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_第1页
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_第2页
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_第3页
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_第4页
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研究 摘 要本文以单桩等效处理范围 及其上部路堤组成的圆柱体为研究对象,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轴对称模型, 分析了端承型桩与摩擦型桩两种工况下 桩顶及桩间压力、桩土应力比、桩顶与 桩间土沉降、路堤沉降等的发展变化规 律,研究了土工格栅的受力与变形特性 及其对桩土应力比与桩土差异沉降的影 响。分析结果表明:端承型桩及摩擦型 桩的桩顶与桩间土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相似。端承型桩与桩间土的沉降在路 堤填筑期间已完成大半,而摩擦型桩与 桩间土的沉降主要发生在软土固结过程 中。土工格栅的抗拉刚度存在一临界值,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超过该临界值后,软土地基表面桩土差 异沉降不再减小。 中国论文网 /1/view-12797644.htm 关键词 路堤;端承型桩;摩擦 型桩;土工格栅;数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U213.1+1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 914X(2015)30-0183-01 在我国东南沿海及部分内陆地区 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时, 经常需要穿越软土路段,常规的工程措 施包括采用轻质路堤填料、预压排水固 结、碎石桩、深层搅拌桩等。上述这些 方法在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工期与经济 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近年来,桩承 式加筋路堤作为一种新型路堤形式,为 软土地区修建高填方路堤提供了经济合 理的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 广泛的应用。桩承式加筋路堤是由上部 路堤、砂石垫层、水平加筋体、桩(帽) 、桩间土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依靠路堤 填料中形成的土拱效应与土工格栅等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平加筋体的张拉膜效应将大部分路堤荷 载转移到桩体上,从而减小桩间软土地 基的受力与压缩变形。同传统的软土地 基处理措施相比,桩承式加筋路堤具有 施工工期短、路堤沉降、差异沉降及坡 脚侧向变形小、整体稳定性高等显著优 势。 本文以单桩处理范围及其上部路 堤组成的圆柱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 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端承桩与摩擦桩 两种工况下桩顶及桩间土土压力、沉降 变形、桩体荷载分担比的发展变化规律。 1 有限元模型 参照实际工程,本文计算模型中 路堤高度取为 5.0m,桩长 20m,直径 0.6m,桩间距 3m,桩帽尺寸为 1m1m0.3m,地下水位位于桩顶平面 处。对于端承型桩,软土层厚度为 20m,下伏 5m 厚硬土层,桩端进入硬 土层 1.5m;对于摩擦型桩,软土层厚度 为 25m,桩端以下软土层厚 5m。模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边界条件为:同时约束底边界的水平与 竖向位移,侧边界仅约束水平向位移, 桩顶平面为固结排水面,其余边界均设 置为封闭固结边界。为了提高计算精度, 采用 15 节点三角形单元划分网格。 桩采用弹性本构模型,路堤填料 及硬土层为 Mohr-Coulomb 模型,土工 格栅采用 geogrid 单元模拟,轴向刚度 EA=1200kN/m,铺设于桩帽平面以上 20cm 处。有限元模型中材料的物理力 学参数见表 1。路堤填筑以 0.5m 为一个 加载步,对应的时间为 3 天,即瞬时加 载高度为 0.5m,然后等载固结 3 天,接 着施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路堤填筑完成。 在路堤填筑完成后,继续固结直至软土 层中超孔隙水压力小于 1kPa。固结计算 采用小变形 Biot 固结理论。 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1 承载特性分析 计算结果得出了路堤填筑期间与 工后软土地基固结过程中桩顶及桩间土 土压力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计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结果中可以看出,端承型桩与摩擦型桩 的桩顶及桩间土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相 似。在路堤填筑期间,随着填土高度的 增加,桩顶及桩间土土压力均迅速增大。 路堤填筑完成时,端承型桩与摩擦型桩 的桩间土压力分别达到最大值 52.7kPa、58.2kPa,相应的桩顶土压力 分别为 438.2、403.6kPa。在软土地基固 结初期,桩间土压力出现小幅度的减小, 随着软土的进一步固结逐渐趋于稳定。 桩间土将一部分土压力转移到桩顶,因 此桩顶土压力先是逐渐增加,之后趋于 一稳定值。在软基固结基本结束时,端 承型桩与摩擦型桩的桩顶土压力分别为 598.4、564.8kPa,相应的桩间土压力分 别为 47.1、52.6kPa。 桩土应力比消除了桩帽面积大小 的影响,而桩体荷载分担比考虑了桩帽 面积。桩体荷载分担比越大,表示桩分 担的路堤荷载比例越大。本文定义桩体 荷载分担比为桩帽上所承担的路堤荷载 与单桩处理范围内路堤总荷载之比。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算得出了路堤填筑完成后端承型桩与摩 擦型桩的桩体荷载分担比随时间的变化 过程。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路堤填 筑完成时,端承型桩的桩体荷载分担比 为 52%,摩擦型桩的桩体荷载分担比为 45.3%.。无论是端承型桩还是摩擦型桩, 在软基固结初期桩体荷载分担比均迅速 增大,说明路堤填料内的土拱效应与土 工格栅的张拉膜效应充分发挥作用。而 在固结后期,桩体荷载分担比增长速率 逐渐减小,最终都趋于各自的稳定值。 由于摩擦型桩工况下桩端软土排 水固结历时较长,因此摩擦型桩的桩体 荷载分担比需要比端承桩更多的时间才 能趋于稳定。软基固结基本完成时,端 承型桩与摩擦型桩的桩体荷载分担比分 别为 63.3%、59.8% ,可见其它参数相 同的情况下,端承型桩承担了更多的路 堤荷载。 2.2 变形特性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分别绘制了端承桩 与摩擦型桩各点的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线,如计算结果所示。从计算结果中可 以看出,在路堤填筑及软土固结初期, 桩顶与桩间土的沉降均迅速增加,但桩 间土沉降增加速率大于桩顶,对于端承 桩二者差值更为显著。随着软土的继续 固结,桩顶与桩间土的沉降速率都逐渐 下降,最终都趋于稳定的变形值。对于 端承型桩,路堤填筑完成时桩间土的沉 降约为 20.6mm,软土固结基本完成时 沉降量约为 40.8mm,路堤填筑完成时 桩间土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 50.5%, 而对于摩擦型桩,路堤填筑完成时桩间 土的沉降量约为 26.2mm,软土固结基 本完成时的沉降量约为 132mm,路堤 填筑完成时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 19.8%,可见,端承型桩桩间土沉降在 路堤填筑期间已完成大半,而摩擦型桩 的沉降大部分发生于软土的固结过程中, 桩顶、桩端及路堤表面沉降也大致表现 出与上述相似的规律。 结论 本文将单桩处理范围及其上部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堤等效为圆柱体,建立轴对称有限元模 型,分别对端承型桩与摩擦型桩两种情 况下桩顶与桩间土土压力、沉降、桩土 应力比、路堤表面沉降等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