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基本建设标准》_第1页
《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基本建设标准》_第2页
《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基本建设标准》_第3页
《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基本建设标准》_第4页
《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基本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基本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标准 (一)场所设置 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国医堂,其诊断治 疗区不少于 60(不含中药房和中药调剂室)。 2、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治疗室、中药房、中药库必须设 置齐全,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煎药室面积不少于 10。 3、国医堂必须设有 2 个以上中医诊室,设立中医康复治疗 室,成为独立的中医特色诊疗区域。中医特色诊疗区内至少设 置 4 个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室(含三维牵引室、针灸推拿室、中 药熏蒸室、中医微创手术室等),能够开展中药、针灸、推拿、 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 5 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二)设备配置 1、中医药基础设备:如火罐、针灸针、神灯、脉诊包、检 查床等; 2、其他设备至少具备 5 种以上:如三维多功能牵引床、中 药蒸汽浴疗床、颈腰椎治疗仪、骨创伤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 激治疗仪、高能生物场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中药超 声雾化器、中药粉碎机、自动煎药机、TOP、电针仪等。 (三)人员配备 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中医师 23 人, 其中有 1 名高年资的中医类执业医师(从业年限在 10 年以上, 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 2、中医药人员占医院医师总数 10以上。 3、中药房工作人员应具备药士资格,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4、中医药人员每年参加市、州级及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师 培训率不低于 50%;参加县级中医药知识及适宜技术培训率不 低于 80%。 (四)中药房建设 1、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 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要结构规 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 2、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不少于 300 种。 (五)建筑装饰 国医堂建筑装饰要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氛围,古色古韵、 亲民祥和。按照湖北省中医机构文化建设形象设计指南的 要求,从外部环境、内部装饰和内涵建设上彰显中医药文化特 色。 二、名医堂建设标准 (一)诊室设置 1、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名医堂 2、三级中医机构设 68 个,二级以上中医机构设 4 个以 上中医专科诊室或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室,诊室设置相对集中, 一人一诊室,室内有屏风遮挡。 3、三级中医机构名医堂面积300,二级中医机构名医 堂面积150。 4、名医堂各诊室应统一悬挂标识牌及医师公示牌,体现中 式风格,内容包括科室名称、医师照片、姓名、性别、职称、 专长、出诊时间等。 (二)人员配备 1、三级中医机构至少配备 8 名主任医师职称的中医类执业 医师(已获省级名医、大师等称号,或专科、学科带头人优先) ;二级中医机构至少配备 4 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 医类执业医师。 2、配备与应诊专家数相一致的专职陪检护士。 (三)中药房建设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进行建设。 1、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中药饮片、中成药的 使用管理及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2、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 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要结构规 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 3、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不少于 350 种。 4、提供煎药服务,煎药室面积不少于 15。 5、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药文化,如:设置中药 标本,饮片柜上摆放青花瓷瓶,张贴煎药、服药、注意事项等 中药常识的宣传。 6、配备与开展中医药服务相适应的中医诊疗设备不少于 10 种。 7、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中医养生堂建设标准 (一)科室设置 1、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应设立中医养生堂。 2、中医养生堂面积不少于 80。 3、中医养生堂各诊室应统一悬挂科室标识牌,体现中医文 化元素。 4、配备与开展中医药服务相适应的中医诊疗设备不少于 5 种。 5、中医养生堂至少配备 2 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服务内容 1、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 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2、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 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 育,健康处方。 3、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四、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标准 (一)场所设置 1、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应设置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示教诊室20m2,有固定的工作区域, 至少有保证 3 人以上开展工作的基本办公家具、计算机设备和 上网条件;诊断桌椅、文件柜和屏风等家具应体现中式风格; 装饰要体现中医元素;诊室外悬挂专家个人简介。 3、名老中医示教观摩室30m2,配备基本的教学设施,有 条件建设单位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4、名老中医资料室(阅览室)50m2,整理、陈列名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研究成果,有条件建设单位应 建立电子阅览室。 (二)学术经验继承和发展 1、建立学术思想挖掘平台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个人医案、 教案、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原始文字材料; 收集整理与名老中医药专家生平有关的文字记载、图片、 实物、声像资料等,分类整理,妥善归档,分析研究,复制备 份,并形成台帐。 2、建立中医药传承教育平台 采用“1+X”、“一代带二代”、隔代传等多种模式加快 继承和培养的步伐; 继承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著作和本专科经典著作 1 至 2 本,并在学习记录中能体现自己的学习心得,结合临床 实践,提炼和创新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建立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继承工作 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3、建立中医药特色服务平台 老中医应身体力行,坚持师生共同门诊、查房; 建立门诊日志、查房记录(会诊)、学术研讨(讲座记 录)3 本台帐; 有效整理老中医临床验方或诊疗技法,将老中医的学术 思想、诊疗经验转化为特色明显的相关病种的中医诊疗技术规 范,指导临床实践,并加以推广应用。 4、建立中医药学术科研平 开展研究导师学术思想与经验的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 文和论著,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于 中医药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及教学工作之中; 研究名老中医专家成才规律; 有条件的单位可结合名老中医擅长治疗之病种,研制开 发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 (三)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 1、工作室以师承的形式开展工作,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每个工作室有 1 名导师,35 名相对固定的继承人,形成合理 的人才梯队。 2、继承人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 志于研究和继承导师学术经验,与指导老师在同一单位,所从 事的专业基本对口。 3、继承人需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医工作 8 年以上; 工作室负责人应由导师推荐认可,部、省属医疗机构工作室负 责人应具备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市州级医疗机构工作室负责人 应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4、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 2 名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和 5 名中 级职称中医药人员。 5、面向全省开放,接受外单位进修、研修人员,形成培养 中医药传承型人才的流动站。 6、开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扩大培训覆盖面。 (四)保障与管理 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良好的运行机制,健全的规章制 度,明确的岗位职责,有序的日常管理,规范的经费使用办法。 1、组织保障建设单位成立领导小组,确定相关职能部门负 责日常的管理和考核,并按年度对工作室建设进行考核,考核 结果记录备案。 2、制度保障建立负责人职责、各部门牵头人职能安排、传 承研究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