不同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信息服务模式。其工作模式为:各成员馆根据需要及相关协议和流程,向外馆借入本馆所没有的文献信息。馆际互借服务模式以较低成本为读者扩大了借阅空间,增加了信息获取范围,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馆际互借模式问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发展极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较重视图书馆馆际互借模式的发展,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运用范围较广;而发展中国家对馆际互借意识相对淡薄,人力、物力投入赶不上技术发展,馆际互借共享模式运用范围十分有限。本文就中外馆际互借现状进行比较,来探讨我国馆际互借发展的思路。 2 中外馆际互借发展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图书馆事业最发达的国家。1901年便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国会图书馆针对馆际外借服务,建立了共建共赢计划,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全国联合目录,建立了成员馆之间的协作体制,大大增强了用户进行馆际互借的灵便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利用,出现了区域性的以ILL、INET为代表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馆际互借基本上走向了成熟阶段。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为打破各州文化高度自治界限,实现全国范围内文献资源共享,图书馆大力推动了“馆际互借”模式的发展。在图书馆界,相继制定了馆际互借条例,明确了馆际互借职责、义务和互惠原则,建立了集合各州的全国性的机读联合目录和期刊数据库。DBV-051、SVBITO、Jason等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馆际互借的自动化程度,让读者实现了简便、快捷、全面搜索所需文献信息的愿望。完善的目录体系为各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官方颁布的相关政策为馆际互借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本图书馆界于1992年开始推行馆际互借服务模式。ILL subsystem是图书馆界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主要应用系统。该系统具有全覆盖式特点。它集合了全日本图书馆期刊联目数据,具有整合信息、查询申请、传递信息等功能。ILL subsystem系统为读者扩大了查询范围、缩短了查询时间、减少了查询环节。虽然日本馆际互借起步较晚,但借助先进技术的应用和雄厚的经济投入,在全国范围内,对联目建设和ILL的开展实行统一领导,建立了数据完整、更新及时的全国性图书馆联合目录,在整个馆际互借流程中全部实现自动化。 英国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模式发展比较成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973年,根据议会法案,在图书馆界组建了不列颠图书馆(BLDSC)(后改称文献供应中心),不列颠图书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向全国各地图书馆提供信息传递服务,本质上担负着全英馆际互借的任务。近几年来,为减轻供应中心压力,图书馆界开始突破以BLDSC为中心的完全集中型馆际互借模式,通过地方图书馆之间联盟建立地方性网络互借模式(如JANET和CURL),地方性馆际互借模式是以BLDSC为中心的完全集中型馆际互借模式的有益补充。不列颠图书馆及地方性网络互借模式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赢得了国际图书情报界的青睐。目前,已有许多国外图书馆与它建立了互借关系。 我国馆际互借开始于20世纪中期。195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并相继在北京、上海建立两个全国性的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建立了9个地区性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60-80年代馆际互借模式发展处于沉睡期。至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图书馆承前启后开始着手自动化服务建设。1999年1月,122个相关单位参加了全国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协作会议,并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至此,合作开发,资源共享的馆际互借模式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头戏之一。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馆际互借系统,即中国科学院文献保障系统、CASHL及CALLIS文献传递系统。但我国的各类馆际互借系统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进行合作共享的只是少部分资源雄厚、设备先进的信息机构,很多资源、设备处于劣势的图书馆并未加入其中,还没有从真正意义实现全国性资源共享。 3 国外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优先发展的因素 国外发达国家的馆际互借模式发展相对比较完善,基本实现了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纵观以上分析,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理念、先进技术支持、复合型的管理团队等是国外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模式优先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合理的政策导向、统一管理机构、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各行各业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之所以能优先发展,首要因素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建立了统一的图书馆管理机构。“美图协”是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的组织管理者,具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最高管理权,对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实施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德国文化部于1993年为馆际互借明确了职责、义务和互惠原则,促进馆际互借规范化发展。日本图书馆协会是馆际互借建设的主要机构,引领图书馆共享建设走向了自动化。英国议会统摄各级各类图书馆,通过议案,组建了世界一流图书馆情报中心,并使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模式网络化、国际化。 3.2 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统一的管理机构为馆际互借提供了组织保障,网络技术为馆际互借提供了技术支撑。美国拥有OCLC和RLIN两个大型的具有较强存取功能和馆际利用等功能的全国性算机网络组织。德国DBV-051系统、SVBITO系统、Jason系统的应用为馆际互借提供了先进的网络载体。日本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保障了全国馆际互借信息交流畅通无阻。英国的JANET和CURL使各大学自动化设备综合化,馆际互借得到了长足发展。总之,馆际互借较发达国家都具有覆盖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3.3 具有高素质复合型管理团队 具有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是国外图书馆馆际互借优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外发达国家对馆员的学历和知识结构有明确的规定,如具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具有处理图书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分类法;具有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信息整合能力等。国外图书馆依托高素质的团队、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设备在馆内设立了专门的馆际互借服务和管理部门。馆际互借的服务模式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4 对我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我国馆际互借工作起步于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有所发展,在签署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后,建立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的馆际互借系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而言,从总体上看,我国馆际互借服务工作起步晚,发展慢,网络基础设施更新慢,现有技术未能充分发挥效力,数据库建设缺乏分工与协作,已建的数据库单一化、通用性差,标准化水平低,检索语言缺乏统一性、兼容性,现有的馆际互借系统覆盖率不高等。导致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仍隶属于不同的机构,政策难以统一。由于政策的分散性致使图书馆的立法、规章制度、联合编目、系统应用难以统一,从而影响了馆际互借标准化发展进程。此外,从事网络化建设的人才短缺也是困扰馆际互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图书馆馆员仍以图书馆所属机构家属为主,对学历、技术几乎没有要求,服务意识、改革意识淡薄。 经比较,针对我国馆际互借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建设专门的图书馆管理机构,专门的馆际互借服务和管理部门,制定统一互借规则,建立标准、规范的数据库网络,才能使我国馆际互借工作快速走向持续、稳定的发展轨迹。 4.1 加强图书馆管理机构建设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管理是图书馆效率的保障。我国应在政府指导下,建立一个能统领和协调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具有权威和最大决策权、行使权的全国性职能机构,以最快实现大范围的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建议充分发挥中国图书馆协会作用,引领各级各类图书馆统一规划,联合编目,使我国馆际互借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4.2 加强馆际互借规则建设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在宏观调控下,明确馆际互借协议、目的和互惠原则,建立健全馆际互借规则,使我国馆际互借制度标准化、规范化。 4.3 加强数据库网络建设 数据库网络是开展馆际互借的前提条件。为避免各馆资源重复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满足读者的最大需求。图书馆应在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加强数据库网络建设,尤其是特色数据库的网络建设,使传统的馆际互借模式具有质的飞越。 4.4 加强联合编目建设 目前我国几个全国性的联合编目,只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联目,覆盖率不高。如CALIS系统的参馆率也只是达到全国高校的50%左右。因此,我们应依托现代技术建立一个能覆盖全国图书馆馆藏情况的联合目录。 4.5 加强馆际互借宣传推广活动 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还未设有专门的馆际互借服务管理部门。为加快馆际互借发展,建议管理机构把馆际互借作为图书馆建设评价的指标之一。其次是在建立好数据库网络后,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推广,使工作人员重视对馆际互借的建设,读者重视对馆际互借的利用 4.6 加强工作团队素质建设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服务模式的一次革命,更是对图书馆工作团队素质的挑战。现代图书馆由旧时的藏书楼转变成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整合、传播部门。因此,图书馆应培养和招聘具有一定学科背景及较高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信息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 结 语 在信息时代,为实现全国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我们应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和方法,采取切实可行、全面有效的措施,努力建设和发展馆际互借服务模式,并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尼玛格桑,从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谈起J.西藏科技,2009(11). 范洁.中美图书馆馆际互借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 孙茗.德国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发展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5). 许四洋,袭继红,李健康.中日图书馆馆际互借状况及对比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5(8). 黄江玲.试析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5). 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