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退市制度_第1页
中国股票退市制度_第2页
中国股票退市制度_第3页
中国股票退市制度_第4页
中国股票退市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股票退市制度篇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制度(P235) (一)主动退市制度(XX 年新增) 1.上市公司主动申请退市或者转市 (1)上市公司拟决定其股票不再在交易所交易,或者转而申请在其他交易场所交易或者转让的,应当召开股东大会作出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 2/3以上通过,并须经出席会议的除以下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中小股东)所持表决权的 2/3 以上通过: 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上市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 (2)在召开股东大会前,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退市原因及退市后的发展战略,包括并购重组安排、经营发展计划、重新上市安排等。 (3)独立董事应当针对上述事项是否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和全体股东利益充分征询中小股东意见,在此基础上发表独立意见,独立董事意见应当与股东大会通知一并公布。 (4)上市公司应当聘请财务顾问为主动退市提供专业服务、发表专业意见并予以披露。 (5)申请其股票退出市场交易,或者转而申请在其他交易场所交易或者转让的上市公司应当在股东大会作出终止上市决议后的 15 个交易日内,向证券交易所提交退市申请。 2.通过要约收购实施的退市和通过合并、解散实施的退市 (1)应当按照上市公司收购、重组、回购等监管制度及公司法律制度严格履行实施程序。 (2)因全面要约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实施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公司合并、上市公司全面回购股份以及上市公司自愿解散,导致公司股票退出市场交易的,证券交易所应当在上市公司公告回购或者收购结果、完成合并交易、作出解散决议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内,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的决定。 (二)重大违法行为强制退市制度(XX 年新增) 1.对欺诈发行公司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依法实施暂停上市。 【欺诈发行公司】上市公司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或者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发行人骗取了发行核准,或者对新股发行定价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因涉嫌欺诈发行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证券交易所应当依法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 【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因违法行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市场影响重大,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证券交易所应当依法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 2.对于上述因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而暂停上市的公司, “在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移送决定之日起” (而非“作出暂停上市决定之日起” )1 年内,证券交易所应当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 3.重大违法暂停上市公司终止上市的例外情形 ( 1)情形有关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撤销,且证监会不能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因对违法行为性质的认定发生根本性变化,有关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或者撤销案件,而证监会不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起诉决定,而证监会不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司法机关作出无罪判决或者免于刑事处罚,而证监会不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处理 证券交易所尚未作出终止上市交易决定:该公司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 证券交易所已经作出终止上市交易决定:该公司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重新上市。4.对于上述因信息披露违法被暂停上市的公司,在证券交易所作出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决定前,全面纠正违法行为、及时撤换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妥善安排的,公司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 (三)因不能满足交易标准要求的强制退市制度(XX年重大调整) 1.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本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最近 2 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 (2)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 (3)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低于 1000万元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低于 1000 万元; (4)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5)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且公司股票已停牌 2 个月; (6)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中期报告,且公司股票已停牌 2 个月; (7)因欺诈发行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因涉嫌欺诈发行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8)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9)上市公司因要约收购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股权分布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情形,公司披露的解决方案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或者在规定期限内未披露解决方案,或者在披露可行的解决方案后 1 个月内未实施完成; (10)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11)出现可能导致公司被依法强制解散的情形; (12)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况。 2.暂停上市 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1)因最近 2 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继续为负值; (2)因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继续为负值; (3)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低于 1000万元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低于 1000 万元,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继续低于1000 万元; (4)因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5)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而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公司在 2 个月内仍未按要求改正财务会计报告; (6)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中期报告,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公司在 2 个月内仍未披露应披露的年度报告或者中期报告;(7)因欺诈发行,其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 30 个交易日期限届满; (8)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其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 30 个交易日期限届满; (9)因股权分布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其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在 6 个月内其股权分布仍不具备上市条件; (10)公司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具备上市条件; (11)证券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3.终止上市 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1)因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者审计意见类型触及相关标准,其股票被暂停上市的,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 (2)因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者审计意见类型触及相关标准,其股票被暂停上市的,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 (3)因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者审计意见类型触及相关标准,其股票被暂停上市的,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4)因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者审计意见类型触及相关标准,其股票被暂停上市的,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低于 1000 万元。 (5)因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者审计意见类型触及相关标准,其股票被暂停上市的,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 、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6)因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者审计意见类型触及相关标准,其股票被暂停上市的,在法定期限内披露了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但未能在其后 5 个交易日内提出恢复上市申请。 (7)因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等情形,其股票被暂停上市的,在 2 个月内仍未能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相关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 (8)因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触及相关标准,其股票被暂停上市的,在 2 个月内披露了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相关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但未能在其后的 5 个交易日内提出恢复上市申请。 (9)因欺诈发行,其股票被暂停上市后,在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移送决定之日起的 12 个月内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或者在前述规定期限内未满足恢复上市条件。 (10)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其股票被暂停上市后,在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移送决定之日起的 12 个月内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或者在前述规定期限内未满足恢复上市条件。 (11)因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其股票被暂停上市后,符合规定的恢复上市申请条件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恢复上市申请。 (12)因股权分布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其股票被暂停上市后,在 6 个月内股权分布仍不具备上市条件,或虽已具备上市条件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恢复上市申请。 (13)因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其股票被暂停上市后,在规定的期限内仍不具备上市条件,或虽已具备上市条件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恢复上市申请。 (14)仅发行 A 股股票的主板上市公司,通过交易系统连续 1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 500 万股。 (15)仅发行 B 股股票的主板上市公司,通过交易系统连续 1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 全天停牌的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 100 万股。(16)既发行 A 股股票又发行 B 股股票的主板上市公司,通过交易系统连续 1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 A 股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 500 万股且其B 股股票累计成交量同时低于 100 万股。 (17)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票通过交易系统连续1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 300 万股。 (18)仅发行 A 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交易系统连续 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 (19)仅发行 B 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交易系统连续 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 (20)既发行 A 股股票又发行 B 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交易系统连续 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 A 股、B 股每日股票收盘价同时均低于股票面值。(21)主板上市公司连续 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不含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的 20 个交易日)股东人数低于 XX 人。 (22)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连续 20 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不含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的 20 个交易日)股东人数低于 1000 人。 (23)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 (24)公司被依法强制解散。 (25)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最近 36 个月内累计受到证券交易所 3 次公开谴责。 (26)恢复上市申请未被受理。 (27)恢复上市申请未被审核同意。 (28)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退市相关的配套制度(XX 年重大调整) 1.退市整理期 (1)对于股票已经被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交易的强制退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应当设置“退市整理期” ,在其退市前给予 30 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时间。 (2)在股票被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交易前,经董事会决议通过并已公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强制退市公司应当召开股东大会,对公司股票是否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进行表决,证券交易所应当按照股东大会决议对公司股票是否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作出安排。 (3) “退市整理期”公司的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将不再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审核。 2.公司退市后的去向及交易安排 (1)主动退市公司可以选择在证券交易场所交易或者转让其股票,或者依法作出其他安排。 (2)强制退市公司股票应当统一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设立的专门层次挂牌转让。 篇二:退市制度我国的退市制度沿革 组员:李圆圆 杨萃 梁倩莹 邓智雯 熊燚 江颖怡 一、退市制度简介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一项基础性制度,是指证券交易所制定的关于上市公司暂停、终止上市等相关机制以及风险警示板、退市公司股份转让服务、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等退市配套机制的制度性安排。 在成熟市场,上市公司退市是一种常态现象。数据显示,XX 年度,纽约交易所新上市公司 94 家,退市公司 212家;东京交易所新上市公司 23 家,退市公司 78 家;德国交易所新上市公司 6 家,退市公司 61 家;伦敦交易所新上市公司 73 家,退市公司 385 家。这些国家的证券市场“有进有退” ,其退市机制起到了较好的资源优化配置效果。 二、我国退市制度概述 (一)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 在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中,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退市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净化市场,从而使证券市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对投资者的保护,并且利于不同层次的融资者有效的获取资金。 我国关于上市公司退市的正式立法为 1994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其只是对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法定条件进行了初步规定。1998 年中国第一部证券法也对此做出相应的规定,此时期所有法律法规对退市制度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1998 年证监会推出了特别处理 ST 制度,用于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 。尔后,沪深交易所公布并开始实施股票暂停上市相关事宜的规则 ,规则决定对连续 3 年亏损的公司暂停上市,并对其股票实施“特别转让服务”即 PT 制度。在此基础上中国证监会于 XX 年颁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同年六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以及股份代办转让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 。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也同时对终止上市做出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规定。而新修订的证券法的第 55 条和第 56 条分别对暂停股票上市和终止股票上市进行规制,而新公司法不再规定相关内容。以上即我国关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法律框架。 (二)我国退市制度现存的问题 1.退市标准的不具体不全面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规定的退市标准过于宽松和笼统。首先发达国家规定了很多量化标准,并且采用了时间和资本的双重标准。而我国,根据证券法对公司上市条件的规定可推知我国退市的数量标准仅有当公司股本总额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公开发行的股份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 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低于 10%。 由此可看出,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公众持股人数、股票市值、成交量等数量标准都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定。除此以外,对上市公司的总资产的规定也不详尽不全面。同时,比起我国仅规定了“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时间标准,美国证券交易法规的规定更为准确、逻辑性更强、实践性更强。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通过财会等手段来规避法律标准的现象。其次,对于非数量标准的规定,我国也存在用词模糊,涉及范围窄,难以对数量化标准形成有效的补充。2.退市程序的不健全 美国的主板市场和纳斯达克市场对退市程序都分阶段进行了规定,并且不同的市场板块对其市场中不同退市阶段的程序规定的清楚具体,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阶段性标准,不同的阶段之间可以很好的衔接。但是我国对此程序的规定模糊,阶段性不明晰,因此使得不同阶段的功能没能很好的发挥。 其次,作为发展最好的二板市场,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采用了聆讯制,而中国虽然在新证券法中规定了申请复核制度,但是缺乏具体的程序细则去细化来增强其可操作性,从而影响此项规定的价值充分的发挥。 3.我国的证券市场充斥着一定的行政干预色彩 在我国,公司上市资格或地位是一种稀缺资源。正是由于它的稀缺性,使得绩差公司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方式维持其上市地位,各地政府也会采取措施避免地方的上市公司退市。一些上市公司明明已经符合退市的条件,地方政府却不让他们退市,用自身强大的行政职权,采用重组的政策避免其退市,再次重组改造,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公司继续留在证券市场上。 三、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案例介绍 (一)ST 九州 福建九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6 年 11 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前身为 1985 年成立的福建九州经济联发集团,1993 年整体改制成为福建九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改组一度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该公司迅速从一家省属外贸企业发展成为以进出口贸易为龙头,集进出口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进出口额逐年增加。 ST 九州退市原因分析 1、参与走私犯罪活动,九州自掘坟墓 九州集团前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赵裕昌利令智昏,鼓动下属走私。所属十几家商贸企业都蜂拥而去,找远华合伙走私,走私货物多达 28 亿元,违法所得 1300 多万元,偷逃税款 18 亿人民币。九州成了“4?20”案中最大走私户,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涉及“”远华走私案,九州公司被判处罚金 2 亿元,并追缴非法所得 1364 万元,由于没钱支付罚金,公司的全部资产都被冻结或者抵押了,导致外贸业务完全终止,经营活动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2、信息披露造假、欺诈上市 其一,以虚假利润欺诈上市。ST 九州在 1996 年公开发行股票申报材料中, 1993 年至 1995 年三年间均虚增公司利润分别占申报利润总额的%、%和%。其二,上市后继续在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 其三, 1993 年定向募集股金没有足额到位。 其四,在 1998 年的配股申报材料中对前三年的利润做了虚假陈述。 其五,被掏空现象严重。ST 九州的控股股东是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局,九州商社长期受托经营 ST 九州的国有资产。截至 1999 年 6 月, ST 九州还通过关联交易,在未履行完整法律手续的情况下,将银行贷款共计亿元借给九州商社使用,历年的财务报告却均未作披露。 3、财务失败 从 1999 年到 XX 年,九州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股东权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均逐年下降。财务失败原因:(1)盲目兼并,缺乏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兼并陷入困境的企业而扩张成为大集团企业的方式成长,结果九州集团没有一个能够支撑整个集团的盈利企业,因此经济危机发生以后,集团企业陷入了更大的困境;(2)投资不当,加大财务风险。九州长期以来对外盲目投资,决策程序简单化,项目的投资缺乏科学的论证,至使公司对外的投资项目大面积亏损;(3)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使得公司主营业务无法顺利开展。这是由于大股东九州商社占用了大部分募集资金和公司运营的必需资金;(4)违规担保,深陷债务泥潭 。九州公司与其他公司互为对方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导致逾期贷款数额巨大;(5)拆东墙补西墙债台高筑 。这是因为九州股份每兼并一个企业,就用它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不仅如此,九州还向社会非法集资;(6)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股东大会形式化、内部控制缺位、财务监督职能弱化、缺乏管理监督等。 XX 年 10 月份升汇集团入主 ST 九州总共经历了两轮重组,但均以失败告终,九州集团退市终成定局.第一轮是年度扭亏的重组,然而,财政部关于关联交易的规定使 ST 九州的年度扭亏计划中途夭折。年报扭亏无望后,ST 九州又进行了第二轮的重组,即争取 XX 年中报扭亏。 (二)琼民源 1.案件背景及调查: “琼民源” ,全称海南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是中国股市 1996 年最耀眼的“大黑马”之一,股价全年涨幅高达 1059%。因被指控制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而受到查处,公司股票也从 1997 年 3 月 1 日起停牌。在经过一年多漫长而痛苦的等待和期盼之后,1998 年 4 月 29 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对“琼民源”案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调查发现, “琼民源”1996 年年报中所称亿元利润中,有亿元是虚构的,并虚增了亿元资本公积金。 2. 琼民源公司 1995 年与 1996 年业绩对比 3 琼民源三项重大违规问题:虚报利润、虚增资本公积金、操纵市场。 (1)虚报利润 民源大厦,这个未完成的项目,在 1996 年末给“琼民源”带来疑点重重的共三笔总计 亿元收入。 (2)虚增公积金 亿元资本公积金,是琼民源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和确认的情况下编造的对四个投资项目的资产评估。 (3)操纵市场 据中国证监会调查, “琼民源”的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曾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联手,于“琼民源”公布1996 年中期报告“利好消息”之前,大量买进“琼民源”股票,1997 年 3 月前大量抛售,获取暴利。 1. 琼民源处理结果 1998 年 11 月,琼民源原任董事长马玉和因犯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公司聘用会计班文昭也以同等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1998 年 12 月 4 日,北京住总宣布入主琼民源 1999 年 1 月 5 日琼民源临时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进行资产核查和公司重组;6 月 8 日,股东大会通过了“发起设立,定向发行,等量置换,新增发行”重组方案。 1999 年 7 月 12 日,中关村(证券代码:000931)上市,琼民源终止上市资格。 四、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对策思考 (一) 退市标准的完善 本文在前面谈及退市标准的缺陷和问题时已经通过对比美国等成熟证券市场的退市标准找出了我国现行的退市标准过于简单和模糊的症结。我们可以借鉴有经验的国家退市标准来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 第一,对于数量标准,可以借鉴国外的规定,比如美国。 第二,对于非数量标准,从其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其不仅仅与上市公司的治理有关,还和上市公司的诚信信用有关。因此这一指标对衡量上市公司整体实力十分重要, 也是赢取投资者信任的至关重要的参数指标。我国目前应当对非数量标准中的公司股利分配情况和公司经营状况中的是否违反上市协议、有与公共利益或政策相冲突的规定写入证券法的相关章节中。 第三,数量标准与非数量标准之间,要更加重视和完善对非数量标准的制定。(二)退市程序的规范 第一,对于上市公司退市重整阶段程序的完整。一般来说,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各国在退市程序的规定上都采取了渐进的退出模式。并且赋予上市公司一定的重整期进行整改,希望通过这段时期使其能够重新达到上市标准的要求。 第二, 证券法62 条作为一项新规定具有进步意义,但就本条规定的内容而言仍规定的不够完善和全面。如果仅仅规定不服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可以向其内设的复核机构申请复核,并不能完全的赋予证券公司申诉的权利。如果对证券公司复核机构的决定仍然不服的,应当规定可以向证券监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而上市公司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 新证券法中,为了保护退市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明确了对投资者损害赔偿的民事制度,规定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行为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这一赔偿制度仅限于原则性规定,我国应当对具体怎样赔,赔多少,索赔程序是什么都在立法中予以规定,具有操作性的立法才具有实践价值。除法律规定的赔偿情形外,在强制退市的情形下,如果上市公司无违法行为,但因为经营管理层或者决策层面对风险时的疏忽或者决策有纰漏等原因,造成的亏损最终导致的退市,也应当给予中小股东一定的民事赔偿。当然此种情形下的赔偿额应当低于上述法律规定的额度。 (四)政府角色的转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 我国政府应当从一个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转变成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同时,对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予以调整,减少国家股的比重,降低国有大股东控股比例。这样能改变政府在市场中由于扮演多重角色而造成的政府与上市公司存在的利益依存和制衡的局面,从而避免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尽快完善二板市场的退市制度等相关机制。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建立一个既集中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又有区域性的股权、产权交易市场。篇三:新退市制度正式发布新退市制度正式发布 XX 年 10 月 瑞林投资提呈 引言: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 , 意见称,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原则,实施此次退市制度改革,该文件一经发布顿时在市场惊起了千层浪。一、 退市改革核心亮点 1. 健全主动退市制度 新的退市制度在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方面,进一步扩展主动退市方式,为有主动退市需求的公司提供多样化、可操作的路径选择。 新的退市制度逐项列举了因为收购、回购、吸收合并以及其他市场活动引发的 7 种主动退市情形。 针对主动退市的特殊性,在实施程序、 后续安排等方面做出了有别于强制退市 的专门安排,包括经过股东大会特别多数 决通过、聘请独立财务顾问进行专业把关、 要求独立董事发表意见等。而在公司外部, 退市意见要求向证券交易所提交退市 申请,并经证券交易所同意,以防范在主 动退市中可能出现的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不当行为。 为引导市场化的主动退市,规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完善并购制度,研究建立余股强制挤出制度,丰富并购手段与工具,简化行政审批等。 2. 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 按照退市意见 ,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来自: 小龙 文档 网:中国股票退市制度)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证券交易所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 对于上述重大违法暂停上市公司, 退 市意见原则上要求证券交易所在一年内 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但同时也区分欺诈发 行与重大信息披露违法作了差异化安排: 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暂停上市公司在规定时 限内全面纠正了违法行为、及时撤换了有 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了 妥善安排的,其股票可以恢复上市交易,但对于欺诈发行暂停上市公司,除非发现其行为不构成欺诈发行,否则其股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终止上市交易。 3. 退市指标多元化 除了“重大违法行为”退市标准, 退市意见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对现有的退市指标作了全面梳理,并按照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分别作了归纳列举。 其中,市场交易类包括股本总额、股权分布、成交量、股票市值等指标,财务类包括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未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如实披露等指标。退市意见在统一创业板与主板、中小板上述退市标准的同时,允许证券交易所在其上市规则中对部分指标予以细化或者动态调整,并且针对不同板块的特点作出差异化安排。 对于诟病较多的“连续三年亏损”这一退市指标,证监会表示,尽管市场上存在着不同意见,但考虑到“连续三年亏损”是现行证券法确立的退市情形,在法律未做修改的情况下, 退市意见依然保留了这一指标。 4. 明确民事赔偿责任 为维护公司退市后公众投资者的交易权,满足其转让股份的现实需求,防止退市公司、特别是违法违规公司“一退了之” , 退市意见针对强制退市公司和主动退市公司的不同特点,在退市后去向及交易方面做出了差异化的配套安排: 一是要求证券交易所应对强制退 市公司股票设臵“退市整理期” ,并安排 相应的投资者准入制度;二是安排强制 退市公司股票统一在全国中小企业股 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 )设立的专门 层级挂牌交易;三是明晰重新上市的条 件和程序。 为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 合法权益, 退市意见强调要强化上市公司退市前的信息披露义务,完善主动退市公司异议股东保护机制;同步启动了上市公司年报准则的修改工作,将补充关于主动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评估及应对预案等专项信息披露要求。 5. 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等同于 IPO 以往上市公司退市之后重新上市,多半是所谓“借壳上市” ,且大多数上市公司退市是经营失败而退市的。因为“壳”资源紧张,以及借壳上市比正式 IPO 成本低,且可以不公开企业的许多重要信息。这样的“借壳上市”对股市中小投资者是一种严重的不公平。 本轮退市改革规定:退市的上市公司重新上市的主要指标等同于一般的 IPO,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原来那家退市的企业经过整顿重新上市。本来买壳准备借壳上市的企业不会再去花那笔冤枉钱,没有了“壳”的需求,也就不会有借壳上市的市场。如此不仅推动了上市公司审批制度的改革,也更加规范了 A 股市场。 二、 退市改革对市场的影响 1. ST 板块机会与风险并存 对于 ST 板块来讲,有压力也有机会。要想避免退市,上市公司肯定会想尽办法保住壳资源,个股连续 2 年亏损且今年中报继续亏损,退市风险加大,但随着新规的推进,这类公司重组的进度将加快,重组成功又将刺激股价。未来 ST 板块整体走势会呈现分化的态势。 数据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