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_第1页
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_第2页
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_第3页
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_第4页
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5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15.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2)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2.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1)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是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因此形成了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2)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我国对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深。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由此也确立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但我们的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正确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党制定基本路线、经济纲领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和根本出发点。(2)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需要的科学论断,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产生于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集中表现。任何社会都存在多种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决定并制约其他矛盾的发展。(1)内容: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主要方面: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意义: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2)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3)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途径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大动力,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促进社会化大生产、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此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2. 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实现形式及主体地位(1)公有制经济的本质所谓公有制,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其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一个社会如何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股份制是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除了要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内部的改革,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的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个体经济。即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劳动产品的一种经济形式。(2)私营经济。即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着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3)外资经济。即在我国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的企业,简称“三资企业”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础。(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参与收入分配的主体主要有三个:政府、企业和个人。政府收入。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其来源有:各种形式的税收以及政府凭国有产权获取的收入(如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等) 。企业收入。初次分配中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销售收入减去各种成本(含付给职工的报酬),再减去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收和利润后的剩余部分。个人收入。即个人劳动收入或由于提供各种要素所得减去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是实现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职能的需要。是政府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需要。是发展基础产业部门、薄弱环节和落后地区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社会后备基金以及保证国家物资储备等的需要。(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方式是政府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主要表现为政府直接投资,包括基本建设的投资、新建国有企业、增拨国有企业的资金,以及地质勘探、城市维护建设、支援农业的支出等等。科教文卫与行政、国防支出。转移支付的支出。2.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2)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每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可以简单地用时间衡量,一般都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3)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从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按劳分配,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因为:(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因此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与效率(1)效率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效率表现在三方面:生产之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及由此决定的消费。效率与分配。效率体现在生产中,但由于要素价格,即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决定要素在生产中的分配,所以分配对效率影响极大。有效率的分配制度与市场制度密切相关:a. 分配以市场为导向。b. 要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保证各种市场机制的运行,消除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垄断因素,使各种要素充分流动。c. 要素的报酬由市场决定,不仅反映要素的贡献,还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2)公平公平的含义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经济学上,公平即平等。公平的衡量a. 公平首先是指收入水平有道德的标准。用收入购买的生活资料足以使劳动者能够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维持自身的生存。其中就包含了历史和道德的因素。b. 公平包含了收入差距的判断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矛盾的存在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根据要素供给分配收入,则人们的收入必然有差别。如果取消或缩小这种差别以实现收入均等化,则必然损害效率。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保障的人数越多,保障项目越全,保障待遇越高,虽然越有助于实现收入均等化,然而也会损害效率。()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总原则a. 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产生以后,社会才会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极低、根本没有剩余产品的情况下谈公平没有任何意义。效率决定公平的产生,只有提高效率才能达到更高程度的公平。b. 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c. 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同时在其他方面找到一些能以尽可能小的不公平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或以尽可能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尽可能大的公平的途径,以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的机会成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服从与效率目标,由市场调节;再次分配服从于公平目标,由政府调节。深化分配制度改革a. 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b. 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c. 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d. 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5.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3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如何实行这样的制度?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阶段。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生产力的落后表现为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还很低,同时,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又极不平衡。 ()同生产力的这种状况相适应,在生产关系方面,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还需要在完善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上层建筑方面,经济、文化方面的落后还限制着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因此,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这一阶段面临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并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由邓小平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上,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实践上,它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以外,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形式主要有: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具体而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同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所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第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我国现阶段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及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每一种所有制形式都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中居主体地位,必然要求按劳分配成为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主要分配方式。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必然要求在分配体制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2)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使公有制经济中不可能是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广泛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承担着生产经营的责任和风险,在他们的法定收入中,除按劳分配收入外还包含有一部分风险补偿收入。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也会使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购买股票获得股息收入;购买企业债券,也可以获得债券利息收入等,从而形成多种收入分配方式。(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的个人收入中,除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外,还包含一部分企业的市场经营收入和市场机会收入,以及企业积累、追加投资带来的收入。社会上各类成员参与市场经营活动,都能获得一定的市场经营收入。(4)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加速国民经济现代化。二、问答题1. 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确认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以下两方面可以看出: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等历史事实决定了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相当长历史时期内,生产力的落后仍然是主要的矛盾。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市场经济还不发达,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大比重;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城乡结构、地区结构也不合理;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落后的工业并存,手工劳动特别是农村中的手工生产仍占有很大比重;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城市化程度不高;国民经济整体实力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还存在较大矛盾。因此,不发达的生产力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是处于初级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从生产关系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由于生产力总体水平不够高而且多层次、不平衡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还必须允许和鼓励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允许某些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过程,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占社会统治地位,但还存在些缺陷,官僚主义,封建残余思想、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有时还相当严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正确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党制定基本路线、经济纲领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和根本出发点。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解决矛盾的难度更大、更为迫切。一方面,长期深受“三座大山”压榨的贫苦的中国人民,在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后,迫切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甩掉“一穷二白”的贫穷帽子;另一方面,从旧中国继承过来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经济,社会物质财富非常贫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两方面形成极大的反差,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必然更加突出。另外,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我国原有的生产力水平太低,而我国现代的生产力水平只能逐步提高,因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难度更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为: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所决定的。虽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但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而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广大人民群众却强烈要求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这时产生了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落后的生产力问题,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得以解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便成为社会的根本任务。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任何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都有着与其相适应的物质基础,也就是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应当高于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物质基础。而我国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还必须用极大的努力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有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巩固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够产生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在各方面显示出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的中国吸引了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和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就是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从而生产出丰富的社会财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人类社会最终要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就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为物质前提。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一定的精神文明是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够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物质文明建设的速度,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最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要求相适应的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国力。而强大的国力首先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建立强大的国防奠定可靠的坚实基础。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应是我国现阶段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 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具体的说,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惟一的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对生产力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惟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3)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已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要做到: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参见本章概念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相比,无论是生产力的发达程度还是生产关系的完善程度都有差异。经过对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探索,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既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也不能实行完全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必须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之所以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主要理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也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原因。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15.3 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一、概念题1按劳分配(武大 2003 研;人大 2000 研;上海财大 2000 研;江西财大 2006 研)2混合所有制(南开大学 2004 研)3. 公平与效率(社科院 2007 研)二、问答题1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是怎样注重效率和公平的?(北大 2007 研)2怎样认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武汉大学2006 研)3为什么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北大 2000 研)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华中科技大学 2001 研;西南财大 2006 研;江西财大 2006 研)5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是主体的内涵和外延?(北大 2003 研)6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分配采取要素分配方式?(南开大学 2006 研)7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7 研)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请回答:(1)为什么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2)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出,注重社会公平应从哪些方面入手?(3)注重公平和提高效率的关系是什么?(人大 2007 研)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按劳分配(武大 2003 研;人大 2000 研;上海财大 2000 研;江西财大 2006 研)答:按劳分配是指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有:(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对共同劳动的成果进行分配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2)用于按劳分配的产品只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或称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个人消费品,而不是全部社会产品。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依然归社会所有,社会还要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社会和劳动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3)社会或集体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这里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在质上是被社会承认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在量上是社会平均劳动。2.混合所有制(南开大学 2004 研)答: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它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不少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资本为纽带,实行了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改组、改造、联合和兼并,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所有制形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建立开放式的社会融资机制,使企业摆脱了投资和积累能力弱的束缚,把分散在社会中大量的闲置资本为我所用,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扩张和发展壮大。顺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3. 公平与效率(社科院 2007 研)答: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经济是基础,因此对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考虑到公平很难衡量,所以经济学家用平等作为测量公平的近似指标。当然,两者存在一定差别,并不能认为平均分配就一定达到了公平。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效率表现在三方面:生产之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公平与效率之间有矛盾,但二者相互妥协是可能的,社会只能在公平与效率、结果均等与机会均等之间迭成妥协。 二、问答题1. 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是怎样注重效率和公平的?(北大 2007 研)答:(1)对效率和公平的经济学解释参见本章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概念题 3。(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矛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从短期内,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从长期来讲,效率是由其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属性决定的,而公平属于社会制度层面的(上层建筑)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率从根本上决定着公平的历史实现程度,是辩证统一的。(3)公平与效率兼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平等,但又不能过分平等。公平和效率必须兼顾,兼顾的原则有以下三条: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公平必须以经济发展尤其效率的提高为条件。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有时候公平可能更重要,而另一些时候,效率则更突出。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在这些原则被遵循后,也要在其他方面找到一些能以尽可能小的不公平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或以尽可能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尽可能大的公平的途径,以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的机会成本。(4)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于效率与公平目标之间的矛盾加深了,当然应该对这一时期存在的效率提高与公平实现目标之间的差异的原因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发展性原因,即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的收入分配的失衡加剧,尤其是经济的城乡二元性。增长性原因,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提高速度和程度不同,导致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增长的速度及程度不同。体制变迁性原因,即在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同方面和不同领域市场化的进展程度及完善程度不同,因而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公平性不同,事先机会均等程度不同,特权对法权的排斥,垄断对竞争的否定,权钱交易以及各种腐败的产生,必然扩大转轨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收入结构性原因,即伴随改革开放,人们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元化,除劳动收入外、资产性收入、人力资本投入形成的差异日益成为收入差别的重要原因,风险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也开始成为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根源。(5)我国处理公平和效率的矛盾的措施当前为缓解这一矛盾,至少五方面的措施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和制度建设,制止权钱交易。在长时期内必须辅之以适当的收入分配方法及政策。我国现阶段强调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在长时期里,必须通过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真正做到对公平的“兼顾” 。对由此形成的差距加以控制,而不能不顾。加快广大劳动者真正成为有产者的速度。加强法治,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按市场规则进行分配,尽管会拉大贫富差距,但好处在于鼓励竞争。如果依靠违法致富,不仅无助于效率的提高,而且必然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既无公平,也无效率。必须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建设。这种道德秩序建设至少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必须强调“信用”准则的弘扬,另一方面在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往往要依靠社会公德的力量来爱护等等。2怎样认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武汉大学2006 研)答:(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强调质上的提高,并不是说不要量,而是应该保持必要的量,只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在不同的产业和地区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别,其布局要相应调整。(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上。国有资产主要应配置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是:“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单一的国有企业上,而且体现在它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以及它参股的企业上。经过产权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我国国有资产的配置形式也会多样化,将会形成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和国有参股多种企业形式。国家作为投资者,在这些企业里都会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使国有经济的作用更加广泛。(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发挥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的骨干作用上。我国国有资产高度集中于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中,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5)更为重要的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其先导作用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推广运用新技术、先进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减少,但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不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为什么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北大 2000 研)答:(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首先,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要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必须首先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次,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在:公有制使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获得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实行公有制才能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基础。实行公有制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实践表明,以社会主义为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能够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和保证。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这一要求,一靠生产力的发展,二靠公有制的壮大。公有制有利于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目标利益结合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条件与保证。(2)多种经济长期共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现状表现为:总体水平不高;生产力构成多层次,即不仅存在现代化大生产,同时还广泛存在半机械化、半手工劳动和手工劳动;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实行多种经济长期共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就决定了所有制不仅存在公有制的形式,而且存在多种非公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一个多元的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是主体,即不仅存在全民,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及各种混合经济是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结果。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华中科技大学 2001 研;西南财大 2006 研;江西财大 2006 研)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以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也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市场经济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根据这样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之外,国家和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会出现凭债权获得利息;股份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会出现凭股权取得股息和红利;某些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括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还有其他属于个人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由此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分丰富的分配内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原因。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