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与西方形式的建构者——王澍_第1页
中国元素与西方形式的建构者——王澍_第2页
中国元素与西方形式的建构者——王澍_第3页
中国元素与西方形式的建构者——王澍_第4页
中国元素与西方形式的建构者——王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元素与西方形式的建构者王澍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121520001 陈锦椿 指导老师 朱永春 摘要:在王澍的建筑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很巧妙地将中国 传统古典元素与西方现代形式连接起来,从而创造出了自己很鲜明 独特的风格。本文将通过王澍的几个作品来阐述他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王澍,传统,现代,中国,西方 Abstract: In Wang Shus design works, We can find that he skillfully combin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lements with modern western forms. And created his own distinctive style. This article through several his design works to illustrate his design ideas. Key words: Wang Shu, Tradition, Modern, China, Western 引言 王澍获得了 2012 年普利茨克奖,作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首位 有中国本土的建筑师挤入这个最高殿堂。以前有美籍华人贝聿铭获 得了这个荣誉,而作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王澍,自小就受中国传统 文化的熏陶,这更给中国本土的建筑师带来更振奋人心的憧憬。 王澍的获奖对于处在急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建筑界更有一种 特别的意味:大还是小?快还是慢?拆还是保?老还是新?传承还 是发展?评委会认为,王澍的作品超越了这一系列二元对立的 思维方式,将会对中国以及世界建筑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启 示那些忙碌的职业建筑师们,那些主宰建筑命运的领导和业主们, 那些社会媒体和大众们都能静下片刻,认真思考建筑对我们的人居 环境,对我们的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建筑文化传统的差异与联系 王澍说过,把中国建筑的文化传统想象成和西方建筑文化传统 完全不同的东西肯定是一种误解,在他看来,它们之间只是有一些 细微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却可能是决定性的。尽管用“西方” , “中 国”这样的概念进行比较有把问题简单化的危险,但在最基本的哲 学问题上,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不同。在西方,建筑一直享有面对自 然的独立地位,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 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换句话说,在中国文化里,自然曾经远比 建筑重要,建筑更像是一种人造的自然物。人们不断地像自然学习, 使人的生活回复到某种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一直是中国的人文理 想,就就是王澍眼里所谓的“自然之道” 。这就决定了中国建筑在每 一处自然地形中总是喜爱选择一种谦卑的姿态,整个建造体系关心 的不是人间社会固定的永恒,而是追随自然的演变。这也可以说明 为什么中国建筑一向自觉地选择自然材料,建造方式力图尽可能少 破坏自然。而在我特别喜爱的中国园林的建造中,这种思想发展到 一种和自然之物心灵唱和的更复杂,更精致的哲学状态。园林不仅 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人们以建筑的方式,通过对自然法则的学习, 经过内心智性和诗意的转化,主动与自然积极对话的半人工半自然 之物,在中国的园林里,城市,建筑,自然和诗歌,绘画形成了一 种不可分离,难以分类并密集混合的综合状态。而在西方建筑文化 传统里,自然和建筑总是以简明的方式区别开来,自然让人喜爱, 但也总是意味着危险。费恩在接受一次访谈时也谈到:挪威人喜爱 自然的方式是直接而简单的,在挪威的文化中,不存在面对自然的 一种哲学。 (二)中国元素与西方形式的建构者王澍 王澍能够引起如此多的轰动性的,激烈的争辩,这本身就代表 着成功。而他也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他的作品及其他的思想。从他 的作品上看,处处能够体会到“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 主张。王澍认为,之所以要探索一种中国本土的当代建筑,是因为 他不相信单一世界的存在,事实上,面对中国建筑传统全面崩溃的 现实,王澍关注的是中国正在失去自己关于生活价值的自主判断。 所以,他一直坚持着重建那个充满自然山水诗意的生活世界。至于 借鉴西方建筑,那是不可避免的,今天中国所有的建筑建造体系已 经完全是西方方式。所面对的以城市化为核心的大量问题已经不是 中国建筑传统可以自然消化的,例如,巨构建筑与高层建筑的抽象 概念,与它实际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建筑现实去对话。其实去 探索现代建筑中的中国元素,而通过西方建构形式表现出来的研究 早在之前许多国内建筑大师就已有所涉猎,王澍所在的母校东南大 学里的几个建筑师,如钟训正,孙钟阳,王文卿等他们的设计方向 就是这个方面,只是王澍在传承几个老师的基础上,走的更远,并 形成他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体系。建筑师今天都喜欢把“自然”挂 在嘴上,但大多是抽象地谈,形式地谈,象征地谈,却几乎没有可 以重新进入真实的自然事物的方式。就最基础的建造问题来说,我 们不得不想办法把传统的材料运用与建造体系同现代技术相结合,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提升传统工艺技术。这也是王澍在 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同时,大量使用手工艺技 艺的原因。王澍说过,技艺掌握在工匠的手中,是活的传统,是地 方文化差异性的根基。如果不用,即使在形式上模仿传统,传统必 死,而如果传统一旦死亡,我们就没有未来。 1 下面我举王澍的几个作品来阐述他的作品中是如何将中国元素 与西方形式创新地融合在一起: 1.宁波博物馆 在宁波博 物馆方案上,王 澍提出的概念源 于宋代画家李唐 的一幅画 “万壑松风图” , 他想让人们能够 感受到画里的意 境,并不仅仅是 从意念里想象,而是直接能从现场里体会的到。在以自然之道为约 束的人文地理和以“山” , “水”为沉思对象的景观诗学为背景,是 他的“重建一种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的典型主张。对“自然之道” 的认识和体验,将重新成为设计与建造活动的出发点。博物馆从设 计语言上看,重点表达了“介于自然和人类之间”的概念,平面是 简洁的长方形集中式布置,但两层以上,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 变成抽象的山体。这种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整体呈微微向南滑动的态 势,场地北部为一片水域,建筑因而具有刚从水中上岸的意向。而 在建筑内部,两层以上为一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动平台,从建筑整体 分裂出的五个单体,和而不同,围绕这个平台,又成传统城镇的格 局和尺度。传统中国关于“山” , “水”与建筑关系的美学被有深度 地重新转化了。 如果说,这种深度的诗意表达多少还是抽象的,博物馆在外墙 材料上的探索就使抽象的 诗意有了具体的物性和质 感。外墙用“瓦爿墙”和 图 22 一层平面图 图 11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图 22 “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使用“瓦爿墙”除了它能体现宁波 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质感和色彩能完全融入自然,它的另一个意 义在于对时间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 的时间,而工匠在砌筑时的即兴发挥,使它更加鲜活。 “竹条模板混 凝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 “竹”和江南地域存在感的物性关系, “竹”的弹性和对自然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 质变。 2.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以非常实验性的方式体现出王澍试图打 造出一种超越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打通建筑与景观,强调建造与自 然关系的建筑活动必将给建筑学带来一种触及其根源变化的概念: 就地取材,旧料回收,循环建造。建筑就是景观,景观不仅体现在 对自然地理的适应,调整,敏感对话,甚至将真实的自然也变成生 活场所建造的一种元素,根据对“自然之道”的理解,保留了原有 的农村地貌,耕地和鱼塘,微调自然地理特征。象山校区不仅是一 座大学校园,也不仅是以一种回应中国传统“书院”的教育建筑尝 试,它是包含着一种新的城市模式的实验企图的:从建筑类型,群 体密度,建筑尺度,材料回 收,建造方式和体系到田园 混合的位置格局与美学意趣。 它是关于一种以地方文化差 异性认同为根基的生态的存 在方式进行整体呈现的努力。 象山校区暗含着王澍一直以来的主张:今天的中国城市发 展需要重新向乡村学习。 王澍把他所设计的象山校区形容为象山与转塘之间经过“省略” 图 33 而获得的一个小世界。省略的要旨在于精确,并因精确获得升华。 贾克梅蒂为了使自己的雕塑获得一种想象的不可分的空间(一般的 雕塑因远近观看的效果不同而产生形象的分离) ,于是就像画家赋予 画中的人物以绝对距离一样,他规定了自己雕像所看的距离,并以 此去雕刻,从而使雕塑一步跃入了幻想的王国。 2 王澍同样尝试精确地规定象山校园中房子的所在与所是,通过 “省略”获得房子与环境,房子与房子,房子与人之间特殊时刻的 共同照亮。看似随意的布局,其实与山体水势都进行了契合,两者 之间就像照相机进行调焦一样互相建立关系。 3.宁波美术馆 进入宁波美术馆,必须先经过一个入口坡道曲折的高台院落。 建筑沿街既无常见的广场,也无宏大台阶。清晨,当人们走上大院, 走过穿越建筑的栈桥,走进建筑二 层的沿江长廊,在这个长 100 米, 高 8 米,宽 6 米的空间,100 扇高 8 米的杉木板门同时缓缓打开,甬 图 44 象山校区 11 号、18 号教学楼 图 55 江和阳光同时泻入,仿佛重建中国城市生活的仪式性;已断裂的生 活方式可能在这种仪式性的场所被重建起来。 美术馆的另一典型特征是它在垂直向度上的两段式处理。双重 性地暗示了中国传统,以及当代城市功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下段为 “经济基础” 。入口高台院落下内含可停 150 辆汽车的车库,以满足 未来爆炸性的城市停车需要。主体建筑的下部青砖基座中设有 2000的开放展厅,可举办含艺术展在内的各种展览活动,以解决 中国城市大型美术馆和博物馆都面对的问题只有建筑投入但缺 乏后期运作与维护费用。二层以上为“上层建筑” 。布置各类纯艺术 展览空间。 3 建筑表皮材料 的使用同样暗示了城 市记忆线索的混合性, 基座青砖是传统的宁 波建筑主材,而上部 钢木材料则是船与港 口的建造主材。沿江 青砖基座的洞窟直接 取材于敦煌片段,指 出这里曾是宁波人去普陀进香的出发之地。记忆不等于回忆,用一 切当代语言对过去和现在的建筑作品进行实验的兴趣。王澍在宁波 美术馆上创造的是一种假定的意义形式,但这意义形式是未决定的, 就像一个空的戏剧舞台,功能上,体验上,事件上的可能性与多样 性,将造成一种震撼的效果。 结语 通过以上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王澍是一个能够把中国元 图 66 素与西方形式很好融合起来的建筑高手。对中国元素的稍加创新, 再加以一些西方的建筑手法,就创造出了一种夺人眼球的视觉效果。 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论他所创作出来的建筑是美是丑,毕竟这是智者 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但王澍毕竟取得了突破,在探讨怎么在现 代中如何更好地保留传统,他用很具体的场景给我们展现了出来, 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上,在这一点上,他比前人走的更远。 王澍的工作态度里可以看到传统文人对他的深远影响。例如, 他对业余的爱好,反映出传统文人对职业化,即匠气的顾虑。王澍 使我们看到传统在当代文化中的活力,现代不等于西化。同时,王 澍将中西知识统一调度,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