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docx_第1页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docx_第2页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docx_第3页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docx_第4页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我国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 收的重要途径。几年来,对于农业结构调整是否增加了农 民收入这个命题,理论研究还缺乏统一的意见。本文通过 1999XX 年宏观层面上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和微观层面上的 农民家庭经营出售农产品数量以及收入资料的实证分析, 试图回答农业结构调整怎样影响农民增收及其影响程度; 农业结构调整是扩大农民增收空间,还是提高农业比较效 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以及这些研究结论的政策意义。 一、引言 1998 年 12 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 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 成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的 制约,还受到市场的制约。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 农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XX 年和 XX 年中央 一号文件仍然强调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之所以 在政策上选择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其基本假设 是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能够实现农民增收。通过调整农业结 构实现农民增收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吗?能够得到实践的检 验吗? 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这一命题尽管 影响了 1999 年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选择,但一些学者的研 究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并不是增加农民收入。 有的把农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总结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发展。有研究表明,农业结构调整在微观层面上 对农民收入产生效应,但在宏观层面则没有效应。也有学 者将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用归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而对整个国家的农业总量扩大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还有学 者认为,我国行政体制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效 应的发挥。可见,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并不支持调整农业结 构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命题。 实践上,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吗?我国农业 结构已经历过几轮调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 队调研组对浙江、福建和山东三省农业结构调整在农民增 收中作用的调查报告认为,不应低估农业结构调整的增收 效应。尽管如此,仍然缺乏全国性的实证研究支持调整农 业结构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命题。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各地都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一途径的效果到底如何,有必要 进行评价。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来看,XX 年与 1997 年相比,第一产业名义人均纯收入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了 24.4 元,下降了 2.0。1997XX 年,农村人 口由 8.4 亿人下降到 7.7 亿人,绝对数量减少,全国农户 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总体规模的下降幅度应该比人均 纯收入的下降幅度更大。可见,单纯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 产业人均纯收入来看,1999XX 年,第一产业纯收入增长 基本停滞的走势并没有因农业结构的调整而扭转。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之间的正相关性 没有显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就一定不存在吗?为 什么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整体上的效应没有显现呢? 原因可能是:第一,农业结构调整本身没有实质性进展;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没有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产生明显 影响,但并不能否认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 研究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际上很复杂。 第一,农业结构调整缺乏公认的一个衡量指标以反映它的 进程;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影响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价格, 价格变动又与多种因素有关,更多地体现为货币因素,而 且由于技术进步、制度缺陷和经济组织结构等原因,农产 品生产者收入可能会转化为农产品消费者剩余;第三,农 业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的判断标准多样化,从而得出各自 不同的结论。 从不同判断标准检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 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一致的。其一,如果根据全国的农民 收入单一指标及其变化进行判断,1999-XX 年,农业收入 基本停滞。如果认为此间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容 易得出“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不明显”的结论。 其二,如果采用反推法,即如果不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农 民收入更加恶化,则很可能动摇上一个结论。其三,如果 从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构成来看,虽然小农业收入减少幅度 相对较大,但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的人均纯收入在农产品 价格总体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是否 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呢?至少不能得出农业结构调 整没有产生收入效应的结论。其四,如果根据个体判断, 对于一些品种、一些地区、少数年份,农业结构调整对农 民增收的效应可能十分明显。 为了更加集中回答 1999XX 年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 收的效应,本文假设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在此基础上 回答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 动力源泉。进一步地,本文为了回答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 增收的效应,按照 1999 年启动的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并结合杨小 凯用分工解释经济发展源泉的理论,假定农业结构调整和 专业化水平提高与农业发展是共生的。这样,可以认为,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如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第一,如果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产生了重要影响, 则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需求空间扩大,农民销售农 产品的收入增长;第二,通过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业 比较效益提高,或者,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后农业资源配置 效率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来源于农户对提高现金纯 收入率和增加现金纯收入的追求。实证分析表明, 1999XX 年农业结构调整期间,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扩大, 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不同部门的现金纯收入增长明显,因而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二、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与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 入增长 按照杨小凯对分工与市场交易规模之间关系的理论, 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在于分工促进专业化,专业化促进市 场交易规模扩大。这一理论推广到农业结构调整上来,主 要表现为专业化和区域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产品市场 交易规模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农民 销售农产品数量增多和现金收入增加。 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扩大 农业结构调整如果具有效应,则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 应该扩大。反映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虽然没有直接标准, 具体统计难度也很大,但是,仍然可以根据现有相关资料 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从城乡集贸市场交易额来看,部分主要农产品市场交 易额一直保持增长态势。1998XX 年,城乡集贸市场主要 农产品市场交易额逐年增长,其中,除了 XX 年较上年有较 小幅度的减少外,其他年份的交易额基本上都保持明显的 增长。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交易额增长表明农产品市场容量 扩大。至于主要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年际间增长率时高时低, 这与价格变化、市场需求波动等有很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1998XX 年主要农产品市场交易 规模总体上趋于扩大,但是,根据部分主要农产品市场交 易额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1998 年以来,市场交易额的增 幅明显缩小。1985XX 年的交易额年均增量为 747.89 亿元, 1990XX 年的交易额年均增量为 951.04 亿元,而 1998XX 年的交易额年均增量为 727.26 亿元,XXXX 年 的交易额年均增量进一步下降到 438.80 亿元。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情况?这与此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变 化有很大关系。 1998XX 年主要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首先受 到这一期间农产品价格总体上不断走低的不利因素影响。 在这一阶段,农产品生产价格有 4 年是下降的,尤其是 1998XX 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幅度还比较大。尽管 XX 年后农产品生产价格有所回升,但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的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仍然回升乏力。XX 年农产品生产价格 回升主要是第四季度以后才开始的。考虑到价格对生产和 市场交易的滞后效应,可以理解 1998XX 年主要农产品市 场交易规模的扩大是在很多不利的环境下实现的。 1998XX 年主要家产品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不够理想, 还受部分年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规模缩小的影响。 1998XX 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规模徘徊,直到 XX 年 才明显扩大。1998XX 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不 但增长缓慢,而且前 3 年每年都比上年减少,直到 XX 年, 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仅为 886.03 元,比 1997 年仍 然低 4.25 元。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需求不旺,是制约农产品 市场交易规模扩大的不利因素。 通过对主要农产品市场交易额情况及其生产价格和城 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可以认为, 1998XX 年,尽管经历了农产品需求不强,农民销售农产 品价格水平不高甚至绝对下降的情况,但通过农业结构调 整,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总体上仍然保持了相对扩大的趋 势。 农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多 农业结构调整扩大了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的结论还可 以通过农民人均销售的主要农产品数量的增长情况得到验 证。1998XX 年,农民家庭人均出售家产品数量几乎都实 现了增长。比较而言,畜产品的人均销售量增长最快,其 次为水产品,大宗家产品中棉花的人均销售量增长也十分 明显,粮食则保持稳定增长。XX 年,农户家庭人均出售的 棉花、牛羊奶数量比 1997 年分别增长了 2.3 倍和 1.8 倍, 年均增长都超过了 20,而粮食和蔬菜则保持年均 5以 上的增长。 农户家庭人均出售的不同农产品数量实现不同速度的 增长表明,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市场需求旺 盛的农产品的增长相对较快;另一方面,普遍增长的农产 品销售量促进了农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因此,随着我国 农业的发展,尤其是 1999 年以来推进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 整,农民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人均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 市场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那么,农业结构调整是否最终 增加了农民收入呢? 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增长明显 如果说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在于扩大了农 产品市场交易规模,那么,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 入必然会增加。进一步地说,如果 1999 年起实施的农业结 构调整主要作用于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那么,这一轮结 构调整无疑会在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农民现金收入等方 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作用。为此,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对 农户家庭经营中农林牧渔业总收入、现金收入等的抽样调 查资料,计算并比较 1998 年以来的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及 其现金收入增长的情况,以检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来自 于农产品市场化的收入的效应。 长期以来,受自然经济影响,我国农户生产的农产品 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农产品的商品率和货币化程度相对 较低,这种状况改变缓慢。1999 年以来实施的农业结构战 略性调整,到 XX 年,对于农民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收入 的货币化程度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1998XX 年,农户 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货币化程度由 52.28 增加到 68.29,增加了约 16 个百分点,年均增加 3.20 个百分点, 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都在明 显增加。 根据杨小凯对古典发展经济学的解释,可以认为, 1998XX 年,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货币化程度普 遍明显提高,这与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有十分明显的关 系。进一步讲,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容量的扩大,必 然会反映到农民销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的增加上。 从不同时期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及其不同部门人均 现金收入的年均增幅进行考察,1998XX 年,农户家庭经 营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的年均增幅为 70.02 元,比 19851997 年的年均增幅只少 3.65 元,其中,农业、牧业 人均现金收入略有减少,而林业和渔业人均现金收入都有 一定幅度的增加。可见,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人 均现金收入来看,1998XX 年的年均增幅与往年虽然存在 着小幅度的减少,但是差别并不悬殊。农民家庭经营第一 产业现金收入人均水平总体上是在持续增加的。 即使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乡村人口数量计算的农 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总规模,考虑到农产品生产 者价格因素,对按现价计算的全国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 现金收入总规模指数化,就很容易发现,自 1999 年以来, 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总规模也是逐年扩大 的,年均增长近 6 个百分点。这一结论支持了通过农业结 构调整,农产品市场容量扩大,农民销售农产品收入总量 增加的结论,也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提高和农民货币收入增加的结论。 三、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来源结构的变 化 考察这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除了对 第一产业现金收入进行研究外,还应回答通过农业结构调 整是否改变了农业比较效益及其结构,以及农业比较效益 的改变是否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导向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化的推进, 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 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对农业结构调 整的诱导作用应更加明显。 为了回答农业比较效益变化情况及其对农业结构调整 的导向效应,首先应确定反映农业比较效益的指标。由于 农民通过近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更加主动地以现金收入 为动力,而现金收入毕竟不是农民完全可以支配的,农民 必须将部分现金收入用于农业再生产,因此,与现金收入 相比较,现金纯收入应是农民在更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结 构的过程中重要的追求目标。在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或者 农产品现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决定现金纯收入的因 素为现金纯收入率。这样,现金纯收入率是能够更好地反 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比较效益的指标。 根据现有资料,无法直接获得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 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现金纯收入数据,因而无法 直接计算出不同部分的现金纯收入率,更无法比较不同部 门的比较效益情况。为了进一步考察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 增收的效应,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设定。本节的基本思路是 按照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中不同部门的现金纯收入率相 同的假定,估计出相应部门的现金纯收入及其贡献率,从 而验证现金纯收入增长、现金纯收入率提高与农业结构调 整之间的互动关系。 纯收入率和单位投入纯收入率普遍提高 为了估计第一产业不同部门的现金收入,便于比较不 同部门的效益情况,首先对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 率和单位投入纯收入率做出设定。 设定 1:纯收入率定义为纯收入与总收入的百分比,单 位投入纯收入率为纯收入与中间投入费用的百分比。 根据设定 1,考虑到资料的可利用性,通过中国农村 住户调查年鉴中家庭经营总收入和纯收入资料,计算出 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纯收入 率及单位投入纯收入率。 对不同时期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率和单位投 入纯收入率的计算结果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无论是 第一产业纯收入率还是第一产业的单位投入纯收入率,总 体上都变化不大。90 年代以来,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 收入率一直维持在 60左右,单位投入纯收入率大约为 1.50。其中,林业纯收入率相对较高,超过 80,单位投 入纯收入率也相对较高,大约为 5;畜牧业相对最低,纯收 入率为 39左右,单位投入纯收入率只有 0.6 左右;而农 业和渔业处于中间水平,尤其是农业纯收入率达到 68左 右,单位投入纯收入率超过 2。 尽管如此,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面对农产品价 格不断走低的特定情况,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纯收入 率和单位投入纯收入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总体上较 90 年 代早期有所提高,尤其是畜牧业表现得相对突出。这可能 与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关系。 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率及其不同部门纯收入 率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表明,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有效 地扼制了由于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持续下滑可能对农业比较 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仍然没有 改变农业比较效益的总体格局。 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不同部门现金纯收入全面增加 为了进一步考察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比较效益变化的 关系,有必要对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进行计 算。但是,根据现有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无法直接计算 出现金纯收入率等比较效益指标。要计算出现金纯收入, 还需要做进一步设定。 设定 2:现金纯收入率和实物纯收入率相同。 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进一步地分为现金纯收 入和实物纯收入。根据现有资料,无法直接计算第一产业 不同部门的现金纯收入,因而需要按照一般纯收入率推算 出不同部门现金纯收入。根据设定 2,利用中国农村住户 调查年鉴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资料,结合设定 1 的结果,分别计算出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农业、林业、 畜牧业及渔业的现金纯收入。 根据对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的估算结果, 计算出包括实物纯收入在内的纯收入和不包括实物纯收入 的现金纯收入年际间的名义增长速度,并进行比较。 比较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与包括实物在 内的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可以发现,现金纯收入增长一 般情况下相对较快,对扭转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 下滑趋势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大。1998XX 年,农户家庭经 营第一产业纯收入的名义水平基本停滞,但现金纯收入增 长了 30.97,年均增长率达到 5.54;尤其是在农业部门 包括实物在内的纯收入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其现金纯收入 仍然维持了年均 4.31的增长速度。与其同时,第一产业 其他部门的现金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 10,明 显高于同期包括实物在内的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这再一 次验证了现金收入或现金纯收入增长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 的互动关系,即农户为了追求现金收入增长来调整农业结 构,而农业结构调整又进一步促进了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 业现金收入增长。 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不同部门现金纯收入贡献率反映农 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源泉 为了能够深入地论证农户家庭经营中农民调整农林牧 渔业结构是出于对现金收入的追求,即农户既追求现金纯 收入更快增长,也追求现金纯收入率更快提高,从而推动 了农业结构调整,本文进一步比较第一产业不同部门现金 纯收入贡献率。为此,再做一个设定。 设定 3: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不同部门现金纯收入贡 献率定义为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现金纯收入增量占第 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量的百分比。 计算结果表明,1998XX 年,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 长中农业的贡献率仍然相对较高,平均超过 50;畜牧业 为其次,贡献率平均近 40;林业和渔业的贡献率仍然相 对较小。 进一步比较农户家庭经营不同部门现金纯收入贡献率 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1998 年以后,农业现金纯收入贡 献率较 90 年代前期相对下降,而畜牧业明显上升,林业和 渔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与不同部门现金纯收入 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存在着方向上的一致性。可见,随着农 民市场意识的增强,他们在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中必然会 追求现金纯收入的更快增长,从而直接影响作物的布局, 在宏观上最终决定第一产业不同部门、不同农产品的结构。 比较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不同部门现金纯收入贡献 率与增长率、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 相对较好的一致性。这充分证明,1999XX 年,农业结构 调整与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互 动关系。 随着农民面向市场不断调整农业结构,价格的变化以 及政策的改变,都会对农民追求现金纯收入更快增长和现 金纯收入率更快提高产生重要影响。对上述农户家庭经营 第一产业不同部门现金纯收入率、增长率和贡献率的具体 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年际间的波动仍然十分突出。这一 现象至少反映两个问题:第一,我国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 结构调整尚未结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有增无 减;第二,农户交易的农产品尚未稳定,农产品布局仍然 没有最终确定,农户并没有形成特定的交易方式。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按照发展理论,农业发展始终包括总量的增长和结构 的变化。即使不实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政策,农业 结构始终也是变化的。尽管本文没有直接回答 1998 年以来 农业结构调整进程是否明显加快,但是,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农业结构调整总能产生作用,而且农产品布局的进一步 优化、农产品优质化率的明显提高,都表明农业结构调整 得到了推进。 本文着重从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农民家庭经营第一 产业现金收入增长以及现金纯收入率提高等多个角度考察 农业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通过对 1998XX 年的统计资料 分析,可以初步认为,近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是 存在的。农业结构调整产生收入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表现 为随着面向市场的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进行,农产品市场 空间得到了扩张,农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多,农户家庭经 营第一产业收入的货币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户家庭经营农 林牧渔业的现金收入规模总体不断扩大,现金纯收入更快 增长和现金纯收入率更快提高对农民家庭经营农业生产的 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除 了加强技术创新外,还应在制度创新方面多做文章。新制 度经济学认为,对分工水平和相关市场扩展的重要影响因 素是交易条件。因此,从改善交易条件以促进农业结构调 整的深化和更多地实现农民增收的要求来看,必须持续扩 大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 市场引导农业结构调整,迫切要求农产品市场交易的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正在形 成,这一过程可能使农产品市场波动更加明显,出现农林 牧渔业现金纯收入率变化无常。市场变化无常,不但妨碍 农业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的发挥,也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 深化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说优势农产品生产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