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2009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2009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2009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_第4页
2009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 09 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报告一、综述 (一)2008 年成都市信息产业运行情况 成都被国家确定为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和功能性的部署区,市委、市政府把信息产业尤其是 软件产业作为我市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予以高度重视和推进。通过 近年来的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载体不断完善,信息产品不断丰富。2001- 2008 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产品销 售收入和利税总额逐年攀升,规模以 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是全市工业增加值的 15左右。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产业持续增长。 2008 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58.94 亿元,同比增长 32.3%, 实现工业增加值 411.54 亿元。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 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27 亿元,同 比增长 37.7%,实现出口额 3 亿美元,同比增长 87.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 529.01 亿元,同比增长 29.1%;通讯运营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2.93 亿元。 软件业收入在全国所占份额达到 5.6%,较 2007 年进一步提高。在国家 11 个 软件产业基地 城市中,我市软件产业 2008 年主营业务收入位列第五,增幅位列第三。 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 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 480 家,汇源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国腾实 业集团有限公司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全 国软件企 业百强;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的软件企业累计 626 家,比上年增加 123 家;通过 CMM/CMMI 三级以上认证企业 27 家;软件从业人员超 过 10 万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 企业 43 家,其中,8 家软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 10 亿元;6 家企业成为国家重点布局软件企 业。成都软件企业前 50 强营业收入 达 354 亿,川大智胜和卫土通实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三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光通信、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 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一批国内 外知名电子信 息企业相继落户成都,逐步形成了 IC 设计、IC 封装测试、IC 制造、IC 配套产业、应用软 件、信息安全、数字媒体、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息服务等十大 产 业集群,集成电路、光伏、平板显示、数据传输与处理、应用电子产品、软件人才培养等 六大产业链不断优化。 四是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加大。 电子信息产业在成都市工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显著提升,信息产业增加值达 411.54 亿元, 占整个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 3901 亿元的 10.55%,电子信 息产业已成为成都支柱产业。根 据成都市统计局 2008 年三季度数据资料显示,电子信息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 别为 169.08 和 172.60,位 居我市八大行业之首。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软件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总量中的比 重逐步上升,应用软件、软件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娱乐、IC 设计、嵌入 式软件、实用 型软件人才培养及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了同步发展,共同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进 一步优化,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2008 年,全市登记软件产 品 2112 个,为软件产品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奠定了基础。2008 年软件产业主要数据显示, 软件业务收入已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的 80%以上,其中软件产品占软件产业收入的 45%, 实现总收入 165.24 亿元。在软件产品收入中,研发中心完成 122 亿元,同比增长 52.5%。 国内 外众多 IT 企业纷纷将研发中心布局成都,软件人才与研发资源优势显现,在产业链 要素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产业结构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成化方向转变。在软件外包、信息服务 业、集成电 路、信息安全、光通信、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光伏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 和优势,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软件外包取得突破,IBM、EDS、WIPRO 等相继落户;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泰康人寿保 险、太平洋保险等 11 家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签约落户;颠峰软 件、音泰思等本地服务 外包企业迅速成长,引进外企合作建立技术和服务中心;数字娱乐业持续发展,盛大公司 与本地企业锦天科技加强了合作,微软 XBOX 完成 了三期孵化,一款游戏产品进入全球 发行,全球 WCG2009(World Cyber Games)总决赛 2009 年将在成都市举行;信息安全形 成了以卫士通、迈普为龙头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拥有超过 40 项核心技术及专利,成为国 内重要的信 息安全产业基地,与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集成电路产业上新台阶,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高速验证加速平台 (FPGA),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推出全球首款多核开放式标准路由器;IC 产业形成了以新光硅 业为代表的原材料开发,南山之桥和飞思 卡尔为代表的 IC 设计,成芯为代表的 IC 制造, 英特尔和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封装测试,爱发科和住矿为代表的配套服务,TCL 为代表的 IC 产品及应用的集成电 路产业链。 3、产业载体不断完善 一是专业园区基地建设快速发展。 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 、武侯区及都江堰为主要载体的国 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 、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国家 集成电路设计成 都产业化基地、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 计划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青城山软件产业基 地、武侯科技工业园、锦江工 业总部基地、成都金牛高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园区)相继建立,并日臻完善,国内外 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中高端人才和社会投资 资金等产业要素迅速向成都聚集,加速了成 都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是各类技术公共平台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不断完善。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软件开发、IC 设计、数字娱乐、信息安全 等软件企业提供研发、测试、演示、验证、教育和信息共享、工程管理等 方面的技术支持, 构筑了开放、共享的技术服务体系;成都数字娱乐公共技术平台,提升了我市数字娱乐园 内企业的技术能力,带动世界知名软件企业进入成都数字 娱乐软件园,为整个成都的软件 产业尤其是数字娱乐业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成都光电产业服务平台,已开始为同行 企业提供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的陆续建成并 投入运营,为更多的信息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了 优质服务,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投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是集群龙头企业日益凸现。 一批国内外知名的 IT 企业相继在我市聚集和落户,初步形成集成电路、信息安全、数字娱 乐、电子元器件和光通信等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的产业链,信息 产业集群正在形 成。以 Intel、中芯国际等国际知名 IC 企业为核心的 IC 企业达 50 多家;以三零集团、迈 普为龙头的信息安全领域的研发和服务企业达 60 多家;以金山、盛大、完美时空、育碧、 昱泉、Gameloft 为主的数字娱乐企业 60 余家;以颠峰、音泰思、四凯等为核心的软件外包 企业集群逐步形成。全 市电子元器件规模以上企业 70 余家。随着 IT 企业规模的壮大,成 都承接全球信息产业转移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对 国际化 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和基于国际、国内业务的吞吐能力等都在不断增强。 四是人才资源不断丰富。 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研发中心和智力资源库,拥有 40 所高等院校,2700 多个科研 机构和 60 万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软件从业人员超过 10 万人,为信息 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 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4、产业聚集不断增强 一是产业的空间聚集度提高。 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的份额达到 60%,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比重超过 80%,全市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和登记软件产品数分别占全省总数的 93% 和 96%。成都市 已成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空间载体。众多世界 500 强中的 IT 跨国公司相继落户 成都,一大批国内著名企业的本地化机构,与本地的 规模以上企业共同构成了庞大的软件 及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使成都成为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兴软件产业聚集地 和国际国内软件产业梯度转移重点关注 的目标地。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增强。 成都充分发挥良好的人文、人居、人才等优势,不断完善软件产业载体环境及软环境建 设,重点培育了卫士通、迈普、国腾、任我行、巅峰软件、杰华科技等一批 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的本土规模企业,吸引了全球软件产业资源、市场资源、技术 资源等,快速聚集了 IBM、SAP 、NEC、赛门铁克、微 软、飞思卡尔、金山、盛大、腾讯 等一批知名 IT 企业,产业聚合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以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金牛区、锦 江区、都江堰市为主要聚集区的软件产 业集群、IC 设计产业集群、服务外包集群、信息 安全产业集群、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在 IC 设计领域,以富士通、南山之桥、登巅、华威、 虹微、科胜讯、松翰科 技等 50 余家知名企业形成了 IC 设计集群。在信息服务外包领域, 形成了以 IBM、Oracle 、Wipro、巅峰、银海、音泰思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外包集 群。在 信息安全领域,形成了以三零集团为核心的 60 余家企业的信息安全集群。在数字娱乐领域, 形成了以智乐、金山、盛大等知名游戏企业和微软公司 XBOX360 游戏技术孵化中心及“ 成 都天府数字娱乐产业集团”为代表的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在 3G 通信领域,形成了以西门子、 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 特、爱立信、中兴通讯、华为、芯通等为核心的 3G 通信产业 集群。 (二)2008 年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1、两化互动,两化融合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互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坚持供需对接,以用兴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一方面,信息产业 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各信息产业部门和企业围绕 各领域信息化 需求,积极提供技术装备、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各领域、政府、企业信息化建 设,为试验区建设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市委、市政府领导 下,全市信息化水平大幅提 高,政务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和领域信息化加快推进,通过区域的招商政策、科技创新政 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给予支持和拉动,把信息系统 的构建和综合通信保障植根于强大的和相 对完善的产业支撑基础上,形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 起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生态型发展的 长效机制。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企业是实现“两化融合”的主体,市委、市政府积 极落实党中央关于 “两化融合”的部署,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结合,在全市 工业企业领域,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促进信 息 技术与企业管理、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结合,推动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业设计和 生产过程等方面信息化技术改造,实现企业的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 化、生产过 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推进过程中,信息化为工业化提供了 持续、有力的支持,促进信息技术和服务与工业企业的融合互 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 动我市工业跨越式发展。 2、通信枢纽,环境营造 建设国家通信枢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相互交织,将加快通信资源要素的重组和区域间通信发展格局 的重塑,使成都通信枢纽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 重视和市级相 关部门及各通信运营商的积极参与下,依据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省委、省政 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出台了成都通信枢纽建设规划 纲要 ,通过实施三大工程、 打造八大中心、建设三大基地来加快建设成都通信枢纽,提升成都通信枢纽承载能力和信 息集散层位,打造汇聚西部、服务全国和沟通 世界的国家级通信枢纽。其中,三大工程分 别是: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工程、 “三网融合”工程、无线城市工程;八大中心分别是:互联网 区域交换中心、数据存储中 心、国家级互联网域名解析中心、基础数据资源中心、信息评 测中心、数字媒体发行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三大基地分别是:国 家级信息容灾 备份基地、国家级信息后援支持基地和国家级 IT 服务基地。国家级通信枢 纽的建设势必为成都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都始至不渝地把打造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致力于城乡统 筹发展、政企和谐互动、产业协调均衡,坚持标本兼治、多策并举,努力营 造规范高效的 政务环境、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配套服务的产业环境、幸福宜居的人居环境、和谐包容 的社会环境,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信息产业发 展具体措施方面,积极探讨 并形成 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产销衔接” 工作,为信息产业的发展 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电子信息产 业企业上 市的试行意见 ,通过举办软件洽谈会、服务外包大会等为企业提供展示对接平台。完善公 共平台和基础配套设施环境,强化诚信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投融 资环境,助推信息产业的 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承载内需,承接转移 大力承载内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深入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国家和省、市在各个领域恢复建设 中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扩大,国家拉动内需的投入,都给成都 信息产业带来 了更多机会,成都市积极把握机遇,组织电子信息企业,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承载国家拉 动内需所带来的业务,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 引导市内电子信息产业企业 积极承载成都信息化基础设施、通信枢纽和灾后重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等各重大领域中拉 动内需的工程项目,拓展电子信息产品应用和产 业发展空间。二是抓住国家 3G 发牌机会, 围绕电信运营商基站建设、网络升级、终端定制、内容开发等需求,组织本地设备制造商、 终端制造商、系统集成服务商、芯片厂商等承载 3G 建设,目前汇源、英 特尔、芯通科技、 华为等企业已明显受惠于 3G 网络建设。 积极承接转移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近年来,成都市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承接点,努力 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主导产业、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 际国内产业转 移,推动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 成都市具有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使成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最适合生活与最适合投资的城市中,成都分别排位 第三和第四, 居西部第一,是东部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二是丰富的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优势为成 都作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提供了优质的条件。三是成都市政 府积极打造成都“ 承接全球 产业转移的软实力”,一方面,积极将成都“管理型政府” 转型为规范化 “服务型政府” ,完善 和提升政府服务能效。另一方面,政府积 极建设园区、基地、平台等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 完善产业规划、政策配套环境,积极营造出强大的比较优势。 随着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许多国内外知名 IT 企业相继在 成都建立了研发中心、西区总部、全球交互中心,英特尔、腾讯等已落户 的企业也相继增 加投入,扩大产能。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中,成都市注重引进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 用,有效带动整个产业链转移和相关行业投资,逐步形成 “龙头”带“配套”、 “配套”引“龙头” 的良性发展格局,如通过引进 Intel、中芯国际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国内 外软件研发、设计和电子 产品等相关配套产业聚集发展,产业积聚效应明显增强,打造出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软件产业带。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为成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都 引进并投产 的英特尔、TCL、中芯国际、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宇芯(成都)集 成电路封装测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成都市就业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 4、集群发展,产业链完善 集群发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以其特有集聚效应和优势在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产业持续发展、促进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 整的产业体系, 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在集聚规模上具有一定的比较 优势,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集成电路、电子器件、基础软 件上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优 势,具备了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聚集优势,为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都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集群发展速度较 快,而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集群发展速度还有待进 一步加快。二是伴随一批国内外知名的 IT 企业相继落户成都,成都以配套吸引大企业,以 大企业为龙头带动若干中 小企业、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产业 “集群”效应显著,并且成都将继续做强 IC 设计、IC 制造、IC 封装测试、IC 配套产业、应 用软 件、信息安全、数字媒体、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息服务十个 集群。 产业链完善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重点领域发展突出,通过不断做长加粗特色产业链, 形成上下游互动发展格局,极大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软件及信息服 务业形成了应用 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娱乐、IC 设计、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 在信息产品制造业形成了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光通 信、移动通信、军事电子、数字视听 产品、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等重点领域,并且在重点领域间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条,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具有比较鲜明的 特色和优势。二是一批国、内外知名的 IT 企业相 继落户成都,逐步形成了集成电路、数据传输与处理、应用电子产品、平板显示、光伏、 人才培养等六大产业链, 推动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产业发展分析 (一)产业发展模式、动因与体系 1、发展模式 成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是政府巧抓国内外资金和投资的产业转移,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政 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模式,推动了成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使信息产业集聚效 应日益突显, 信息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市场需求牵引主要指成都凭借生活工作环境优越、人力资源丰富稳定、商业成本低廉、通 讯、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比较优势,吸引了来自海内外 IT 知名企 业。 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指成都市政府紧抓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在政府组织、资金政 策、税收政策、用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人才使用政策等方方面面的调节 和引导作用, 从产业规划,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公共平台建设、重要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市场倾斜 等方面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 2、发展动因 一是国家重点布局促进。成都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和功能性部署区,有国家 部署在区域的大量基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国家工业电 子、民用电子、 国防电子和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成都已经形成 了基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软件 业发展,成都从 IC 设计、信 息安全、数字媒体、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软件人才实用化培训七大体系并行发展,这 在中国其他城市是没有的。国家在成都部署的 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基地及园区达 12 个之多。 二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成都市一直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型产业予以重视和发展, 在政策上,创新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产业发展等优惠政 策,吸引企业来 蓉投资;在服务上,深层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不断打造最佳服务环境,提供便捷高效 优质的服务,建立了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法 律、会计、评估、人才、培训 等中介服务一应俱全,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些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的强大动力。 三是人文环境宜居宜业。成都山清水秀、气温适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以“天府之国” 著称于世,成都是“全国最佳旅游城市”、 “宜居城市”, “台商极力 推荐城市”、 “中国内地最佳 商务城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对企业和从业人员极具吸引力。成都人力资源 储备丰富,具有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 社会培训机构等门类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科 技人才拥有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成都商务成本、生活成本、人力成本、办公用房成本相比 沿海城市明显较低;成都依托 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 的地位与优势,充沛的水、电、 天然气资源及辐射中西部及东南亚的巨大市场潜力,致力于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工作 和生活环境, 构成了众多信息产业投资商、从业者来成都发展的动力。 3、发展体系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可以概括为“6106”体系,即“六大发展方向 ”、 “十大产业集群”、 “六大产业链”。以发展方向为指引,壮 大产业集群,完善集群内产业链,推动成都市信息 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方向 成都信息产业发展六大方向是: (1)以 IC 设计、制造、封装、配套为主的集成电路产业方向; (2)以信息安全、数字娱乐、应用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软件等为主的软件产业方向; (3)以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调谐器、 真空开关管、光通讯等为主的关键元器件和以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 光电子材料、电子 专用金属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为主的电子基础材料方向; (4)以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电子元件和机电组件生产设备、电真空器件生产设备、 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净化设备、试验设备、电子通用设备和电 (三)产业集群情况 1、IC 设计集群 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高新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作为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 区域和企业主要聚集区发展迅速。目前,高新区内拥有 IC 设计企业 50 余 家,主要有飞思 卡尔、科胜讯、富士通威斯达、松翰科技、凌成科技、凹凸电子、芯通科技、飞博创科技、 南山之桥、明泰、华威、南山之桥、虹微、登颠、国腾、 瑞芯等企业,研发产品涉及通信、 视频消费电子、信息安全、功率集成电路、形式验证和 IC 卡等。2008 年 4 月,高新区创 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启 用,有助于提高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研发效率,降低产 品开发风险,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08 年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日前成功研发 出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验证加速平台(FPGA) 。该平台系统是世界上 第一批、亚洲第一个采用全球最大规模的 Virtex-5 FPGA 进行设计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 速验证加速平台,突破了快速芯片开发应用的最大技术瓶颈,基于该平台自主研发的长虹 数字音视频处理“阿波罗” 芯片产 品亮相电子产品市场。四川登巅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大 陆第一家掌握 USB 核心技术和音频编解码核心技术的公司,占据了同类产品国内 70%以上 的市场份额, 荣获“2008 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最具投资潜力企业” 称号。2008 年集成电路 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内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值达到 7 亿元,新增自主知识产 权 40 项, 预计到 2010 年,成都 IC 设计企业将突破 100 家。 2、IC 制造集群 在晶圆制造方面,中西部地区第一条 8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厂 成都成芯集成电路制 造有限公司于 2007 年量产成功,3 年内月产能将达到 6.3 万片。到 2010 年,成都高新区集 成电路产业将力争达到 100 家企业,从业 人员近万人,销售收入要力争实现 300 亿元。通 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投资模式,形成从低端到高端的晶圆制造生产体系,将成都打造成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 极”。 3、IC 封装测试集群 在封装测试方面,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美国芯源、科威封装测试等一批封测项目 已顺利投产,已逐渐呈现聚集效应,英特尔上海工厂向成都转移将进一步促 进成都集成电 路产业的发展。成都已形成以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为主要载体,以英特尔、中芯国际、 友尼森等公司为主的封装测试集群快速发展的态势。成都将 继续引进芯片封装测试项目, 提高封装测试技术能力,到 2010 年,努力使封装测试企业达到 10 家以上,形成 IC 封装测 试集群。 4、IC 配套集群 在配套方面,成都拥有如新光硅业、爱发科、玮锋电子、林德气体、梅塞尔、住矿电子 等专业设备、材料、消费类电子及终端整机产品等集成电路上下游配套 企业,初步形成了 良性循环和聚群效应。 5、应用软件集群 成都应用软件领域聚集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阿尔卡特、NEC、普兰威尔、西门 子、飞思卡尔、 SAP、台塑网软件、神达电脑、华为、中兴通讯、三零卫士通、索贝、银 海、川大智胜等众多企业, 基本形成包括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工具软件、平台软件、嵌 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等企业集群。 2008 年成都软件企业在应用软件领域又取得了新的发展。川大智胜和卫士通两家公司在深 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川大智胜”已成为我国空中交通管理领域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 件及装备主要供应商和国内空中交通管制及智能交通领域龙头企业。 “卫士通公司”依托我国 信息安全领域骨干龙头企业“三零集团”的强大实力,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信息安全第 一股”。四川润智兴科技有 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NG 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 荣获 “2008 中国 RFID 行业十大最有影响力成功应用奖,树立了 RFID 优秀企业榜样。 6、信息安全集群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已初具规模, 成为国内重要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并与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成都信息安全 产业规模已经成形,并形成了以卫士通、华赛、迈普为龙头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产业形 成了较好的规模梯队。龙头企业(卫士通、迈普、华赛)已经 属于全国知名企业,并在相 关的业务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骨干企业(大东、成都天融信、盛安、瑞通等)发展良好, 在各自领域成为国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发展 型企业(思维世纪、中科慧创、飞鱼星等) 数量较多,利用独特技术保持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三个层次的企业均创造了较大的产值, 各层次企业数量合理。 以密码技术为优势的传统信息安全产品是成都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传统优势,在许多领 域处于国内领先优势。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成都信息安全企业大力发展安全 IT 产品和安 全服务业务,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并在安全网络设备、无线安全通信、安全集成等领域 突飞猛进地发展。成都飞鱼星 VE 上网行为管理路由器荣获 “2008 中国网络技术与产品调 查最具性价比奖”、迈普自主研发的 MP7500 高端路由器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 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奖,目前已广 泛应用于全球各运营商、金融、政府、能源、交通、教 育、军队等行业,得到市场充分认可。迈普 MyPower S6800 荣获计算机世界举办的 “2008 年度产品奖” 。成都友道科技公司发布的基于应用分流系统的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网 络安全审计领域技术的空白。赛门铁克中 国研发中心成都基地落户成都,其安全策略、防 反病毒、信息数据保护、存储技术及存储安全等信息产品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其 全球最新的安全响应中心也 在成都运行。 7、数字媒体集群 成都数字媒体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在数字媒体研发制作环节,拥有 GAMELOFT、金山、 育碧、锦天、斯普、梦工厂、欢乐数码、精锐动画、恒风动漫、麓城数 码等 60 余家企业, 涉及了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视频游戏、影视动漫、3D 动画等领域,在数字媒体测试运营 环节,聚集了金山、腾讯、汉科、万网等企业,涉及 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及衍生产品研发、 生产和运营等领域,形成了数字媒体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同时,还吸引了巨人网络在成 都建设研发中心,九城在成都设立分 公司,完美时空和昱泉落户成都。由成都华侨城和新 加坡 IDM 公司合作投资超过 2800 万元,建成的群雄数字娱乐竞技中心,成为西部顶级数 字娱乐竞技中心, 国内最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曙光 5000”落户成都软件园动漫产业 基地,专门负责动画渲染工作,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颗超级“大脑”。 在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基地先后完成了运动捕捉技术服务中心、音乐、CG 技术研究中 心、 数字游戏运营中心、数字游戏软件外包中心、数字游戏人才培训中心 、数字媒体产 业技术联盟、集群渲染&高清非编平台、成都数字娱乐软件测评工程技术中心等硬件设施 的建设完善。随着数字媒体硬件设施的完 善,2008 年涌现出大量如圣传 OL、动漫版川剧 易胆大 、 春秋 Q 传 、风云 -雄霸天下等好作品。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孙哲担任总导 演的十二生肖系列 动画片之第一部全能冠军 、中漫伟业的大梦王小书包在中央电 视台播出。第一款由中国本土游戏工作室开发的 Xbox Live Arcade(XBLA)游戏疯 狂老鼠正式在微软的 XBox Live 平台上发布,这款游戏是微软在成都设立的国内唯一一 个视频游戏研发机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微软游戏技术平台”(以下简称“微软 游戏技 术平台” )孵化的首款视频游戏产品,也标志着“中国造” 游戏首度打入了全球主流 的次世代游戏机平台。全球最大的电子竞技盛典 WCG2009(World Cyber Games)全球总 决赛 2009 年在成都市举行,使中国成为继韩国、新加坡、意大利、美国、德国举办 WCG 全球总决赛的第六个国家。 8、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集群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聚集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下一代网络技术产品、无线 宽带接入设备、3G 手机、光通信及智能网络设备、路由与交换设备、光传 输设备生产企 业和从事航天电子、航空电子、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保密通信、空管系统等整机和 系统装备生产企业,形成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以移动多媒体 业务为代表的 3G 业务正成 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3G 通信和应用软件研发集群初步形成。以摩托罗拉、诺 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中 兴通讯为龙头通信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以 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在通信网络、移 动通信、芯片设计等方面,形成 了较强的研发能力。产业配套基础较好,汇源、三零集团、 康宁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航天光电的 TFT-LCD 手机屏模组,三零集团的通信保密手机、 中国无线 科技等企业的手机生产开始起步,成都有望成为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的中国第 四大的 3G 通讯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 中国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投资 5 亿元建设“无线科技产业园”,从事手持电话机、 无线通信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填补成都手机制造的空白,推动了手机产 业链及其配套产业 链的形成。诺基亚在成都设立了中国第二个 3G 研发中心,目标锁定为与 3G 无线网络相结 合的应用和服务,开发基于 3G 和 IMS 平台的新型移 动应用;中兴通讯设立成都 3G 研发 基地,研发工作将扩展到网关平台开发、系统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终端类产品的嵌入式 操作系统软件等多个领域;爱立信面向 全球市场,开发 3G 应用(CDMA, WCDMA) 。迈 普自主研发的 MP7500 高端路由器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 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各运营商、金融、政府、 能源、交通、教育、军队等行业,得 到市场充分认可。迈普 MyPower S6800 荣获计算机世界 举办的“2008 年度产品奖”。 9、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群 成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集群主要以国家(成都) 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双流光电产业园、高新 西区为主要载体,集聚了包括天威、阿波罗、冠品、科化半导体(薄 膜) 、虹波、宏明等 元器件和电子材料企业,产品主要包括以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 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调谐器、真空开关管、光通 讯等为主的关键元器件,以半导体 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子专用金属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为主的电子基础材料。 成都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元器件及基础 材料的传统制造基地,电子元器件产品品种齐全, 片式阻容元件、金属膜电阻、热敏电阻、接插件等都具有相当基础和实力,磁性材料总规 模占全国第 4 位。成都银 河磁体有限公司的粘接钕铁硼磁体国内第一,恒力磁材的高档软 磁材料国内第三,旭光电子生产的大功率陶瓷发射管占国内市场 80%,宏明电子的电子陶 瓷粉料国 内第一,成都虹波是全国最大的钨钼丝生产企业,旭光科技是全国最大的电子调 谐器生产厂家。 2008 年世界电子元器件的领军企业日本村田电子制作所在成都设立分公 司。 10、信息服务集群 成都信息服务集群主要是以高新技术开发区、武侯区、都江堰为核心区、以五城区为辐射 区,集聚了如 IBM、威普罗、海辉软件、杰华科技、颠峰软件、四凯、音 泰思、银海、 腾讯、天空传媒等信息服务企业,从事信息传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 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娱乐运营服务等信息服务,形成了信息服 务集群发展。 成都是中国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服务外包发展迅速,2008 年,成都市首次跻身全球服务外包新兴城市 50 强的第 37 位,此次进 入全球 50 强的中国 大陆城市共有 6 个,依次是上海(排名 2) 、北京(排名 3) 、深圳(排名 10) 、大连(排名 16) 、广州(排名 23)和成都(排名 37) ,成都是中国西部唯一进入 50 强的城市。2008 年 11 月,商务部和美国高德纳公司首次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在成 都举行,成都 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受到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这对扩大成都市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国际影响,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包企业聚集具有积极意 义。 成都规划了近 3000 亩土地作为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目前,建行、工行、农行、招行、 光大、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泰康人寿、国华保险、阳光保险、天平 保险、易方达基金 公司 11 家金融机构签约落户后台服务中心。预计 23 年内,将建成一个投资超过 100 亿 元、规模达到约 3000 亩、从业人员超过 10 万人 的中国西部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 将能吸引来自金融业的更多投资和业务,产生聚集效应,巩固成都作为西南金融中心的影 响力,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升 级。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在高新区启动建设中国电信西部信 息中心,将涵盖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安全中心。同时,还将启动建设长途枢纽机房和本 地枢纽机房,以及 新技术应用机房及配套设施。全球最大的咨询服务机构 IBM 全球企业 咨询服务部落户成都,这是全球所有第一流顶尖的咨询服务机构中第一个真正大规模进入 西部 的机构。 (四)产业链 1、集成电路产业链 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一条 “原材料开发研发设计IC 制造封装测试 配套服务IC 产品及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基本形成,在中西部居于领先地位,产 业集群初现成 效。成都市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七个产业化基地之一,随着台湾松翰、凌成、 长虹虹微、美国科胜讯、中科微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聚集成都,IC 设计企业迅速增加 到 目前的 50 多家,芯片封装测试引进了英特尔、中芯国际、美国 MPS、马来西亚友尼森、 菲律宾 PSI 等封装测试企业;成都成芯公司 8 英寸晶圆制造填补了芯 片制造的空白;在 IC 制造方面,成都市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 8 英寸芯片生产能力的城市,在 IC 封装测试方 面,英特尔、中芯国际等封装测试项目也开始投产,后 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此外,美国 芯源、科威等一批封测项目也投产生产,以 IC 研发设计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基本形成。 随着成都市政府对 IC 产业重视程度 的不断加大,成都 IC 企业在今后的研发、生产过程中 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与实惠。 2、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 以数据处理与服务为核心形成“传输材料光传输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数据存储数据处 理与服务”产业链。产品包括光纤、光缆,光发送、光传输、光终端等网 络通信产品,光 电新材料、新型元器件和半导体激光器件,光存储产品,光照明产品,光显示产品,光电 池产品,微光学产品等。光纤光缆是本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 产品,骨干企业产销规模均进 入全国前列,产能占四川省的 85%以上,与武汉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构成了产能占全国 80% 以上的三大光缆制造基地。 3、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 形成“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整机设计制造代工交易服务”的应用电子产品 产业链。在电子元器件环节,主要是表面贴装元器件(片式器件) 、微波 器件、光有源器 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子调谐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在集成电路 领域,主要是信息安全、通信、智能卡、数字音视频等应用 IC 的研发;在整机设计和制 造代工环节,主要是军事、金融、航空、汽车、智能交通、医疗、石油勘探等应用电子产 品和装备;在交易服务环节,主要是产品推广 与品牌塑造,市场营销体系完善。 4、平板显示产业链 成都逐渐形成了以终端产品整机制造为核心的“材料及配套面板及模组终端产品整机制 造” 聚集多类光电显示产品产业链。成都高新区,光电显示产业的总投资已逾 80 亿元, 2008 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 21.1 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载 体,以成都京东 方、成都深天马、四川虹视为龙头,成都吉锐、航天光电等为重点企业,以 TFT-LCD 面 板、OLED 面板、应用 LCD 面板的整机产品、触摸 屏和触摸显示器、液晶显示模组等项 目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光电显示产业聚集区。随着成都京东方、虹视等一大批项目的投产, 以及一批项目的落户,光电显示产业链 将得以迅速发展、聚集。 围绕光电显示器件、高清数字电视等产品,成都地区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发展光电显示产业 的必要产业基础和配套体系。主要产品有 TCL(成都)的电视整机、三利 亚中瓷的 CRT 背 投液冷光耦合器、PDP(等离子电视)保护屏,菲斯特科技的背投影屏幕、各类电视保护屏, 吉锐科技的触摸屏、触摸显示器,前锋数字视听公 司、润网科技、金网通的数字机顶盒, 华冠显示的 LED 显示屏,安成公司的显像管玻壳、投影管玻壳、普通投影管,光明光电材 料公司的光学部件材料、光学部 件,奥晶科技的投影镜头、数码相机镜头、投影光学部件, 中航华天的 TFT-LCM 后端模组,光电所的光学引擎、激光电视,电子科技大学的 OLED、新型显 示器件等。 总投资 31 亿元,成都京东方 4.5 代 TFTLCD 生产线正在建设中,生产线达产后月产能为 3 万片玻璃基板,主要生产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数码相 框、车载显示、移动显示 等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屏 )和模块;同时总投资 30 亿元, 4.5 英寸 TET-LCD 生产线落户 成都高新区,达产后产能为玻璃基板 6 万张,年度销售收入约 16 亿人民币;总投资 7.05 亿元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虹视项目将于 2009 年 9 月投产,将形成年产 1200 万片 OLED 显示屏(以 1 英寸计算)的生产能力;深天马总投资 31 亿元的 4.5 代 TFT-LCD 生产 线也正积极推进中;总投资 5000 万美元的凯峰电子等光电显示配套 项目也成功引进,成 都光电显示正以蓬勃的态势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2009 年初,虹视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基于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技术的 2.6 英 寸、3.2 英寸全彩 AM-OLED 产品开发,意味着我国打破了日、韩等国家的技术壁垒,填 补了国内 3 英寸级 AM-OLED 产品开发 领域的空白,虹视项目二期布局的 AM-OLED 将 得以加速推进,年产能将达 2400 万片,项目三期将建成低温多晶硅 TFT AM-OLED 生产 线,开始生产中尺寸 OLED 显示屏,年产能扩至 7500 万片。虹视 OLED 屏幕具备了许多 液晶不可比拟的优势,可应用于手机、MP3、 MP4、电脑、电视等所有显示领域。 5、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主要由石英砂工业硅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发电系统 等部分组成完整产业链。目前,在双流初步形成光伏产业集聚发展,新津形 成硅材料聚集 发展。随着阿波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碧晶科技、四川凯迈多晶硅光伏项目、天威 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组配件和光伏逆变系统等总投资近 100 亿 元的一系列大型光伏企业的投 产,将形成光伏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形成产值规模超百亿的产业集群,成都将成为西部 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 成都市内拥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和西南物理技术研究所,以及四川大学、成 都信息工程学院,在国内光电、光伏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其周边地区产业配 套环境好,四 川拥有目前国内 70%的多晶硅产量,乐山市建有国内最大的硅材料产业生产基地,西昌市 建有目前中国最大的光伏电站。成都(双流)光伏产业园将 成为四川打造“ 成乐绵硅 产业带”的龙头,今后,成都将着力引进国内外多晶硅、单晶硅、芯片、硅合金、有机硅加 工制造龙头企业及其相关配套优势企业。 6、人才培养产业链 成都形成了“基础教育实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力资源服务”的人才培养产业 链。成都形成了电子科大、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 信安教育、华迪 实训等 30 多家教育培训机构,IBM、日立信息、微软公司等知名企业高端人才实训等高校、 培训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之间的“无缝衔 接”。主要培养方向涉及到集成电路、 光电及新材料、通信制造、电子元器件 4 大领域和软件外包、IC 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 乐、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 相关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在实训环节,国信安教育、华 迪实训、北大青鸟等培训机构,IBM、日立信息、微软公司等知名企业高端人才实训等基 地结合市场需求, 通过定向、定岗培养,增加了人才供给、提升了人才技能,促进了人才 层次转化。在企业对接环节,软件人才培训联盟、各中介服务机构,紧贴企业需求,积极 搜集 汇总企业高端技术培训需求,通过“天府软件人才行动”、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等方式, 促进校企合作,促成软件人才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 (五)区域分布 1、总体布局 成都坚持集中发展策略,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要素,逐渐形成 了“一个核心区、两条产业带和四个聚集区”的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具 特色、布局合理 的信息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个核心区”指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区域,辐射周边的武侯区、 锦江区、龙泉驿区和双流县的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发展 区。 “两条产业带” ,即分别是以成都 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