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1页
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2页
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3页
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4页
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四节 声情并茂 押韵和平仄 诗 歌 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与人物分 按形式分 按历史时期分 按表现内容分 抒情诗 叙事诗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人事的描写抒情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 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自由的诗。 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抒情诗的内容。往往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 歌 按历史时期分 诗 词 曲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 ( 诗经 )。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古代乐府 (掌管收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 )采集编制各种乐曲而配乐演唱的诗歌。 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吟”等名称 。 绝句(五绝;七绝) 律诗(五律;七律) 小令( 58字以内) 中调( 59 90字间) 长调( 91字以上) 散曲(小令;散套) 戏剧(杂剧;传奇) 新诗(自由诗;散文诗;现代格律诗) 诗 歌 按表现内容分 田园诗 山水诗 讽刺诗 史 诗 牧 歌 颂 歌 歌咏、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 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 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 着重反映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歌颂当时的首领或英雄人物,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 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崇敬 ,追慕 ,赞美之情的诗歌 ; 哀 歌 哲理诗 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哀伤、哀悼之情的诗歌; 表现诗人的哲理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古诗的押韵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 尽 ,黄河入海 流 欲穷千里 目 ,更上一层 楼 登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 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 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 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 愁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 来 ;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 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 娘 ,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 漾 。 再 别 康 桥 一岁出场亮相,十岁天天向上,二十岁远大理想,三十岁基本定向,四十岁处处吃香,五十岁奋发图强,六十岁告老还乡,七十岁打打麻将,八十岁晒晒太阳,九十岁躺在床上,一百岁挂在墙上。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 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 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 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 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 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 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 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 过 东风破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 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 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 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 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 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 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 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 默 押韵之作用有二: (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 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 便于记忆 ,诗之有韵, 使人读之琅琅上口 。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律诗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 第一,看押韵。 所谓的押韵 ,就是韵脚的字必须是同韵。 注: 绝句如何押韵: (1)押 韵的居多。 (2) 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 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 换韵。 (3) 仄声字。 山 行 唐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 第一,看押韵。 所谓的押韵 ,就是韵脚的字必须是同韵。 注: 律诗如何押韵: (1)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 . (2)而且一般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 ,不能换韵 . (3)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4) (5)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山 居 秋 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 秋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 流 。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 舟 。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 留 。 仄 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五言 诗的平仄可以构成两联: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和“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由这两联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中两种是基本格式。 七律 是五律的扩展,办法是在五律的前面加上两字头, 仄前加平,平前加仄 。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平仄格式 五 言 诗 平起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律诗重 复一遍 即可 仄起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 平起格 仄起格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 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 规律 只要在五 律前头加 上两字即 可,仄前 加平,平 前加仄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 看平仄 就是上、去、入三声 . 注: (1) 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依此类推。 例六: 国 破 山 河 在, 城 春 草 木 深。 ( 春望 杜甫 )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出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 看平仄 就是上、去、入三声 . 注: (2) 上下句相对 。以五言诗为例,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则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例七: 别鸟惊心 .( 春望 杜甫 ) 粲春来更远游 .( 安定城楼 李商隐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 看平仄 就是上、去、入三声 . 注: (3) 上下联平仄相 “ 粘 ” ,即相同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有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依次为 “ 首、颔、颈、尾 ” 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下下联之间,平仄相粘 (相同 )。 例八: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平仄组篇 平平平仄仄, 仄仄 仄平平。 仄仄 平平仄, 平平 仄仄平。 平平 平仄仄, 仄仄 仄平平。 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粘: “ 粘 ” 就是平粘平,仄粘仄。 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 要与 前联对句的第二字 相一致。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平 平 平 仄 仄 ,仄仄仄平平 绝句顺序的排列: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易判定,在此不讲)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排列下面四句诗的顺序 : 解题步骤 (1)找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 此确定 (2)确定第二句。 、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 A、 B、 A 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平仄”, 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 (3)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 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 A C D B。 柳宗元 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 的四句: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CDB 排出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字母填在方格里): A 弯弯绿水绕青山 B 江心来往打鱼船 C 青山绿水风光好 D 重重青山抱绿水 观诗: 两句押韵,作偶句; 对仗, 相连;由 山绿水风光好”知 句。由此排出顺序: D A C B 。 根据要求,分别给下面四句诗重新排序,将排好的顺序填在方框里。 A忽闻春尽强登山 B终日昏昏醉梦间 C又得浮生半日闲 D因过竹院逢僧话 1、登山所遇是个得道高僧,谈话之后,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 2登山所遇的是个俗不可耐的庸僧,原先的一点好心情,也变得兴趣索然: B A D C C A D B 综上所述,诗句排序,有法可依 一看押韵 二析对仗 三查平仄 四观表达 结合意境,综合运用,定可准确排序。 律诗顺序的排列: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找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八句。 第二步,找对仗句。 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属非常严格的对偶句,即上下两句相对的部分词类、词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对。 第三步,确定首联和尾联。 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差别最大,容易确定。主要是内容上的差别。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先叙事后议论,首尾两联分别是思绪的开始和收束。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 运用诗的平仄相黏规则。“黏”就是平黏平,仄黏仄,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平仄要一致,如果时间紧,也可只看五言的二、四字,七言的二、四、六字是否相黏,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下面是王禹偁的 村竹 ,打乱了次序,作排序: 马穿山径菊初黄万壑有声含晚籁 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 数峰无语立斜阳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信马悠悠野兴长。 第一步定韵脚。 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句的“黄”、句的“香”、句的“阳”、句的“乡”、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 从词类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与相对,属一联;与相对,属一联。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 从意义上看,“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与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是首联,是尾联。 马穿山径菊初黄万壑有声含晚籁 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 数峰无语立斜阳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信马悠悠野兴长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 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是颔联,是颈联。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 马穿山径菊初黄万壑有声含晚籁 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 数峰无语立斜阳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里寒光生积雪 论功还欲请长缨 燕台一去客心惊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沙场烽火连胡月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三边曙色动危旌 解题步骤: 1先找韵脚。因原题中已排了第句为第一句,可见本诗首句入韵,则在不押韵的三句中,因句的平仄相同,故平仄与其它两句不同的句必为第五句。 2找对仗句。根据结构、词性相同及平仄相对的原则,可以确定第五句即句的对仗句为,而另一联当为两句,即本诗的颔联为两句,颈联为两句。至此,不押韵的三句已用了两句,故剩下的句必为第七句。又因首句已经给出,则在剩下的两押韵句中,与首句平仄相同的句则是第八句,句自然是第二句了。至此,答案全出,即为 下面是曹雪芹的七律 咏白海棠 ,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苔翠盈铺雨后盆 倩影三更月有痕 玉是精神谁比洁 多情伴我吟黄昏 斜阳尊树带直门 莫道缟仙能羽化 芳心一点娇无力 雪为肌骨易销魂 A B C D 解题思路: 先找韵脚。通过分析得知,原诗共五韵,即首句入韵,则在不押韵的三句中,必须处于诗的三、五、七句的位置才对。而在这不押韵的三句中,平仄相同,故平仄与其它两句不同的句必是第五句。而四个选项中,只有答案 此,我们只一回合便找出了正确的选项。 1、 对仗也叫对偶,就是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义、词类、平仄都要一一相对,即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字对数字、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 2、 近体诗一般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 对偶一般分为“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串对)”四种。 近体诗中的对仗 对仗的位置在哪里 ? 首颔颈尾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春日忆李白 (杜甫 )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 诗歌有哪些对仗类型 ? 1工对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2宽对 同类的词相对就可以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3借对一下句词语借用另一意 酒债 寻常 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