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_第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_第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_第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_第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观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 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听师朗读第 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读后提问。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4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鉴赏。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 激趣导入,二、 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 3导入 3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3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方面:优点: 不足: 存在的困惑: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 学生学习方面: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当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4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 “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 2 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 米 长 5044 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5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 (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 3-4 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具体模式如下: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方面:优点: 不足: 存在的困惑: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 学生学习方面: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当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6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7第一课时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 1933 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 500 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8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一、 引入: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 自然段的内容)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9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7-8 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 7-8 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班级交流。 (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0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有风吹过。 )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小结课文。 教学反思具体模式如下: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方面:优点: 不足: 存在的困惑: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 学生学习方面: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1当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2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教学反思具体模式如下: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方面:优点: 不足: 存在的困惑: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3学生学习方面: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当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4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 22 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 (二)抓字眼,明诗意 1 (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5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 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 。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6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方面:优点: 不足: 存在的困惑: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 学生学习方面: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当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7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8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19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0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 “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三、 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1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方面:优点: 不足: 存在的困惑: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 学生学习方面: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当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蟋蟀的住宅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2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 13 个生字,认识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 ,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3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 ,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 ,从哪 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方面:优点: 不足: 存在的困惑: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 学生学习方面: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当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41认识 7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5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教学反思:教师教学方面:优点: 不足: 存在的困惑: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 学生学习方面: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6当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认识 8 生字,会写 12 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3 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渡: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四年级语文科目上册全册教案27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