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_第1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_第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_第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_第4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单元导读本单元是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四篇文章因果关系明显,事情过程表述清楚。但每篇文章的表达特点、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又有明显的不同。前三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是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逻辑清晰,作者紧紧围绕事情发展的经过突出人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品质,在表达特色上作者都反复推敲语言,用词精当巧妙,做到有序表达、详略得当。天火之谜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把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过程写详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史学家谈迁撰写巨著国榷的过程从不同角度、维度来写,第一次略写,第二次详写,诺贝尔一文中,诺贝尔发明炸药一生当中典型三项贡献,第四自然段写发明炸药的动力、原因,接着写发明更安全炸药的原因,最后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一环扣一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滴水穿石是对前三篇文章的概括,先写结果,再写原因,最后写给我们的启示。教学这四篇课文时,让学生在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并把学到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与合作学习,学会本单元 30 个一类字和 16 个二类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复述天火之谜一课。3.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序表达,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并把学到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在搜集课文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能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体会课文不同的情感,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如何把一件事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进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努力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自主预习”课1.通过独立学习,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 30 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 16 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劈” “颠” “诞” “锤” “械”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用摘抄本记下新鲜的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1.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2.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课文。3.质疑问难,互相解惑。4.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第二课时本单元课文的整体感知“预习过关”课1.学习“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 ,并运用到诺贝尔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2.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天火之谜为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选用课文中心句、关起因、经过、结果。 键词概括段意。3.回顾编写段落提纲的方法,理清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文章脉络,明确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结构。第三课时天火之谜“方法指导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品质。2. 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3.通过对比朗读学习对比烘托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1.整体回顾课文2.继续使用多种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3.读懂课文,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体味情感,形成阅读感受并交流。第四课时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方法指导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3.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1.整体感知,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2.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谈迁第两次写书的“艰辛” ,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总结升华,课外延伸。第五课时诺贝尔“方法指导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推敲遣词造句的精当,品读诺贝尔“坚持不懈” ,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2. 以时间为线索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通过设身处地地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进而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三-十自然段3. 感受诺贝尔面对厄运仍毫不气馁、执着追求的精神,体会其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爱。1.复习导入新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出主线。2.运用多种方法,读诺贝尔“坚持不懈” 。并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线索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3.练习围绕一个意思选用材料说一段话。第六课时滴水穿石的启示“方法指导课”1.从动画入手,了解“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学习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感悟和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2. 让学生体会果因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条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3.结合读书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准备写一篇读后感。1.导入新课了解“奇观”2.识水滴 提观点3.品名人 明观点4.悟启示 得观点5.让学生体会果因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条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第七课时单元总结检测“回顾提升”课“1、浏览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达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与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2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作思路,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自主预习课(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学习,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 30 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 16 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劈” “颠” “诞” “锤”“械”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用摘抄本记下新鲜的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的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1. 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 30 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 16 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颠” “诞” “锤” “械”的写法。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 “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三、前置学习活动1.提前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并把你认为最难写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多写几遍。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出探究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摘抄重点词语和句子。第八课时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读写结合课”1.回顾本单元的写作思路,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2分析短文片段,根据给出的原因或结果想象结果或原因,学习把事情写具体。3展开合理的想象,尝试练写片段 ,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有序表达。1.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2根据短文片段给出的原因或结果想象结果或原因,学习把事情写具体。3尝试练写片段 ,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有序表达。四、教学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第六单元的课文进行了预习,想信大家在预习中会有很多的收获。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过两关,一是词语关,而是课文关。相机板书:词语关 课文关过渡:现在我们一块来交流一下。老师把本单元最难读,挑战性最强的词语带来了,你能读好吗?(二)检查词语1.出示第一组词语:认识这些词语吗?相机板书:认识(1)我会读。雷暴 爆炸 毙伤 揭开 钥匙 颠簸 浙江 谈迁 挣脱 诞生 撰写逸闻 崎岖 坎坷 逝世 机械 铁锤 装置 瑞典 颁奖 隧道 小贩迷恋 专利权 自勉 安徽 给予(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撰、械、遂”的读音。并强调多音字“给”的读音(j) ,引导学生组词。(3)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4)你认为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小组赛读。2.出示第二组成语:(1)我来读成语。不足为奇 欣喜若狂 冷嘲热讽 夜难安寝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奋笔疾书 滴水穿石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炉火纯青 安然无恙(2)我来说意思。相机板书:理解查字典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欣喜若狂” ,读了“欣喜若狂”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场面?“不足为奇” ,你会用不足为奇说一句话吗?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滴水穿石” 。3.我能写美观相机板书:美写(1)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劈、颠、博、械、诞”的写法。(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3)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评出组内和班级里的书写之星。(三)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课文1.初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第 19 课,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有没有解决的好办法?指生说。 预设:可以问同学-向周围的同学请教本身就是一种合作。 可以查字典-能够借助字典自己解决,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就体现出来了。可以查看课后的生字表-很会学习,关注到了课后的生字表,这一课要求会读的、会写的生字就出现在生字表里。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并运用查课后生字表、查字典或同学请教的方法解决读书障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相机板书:正确 流利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对自己的朗读评价,你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吗?自我评价。“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这个长句子难读,我在读课文时反复读了几遍,就读的熟练了。“无稽之谈” ,这个词的读音,刚开始不会读,请教了同位就会读了2.同样的方法学习第 20、21、22 课。要求:读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声音响亮。(1)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2)读后师生评价3. 小组内四位同学轮读课文,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困难。我们将采用比赛的形式赛一赛每个小组的读书情况,评选出“读书优胜小组” 。比赛规则如下:能够读正确,得到一颗星能够读流利,再得一颗星能够响亮地读,还可以得一颗星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很努力,且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再得一颗星最后得星最多的小组,被评为“优胜小组” 。轮读课文,师巡视指导。4.利用竞赛的方式检查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针对情况评选出“读书优胜小组” 。(四)质疑问难,互相解惑1.会读书的人,不但能把课文读熟练,还能读懂课文内容。你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使用“ ”“ ”“?”等符号做记号。试着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互相解惑,把别人好的想法记下来充实自己。教师巡回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情况。小组长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2.全班交流:你们组内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研究。 (出示课件)(1) 用“不足为奇” “欣喜若狂”进行说话练习。(2)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就有助于我们读懂整篇课文的内容。(五)课内总结你认为哪些句子感受深刻?把你感受较深的语句摘抄到写字本上,看谁背得最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六、板书设计词语关:认识 理解 美写自主预习课文关: 正确 流利( 薛城区临山小学 郑文静)预习过关课(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 ,并运用到诺贝尔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2.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 “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 ,并运用到诺贝尔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难点: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前置学习活动继续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记下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四、教学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的生字、词语和课文都读的特别棒,这节课要加大难度喽!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 19 课天火之谜的课后第四题。(二)学习天火之谜1.语句概括段意法,学习天火之谜(1)出示: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第二段(第 2 至第 5 自然段) 第三段(第 6 自然段) (2)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要求找出相关的语句。(3)小组交流找到的句子。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 2 至第 5 自然段) “这个谜团直到 18 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或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第三段(第 6 自然段)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4)看看现在根据我们概况的段意能不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首先讲了 ,接着写富兰克林通过“ ”终于揭开了“ ” ,最后写富兰克林根据“ ”发明了“ ” 。(5)小组内练习概况,全班交流。 (6)小结: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就有助于我们读懂整篇课文的内容。在学习这单元其他课文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2.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天火之谜的文章结构课件出示: 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相关问题的段落。(1)富兰克林为什么做实验?(起因)(2)他是怎么做实验的?(经过)(3)他的实验成功了吗?(结果)(4)读了这篇课文,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富兰克林?3.小结: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的弄明白富兰克林做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课文过程中,也能多问几个“问什么”,这能很好的帮助你去了解文章的结构,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语句概括段落法,小组合作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过渡: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 (出示课件)学生默读课文,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了 _,第二段(第 2-3 自然段)写了 _,第三段(第 4 自然段)写了 _。(2)学生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选用关键词语,概括段意。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4)根据段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 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文章结构3.课件出示: 请大家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问题的答案,然后小组交流你标画出的语句。(1)谈迁为什么写国榷?他写了几次国榷?(2)他为了写国榷 ,付出了怎样的努力?(3)他最后写成国榷了吗?(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全班交流,理清谈迁两次写国榷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四)学习诺贝尔1. 语句概括段落法,自学诺贝尔出示自学要求:(1)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_,第二段(第 3-9 自然段)_,第三段(第 10 自然段)_。(2)用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概括每段段意。 (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 )(3)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诺贝尔的文章结构课件出示: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用“_”画出来。(1)为什么会有诺贝尔奖?诺贝尔奖颁奖时间为什么定在 12 月 10 日下午 4 点半?(2)他最突出的发明是什么?(炸药)(3)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他发明了几种炸药?(4)为了发明炸药,他做出了哪些牺牲?(5)诺贝尔终于发明了安全且威力大的炸药,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理清诺贝尔三次研究炸药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五)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过渡:滴水穿石的启示其实是对前面三篇文章主旨的概括,所以我们能继续用前面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1.语句概括段落法,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出示自学要求:(1)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写了 _,第二段(第 3-4 自然段)写了 _,第三段(第 5 自然段)写了 _。(2)用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概括每段段意。 (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 )(3)根据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滴水穿石的启示作者告诉我们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用 的现象引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用 、 和 等中外名人的事例证明,最后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可以引用文中语言)2. 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滴水穿石的文章结构课件出示:生默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文中主要写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为什么又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例子?(2)他们三人的成就分别是什么?用“_”画出来。(3)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成就?(4)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全班交流,理清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以及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拥有各自伟大成就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六)课内总结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懂了四篇课文,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明白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那么,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又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呢?下节课我们将仔细推敲,细细品悟。六、板书设计语 19 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避雷针 句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 国榷 起因 概 21.诺贝尔 诺贝尔 炸药 经过括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结果段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伟大的发明家落 齐白石 伟大的画家法 (薛城区临山小学 张甜)方法指导课19 天火之谜(第 3 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品质。2. 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3.通过对比朗读学习对比烘托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难点: 学习对比烘托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富兰克林,了解雷暴现象。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1.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结合课后第 4 题各段的段意去概括。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质疑问难,明确任务1同学们,学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1)学生提问,教师预设: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风筝实验呢?风筝实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2)教师小结:把同学们的问题概括一下,就是风筝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相机板书:原因 经过 结果)2.这节课继续走进 19 课,边读书边思考,进一步了解风筝实验,进一步认识富兰克林。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推测天火的形成,明确实验原因1.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原因,标画出有关语句。2.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由此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3.自由读句子,想想实验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4.交流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从“观察” “推测”这两个词语感受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这也是他做实验的原因。(相机板书: 观察 推测 放电)5.富兰克林的这一推测在当时又引起了什么反响了?读第 3 段剩下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1)指名说,引导人们能会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2)教师提供资料:富兰克林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寄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的却是一阵嘲笑。有的说:“他竟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真是痴人说梦。 ”还有的说:“美洲的土包子也想研究科学,可笑。 ”这就是冷嘲热讽。(3)听了这些话,你可能会怎么想?在这样的冷嘲热讽中进行实验,万一失败了,又会怎么样?(4)但富兰克林不计较,不理会,还是决心通过实验去揭开雷暴之谜。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敢于尝试、执着的去追求也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 )4.理解烘托手法的运用(1)课文重点写富兰克林及其实验,为什么还要花笔墨描写别人的反应呢?(2)学生说,教师指导:这种写法叫做烘托,意在用别人的嘲笑烘托富兰克林的坚持和执着,从侧面来凸显人物形象。(3)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理解内容并感受其作用。(4)教师点拨:在我们的写作中若合理的运用这种方法,也会为我们的课文增色不少。5.结合板书试着复述第 2 段。 (自己先试着复述后教师指名复述。 )(四)进行风筝实验,共历实验过程过渡:终于到了实验的这一步了,让我们一起跟随富兰克林走进震惊中外的风筝实验。1.实验准备(1)默读第 3 段,思考实验前富兰克林都做了哪些准备?标画除有关句子。 (板书:实验准备)(2)指名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句子1752 年 7 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3)先自己说一说他做的准备,然后试着用简笔画画一画(4)指学生上黑板画并结合课文进行讲解。 (师点评并结合课件相机板书:天气 细铁丝 铜钥匙)(5)思考: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 1 从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可以感受到天气十分恶劣,但这也是做风筝实验所必不可少的,只有在雷电交加的时候才能做这个实验。预设 2 细铁丝、铜钥匙是吸收天电、验证天电的,都有其自己的作用,所以富兰克林要放这两样东西。预设 3 富兰克林在实验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考虑得十分周密。他的成功与这也是密不可分的。(6)指导朗读:读出天气的恶劣2 实验现象(1)继续默读第 4 自然段,看富兰克林看到了什么现象?标画出有关句子。(2)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的竖了起来。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 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3)说说他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一现象?预设 1“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的竖了起来” ,因为麻绳带电了,说明天电中有电。预设 2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 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麻绳在淋湿的情况下已成为导体,把天电连到了富兰克林身上,所以才会有蓝色的火花,会手臂发麻,说明天电有电。(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纤维竖起 “啪”的一声 蓝色火花 一阵发麻)(4)同位之间试着说说这一实验现象。(5)指名复述。3.实验结论(1)富兰克林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出示句子: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2)指名读句子(板书:震惊世界 放电现象)(3)试想一下哪些曾经嘲笑过富兰克林的人在知道上帝的怒火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时此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4.复述实验经过。结合板书,按照实验准备、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这一线索复述 4、5 自然段。(五)发明避雷针,共享实验结果1.出示最后一段,以读代讲。 (板书:避雷针 安然无恙)2.出示避雷针,学生根据资料简介避雷针知识,教师补充。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总结回顾,拓展提高1.回顾全文,想一想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成功?引导学生思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富兰克林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 2.教师总结:正因为它善于观察才有了他对天火现象的推测与思考,正因为他的推测思考才有了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看来事情在发展中都有着他的因果关系(板书:因果关系) ,作者按照这一关系事情有序的表达出来(板书:有序表达),清楚条理,同学们以后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3.作业:继续复述课文。(七) 板书设计原因 观察 推测 普通放电 实验准备:天气 细铁丝 铜钥匙19 天火之谜 经过 实验现象:纤维竖起 “啪”的一声 因果联系蓝色火花 一阵发麻 有序表达实验结论:震惊世界 雷暴即放电现象 结果 发明避雷针 安然无恙(薛城区临山小学 邓文娟)方法指导课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 4 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3.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2.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三、前置学习活动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继续熟读课文,查字典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2.收集有关谈迁及国榷的资料和励志人物故事。四、教学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明确任务,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第 20 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上节课我们初步地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按照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过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谈迁,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学习他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谈迁第一次写书国榷1.请默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谈迁第一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什么?2.交流:(1)课件出示:原因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结果经过 20 多年的奋斗,6 次修改,谈迁终于在 50 多岁时完成了一部 400 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一个个数据中读出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些数据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关注数字谈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3.反复诵读,感悟“厄运”过渡:一部本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在它即将付印之时却意外遭盗,下落不明,此时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书稿吗?偷走的是-(艰辛的劳动、20 多年的心血、青春岁月)20 多年,为了编写国榷 ,他四处奔走,到处抄写,此时却下落不明,这让谈迁-生:接读“茶饭不思,也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流淌。 ”20 多年的心血,他白天四处访谈,夜晚挑灯撰写,此时却化为乌有,这致命的打击,让谈迁-生:接读“茶饭不思,也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流淌。 ”20 多年啊!多么宝贵的青春岁月,当完成国榷时,他已是垂垂老人,体弱多病,难怪此时的谈迁-生:接读“茶饭不思,也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流淌。 ”(三)第二次写国榷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是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1.小组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谈迁第二次怎么写国榷的?在感动深的地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2)和第一次写的国榷有何不同?在小组内品读交流。2.教师引导交流:(1)抓住“四处寻访、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奋笔疾书”等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谈迁为再次撰写国榷付出的艰辛。(2)补充资料:北上的日子,谈迁往返千里,风餐露宿。他两次在运河穿行,共 200多天,或听或看,每都细心地访问船夫;一堵断墙,一块残悲,他都认真考究,记录了有关京杭运河的众多资料,他撰写的北游录一书,是研究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国榷500 万字,104 卷,记载了从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福王政权灭亡为止的 317 年间的历史。史学家认为这是现存第一部最完整的编年体明史,史料价值很高,是一部“可以信今而传后”的著作。 3.有感情的朗读第 3 段。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总结升华,课外延伸1.同学们,面对厄运,信念在,希望在!作者在文章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1)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人像谈迁一样,面对厄运,不低头,不气馁,依靠顽强的毅力,努力拼搏直到成功,让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教诲。(播放课件:司马光、贝多芬、 曹雪芹等的事迹及名言的图片,师读介绍的句子,生读这些人面对厄运的语言。)(2)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句活。2.总结文章的表达方式同学们,请看板书第一列,你发现了什么?是呀,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才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再看板书第二列,按照因果关系把一件事说清楚明白,还要做到有详有略,例如谈迁写国榷时第二次比一次时写得具体。 六、板书设计立志 写明史 20 多年奋斗原因 一写国榷 6 次修改 略写400 多万字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结果 (二写国榷的原因) 被偷 四处寻访 地方多 经过 二写国 榷 终日奔波 时间长 详写 奋笔疾书 时间紧张结果 翔实精彩(薛城区临山小学 宋继芳)方法指导课21 诺贝尔(第 5 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线索。2为诺贝尔写一百多字的小传。3.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面对厄运仍毫不气馁、执着追求的精神,体会其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爱。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线索。难点:感受诺贝尔面对厄运仍毫不气馁、执着追求的精神,体会其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爱。三、前置性学习活动熟练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教学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被后人遗忘,鲜为人知。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敬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2.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诺贝尔,运用前两节课学到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精当的语言把这些意思传达给我们的。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品读结果设立诺贝尔奖1.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2.生交流。 (一是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地点和时间确定的依据,地点时间二是这样做的目的)(三)品读原因请同学们自由读 3-4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2. 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四)品读经过请同学们默读 5-9 自然段1.在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是怎样的,你能按一定的顺序简单的说一说吗? 2.在发明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写下你的感受。3.小组交流汇报。预设一:出示“1864 年 9 月 3 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指名读。(2)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的诺贝尔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非常伤心,悲痛欲绝)(3)重点理解“毫不气馁” 。如果他气馁了,就意味着什么? (4)人生百味,尽上心头,请同学们读出诺贝尔此时复杂的情感来。预设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 1867 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1)引导学生抓住“四个年头” 、 “几百次的失败” 、 “终于”等词体会诺贝尔为研制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付出的艰辛。(2)你能读出他为研制黄色炸药付出的艰辛吗?(指生读)预设三:“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引导学生抓住“亲自” 、 “紧盯” 、 “盯着”等词来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情境,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感受诺贝尔为了进行研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预 预设四:详略得当、感悟坚持不懈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怎样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 1867 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1)把这几句话前后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2)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整个生命,回顾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作者把这个过程中的诺贝尔爆炸油、黄色炸药雷管进行了略写,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写得详细具体。(五)学习首尾呼应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1)诺贝尔发明炸药外的第二个事迹是什么?(捐出遗产,设立诺贝尔奖)(2)一、二自然段和十自然段互换可以吗?(首尾呼应)2.你现在明白开头 1、2 段中为什么定时定点颁发诺贝尔奖了吗?(纪念为科学事业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诺贝尔。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积累拓展,学写小传(1)通过读书,我们已经对诺贝尔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把诺贝尔介绍给更多的人,你会介绍他的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你知道什么是小传吗?指名说,教师讲解: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提醒:大家可以借助板书对他的贡献进行一下梳理。(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3)点评写的人物小传,并围绕“是否把人物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介绍全面了”进行指导。(4)根据指导修改自己的人物传记。六、板书设计21 诺贝尔结果 成功设诺贝尔奖原因 开山筑路诺贝尔爆炸油 略经过 黄色炸药雷管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详首尾呼应 详略得当(薛城区临山小学 孙培)方法指导课22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 6 课时)一、教学目标1.从动画入手,了解“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学习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感悟和深化理解“ 滴水穿石” 精神的精髓。2. 让学生体会果因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条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3.结合读书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学习观后感的写作思路,准备写一篇读后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作者从正反两面举例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难点:结合读书感悟,联系自身生活、学习实际,准备写一篇读后感。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1.在预习基础上,查词典,知道课后第二题中一些四字词语在词典中的解释,并联系文中语句理解这些词语。2.搜集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持之以恒的故事。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四、教学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了解“奇观”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2这小小的水滴怎么能滴穿这坚硬的石块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22 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3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4这一类文章的内容有什么特点?5板书: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师:水滴的力量就微不足道的,并不能把物体滴穿。为什么太极洞中的水滴可以把石块滴穿造就一方奇观?它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呢?1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在文中标出水滴不同寻常的地方。说说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 (引导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1)这个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哪些词语说出了成因接连不断、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这两个成语都表现了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2)这就是水滴,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的精神!(3)此时你想对小水滴说些什么?(4)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 ,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5) 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你能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把它换成陈述句吗?(6)这句话说明水滴穿石靠的是什么?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通过滴水穿石提出的观点)3将雨水和“水滴” 比较,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师: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内这一大奇观,但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了,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却没有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出示第四自然段 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的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2)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3)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4)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有感情朗读第二节。(5)刚才我们读到了一个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到。(三)解读名人,深悟“启示”1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边读边想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或把你想对这些名人说的话写下来。2学生汇报:板书:李时珍(1)读一读李时珍的故事。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 不懈”呢?补充资料,深化理解。资料一:李时珍出生在三代相传的医户世家,24 岁开始学医, 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对药物描述不清,药性介绍不详,尤其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写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并利用行医的机会,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了完成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不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产药的名山,行了上万里路。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还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他历时 27 年,参阅了 800 多家书籍,终于在 6l 岁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共有 52 卷,16 部、载有药物 1892 种,其中载有新药374 种,收集医方 11096 个,书中还绘制了 1100 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是啊,为了完成巨著,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努力,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啊!板书:二十几年说出启示,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访名医、尝草药,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才使他坚持到最后!板书:终于出示文本框: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_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_ 。如果我们也能像_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板书:爱迪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