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中药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1页
巴中市巴州区中药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2页
巴中市巴州区中药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3页
巴中市巴州区中药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4页
巴中市巴州区中药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州府发 2011号 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巴州区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开发区 科技园: 巴州区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届次常务会议讨论 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精心组织,狠 抓落实,强力推进我区医药产业突破发展。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地处大巴山南麓,是巴中市的经济、 政治、文化中心和川东北的交通枢纽。东连通江、平昌县,南 接仪陇县,西邻阆中、苍溪县,北界南江县。幅员面积2562平 方公里,耕地86.92万亩,辖3个办事处,辖48个乡镇,39个居 民委员会,812个村民委员会,5029个农业社,总人口138万, 其中农业人口108万。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我区位于坐标为东经106 211077 ,北纬3131 324,地域广阔,属中低山丘陵 区,最低海拔208m,最高海拔2507m ,年平均气温17.1,年 平均日照1462.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17.9mm,无霜期长达 272天。森林覆盖率54%,植被覆盖率58%,境内山峦起伏,地 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保持着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的自然风貌,大气、水质、土壤中的化学污染很少, 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地。经在不同海拔多点取样到 四川省中药材研究所化验,土壤中N、P 、K和多种微量元素 含量最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居全国、全省中药材基地前茅。 特别是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方气候过渡地带,更是南北方 植物的交汇带,区内多样性气候、复杂地形地貌和多种土壤 类型,为各种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独特的自然条件, 为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之一。 药材品种生长繁多。巴中市巴州区境内丰富的水热 资源加上复杂的立地条件差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鲜明特 点,中药材资源异常丰富,历来就有“生物基因库” 和“四川境 内的天然药库”之称,是全国中 药材的 传统生产地之一。区域 内共有植物类药材1500余种,动物类药材50余种,矿石及其 它类药材20余种,中药材品种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在国家规 定的364种重点中药材中,巴州区内有280种,中国药典收集 的580个主要品种之中,巴中有316种,我区26个品种,中国 药典收载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药和国家公布的珍稀濒危的植 物药名录中巴中就有36种,通常收购经营的400余种中药材 巴中就有280种,中药材年蕴藏量近6万吨。其中,大宗常用 中药材80余种,名贵中药材10余种,稀少中药材80余种,地 产骨干中药材品种有金银花、川明参、丹参、桔梗、红花、杜 仲、黄柏、厚朴、天麻、银杏、等20余种。所产金银花绿原酸 居全省第一;丹参中丹参酮IIA含量达1,为国家药典规定 标准的5倍;栽培一年的黄姜皂素含量高达0.5,为全国第一。 以上几种药材的药质成份含量均高于全国其他产区的25 倍,是国家挂牌的优质产品,其质量名列全国前茅。 药材产量较为丰富。采集、种植、加工中药材在巴中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全市中药 材种植由少到多,产量逐年上升。据1979年调查,全市药材 资源是570多种,常年收购利用的有107种至260种左右, 100320万公斤;各医疗单位、药店和个人自采、自种、自用 的中药材大约是70万公斤左右。随着合作经济的解体和各县 中药材公司的改制, “农户连市场” 和“基地加农户”逐步成为中 药材种植经营的主要模式。据统计,全区近几年结合退耕还 林发展川明参、黄柏、桔梗、丹参、桅子、沙参、虎杖、木瓜、 白芷、天麻、黄连、黄芩、党参、淫羊藿、猪苓、王不留行等中 药材单品种基地3个,面积近1000亩。老百姓习惯种植药材面 积超过1万亩,品种达100余个,分布在全区行政村。我区的 沙参、川明参、桅子,已形成大宗品种。 生产加工初具规模。全市有中药生产企业一家,中 药饮片加工企业三家,以普瑞药业和正华药业为代表的中药 材生产加工企业被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 十大龙头” 企业和 “20户 ”亿元企 业,正 华药业已被列入全市 “十二五”期间重点 发展的五户“ 五亿元 ”企业之一。普瑞药业 和科伦药业于2011 年分别通过国家GMP 、GSP认证,普瑞 药业形成了年处理原 生药材500吨、生产固体制剂5.1亿片(袋、粒)的规模。科伦、 百顺、百顺三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年加工中药饮片700多个 品种近100万公斤。 经营总量稳步增长。全区中药饮片批发和零售连锁 门店已达900余家,药品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原生药材交易 市场2个,收购网点15家。2010年中药材销售额达1500万元, 占全区医药经济总量的10%以上,比上年增长10.3%,实现税 收400余万元。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区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412 人,其中高级15人,中级147人,初级1250人;有农业技术人 员596人,其中高级40人,中级243人,初级213人;农民多年 习惯种植并掌握12个品种的栽种技术人数达0.9万人以上。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中药产业发展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总体 上看,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优势品种不明显,存在“三低 四缺” ,即生 产水平低、技 术含量低、经济 效益低;缺乏品牌优 势、缺乏规模优势、缺乏市场优势、缺乏生产优势。 一是粗放种植多。药材生产仍是粗放型的,尚未实现从 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变,规范化种植不够。老百姓多以 户为单位,自发地在屋前屋后种植药材,虽然具有基本的种 植技术,但是形式松散、品种杂乱,全区家种药材200种以上, 但均未形成规模效应;采摘加工技术不到位,导致产量、质量、 价格上不去。种植、销售和加工仍然是传统模式,不够集中, 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低下,距离现代中药产业差距 很大。 二是基地规模小。全区共5个药园基地,目前分布在南阳、 西华村、柳林等地,由于资金缺乏和技术、管理不到位,致使 规模难以扩大,最大的面积不过二三百亩,小的仅几亩。巴 州区平梁乡青包村集体经济时代发展的300多亩桅子园,效 益还算不错,至今也没有发展壮大。 三是大宗品种少。由于野生品种大部分没有转向人工栽 培,家种药材又是习惯种植分散经营,致使大宗品种难以形 成, “地道 ”中药材产 量上不去,GAP 基地建立困难,大型医药 生产企业进不来。 四是龙头带动弱。中药材生产水平低、技术含量低、经济 效益低,缺乏大企业、大资本、高技术的有效介入,尚未引入 全国知名的大企业来巴开发,缺少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的拉 动。全市唯一1家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和3家中药饮 片加工厂,由于企业规模小、改制不彻底、资金投入不足,生 产加工能力不强,对中药原材吞吐量小,中药材产业发展带 动力量弱。 五是市场信息缺。企业和药农对市内外、省内外和国内 外的中药材资源状况、天然药物工程技术最新成果、中药产 业技术水平、大型知名生产企业的需求等,缺乏整体资讯资 料,获取的信息往往不全面、不准确、不详实,增加了中药材 种植的盲目性。一些经营药材的个体户获取的信息更窄,收 购资金有限,受眼前利益驱动,能赚钱的就收购,数量多了 就压价,起不了市场的导向作用,更谈不上带动作用,甚至 出现“ 烂市 ”、“缺市”现 象。 六是发展速度慢。尽管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步早,历 史悠久,但是近几年来,周边市和外省发展步伐加快,发展 势头咄咄逼人,如果再不奋起直追,我们的资源优势将会丧 失贻尽,这块药材富集地将会因为没有市场准入证而被淘汰, 将直接影响到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步伐,必须引起高度重 视,认真加以解决。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 指导,紧紧抓住国家 实施中药现代化的 历史机遇,以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合理地利用 我市中药资源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 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以中药材示范基地为载体,整合中 药产业资源,实施科技兴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布 局区域化,中药种植基地化、规范化,制药企业现代化、药品 生产标准化、中药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国际化,按照“公司+基 地+ 农户 +科技” 的产业 化运作模式,走市 场牵龙头,龙头连基 地,基地带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路子。努力把中药材 产业培育成巴中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为全区经济 实现跨越式发展,早日建成川陕甘毗邻地区经济强市,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面向市场原则。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什 么品种赚钱就种什么。种植规模多大,都要以市场需求而定。 二是突出特色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注 重特色,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地道中药材,做到人无我 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三是质量第一原则。无论是药材种 植,还是加工,都要坚持科技兴药,质量第一,严格按照国家 质量标准,实行规范化种植,确保安全有效。四是技术创新 原则。要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 培育新品种,发展新产品,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五是开放 开发原则。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不断改善 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客商和制药企业来 我区投资办厂建基地,坚持“公司+基地+农户”、 “公司+科研+ 基地”等多种模式,实行“ 定单农业”,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六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加强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保 护,搞好野生品种的人工栽培研究和繁育,做到中药资源的 永续利用,在积极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 进一步优化。 (三)发展目标 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至2012年)起步阶段。全区建成20 个中药材基地乡镇,培育400个百亩中药材示范点(村)。全区 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建立10个中药材骨干品种基 地,发展10个搭配品种;建立5个品种GAP科技示范园,推广 规范化种植;引进12个制药企业建立虎杖、板蓝根等1-2个 中药材品种GAP 基地,并通过国家认证,为建设四川中药强 市打好基础,做好百顺中药饮片公司建厂生产桅子饮料食品 的服务工作,同时做好巴中普瑞制药厂的改制,指导成立专 门的种植公司,树立好龙头,起好带头作用,争取到2012年, 全区中药材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实现税金500万元,农民人 均药材收入200元,占人均纯收入5%。 第二阶段(2012年至2013年)快速发展阶段。全区中 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实行规范化种植,引进和培育2-3 个龙头加工企业,建设3-4个品种的GAP基地,并通过国家认 证,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力明 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使我区成为全省中药强市和国 家药源基地,同时要采取措施吸引高端技术人才走高端发展 路子,做好中药材的提纯(如普瑞的虎杖的白菱芦醇),争取 到2013年,全市中药材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实现税金5000万 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6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5%。 第三阶段(2013年至2015年)稳步提高阶段。基地实 现中药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使我区中药材资源得到更 加充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建成全国中药强区。以中药 为主的绿色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到2015年,全市中 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实现税金1亿元,农民人均药材 收入达到12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0%。 (四)产业布局规划 我区主要品种:主要品种为川明参、黄柏、桔梗、丹参、 桅子、沙参、虎杖、木瓜、白芷、天麻、黄连、黄芩、党参、淫 羊藿、猪苓、王不留行。我区根据实际情况,抓好10-20个500 亩以上的示范种植基地,300500个百亩以上示范点,每村 抓好5-10户 10亩以上示范大户,形成一村一片、一乡一品。 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目前我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必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新形势的要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积 极应对WTO挑战,进 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中药 材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促进产销有机衔接,进一步提高 市场竞争力,促进中药材产业大发展。 (一)科学论证,合理筛选,确定大宗地产中药材品种。 一是要根据中药材资源状况和药典药物含量指标,研 究预测市场需求前景,认真筛选,确定立县强市的中药材大 宗地产品种。从全区情况看,应定位在金银花、川明参、丹参、 桔梗、红花、虎杖、木瓜、桅子、芍药、白芷、天麻、杜仲、黄 柏、银杏、厚朴、玄参、淫羊藿、猪苓、川芎、玄胡等品种。二 是聘请有关中医药专家、环保专家、土壤气候专家进行考察 论证,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和相关权威资料,作为争取项目、 建立基地、招商引资的重要依据。三是要按照“因地制宜、集 中连片”的原 则,加 强地域专业化种植基地建设。根据确定的 重点品种的生长条件要求、农民种植习惯等进行科学规划和 合理布局,建立集中连片基地,形成规模种植带。引导农民 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提高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避 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二)加大投入,严格监控,实施地道药材品种保护。中药 材的生产讲求品种优良、产品地道和无污染。这实际上是对 整个药材生产的宏观要求,单个的药农和药材企业都很难满 足这些要求,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这个任务。政府应该投入一 定的科研资金和人力对我区的中药材品种认真排查、保存和 选育,防止药材品种灭绝和污染;严格监控药材种植地的周 边环境,防止药材在生产过程中遭受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以 及药材生产对周边环境和植被的破坏;积极推广药材种植技 术,防止由于药农的种植和采摘方法不当造成品质退化和经 济损失。 (三)引进项目,培育龙头,发挥产业链条带动作用。要 抓住国家、省对中药材发展的政策机遇,广泛宣传,抓好立 项,积极引进中药材科研机构和生产加工企业。要建立与国 内知名上海惠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争取在我区建立 生产基地;要捕捉大型企业投资转产信息,吸引其富余资金 来我市投资发展基地;要争取国家以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 构调整政策立项申报基地;要鼓励本地医药生产、加工、经营 企业“ 走出去 ”寻找合作伙伴合股 联建基地。鼓励民 间资本收 购已发展起来的大宗药材品种和种植基地,包括集体药园、 药场。要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激励措施把中药材种植纳入农业 保险中,增强企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税收等政策门 槛,用制度消除发展的障碍。只有龙头企业进来了、建起来 了,主导产品才立得起来,农民才富得起来,中药材产业才 能真正形成。 (四)农企合作,退耕还药,走好公司加农户的经营路子。 “退耕还林 ”政策是我市 发展中药材的绝 好机会。应将退 耕还林规划与中药材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在坡比25度以上的 还林坡地和荒山荒坡重点发展多年生大宗地产木本药材,如 杜仲、黄柏、枣皮、木瓜、厚朴、桅子等。积极开展和认真监 督“ 公司基地农户 ”的运作模式,既可以避免 药农的盲目 生产,又可以防止公司欺诈和无辜刁难药农。鼓励扶持医药 企业与农户签定种、管、购经营合同,发展基地,把农户利益 和药企利益联结在一起,确保资金、技术、信息、服务到位。 (五)专兼结合,注重培养,抓好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方向是走以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 中医药理论和基因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企业,要把科技进步 和人才培养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加快中药材经营、销售和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是建立 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咨询关系,掌握中医药最新发展的 动态,避免生产种植和企业扩张的盲目性。二是把原医药公 司、医院和民间的老药工组织起来,建立业务指导和技术服 务机构,对全区中药材种植、技术、经营、管理等献计拿策、 指导服务。三是招聘中医药专业大中专生到政府管理部门和 生产经营企业,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和后继人才队伍。四是注 重培养和选拔专业型领导干部,搞好中药材基地乡(镇)村干 部的业务和管理知识培训,把中药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作为 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五是鼓励组建名老中医门诊部, 对场地租用、费税缴纳等出台优惠政策,当成一种社会公共 事业来办,既解决群众看病难,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