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那些远去的童年_第1页
60年,那些远去的童年_第2页
60年,那些远去的童年_第3页
60年,那些远去的童年_第4页
60年,那些远去的童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必须赞美童年,它让艰难尘世变成短暂天堂,不论在何年代,它都是最后的桃花源。我们必须记住童年,它是人一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我们“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60 年,共和国的儿童已经迎接过 59 个儿童节,穿过不同的年代,经历短缺、质朴,直到今日的繁荣、新鲜。60 年童年生活的轮廓,是一条向上的、美妙的弧线。一个时代的儿童生活,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一代人的精神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 60年的解放历程中,儿童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群体。50 年代:共和国的同龄人红旗下的第一代电影祖国的花朵的宣传画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称为“共和国的同龄人”。1955 年的一部著名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赋予了红色年代的儿童们“花朵”的专称。而电影中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是传唱至今。“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涌现了一批传唱至今的儿童歌曲。比如,“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人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1957 年)。又如,“月亮在白莲花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1958 年)。这些童谣“小燕子,穿花衣” 歌曲既承载了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的内容,也用优美的旋律拨动了新中国第一代少年儿童善良纯洁的心灵。当然,也有更加简单直接的革命歌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 专吃杜鲁门”,就是当时脍炙人口的童谣。 除四害,讲卫生1956年,儿童快板报报道了儿童除四害。新生国家所特有的激情和朝气,渗透在儿童蓬勃的血液当中,与此同时,共和国所经历的各种运动,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他们成长记忆中。1958 年,中共中央提出要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四害”,指的是麻雀、苍蝇、蚊子、老鼠。其中又以打麻雀、老鼠声势最为浩大。那是一场极其壮观的人民战争,儿童们作为小帮手,他们用弹弓,用笼子,用网,用敲击脸盆制造的噪音,去围剿麻雀。据说鸟儿除了被打死外,吓死或累死的也不少。 全国炼钢铁,儿童拣煤渣1958年,一个女孩在炼钢炉前留影1958 年,农村的孩子高兴地跟着父母走到公社食堂,吃起大锅饭。猪一头一头地杀掉,孩子们可以吃个饱。但是很快,他们将发现,可以吃的东西太少、太少。在这个年代的末期,到处矗立起炼铁炉,孩子们去捡煤渣,顺便看叔伯们从炉子里运出一坨又一坨的废铁破铜。而这些疙瘩,原料可能是孩子们家里的大铁锅、铜门环,或者爷爷洗脚用的铜盆。60 年代:我叫红领巾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两名少先队员,代表本班同学送礼物给困难者。有一天,孩子在食堂吃到玉米面做的稀粥,开始觉得好吃,一顿吃三碗。以后老吃,就烦了,而且还不顶饱。此后两三年内,饥饿感成为孩子无法摆脱的密友。即使如此,他们在放学路上也不会去偷地里的蔬菜。社会主义儿童教育在道德情操培养上相当过硬,这是那个时代的宝贵财富。有关“花朵”的歌曲继续传唱,比如花儿朵朵向太阳,“花儿离不开土壤,啊鱼儿离不开海洋,啊少年儿童千千万,离不开亲爱的领袖,离不开亲爱的党。朵朵花儿向太阳,颗颗红心向着党,红色少年的心头,长上了红色的翅膀,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奔向那祖国需要的地方。”60 年代的孩子,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就诞生在 60 年代,也成为这个时代的儿童精神的最好写照。 1963“雷锋做啥我做啥”年,国庆 14 周年庆典,学生们抬着学雷锋的标语牌向天安门行进。 1963 年,孩子们开始接受一位新的偶像雷锋。他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志“雷锋做啥我做啥”一看到列车,就想为辛苦的列车员倒水;一看到老奶奶,就希望她摔倒然后上去扶;一看到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就恨不得他马上迷路,好送他回家;一看到农民伯伯的拖拉机开过,就盼着它陷入泥坑,可以上去跟同学们一道把它推出来。当这些受助者问孩子们名字时,他们会扑闪着大眼睛,回答:“不要问我的名字,我叫红领巾”。为学雷锋,疯狂追杀苍蝇20 世纪 60 年代一五团的学生种的”少年林”上缴苍蝇的尸体也是“学雷锋活动”的内容之一。活动最后演变成硬性指标,每天都要交几十只苍蝇,表示自己为祖国卫生做贡献一位当年的孩子回忆说,“我在上学路上也时刻紧攥着一只自制的苍蝇拍,不走大道,专挑污水横流的小巷,哪里臭就往哪里奔,并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我母亲因为我在吃饭时突然放下碗,状若疯狂地去追杀苍蝇,吓得摔碎碗,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 70 年代:军绿书包是孩子们的 LV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70 年代儿童表演“样板戏在 70 年代度过童年生活的孩子,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红灯记就是他们的 S.H.E.、沙家浜就是他们的周杰伦,智取威虎山就是他们的林肯公园乐队。从 1970 年开始,文革期间一度沉寂的“小人书”,再次形成了出版高潮,成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但在 80 年代以前,小人书的内容基本上离不开革命的主题,如鸡毛信、小骑手、赤胆忠心等。 物质依旧贫乏,但心情是快乐的女孩当时的物质依旧贫乏,但孩子们的心情是快乐的。女孩跳橡皮筋、跳格格、踢毽子,男孩打弹子、拍画片、扔子弹壳与人交往的游戏,与大自然玩耍的游戏,是 70 年代末与 80 年代中期以前,孩子们的娱乐主流。在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嬉戏的场景,他们背着军绿书包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饰品,好比今日的 LV;骑着 28 加重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滚着铁环,呼啸而去。若在乡镇间,还可以看到儿童笑嘻嘻地追赶拖拉机,跳上车斗,或者就吊在车尾,蹭搭便车。 们在跳橡皮筋。馋嘴的孩子有了零食能吃上几分钱的冰棍儿,可是很奢侈的享受了馋嘴的孩子们这时候开始有了“零食”。几分钱的冰棍儿、硬糖,几乎是最奢侈的享受了。看见别的孩子用夸张的动作咀嚼着糖,一些没有糖吃的孩子只有咽口水的份。儿童节到了,唯一对孩子们的犒劳是家里把小部分的米,拿到楼下去爆了米花。做爆米花的人特别受孩子的欢迎,他一只手摇着黑乎乎的铁炉,然后在黑乎乎的铁炉里放上两片小药片,后来孩子们才知道那是糖精,神奇的不得了。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小喇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学龄前儿童节目那个时候,收音机开始进入越来越多普通中国老百姓家里。“小喇叭”节目成了很多孩子们童年最信赖的伙伴之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孙进修爷爷讲的那些故事,让孩子们久久沉醉。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提倡“爱科学,学科学”活动。城市里的孩子们开始玩航模,而农村的孩子们最多只能在广播里听到航模这两个字,他们的手中只有自己的“模型”木头手枪。1978 年以后,革命的童年至此基本终结,改革的童年即将全面铺开。 80 年代-90 年代中:最幸福的童年政治对孩子的关照明显减弱很多人是小人书书摊的常客。生活在 80-90 年代中期的孩子,拥有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幸福的童年。旧的美德也还存在,孝顺、义气、忠诚、舍己为人,是真实且主流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商业海潮渐次弥漫,但尚未席卷所有角落。要言之,政治对孩子的关照,在这个年代明显减弱;商业对孩子的诱惑,在这个年代也未为主流;孩子的群体习性浓厚,不像稍后时代的独生子女那样经常沦为小孤岛。于此年代成长的孩子,有相对自在的空间,相对密切的人际交往,更可能健康成长。滚铁环,魂斗罗这款质朴游戏是这个年代长大的孩子的集体记忆。滚铁环、拍烟片、打子弹壳、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斗鸡、抽陀螺、抓子儿印象深刻的还有吹纸人,就是剪下连环画中的骑马战将,互相吹着厮杀。技术好的能吹出各种角度的旋转,还能把纸人吹起来从半空中落下刺对方脑袋,最后这招其实不实用,叫作超级玛莉的游戏,你还会玩吗 但是很有型,可以从心理上打击对手。在质朴游戏之上,电子游戏冉冉升起,大约始自 80 年代后期。从最早的魂斗罗、超级玛丽、沙罗曼蛇等插卡式游戏,到后来的街霸、侍魂、三国志等街机游戏,深入童心,风靡一时。 港片年代,我们的花样年华记满歌词,贴满明星画的日记本,你也有一本吧?与此同时,港台、日本的娱乐产品也大规模登陆中国内地。当霍元甲播放的时候,可说是万人空巷。“昏睡百年”几乎成了全中国孩子学会的第一句广东白话。在孩子心中有同样重量的电视剧还有射雕英雄传。片中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等人的不干胶,更是遍布大小书包、文具盒、笔记本。英雄本色一出来,叼火柴棍的小男生到处可见;赌圣系列,则推广了大背头和巧克力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的花样年华。 “汽车人,变形出发!”圣斗士、七龙珠等日本动画片风靡中国。就动画片而言,男生最爱变形金刚,他们常在空地上跑来跑去,一边模拟变形的声音,一边大叫“汽车人,变形出发!”;女生则爱花仙子,每个女孩心里都藏着一片七色花。就漫画而言,日系的圣斗士、七龙珠,港系的中华英雄、龙虎门等,都是那个时代孩子的永久回忆。 精神娱乐之外,更有口腹享受。这个时代的主流零食,民俗味道浓郁,萝卜片、烤红薯、冰粉、糖人、棉花糖、炮筒、棒棒糖、拌肠儿此外,还有现在已少人吃的东西:果丹皮、酸梅粉、麦乳精等。零食中如雷贯耳的品牌,则至少有:大大口香糖、太阳牌锅巴、娃娃头雪糕 90 年代中期以后:沉重的解放孤独感空前强烈上网的儿童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毫无疑问将成长为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具独立精神的公民。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个性张扬。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下,孤独地成长。孩子们大多已不屑于或没机会玩诸如吹纸人、打子弹壳的质朴游戏。但是游戏的花样虽比之前多,可孩子的孤独感却空前强烈。独生子女是一个因素,新媒体制造的拟态环境是又一个因素。在 80 年代以前,孩子面临的主要是印刷媒介,这种媒介很难制造拟态环境,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自然交流,与人沟通;到了 90 年代,孩子面临的主要是电视媒介,可能接触到大量的成人信息或准成人信息,从而早熟。而电视媒介制造的拟态环境,又使孩子部分失去现实感。在网络世界,真实的社会身份被隐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很容易就在网络世界中提前成熟,童年的特征及乐趣也随之消失。孩子负担在升级在闲暇时间还要参加书法等培训班 娱乐升级的同时,孩子的负担也在升级。各种技艺培训:钢琴、舞蹈、国际象棋、书法、绘画就像十座大山一样罩在孩子身上。此外,还有奥数培训等众多课外辅导。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课外项目让孩子们掌握了很多的“特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