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最终》word版.doc_第1页
《临床医学最终》word版.doc_第2页
《临床医学最终》word版.doc_第3页
《临床医学最终》word版.doc_第4页
《临床医学最终》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安102班复习资料第一章 常见症状1症状:病人主观感觉到的不舒服感或异常感觉称为症状,如头痛、乏力、多梦、呼吸困难等。体征:医师或者其他人能发现的异常表现称为体征。发热: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各种原因到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生障碍时,产热超过散热,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体温曲线: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体温,在体温单上标记每次的测量值,将个体温数值点连成体温曲线。热型: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的规律,称为热型。皮肤黏膜出血:是指由于机体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由毛细血管内进入皮肤或粘膜下组织,常为自发性或轻微外伤所致。紫癜:紫癜(purpura) 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发绀: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的表现。广义的发绀还包括少数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所致皮肤粘膜青紫现象。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的症状。呕血:是上消化道(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指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便隐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并七日粪便中有少量红细胞被剖坏只可以采用化学或免疫的方法检测的试验。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一般为突然发作,发作时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2 正常成年人的体温: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24小时稍有波动。一般下午比早晨稍高、体力劳动、剧烈体育活动或餐后体温稍升高,一天内的波动一般不超过1 发热过程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皮肤苍白、干,打寒战,流行性感冒(骤升性,渐生性) 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发热程度的划分:1、低热,37.3-38 C 2、中等热,38.1-39 C 3、高热,39.1-41C 4、超高热41C以上临床上常见的发热类型:一、稽留热。二、弛张热。三、间歇热。四、波状热。五、回归热。六、不规则热。功能性发热类型:1、原发性低热 2、感染性低热 3、夏季低热 4、生理性低热3 引起头痛的原因(颅脑疾病、颅外疾病、全身性疾病);头疼发生的机理答:颅脑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均可引起头疼。颅外病变:颅骨病变、颈椎疾病或者其他颈部疾病、三叉神经痛、眼、耳、鼻和齿疾病也可引起头疼。全身心疾病:头疼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流感、肺炎等急性感染;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酒精、CO、有机磷和药物中毒;神经衰弱、尿毒症、低血糖、贫血、肺性脑病、中暑等。有些妇女在月经期也可出现头疼的症状。头疼发生的机理:血管因素;颅外血管的收缩、扩张或者受牵拉(如颅内血块对血管的牵引或挤压);脑膜受刺激或牵拉;具有痛觉的脑神经或者颈神经受刺激,挤压或牵拉;头颈部肌肉收缩或五官、颈椎病所致;内分泌紊乱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5个方面)、临床表现类型(出血点、紫癜、瘀斑、皮下血肿、鼻出血、牙龈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 1、血管壁缺陷;2、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3、凝血因子缺乏活性降低;4、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5、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出血点:又称瘀点,指直径不超过2mm的皮肤、粘膜出血,大多如针头大小,可见于全身各部位,尤其是四肢和躯干下部为多见。出血点通常不高于皮肤表面,按压不褪色,早期呈暗红色,约一周左右可完全吸收紫癜: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直径3-5mm的皮下出血,特点与出血点基本相同。瘀斑:为直径5mm以上的皮下片状出血,常见于皮肤易磨察和磕碰的部位和针刺处,一般不高于皮肤表面,按压不褪色,初期呈暗红色或紫色,逐渐转为黄褐色、黄色或黄绿色,约两周左右可完全被吸收。皮下血肿:大片皮肤下出血伴皮肤明显隆起 鼻出血:鼻 ,大多情况出血量少牙龈出血:多有牙龈炎症及损伤所致,也见于血小板减少、严重凝血障碍和维生素缺乏的等5 发绀的发生机制;发绀的种类 (中心性、周围性、混合性)发绀的发生机制:1、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6 黄疸的分类以及各种黄疸临床表现时胆红素的变化情况黄疸的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胆红素的变化情况:溶血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B)增加,以UCB(非结合型胆红素)增加为主。肝细胞性黄疸:血中CB(结合型胆红素)与UCB均增加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CB(结合型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7咳嗽和咳痰的主要病因: 呼吸道疾病、 胸膜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中枢神经因素8呼吸困难的临床分类答:肺源性呼吸困难(1、呼气性呼吸困难2、吸气性呼吸困难3、混合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 中毒性呼吸困难 神经性呼吸困难9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便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便隐血试验的检查方法(化学法和免疫学方法)呕血咯血病因出血前症状出血方式血色血中混有物反应黑便出血后痰性状消化道疾病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呕出、可为喷射状棕黑、暗红、有时鲜红食物残渣、胃液酸性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无痰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咯出鲜红痰、泡沫碱性除非咽下,否则没有常有血痰数日便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由于早期大肠癌并无明显症状,微量出血肉眼也无法识别,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查,否则等到出现腹痛、腹泻、肉眼血便等问题时才想到去看病,那样可能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临床研究证实,87%的消化道肿瘤病人便隐血检查结果为阳性,便隐血检查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10腹泻的机制: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性腹泻和吸收不良性腹泻11腹痛的发生机制(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及其特点内脏痛:是腹内某一器官受到刺激,信号经交感神经通路传入骨髓,其特点为:疼痛部位不清楚,接近腹中线;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躯体痛:是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阶段所支配的皮肤。其特点是: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痛的程度剧烈而持续;可有局部腹肌强直;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牵涉痛:也称感应痛,是师傅部脏器引起的疼痛,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相应脊髓节段而定位于体表,即更多体神经传导特点,疼痛程度剧烈,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12全身性水肿的类型 8 / 81、 心源性水肿:主要为右心衰竭的症状。 二、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三、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四、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致严重营养不良、蛋白丢失性肠胃病、重度烧伤患者。五、粘液性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 六、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七、其他:药物性水肿;特发性水肿;妊娠综合症等。第二章 体格检查1体格检查:是指医师运用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客观的了解和评估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生命征: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它是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之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2 基本检查的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3生命征的内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其正常值体温:口腔36.3-37.2 直肠温度 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37(较口腔温度低0.20.4)脉搏:正常人脉率平均72次/分,老年人较慢,女性较快,夜间睡眠时慢,餐后活动和情绪波动等情况下脉率较快。呼吸: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血压: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 舒张压85mmHg。4临床上意识障碍的种类一、嗜睡状态;二、意识模糊;三、昏睡;四、昏迷。五、谵妄状态;5心脏的听诊区以及心脏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新建不,位于左锁骨中线内第五肋间处;主动脉瓣区:有两个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胸骨左缘第三第四肋间,后者为第二听诊区。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听诊部位及顺序:二尖瓣区(心尖区)、肺动脉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区、三尖瓣区第三章 问诊与病史1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特点谈谈对问诊的看法。第四章 医学影像检查及器械检查1X线的作用特性答:1)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感光作用;4)生物作用;5)电离作用2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及器械检查的方法答:X线诊断、CT诊断、磁共振成像、超声波诊断、心电图、第五章 实验室检查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的临床意义答: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妊娠妇女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容量减少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缺氧而致红细胞代偿增多或造血系统疾病2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答:一、减少 1)血小板生成障碍;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3)血小板分布异常 二、增多 1)原发性增多; 2)反应性增多3常用肝功能检验的内容及其正常参考值 答:(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及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60-80g/L,清蛋白40-50g/L、球蛋白20-30g/L,白/球蛋白比值1.5-2.5:1 (二)血清蛋白电泳;清蛋白0.62-0.71(62%-71%);1球蛋白0.03-0.0.04(3%-4%);2球蛋白0.06-0.10(6%-10%);球蛋白0.07-0.11(7%-11%)球蛋白0.09-0.18(9%-18%) (三)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新生儿0-1天34-103umol/L,1-2天103-171umol/L,3-5天68-137umol/L,;成人3.4-17.1umol/L (四)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型胆红素测定; 结合胆红素(CB)0-6.8 umol/L ,非结合胆红素(UCB)1.7-10.2 umol/L (五)血清氨基转移酶连续监测法(37C):ALT 10-40UL AST10-40UL, ALT /AST=1 (六)-谷氨酰转移酶;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7C):50UL4空腹血糖和饭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答; 空腹血糖 3.96.1mmol/L(70110mg/dL); 饭后2h血糖 3.97.8mmol/L(70140mg/dL)5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有哪些?各自为何种状态的标志?乙肝五项检查测定项目;“大三阳”、“小三阳”各自代表什么?答: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主要包括3对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检查测定项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型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型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第六章 食物中毒1概念: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之后出现的急性或者亚急性疾病。2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 真菌性, 植物性, 动物性, 化学性食物中毒。3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发病快,潜伏期短 中毒程度严重,病程较长,死亡率和发病率高 季节性和地区性不明显 4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催吐 导泻 解毒 送医院 食物中毒技术处理总则: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对中毒场所的消毒处理第七章 传染性疾病1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2.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一般性治疗 药物性治疗 预防3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禽流感的传染源:禽流感病毒 传播途径:呼吸道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外膜血凝素 H亚型 神经氨酸酶 N亚型4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警告级别及意义答:共有六级。一级:在动物间传播,但从未出现过人被感染;二级:在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曾造成人感染;三级: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已造成零星或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从未出现人际间传播的情况; 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流感蔓延风险较上一级显著增加;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一个洲或者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 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5霍乱临床表现的三个时期:吐泻期 脱水期 反应期第八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1中毒:毒物进入人体引起机体损伤所致疾病 中毒机制:局部刺激 缺氧 麻醉作用 抑制酶活力 干扰细胞功能 受体竞争2有机磷中毒机理: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3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答:CO中毒主要是组织缺氧所致,CO在体内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养的能力而导致组织缺氧。4 铅中毒的机理 答 : 铅在体内与蛋白质的疏基结合,以致疏基的酶活力受到抑制损坏红细胞,一直红细胞脆性增加而发生溶血 抑制氨基酮戊酸脱水酶,使血清和尿液氨基酮戊酸增多,大量的氨基酮戊酸进入脑组织,引发行为和神经效应改变,甚至发生铅中毒脑病。5铅中毒的分类:职业性、公害性、生活性、药物性、母源性6喝牛奶为何可以减少人体对铅的吸收:排铅 抑制铅的吸收 减少铅的毒性第九章 损伤与急救1烧伤的病程: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感染期修复期烧伤面积的估算:头颈部=1X9%,躯干=3X9%,两上肢=2X9%,双下肢=5X9%(头一、躯三、上二、下五)烧伤深度的识别(三度四分法):答:I度 浅II度 深 II度 III度I度 :仅伤及表皮的浅层,生发层健在 浅II度 :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深 II度:伤及皮肤真皮层,介于浅II度和III度之间 III度: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特重烧伤轻度烧伤:II度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II度烧伤面积10%-29%,或者III度烧伤面积不足10%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49%或者III度烧伤面积10%-19%;易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者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烧伤面积50%以上,或者III度烧伤面积20%以上;或已有严重的并发症2 冷伤的分类及其区别 答: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