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ppt演示课件_第1页
蛔虫ppt演示课件_第2页
蛔虫ppt演示课件_第3页
蛔虫ppt演示课件_第4页
蛔虫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简称蛔虫,2,.,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人体消化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我国人群感染率平均为 44.91 ,最高达 71.12 。 另外寄生在犬肠道的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和寄生在猫肠道的猫弓首线虫(简称猫蛔虫),其幼虫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眼幼虫移行症。,3,.,一.形态: 成虫:人体肠道中体型最大的线虫。 成虫外形:长圆柱形,似蚯蚓,头尾两端逐渐变细,活虫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体表有极细的横纹,两侧有两条明显的侧线。,4,.,头端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1个背唇瓣较大,2个亚腹唇瓣略小)围绕口孔,唇瓣内缘有细齿,外缘有乳突。,异体,. 尾部向腹面弯曲,末端有一对镰刀状交合刺。,唇瓣,交合刺,5,.,蛋白质膜,卵壳,卵细胞,幼虫,新月形空隙,折光性颗粒,虫卵: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6,.,蛋白质膜,卵壳,卵细胞,新月形空隙,受精蛔虫卵 (fertile): 宽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壳内有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半月形间隙。,7,.,未受精蛔虫卵: 长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膜与卵壳均较薄。卵内充满卵黄颗粒。,蛋白质膜,卵壳,卵黄颗粒,8,.,感染期虫卵,9,.,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注意:无论受精蛔虫卵与未受精蛔虫卵,其蛋白质膜均可脱落,成为无色透明的脱蛋白质膜蛔虫卵。应注意与其他虫卵鉴别。,10,.,二.生活史: 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整个生活史包括 虫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 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发育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三个阶段,11,.,成虫,交配,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泥土中经 3 周发育(幼虫在卵内蜕皮 1 次)。,感染期卵,幼虫,(小肠腔)),幼虫,(在肺泡蜕皮 2 次),蛔虫生活史,经口,血循环,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随吞咽经食管、胃到小肠,在小肠内经第四次蜕皮,12,.,生活史要点及需要说名明的问题 1.生活史属于直接发育型,人是唯一宿主,无需中间宿主. 2.产卵量大,每条雌虫每天产卵量24万个。 3.受精卵在外界发育所需要的条件: 温度(2130)湿度、荫蔽、氧充足的土壤中,约需二周卵内细胞发育为幼虫。再经1周卵内幼虫经第一次蜕皮成为感染期卵。 4.感染期:感染期卵。 5.感染方法:经口,13,.,6.寄生部位:小肠 7.生活史特点:幼虫在人体从孵出到定居有一个复杂的移行过程。 移行途径:肠道孵出的幼虫钻入肠壁血管或淋巴管肝右心肺(穿破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蜕皮2次)支气管、气管咽部食管胃小肠。 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22个半月。 成虫寿命:1年左右。,14,.,三.致病: 1.幼虫致病: 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主要受损害的器官是肺,幼虫移行到肺时已比肺毛细血管粗,如果大量幼虫进入肺泡,可造成肺毛细管损伤,点状出血,引起过敏性支气管炎或蛔虫性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胸闷、喉痒、干咳、哮喘、血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多数病人在 1 2 周内自愈。 此阶段痰液涂片检查有可能发现蛔虫蚴虫。,15,.,2.成虫致病:为主要致病期。 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不但掠夺宿主营养,而且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与吸收障碍影响宿主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与维生素 A,B 和 C 的吸收当寄生数量较多时,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重度感染的儿童甚至引起发育障碍。少数儿童患者可出现惊厥、夜惊、磨牙等神经症状。 98%儿童患者,常见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反复发作。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与便秘等症状。 引起过敏反应:蛔虫代谢产物等变应原被吸受,引起IgE介导的变态反应。部分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皮肤搔痒甚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症状。,16,.,常见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 当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如胃肠病变、吃过多辛辣食品或驱虫不当等,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强,可钻入在肠壁上有开口的各种管道如胆管、胰管、阑尾等引起相应的并发症,甚至深入肝脏,可上窜阻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死亡。其中临床最常见的并发是:,17,.,胆道蛔虫症:占并发症64。 临床表现:以突发性剑突下偏右侧阵发性绞痛为特点,可有钻顶感,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及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等。 并可导致胆道大出血、肝脓肿、胆结石、胆管炎、胆囊炎,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等。,18,.,蛔虫性肠梗阻: 是儿童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 占第二位,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由于大量虫体扭结成团堵塞肠道,使正常的肠蠕动发生障碍。 临床表现为急性脐周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呕吐、便秘等为主要症状。阻塞部位多见于回肠,在患者腹部可触及条索状包块,按之有活动感。,据78年全国统计19个省急性肠梗阻病例16944例,其中蛔虫性肠梗阻为 2997 例,占 17% 。 例如台湾11岁男孩,手术取虫 1806 条,虫重 4 公斤。,19,.,肠梗阻进一步发展可致肠扭转、肠套叠、肠坏死。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导致腹膜炎。 蛔虫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频繁呕吐。 肝蛔虫病:可引起肝脓肿或肝破裂,明确诊断靠剖腹。,20,.,四 实验诊断: 直接涂片法: 因蛔虫产卵量大,一片检出率为80左右。二片为92.6,三片可高达95。 浓集法:检出率更高。 饱和盐水浮聚法 水洗沉淀法 厚涂片透明法(即改良加腾法):适合检查各种蠕虫卵。,21,.,厚涂片透明法(即改良加腾法): 材料:100目英寸的尼龙网或不锈钢筛(除去粪渣)、玻璃纸、塑料刮片、载玻片。 玻璃纸准备: 将玻璃纸剪成22mm30mm 大小的小片,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甘油100ml,水100mi,3%孔雀绿1mi)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致玻璃纸呈现绿色。 方法: 用塑料刮片刮取去渣粪便约50克,致载玻片上。 用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盖于粪便上,轻压,使粪便铺开(20mm25mm). 置于3036温箱中约30分钟或25约1小时。待粪膜稍干并透明即可检查。,22,.,虫体鉴定:如有吐虫或排虫者,根据虫体形态鉴定。 临床实验性驱虫:对少数单纯寄生者(3.5%5),或虫体尚未发育成熟,粪中查不到虫卵,可结合临床症状,采用实验性驱虫。 对疑有蛔虫性肺炎或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患者,可查痰中蛔蚴确诊。,23,.,五流行: 分布遍及全世界,主要流行在温暖潮湿,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差的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造成蛔虫感染普遍的主要原因: 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 宿主; 蛔虫产卵量大,24万天 ;,24,.,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由于卵壳蛔甙层的保护作用。不仅可防止水溶性化合物从外界渗入卵内,也可使卵内液体不外漏。在荫蔽的土壤中可活数月至1年,在食用醋、酱油、腌菜、泡菜的盐水、10%的硫酸、福尔马林、盐酸、硝酸或磷酸溶液均不影响卵内幼虫发育。而对能溶解或透过蛔甙层的有机溶剂或气体如 氯仿、乙醚、乙醇和苯等有机溶剂,以及氰化氢、氨、溴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则很敏感,卵细胞和幼虫皆可杀死。,4.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虫卵污染土壤; .不良的卫生习惯。,25,.,六.防治: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或带虫者,无害化处理粪便、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等。 驱虫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阿笨达唑,又名丙硫眯唑或肠虫清(成人400mgd,顿服)。 甲苯咪唑(成人100mgd,顿服)。 伊维菌素(国产新药,成人6mgd顿服,治愈率100%)。 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26,.,2.粪便管理:使粪便无害化,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及沼气池发酵等法,既可杀死虫卵,又可保肥,沼气还可照明。 3.开展健康教育,广泛宣传蛔虫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搞好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教育儿童不要随地大便,不吃生的未洗净的瓜果蔬菜。,27,.,小结: 1.生活史属于直接发育型。 2.产卵量大,每条雌虫每天产卵量 20 万以上。 3.受精卵需在外界土壤中经 3 周发育成感染期卵。 4.感染期:感染期卵。 5.感染方法:经口 6.寄生部位:小肠 7.生活史特点:幼虫在人体从孵出到定居有一个复杂的移行过程。 移行途径:肠道孵出的幼虫侵入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肺泡(蜕皮2次)支气管、气管咽部食管胃小肠。,28,.,8.主要致病期:成虫 胆道蛔虫症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阑尾炎: 肝蛔虫病: 9.常用诊断方法:直接涂片法。 10.防治:综合防治,即健康教育、粪便无害化、驱虫治疗。 思考题:简述蛔虫的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