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_第1页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_第2页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_第3页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_第4页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篇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发展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生与发展,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也相继开始。我国十多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实现“老有所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从长远看,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推动农业发展。农村沿袭几千年“养儿防老”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型、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真正实现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推动农业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发展 前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通过部分地方的试点逐步推广建立起来了。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原有的以计划经济为依托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制度转型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彻底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养老保险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整体上实现了从“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向“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型,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机制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机关事业 单位离退休金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群全覆盖。 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内容及意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使“老有所养”的目标得以进一步实现。 “新农保”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首先,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农保”按照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缴费方法,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对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贴,在农民 60 岁的时候可以领取至少 55 元的基础养老金,并按照渐进原则,逐步提高其待遇水平。尽管现阶段的保障水平较低,但相比之前的“老农保”已有很大进步,成功向社会养老迈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子女的经济负担,使农民养老无后顾之忧,增加其消费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其老年生活提供了保障。 其次,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实施以农业促工业,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策略,加之城市居民有包括养老、医疗等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居民在此方面的保障却极低或处于空缺状态的现实更加剧了我国城乡发展的二元化,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若再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福利和津贴的话,城乡差距会更大。通过对农村居民推行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和之前的“新农合”双管齐下,有助于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助于将来实现城乡统一保障体系的链接,从而有益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非农收入,减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剪刀差,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城乡统一发展的社会经济目标。 最后,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体系很不合理,资本主要流向政府和企业,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XX 年以来我国 GDP 平均以 8%的速度增长,而人均收入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收入低的现实难以产生与产品生产相符合的国内需求。因此,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得不依存于外部需求,为扩大竞争优势,往往通过降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手段,从而形成 一种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面对 XX 年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迷、外部需求迅速下降的情况,扩大内需成为解决我国产品供应过剩问题的首要途径。我国 4/5 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生活需求潜力是巨大的,由于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低,对未来的不确定预期(养老、医疗、教育等)较大,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消费能力。通过新农保的这一民生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无疑会有助于降低他们对未来养老的担忧,增加消费,进而通过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民强国。二、 新农保和老农保的区别 第一,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第二,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民 60 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当然,新农保政策是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可以领钱了。 老农保是由政府部门管理运作,农民自愿参保、缴费确定型的个人积累方式的养老金制度。虽然老农保由政府来运作,但很难把它定性为公共养老金制度。因为它不具备公共养老金应具备的诸如收入再分配、互助共济和强制参保等基本功能。从制度设计角度看,存在缺乏社会性和福利性,保障水平过低,受益范围过小等问题。因此老农保基本实行了 6 年左右就停止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惠普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原则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满 60 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个人不再缴费,直接享受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也就是说,只有年满 60 周岁的农村老年人,并且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才可享受政府发放的基础养老金,这既是政府组织引导下的农民自愿参加,又是“待遇享受”的必要条件。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认真选择试点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衔接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立公示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四、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我们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新医改中大幅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基金省级统筹和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并有效实现保值增值;连续 8 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解决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老工伤待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实惠,使我们距离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越来越近。 实现“老有所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部署,我们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XX 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XX 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所有 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至此,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从 XX 年算起,到 XX 年 7 月 1 日,仅用 3 年时间基本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比原来预期的 10 年左右时间大大提前。这填补了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长期以来的制度空白,人人享有养老保险成为现实。这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不断增加。XX 年 9 月底,全国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 449 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 7 亿人。我们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平稳。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按时足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各级财政共拨付两项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超过 1700 亿元。全国有 124 亿城乡居民领取基础养老金。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地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经办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推进顺利、进展迅速、成绩显著,超出预期。这说明,中央建立这两项制度的重大决策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推进两项制度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从国情出发,确定了“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指导方针。这既考虑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现实需要,也考虑了各级财政和城乡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实践证明,这个指导方针是两项保险制度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我们坚持政府引导、自愿参保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保,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对居民参保缴费实施补贴,鼓励多缴费、长缴费。政府的强力引导,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参保积极性,大大加快了两项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步伐。我们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XX 年下半年在全国部分县市启动新农保试点,XX 年扩大试点面,XX 年开展第 3 批试点,并部署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通过积极稳妥的试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XX 年 7 月份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开两项保险制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篇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导师给的意见如下:论文选题有重要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今天城镇化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作者对国内外现状了解较为透彻,文献综述阐述清楚,但稍显冗长,还可略微简练一些。研究内容得当,研究方案较为合理。 鉴于此,我同意申请人参加开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 1、学位论文选题的立论依据 (一)选题背景、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 1、选题背景 首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 50%以上。农民作为新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虽然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同时其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农村条件的局限性,很多国家政策并未在农村得到普及。以养老保险为例,由于国家体制或者计划方面的原因,国家把主要的资金投往城市的养老保险,投入到农村的养老保险资金很少有些地方或者没有投入,以至于现在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几乎为零,而城市居民却可以享受养老保险,社会矛盾被激化。之后,国家推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相对于城市居民,也有很大的不足。 其次,我国家庭结构动摇了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为了遏制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措施,中国人口得到了遏制。之前,农村出现的都是养儿防老,即父母年龄大了,由其子女负责赡养。但是在现阶段,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当其独生子女结婚后,逐步形成了 1-2-4 的家庭结构,导致夫妻双方的压力增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得到弱化。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更没有保障。再次,我国之前设计的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着严重的失误。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后实行的,其局限性可想而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农 村养老保险资金投入长期不足,其资金主要是靠农村居民缴纳,政府对此投入很少。导致部分细则没有落实、实施。加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都是由县级统筹管理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再加上物价上涨过快,导致资金贬值,县一级机构的风险把握能力不足,导致其募集的养老金贬值。第二、农村养老保险在涵盖对象方面存在不足。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在 60 岁以下的人员才能参加保险,而 60 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却被排除在外,这就导致了最迫切需要保障的那部分人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由于上述的种种缺陷,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迫在眉睫。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迫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尽快推行。联合国将一个国家中 60 岁以上的居民占到其国内人口的 10%,或者一个国家 65 岁以上居民站到起国内人口的 7%最为标准来评判该国是否达到老龄化。由于科技的日益进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导致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增加。因此,老龄化趋势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中国也不例外,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的标准,我国已经在 XX 根据社会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人人数远远多于城市老人人数,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加快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尽快推行和推广。以保证老龄化人口的生活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 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农村医疗保险,中央政府联系几年把“农村、农业、农民”写入国家的一号文件。全面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国家解决制约着我国民生最主要的问题,为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题来源 自选课题 3、研究目的 建立和普及适合我国农村现实情况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促进我国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根据农村居民职业属性和是否从业的差异,以户籍为基本出发点,可以将农村居民分为失地农民、城市农民工、职业农民。群体各具特征,收入方式的多样化和不稳定性对普及农村养老保险有很大的制约。本文对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缺陷不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找出制约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原因,并结合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相关 1 23 4 篇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学校: 专业: 年级: 班别: 姓名: 指导教师及姓名; 摘要:我国自 XX 年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 ) ,XX 年 10 月正式试点推行。试点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新农保的焦点问题,如新农保启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新农保启动的可行性、新农保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农保可持续发展思路等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给出了最终评价。 关键词:新农保;制度研究;老龄化 Abstract: China has been exploring to establish a new type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since XX,which pilot implementation in October of experience and literature was accumulated while the pilot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plenty of document resources, some focus problems of this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such as the necessity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problems exist in the Trial implementation and the feasible 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sues need to be researched in the next step were put forward, and evaluation of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was given. Key Words: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tudies on system; Aging of population; Literature review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而实行的一种福利制度,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解除农民对养老送终的顾虑和担心,能有效保证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986XX 年,我国探索性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旧农保” ) ,经历了摸索期与停滞期,从 XX 年开始,一些地方进行了有政府财政投入的所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 )试点。XX年 9 月 1 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出,XX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 10%的县(市、区、旗) ,以后 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 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从旧农保到新农保,我国各级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术界也进行了许多研究,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归纳,将我国理论工作者关于新农保的观点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一、新农保启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新农保启动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目前及未来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迫切需要 徐清照指出,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至少前 2030 年,务必要建立起社会化、资金储备充裕的养老保障制度。10 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高峰期,因此,目前是构建社会养老体系的关键时期1。唐钧认为,受人口流动的影响,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应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以应对2。 2、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功能弱化,需要加快建立新农保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诸如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功能逐渐弱化,迫切需要建立新农保。姚家祥在其研究中指出,农村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家庭保障功能减弱,而其需求却在上升,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建立新农保加以解决3;杨琳认为,在广大农村地区,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大量农业用地或闲置,或转为建设用地,农业生产和土地对农村人口的传统保障作用实际已经大大降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及时填补这一空缺4。 3、旧农保存在缺陷,迫切需要启动新农保 旧农保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并未切实保障农民的晚年生活质量,这源于其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毛淑娟指出,旧农保只局限于在部分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地区的发达城市建立,并不适宜在新形势下推广建立5;许照红、郭旺等认为,由于旧农保存在保障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衡、逆向选择、基金运营监管不利等缺陷,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旧农保缺乏信任,这迫切需要国家启动新农保6。 4、新农保启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谢广英、李婷指出,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现代文明时代,养老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一样应该成为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所以,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以建立和完善惠及庞大农民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显得 尤为必要7。窦艳芬指出,建立新农保制度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重要意义8。5、新农保启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启动新农保除具有政治稳定性和社会性外,还具有经济学意义。窦艳芬认为,保障农民的晚年生活即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可以树立起农民的消费信心,拉动内需,对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确保整体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拉动作用8;张帅梁从细节方面考虑并指出,新农保启动将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对于农业集约化、机械化以及规模经营是一个积极推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由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济向规模经济的转型 9。 二、新农保启动的可行性分析 1、具备新农保启动条件的研究 张为民通过对我国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费负担分析、农民个人投保能力分析、政府补贴能力分析指出,我国已具备启动新农保的经济基础10;熊晞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启动新农保的政治条件和社会基础,社会参保共识度高11;米红、冯磊基于区域性研究数据,从农民个人缴费承受能力的角度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中基本养老金进行了仿真学精算,认为目前我国可全面推广新农保制度12。 2、不具备新农保启动条件的研究 戴卫东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定型。一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仍处在争论之中;二是对整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相对较少;三是没有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四是缺乏对非经济影响因素的理性分析13。杨翠迎等人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14。 三、新农保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设计层面存在的问题 (1)新农保财政政策问题。薛惠元、王翠琴基于 XX年数据,对人均地方财政 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与人口比重的比值、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数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三个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指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采取的政策倾斜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15;陶纪坤指出,我国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领域存在缺位现象,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16。(2)新农保基金运营与管理问题。 指导意见指出,在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时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的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17。许多学者认为这样的政策制定并无创新。战梦霞、杨洁指出,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过低,投资渠道过窄,基金保值增值困难18。此外,基金运营缺乏法律规范,存在各地制度多样化、碎片化的现象。 (3)新农保制度衔接性问题。新农保制度在运营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与其他制度的有效衔接问题,有学者指出,新农保试点推行过程中并未实现新农保与其他制度的有效衔接。邓大松、薛惠元认为,新农保未与旧农保、城镇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制度有效衔 接,关于特殊情况也未能给出说明19。 2、政策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 (1)个人账户的激励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新农保难扩面。有学者认为,新农保的缴费标准过高,部分农民承担困难,参保人往往选择较低的投保标准,未能有效地吸纳所有符合参保资格的对象20;还有学者认为,我国新农保制度在个人账户的设置上存在缺陷,不同投保标准和投保年限的投资收益率并不能充分激励农民参保,这使得新农保难扩面21。 (2)地方财政负担重且集体补助具有较大随意性。学者通过调研发现,新农保试点推广过程中出现了地方财政负担重、集体补助模糊不清的问题。邓大松、薛惠元指出,相比较省级和市级政府,县级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尤其对于一些贫困县来说,由于县一级财政无力配套财政补助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