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研究者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_第1页
新闻史研究者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_第2页
新闻史研究者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_第3页
新闻史研究者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_第4页
新闻史研究者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新闻史研究者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 【摘要】2016 年 12 月 17 日,方 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与 会专家通过对方汉奇先生从教 65 年来 贡献的回顾,初步研讨了方汉奇新闻史 学思想的历史与内涵。作为“画地图” 式 的基础性研究,方先生的作品侧重于对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编纂,这种描述源于 条件的限制,也因为学科的需要。如果 说描述分为实证与编纂,今后的新闻史 学更需要补上实证这一课,从而完整化 从实证、编纂到解释、预测的历史学认 识逻辑。 “多打深井、多作个案研究” 也 正是源自这一逻辑的对实证新闻史学的 呼吁。理顺新闻史研究的困境,厘清描 述与解释的关系,端正新闻史观和“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题意识”,有待研讨会后的继续思考与 实践。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50393.htm 【关键词】方汉奇;新闻史学思 想;研究方法 2016 年 12 月 17 日,方汉奇新闻 史学思想研讨会暨方先生从教六十五周 年庆祝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家单位的 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贺方 先生九十华诞、共话新闻史研究百年。 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方汉奇先生从教 65 年来对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事业特别 是中国新闻史学教研事业的辛勤工作, 历数了方先生在撰写专著、编修史籍 、作育后学等方面的杰出贡献,研 讨了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学界业界在受益于中国新闻事 业通史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等皇 皇巨著时,常感怀这些成绩的本源和初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心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方先生在 讲话中调侃自己为“ 小虫子 ”,是诸位研 究者显微镜下的观测对象。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豁达乐观,隽永清新,方先 生的处世之道与治学思想,都是非常值 得晚辈后学切磋琢磨的。本次学术会议 的主旨也在于此:通过对方汉奇新闻史 学思想的研究,厘清源流、端正初心、 迎接未来。 从 1917 年姚公鹤的上海报纸 小史至今,中国新闻史学的研究自报 刊史而至广播、电视、新媒体等,自内 容研究而至文本、人物、经管、事件等, 走过了一百年的学术历程。百年学术之 路愈走愈宽,离不开戈公振先生的初创 之功,更离不开方汉奇新闻思想的正确 引领。 “方先生是继戈公振之后的第二座 丰碑”,有学者在会上如是说。坚持历 史的科学,坚持在描述基础上的解释, 经历了大浪淘沙般洗礼的方汉奇新闻思 想不仅证明了它“ 历史” 的正确性,还 将为中国新闻史教学研究的未来发展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续指明方向。 尽管方先生在会议致辞中称大家 对其“善颂善祷、 (有)溢美之词 ”,但 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方先生的教学科 研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通过数以万计的 教材使用者、数以千计的课堂听讲者、 数以百计的“ 方门” 和私淑弟子,方先生 在三尺讲台用 65 年的时间影响了几 代新闻人,是c 会学者口中心中的“泰 山北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方 先生在新闻学界业界崇高贡献的取得, 离不开多年冷板凳的坚守、宠辱不惊的 坚韧和治学思想的坚定。治学如水,源 远流长:自 1951 年登上讲坛至今,方 先生坚持治史、治新闻史、治报刊史, 历经大浪淘沙、风雨如晦而矢志不渝。 “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守望者, 新闻史研究者是新闻事业的守望者。 ” “未来的新闻史研究要多打深井、多 做个案研究。 ”1“新闻史是一门科学, 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历史及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衍变规律的科学。 ”2“作为文化史的一 个部分,新闻史和文化史其他方面的联 系更是异常密切。 ”3与会学者从各自的 研究角度,验证了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 的深刻内涵,回应了方汉奇新闻史学思 想的丰富外延,预示了方汉奇新闻史学 思想的生命力。 百花齐放,蜂舞蝶喧。本文从史 学研究、作育后学、思想源流和未来展 望四个部分,结合研讨会发言提及的和 笔者认识的方先生在 65 年间才、学、 识、德的史家风范,针对一段时间以来 对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和中国新闻 事业编年史的某些声音,探讨“描述” 的应然和“描述 ”的方法之于新闻史研究 的根本性及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 实用性,由此廓清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 在新闻史研究中的指导意义,尤其是 “多打深井、多作个案研究” 的正确内涵。 一、皇皇巨著 山高水长方 先生于历史研究的建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方先生的新闻史课堂妙语连珠、 精彩纷呈,不仅教室座无虚席,就连台 阶和窗外楼道也挤满了攒动的年轻面孔。 大学教师是学者,但首先是老师。作 为教师,教书育人、春风化雨是首要任 务。方先生自 1951 年登上圣约翰大学 的讲坛,65 年来对这一理念的秉承从未 改变。 “新闻史有那么丰富有趣的事儿, 如果老师还讲不好课,那可要打板子”, 2013 年 11 月,方先生在复旦大学新闻 学院的讲座课上如是说。其时方先生已 是 87 岁高龄,但神清语利、逻辑井然, 用 3 个小时的时间总结了中国新闻史研 究的历史与现状。站稳讲坛,是方先生 从未改变的坚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化 学子、培养栋梁,言传身教毕竟传播力 有限,建构适应中国需要的教材体系是 方先生走上新闻史讲坛后的迫切目标。 在研讨会上被学者高度肯定的中国近 代报刊史就是方先生在新时期推出的 十分应景的大学教材。尽管方先生自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地称之为“垫戏 ”,但这本建立在方先生 30 余年卡片史料积累基础上的教材却蕴 含了久不过时的方法论内涵,历经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而至今不衰。卓 南生教授在会上提及曾询问方先生增订 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可能,方先生轻 松地以“古董说 ”回应,其中也有着深刻 的史家智慧。 如果把历史学的目标划分为描述 的史学和解释的史学两大类,那么中 国近代报刊史更多侧重于描述。如果 把描述的史学再行细分,分为实证的史 学和编纂的史学,那么中国近代报刊 史又属于编纂的史学。编纂的史学之 于实证的史学,是局部之上的整体,是 微观之上的宏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的新闻教育走过一段向苏联模式学习的 路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新闻教育 又经历了一段西风美雨的洗礼。在中 国报学史之后,中国新闻史长期处于 缺少全面、系统的教材的困境。方先生 撰写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和主编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都是以编纂的史 学为目标的,也是以培养国家和社会需 要的新闻事业人才为目标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 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悬挂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先生办公室 正中央的书法作品,是廖沫沙书郑板桥 诗赠方先生的。这首诗印证了方先生在 史学研究道路上求索攀登的艰辛历程。 20 世纪 40 年代,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 的方汉奇就在曹聚仁的指导下学习制作 史料卡片,并写出了第一篇新闻史论文, 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新 中国成立后,方先生的学术活动受到一 些因素的影响,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 重焕青春。 不离不弃,磨砺以须。20 世纪 80 年代初,国家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 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亟待一本科学的新 闻史教材。方先生妙笔生花、一气呵成 了中国近代报刊史 。这本教材迅速 的诞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巧合,而是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先生几十年冷板凳的结晶。无论是顺境 还是逆境,方先生坚持制作新闻史资料 卡片而不辍。这些资料卡片连缀在一起, 经过学、识、才兼备的加工,方有了获 得多项大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 。王 润泽教授在会上将方先生的学术之路概 括为“始于兴趣、实于坚持、忠于信念” 是中肯的,这可谓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 的第一个方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曾有过许多偏 向,无论是“ 政治史”“革命史”“近代化史” “文化史”还是“社会史”,中西大浪淘沙 的历史,最终留下了以方先生为代表的 中国新闻史学方家。吴廷俊教授在发言 中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史内容文本 和写作历程的回顾,梳理了方先生历史 观的形成衍变,将方汉奇新闻思想升华 到了历史观的高度。他以中国近代报 刊史的写作为例,以 1985 年为界, 梳理了方汉奇新闻史观的形成过程。在 新闻史研究中,是坚持文学的史观、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术的史观还是科学的史观?方先生在 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一文中多次强 调了“历史”之于新闻史研究的立场,也 就是科学的史观。史学立场、史家风范、 史料决定,坚持历史的科学,可谓方汉 奇新闻史学思想的第二个方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陈建云教授发言 中的一席话引起了在场许多学者的共鸣: 现在有些研究,计划写四十万字,写到 十几万字就思绪枯涩、难以继续。与之 相反的是,方先生的中国近代报刊史 却是“解放脚 ”,越写越好写,越写越丰 富,字数远远超出既定。究其原因,正 在于方先生正确的历史认识论:新闻史 是可知的,可知的新闻史是需要呈现的, 呈现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从实证的史学、 编纂的史学到解释的史学进而到预测的 史学,论从史出,是史学研究的不二法 门。没有局部的整体,就不是科学的整 体。脱离了描述的任何尝试跳跃到解释 的“理论”或“框架”等,都难免会让新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史显得空洞无物、高处不胜寒。 方先生和他同辈的学者,在中国 新闻史研究中选择了描述,尤其是侧重 编纂的史学的描述,并非其能力的限制 或眼光的短浅,而是国家社会需要和新 闻传播学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这是第 一。描述的史学包括实证的和编纂的, 方先生的新闻史研究偏重于编纂。待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付梓,方先生 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当中国的新闻 传播学教育和新闻史课堂已经不乏“文 本”之后,从描述到解释的任务就落在 新一代新闻史研究者的身上。完成描述 这一步有些曲折,需要补上先生这代人 因为时间所迫而未能深入的实证的新闻 史。这是第二。当实证的史学生动了, 编纂的史学也就立体了,解释和预测的 史学就自然成型了。坚持在描述基础上 的解释,是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的第三 个方面。 与会学者认为,重视第一手资料, 追求实证的历史,作为方汉奇新闻史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思想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已经成为新闻 史学界不少学者的主要研究方法。打深 井、做个案的实证研究,已经让中国新 闻史描述的史学本源本身更加焕发新生。 但在另一方面,新闻史研究尤其是中国 近代新闻史研究的“ 内卷化 ”9重复严重、 “报刊的历史与历史的报刊”10定位混 乱等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 题的存在,批评的产生,未来的进步, 都是新闻史学研究与教学发展所需的。 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人文 历史研究,心性平和之学,更是如此。 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不是“逻辑” 推理出 来的,而是在皇皇巨著中自然呈现出来 的。这种思想的诞生是这样,回应针对 这种思想的批评更是这样:用新的实证 的系统的大量的综合的新闻史学著作说 话才是华山一道。除此之外,对方先生 著作的某些指摘,不是脱离了历史大环 境做小批评,就是绕“ 西方话语 ”来质疑 新闻史学的本体和主体,等等,都未及 问题的真正所在。所谓的“新” 落到实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仍不过是实证主义史学的老路或西方 “新史学”的变调而已,仍归于方先生倡 导的“深井”的个案开掘,仍然离不开对 史料的爬梳。某些为新而新的“标新立 异”,一味打着缺乏 “问题意识 ”的旗号, 片面批评“描述 ”(或“叙事”) ,很容易导 致混乱、误引年轻学者,让新闻史距离 “问题”更远,走上“空对空”的歧途,甚 至动摇根基。这种问题是不得不指出的。 本文第四部分即是从方汉奇新闻 史学思想的运用角度,谈谈在未来的中 国新闻史研究中,怎样补上“描述” 这一 课,怎样运用正确的“ 问题意识 ”,怎样 看待新闻史的描述与解释,怎样回答对 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的质疑,怎样通过 实证的新闻史丰富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 的未来。 四、正本清源 初心不忘新 闻史学研究的方家之道 方先生在会上的发言引用了爱因 斯坦和R 克思的话语,表达了一个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点,那就是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 一切学科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都是 某种意义上的“ 历史的科学 ”。新闻传播 学同样如此。在 20 世纪中后叶,尤其 是 80 年代的思潮中,因为新闻教育事 业的需要和时代的重托,以方先生为代 表的这代中国新闻史学者首先选择了画 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蓝图,这和谭其 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非 常类似的,与郭廷以先生的中国近代 史事日志也异曲同工。如果把新闻史 研究分为四个层面,即实证的新闻史、 编纂的新闻史、解释的新闻史和预测的 新闻史,那么以方先生为代表的这代学 者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基本解决了编纂的 新闻史的问题。 如果把历史研究分为描述和解释, 那么实证的和编纂的历史都是描述的范 畴。除了描述,还有解释。一般来说, 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解释新闻事业 的发展规律,预测新媒体未来发展的前 景,是新闻史更新更高的前沿。但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就像历史小说和历史穿越剧都得建立在 传统历史叙事的大框架基础上一样,新 闻史的解释也离不开描述。没有考据考 证得来的基本史实,所有的“演化” 都无 从谈起,况且有时候追求历史真相的方 法也就代表了史学本身和历史学家的技 艺。11无论使用什么 “范式”“ 理论” 或 者“框架”,描述就是历史本身。脱离了 描述,其余都是空中楼阁。 一 般的历史研究解释和预测离不开描 述,新闻史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级学 科内的专门史,其离不开描述还有一层 原因,那就是服务于新闻事业发展的需 要。作为培养未来新闻从业者的单位, 新闻史课程不可或缺的意义就在于告知 该行业传统形成的工作流程、工作理念 和工作规范。方先生曾转述日本新闻学 者小野秀雄的观点:新闻学院开两门课 就够了,一是新闻史,二是新闻伦理。 12 从研究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来看, 新闻史的描述是必要的,其学术合理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无可厚非。卓南生教授在大会发言中提 到了与西方学术传统对应的中国学术传 统,以及民族国家的学术立场,对“符 合西方学术标准”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新闻史研究要有中国自己的路子。当然, 强调描述的重要性,推崇描述基础上的 解释的新闻史观,并不意味着止步于描 述不前或“问题意识 ”的缺乏。要从学理 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方汉奇新闻思 想的诞生历程再考量。 描述的史学分为实证的和编纂的, 中国近代报刊史 中国新闻事业编 年史和中国新闻事业通史都是编 纂的。描述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实证, 在方先生主导的这代学人中还比较缺乏。 这并不是他们学力有限,而是他们选择 了针对现实需要的奉献。业界人才的培 养、未来研究的开拓,都需要基础的 “画地图”的测绘工作。他们在描述与解 释两者中选择了描述。他们在实证的描 述与编纂的描述之间又选择了编纂的描 述:翻山越岭,寂寞冷门,很难有钻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个案的痛快淋漓、汪洋恣肆、书生意气。 不仅这样,编纂的描述过程中把大量碎 片连缀起来的“ 系统工程”之下的某种呈 现方式作为末梢,还会引来后人对描述 “框架”等的指摘!事实上,对于画地图 而言,无论把太平洋放在画幅中间,还 是把大西洋放在画幅中间,这种纠缠的 重要性,远远比不上发现新大陆打破 “天圆地方”的重要性! 这种编纂的史学是时代需要的, 这批长于描述的学者是无私奉献的。 对后人而言,用类比的方法来说, 正如中国需要补上“ 经济发展 ”这一课, 新闻史学界从“ 编纂的” 跨越到 “解释的”, 确实有一些问题,有学者称之为“内卷 化”,国内两家新闻传播重要学术期刊 也分别组织过讨论。新闻史学界内部的 反思潮流和新闻史学界外部尤其是新闻 传播学理论界的一些“ 观念 ”纠结在一起, 产生了一些认为“ 传统” 新闻史学业已 “过时”、足以“商榷”甚至可以“批评” 的 声音。方先生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多打深井,多做个案研究。 ”与有深意 焉!本次会上,吴廷俊教授公布了对近 些年方先生提到的“ 深井说 ”的统计,共 有 12 次之多!“ 深井” 是什么?为什么 要“打深井”? 新闻史研究的描述,停留在编纂 上,重复再重复,形成了“豆腐一碗、 一碗豆腐”的困境。描述出了问题,不 是说不需要描述了,而是要思考回味描 述本身,弄清楚什么是描述。然后,好 好补上实证的描述这一课。通过对以方 先生为首的这代学人治学理路的分析, 他们因为国家社会的需要,也受到“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大环境的限制, 跳过了描述的史学之第一部分实证, 首先进行了编纂。方先生多次提到的 “垫戏”“过渡” 说法,也证明了这一点。 编纂的史学这座大厦所倚靠的根基,因 为时间所迫,还不很稳固,还需要多填 充厚重的材料。在填充材料的过程中, 新的想法自然会出现,远比空谈“理论” 和“框架”更有价值。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对于中国新闻史学的研究而言, 坚持描述基础上的解释,比坚持历史的 科学更为任重道远。有着学科环境和时 代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当描述出现 问题时,很容易忽略描述本身,不从编 纂回到实证,而是妄想从编纂跳跃到解 释和预测。类比说来,这就像没有经历 “经济发展”而直接跑步进入某种理想的 社会形态。一旦错误的惯性形成,就越 发离题、越难回头。 简要说来,如果把新闻史研究划 分为报刊史、人物史和事件史的三位一 体,在这三个方面的新时期学术成果中, 都有了相对比较典型的代表。卓南生教 授对南洋报刊的爬梳,就是在报刊史方 面的典型的实证的新闻史研究;尹韵公 教授对范长江北上抗日的考辨,就是在 事件人物史方面的典型的实证的新史 研究。从方先生和复旦大学宁树藩先生 对卓南生教授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的评价不难看出,老一辈学者对什么是 新闻史和新闻史研究的缺陷是很清楚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知易行难,谈“ 思想”和“方法”总比 实实在在捧出一本“ 大部头 ”要容易许多。 无论聪明愚笨,历史学所需要的“笨功 夫”就在于此。该学科洗净铅华的稳扎 之根,也在于“ 笨功夫” 打动人心的分量。 方先生通过道德文章留给我们的新闻史 学思想乃至新闻教育思想还有很多,本 文仅是管窥全豹、抛砖引玉。更多的未 来等待我们去开掘,更多的思想等待我 们用实践来延续。正本清源,初心不忘,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方家之道,路还很长。 注 释: 会议自上午九时许开始,中国 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到会祝 贺,代表校领导向方先生赠送鲜花并致 以崇高的敬意。会后,方先生在弟子们 和与会同人的簇拥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 图书馆一层大厅,参观了新闻事业的 守望者方汉奇教授学术成果展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展览从名师传略、学术漫路、手迹荟萃、 含英咀华、珍贵留影、祝福感言等六个 方面,通过系统的介绍、精美的图片和 珍贵的史料,介绍了一代名师的成长经 历和学术历程。参观展览后,方先生一 行又移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该 院“汉奇苑”揭牌。 “汉奇苑”三字由邵华泽 所书,经装裱悬挂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 学院主会议室门前。 “汉奇苑 ”是中国人 民大学新闻学院为致敬方先生的崇高学 术贡献而精心设计的。会议议程及相关 活动至中午十二时许暂告段落。 新闻 事业的守望者方汉奇教授学术成果 展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展出,方先 生的学术著作等珍贵史料将作为“人大 文库”之一部分,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 馆永久珍藏。 一般指中国近代报刊史 ,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 年。该书 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各高校新闻学专业的 主要教材,于 2012 年再版。方汉奇: 中国近代报刊史 ,太原:山西教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出版社,2012 年。 一般指下列两书:1.方汉奇主 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年、1996 年、 1999 年(三卷的分别出版时间) ;2.方 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年。其中 后者即将出版修订版。 一般 指方先生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至今未间 断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已逾 50 人之众。 这里的“ 历史” 一是指经过时间 检验的正确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二是指 在方汉奇新闻史思想指导和影响下产生 的中国新闻史学作品。 方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他从教 的年数实际应为 64 年,因为 20 世纪 50 年代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到北京大学后, 有近一年的时间未讲授新闻史的有关课 程。但如果从“ 教学科研”的角度看,方 先生 65 年来则确实没有离开过新闻史 研究的阵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泰山北斗 ”系中国人民大学新 闻学院杨保军副院长在致辞中提到的, 会上的多位专家学者也有提及。 方先生曾多次提及。该提法已 向方先生核实,方先生修订了字句。参 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家 , 方汉奇 庄谐有致 ,2012 年 11 月 17 日,第 10 套节目。 文章挂一漏万,恐不能全面评 析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