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论》_第1页
《语文学习论》_第2页
《语文学习论》_第3页
《语文学习论》_第4页
《语文学习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习论佟士凡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3 月 一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种读的能力的培养 中,朗读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朗读是默读、速读等各种 形式的话的基础,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 D 头 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汉 语的语盲节律性比较强,书面语言的组合往往带有定的音韵要 求,不单学习诗词是如此,就是学习一般性的文章也是如此,尤其 是文言文,作者在写作时不光考虑语句是否通顺,还要考虑读起 来是否上口*另外像对偶、排比、反复之类句式的韵律持点就更为 突出了。因此,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汉语的这 种节律性表达出来,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古 人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视朗读的每篇文章都要反复朗读所以至 今仍用“书声琅琅”来形容良好的学习状况。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本 虽然以语体文为主,但也应重视朗读,特别是初中阶段,要把朗读 能力作为一种基本功来训练。这就需要培养朗读的习惯,坚持每 天都能利用一点时间故声朗读两退所学的课文或诗词、散文。在 朗读时当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要领在开始时还要克服害羞心 理,放开声音朗读(当然要注意选择环城,以免影响他人 )。凡事都 有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最初因为觉得自己读不好,伯人讥 笑而不读那就永远也学不会朗读。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一般的人对于好学者都是术会讥笑的。如果能坚持练习时间长 了不但可以提高读的水平,还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第 44 页 一 诵漠法 诵读,就是出声读。它与朗读的区别在于,朗读多是读给别人 听的,而诵谈多是为了自己学习是为了通过读来加深对文罩的 理解和记忆,这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私堑里的先 生要求学宣读书都必须是放开喉咙诵读*这一点鲁迅在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里“人声鼎沸”的读书情况的描述, 就是对诵读场面的真实写照*古人形容学堂的学习气氛浓厚,总 是用“书声琅琅”之类的词语,从来不说学堂里如何肃静。可见诵 读在古人学习中的地位。 “诵读法” ,就是放开声音,反复地读,直到熟练地记住并准确 理解为止即“熟读成诵” 。朱黑十分重视诵读,他说:“诵得熟,方 能通晓,苦涌不熟亦无可思索。列,诵读的作用一是通过反复 读,加深理解和领会。古人学习,老师讲得不多,主要靠自己诵读, 边读边思索 “读书百通,其义自见” 。朱烹说:“读书之法读一遗 了又思量一记,思量一遗又读一记。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 教此心在上面沉转。 ”二是加强记忆丰富储备。经过反复诵读 烂熟干心,大部分文章都能达到背诵的程度,记得十分扎实。据说 东汉学者蔡巴所写的著作,在战乱中全部丢失 7,而后来流传下 来的四百多篇作品,全是靠他的女儿蔡文姬凭记忆背涌出来的。 清代学者顾炎武对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非常感兴担,逐卷反复 诵读,最后竞把近三百卷的巨若全部背诵了下来。 古人诵读的具体做法也各有不同,大体有四种: 一种是连续反复诵读。如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 中记载,苏东坡“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 不倦” 。这篇文章并不长,苏东坡却一直谈到深夜四更天,看来不 知反复诵读了多少遍*这种做法多用于集中研诵某一篇文章。 另一种是间歇反复诵读。主要是为了防止遗忘,间隔一段时 间后或变换场合后再雹新诵读。郑板桥就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读 书,他说自己:“每读一书,必干百遍。舟中、马上、被底皆记书 默诵也。叩 第三种是连续与间歇结合的诵读法。如孔夫子读易至“韦 编三绝” 竞将串竹简的牛皮绳子翻断了三次,这决不是一两次反 复诵读的结果。连续和间歇结合,既有利于加深理解,又可巩固记 忆* 第四种是与抄读结合的诵读法。就是诵读一通再抄写一遍, 用来强化记忆。如明代学者张鸿, “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 即焚之,又钞 6 如是者六七始已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 咽 清代顾炎武读资治通鉴也是读几遗之后,再抄一遍,全书读完 之后,一部书便变成了两部书。 二 出入法 入”就是要深入,深入到书中去纫细钻研认真思考,U 求得 真话。反对泛泛地浏览。王安石说:“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 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咽只有深入思考才能透过 表而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朱熏说:“用力深,便见意味长意 味长便受用牢固。 ”强调读书一定要细心要深入到书中去仔 细品味。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 。就是强调要深入 进去。 阅读能力主要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等几个方面构成。 一 认读能力 认读,就是在阅读时,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认文字符号的过程。 汉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那么对汉字的认读,就是要看清字 形,读准字音,明了字义。认读的过程就是对汉字的形、音、义三方 面因家统一联系的再现过程。它要求准确而完整的感知,清晰而 牢固的记忆,精密而迅速的分析与综合。 通过实际分析发现影响认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L 文字符号的结构。文字是直接被认知的对象,文字形体结 构的蟹简,对认读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很大影响。汉字的形体结构 复杂,字数繁多,是比较难于辨认的。有些笔画多、结构复杂、形体 相近的如“颇”和“额” ,以及只有细微差别的字,如“已、已、巴”和 “刀、刁”等,就更加难以辨认了。 2感知、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字形的感知 上感知能力强就可以准确、迅速地感知字形以免误话;感知能 力差,认读速度就会受影响。判断能力主要是在惑知以后还要对 字形进行分析判断使之得到确认,判断能力强,认读速度也就 快。 3识字的数量。汉字都是单个的表义文字,窜握字数越多, 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少,认读的速度也就会越快。也就是 说,认读能力的强弱与识字量是成正比的。据统计表明,阅读一般 性的文章和报刊,如能认识 2400 个左右的常用字,识字率可达 99;如能认识 3700 个左右的常用字识字串便可亡升到 9L 9。 L 视读广度。 “视读广度”又叫“视音距” ,是间读心理学术 语,指认读过程中,视觉感知文字形体先行于读音的程度,可以用 字数的多少来表示。一个人的视读广度可以这样测试 15 一个人 正在朗读文章时,把他正在读的文章突然抽走,文章虽被抽走,但 朗读并不一定立即停止还可以继续读出若干个字,抽走文章后 继续读出的这几个字是先于发音而认读的,这几个字的数目就 表明了这个人视读广度大小的程度。一个人的视话广度越大,认 读的单位也就越大,认读能力也越强。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视读 广度只能有一个字或一个简单的词因此认读的速度也很侣。中 学生和成年人多以词和短语为认读单位,视读广度就大一些,认 读速度也快一些。而阅读能力强的人,则把句于甚至段落作为认 读单位,视读广度就大得多了,认读的速度当然更快了。 认读能力是读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的前提。提高读 的能力首先就要从提高认读能力入手。上面所列的影响认读的四 个因素中,除字形结构是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主观因素,都是可 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 三 鉴赏能力 阅读一篇文草,不光要能读得懂,区得明白,还应该得出更进 一步的认识,能够分辨出思想观点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或知 识是否准确认识是否深刻,形象是否鲜明 6 材料是否得当,阐述 是否全面条理是否清楚,结构是否严谨;以及表现方法上有何技 巧,语言和风格上有何特点等等也就是要能够进行鉴赏和评价。 鉴赏是比理解更高一级的阅读活动,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 文彦进行鉴别、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 备了鉴赏能力,才能对读物作出正确评价,才能去粗取榴,去伪存 真,使认识更加深入,才能使阅读有更大的收获。例如阅读朱自清 的荷塘月色一文石但要能够理解和领会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月 厂荷塘那种恬谈静温、清新宜人、梦幻迷离、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美 景色,理解作者那种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幻想脱离现实却 又摆脱不掉的矛盾苦闷心情。而且还应从文中的荷塘月色的描写 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并看到作者那种高洁的情操、坦荡的胸怀和 一 朗 读 朗读就是放开声音去读。其员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出声音,有 发音器官参与活动。朗读就是要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语言再 恢复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出语言文字个所蕴台的思想感 情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眼、 脑、口、耳等器官同时参加活动协调配合:先 mga 睛接收文字符 号,6 视神经传导到大脑,大脑有关区域产生兴奋加以识别,再支 配发音器官读出相应的声音,声音再由耳朵接收回来到大脑加以 验证。由于朗读需要发音器官的配合对于 UL 陈口头表达能力有 定作用。由于朗读能通过声音和语气等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有人便把朗读对文章的作用比喻为如同给黑白照片涂上丁色彩, 给静物注入丁生命力。另外由于朗读时字字都要读到,加上口和耳等多种器官的参与, 这样有利于加强记忆。正因为如此,朗读在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语文教学中国都一 直占有重要地位。 一 默读 默读是与朗读相区别的一种无声的读,也就是看书*殿读是 一种最实用的、员有价值的阅读方式*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 中,总是要接触书绪、报刊、文件、书信、广告等各种文字材料,如 果只用朗读,将是十分不便的必须学会只用眼睛看的无声的殿 读。默渎时,眼睛感知文字符号以后,由视神经传导到大肋,便直 接由大肋进行思维活动不再通过发昔器官发出声音。由于省掉 了发音器官的活动,不受发音速度的限制,大大提高了阅读的速 度。默读比朗读要快得多有利于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默读的主要要求,一是正确,就是要看准读物,并能正确理解 读物内容能从整体上对全文加以把握。默读不像朗读那样,必须 一直渎下去,可以反复看纵横阅览,驻足揣摩。为了保证读的质 量 t 真正的读得正确,可采取一些加强的措施:可以配合读作些标 记,把重点处勾画出来,以加深印象;可以在读完后进行一番回 忆,对读后的认识进行整理,检查阅读效果对不足之处加以弥 补以提高默读的质量。 默读的另一个要求是迅速。就是在正确的前提下,要尽快提 高读的速度。提高默读速度的方法一是克服不良习惯。 三精读 精读是从读的理解程度和要求上划分出来的一种阅读方式。 指对读物不仅要深入细致,逐字逐句,咬文嚼字地进行阅读,而且 有时还要反复琢磨,细心研究,从把握整体到了解细节,既洞悉文 章内容,又要认清其写作上的特点。课堂卜对讲读课文的学习就 是属于稿读。青少年读书往往存在着毛毛躁躁,不求甚解的毛病, 蛆枝大叶团圆吞枣。据元代湛渊静语中记载,药书上说“梨益 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 。一个入看了后便说:“我以后吃梨只 n6 不咽,吃枣只咽不嚼,这样不就既不损齿,也不伤脾了吗?”其实这 种“团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