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答案完全版第二版孟庆明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完全版第二版孟庆明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完全版第二版孟庆明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完全版第二版孟庆明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完全版第二版孟庆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 动 控 制 原 理 ( 非 自 动 化 类 ) 习 题 答 案第一章 习题1-1(略)1-2(略)1-3 解:受控对象:水箱液面。 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 hc执行元件:通过电机控制进水阀门开度,控制进水流量。比较计算元件:电位器。测量元件:浮子,杠杆。放大元件:放大器。工 作 原 理 : 系 统 的 被 控 对 象 为 水 箱 。 被 控 量 为 水 箱 的 实 际 水 位 h 。 给 定 值 为 希 望 水 位 h ( 与 电 位 器 设 定c r电压 ur 相对应,此时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 。当 hc hr 时 , 电 位 器 电 刷 位 于 中 点 位 置 , 电 动 机 不 工 作 。 一 但 hc hr 时 , 浮 子 位 置 相 应 升 高 ( 或降低) ,通 过杠 杆作用 使电 位 器电刷 从中 点 位置下 移( 或 上移) ,从 而给 电动机 提供 一 定的工 作电 压 ,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使阀门的开度减小(或增大) ,以使水箱水位达到希望值 hr 。出 水 hr h c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职能方框图1-4 解:受控对象:门。 执行元件:电动机,绞盘。 放大元件:放大器。受控量:门的位置测量比较元件:电位计工作原理: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大门。被控量为大门的实际位置。输入量为希望的大门位置。当合上开门开关时, 桥式电位器测量电路产生偏差电压, 经放大器放大后, 驱动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 使大门 向上 提 起。同 时, 与 大门连 在一 起 的电位 器电 刷 上移, 直到 桥 式电位 器达 到 平衡, 电动 机 停转,开 门开关自动断开。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反转,使大门关闭。开 闭 门 的 位 置门 实 际仓库大门自动控制开(闭)的职能方框图1-5 解:系统的输出量:电炉炉温 给定输入量:加热器电压 被控对象:电炉1_大门 位 置绞盘电动 机放大 器电位 器_浮子 杠杆水 箱阀 门减 速 器电 动 机放 大 器电 位 器放大元件: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减速器比较元件:电位计 测量元件:热电偶 职能方框图:给 定 炉 温 炉 温第二章 习题2-1 解:对 微 分方程做拉氏变换: X1 (s) R(s) C (s) N1 (s) X 2 (s) K1 X1 (s) X 3 (s) X 2 (s) X 5 (s)TsX 4 (s) X 3 (s) X 5 (s) X 4 (s) K2 N2 (s)K X (s) s2C (s) sC (s) 3 5绘制上式各子方程的方块图如下图所示:N1(s)R(s) + X1(s) X2(s) X3(s)X1(s) X2(s)- -C(s) X5(s)N2(s)X3(s) X4(s) X5(s) C(s)X4(s) - X5(s)将方块图连接起来,得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N2(s)N1(s)+X1(s) _ C(s)R(s) X2(s) X3(s) X4(s) X5(s)K1K3C (s) / R(s) ,Ts3 (T 1)s2 s K K1 32- -K3K1 1s2 s1TsK2K31Ts1s 2 sK2K1热 电 偶电 炉加 热 器电 机 功 率 放 大电 压 放 大电 位 器C (s) / N1 (s) C (s) / R(s) ,K2 K3TsC (s) / N (s) 2 Ts3 (T 1)s2 s K K1 32-2 解:对微 分方程做拉氏变换 X1 (s) KR(s) C (s) X 2 (s) sR(s)(s 1) X 3 (s) X1 (s) X 2 (s)(Ts 1) X 4 (s) X 3 (s) X 5 (s)C (s) X (s) N (s)4 X 5 (s) (Ts 1) N (s)绘制上式各子方程的方块如下图:X2(s)R(s) X1(s) R(s) X2(s) X1(s) X3(s)-C(s)X5(s) N(s) N(s) X5(s)X3(s) X4(s) X4(s) C(s)将方块图连接得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N(s)X2(s)X5(s) C(s)R(s) X1(s) X3(s) X4(s) sK K s (s 1)(Ts 1) (s 1)(Ts 1) C (s)R(s) k Ts2 (T 1)s (K 1)1 (s 1)(Ts 1)C (s)N (s) 02-3 解: (过 程略)C(s) 1 C (s) G1 G2(a) R(s) ms2 fs K (b) R(s) 1 G G G G G G G G1 3 1 4 2 3 2 43-K 1Ts 11s 1s Ts+1Ts1Ts 1sK 1s 1C(s) G2 G1G2 C(s) G1 G2(c) (d)R(s) 1 G1 G2G1 R(s) 1 G2G3C (s) G1G2G3G4(e)R(s) 1 G1G2 G2G3 G3G4 G1G2G3G42-4 解 : (1 )求 C/R, 令 N=0G(s) K1K2 K3s(Ts 1)K1K2 K3G(s)C (s) / R(s) 1 G(s) Ts2 s K K K1 2 3求 C/N,令 R=0,向后移 动单位反馈的比较点K3K2 ) Ts 1 K n K3 s K1K2 K3GnC (s) / N (s) (K G Kn n 1 K K Ts2 s K K Ks1 3 2K 1 2 31Ts 1 s(2 )要消除 干扰对系统的影响C (s) / N (s) K n K3 s K1K2 K3Gn 0Ts2 s K K K1 2 3Kn sG (s) n K1K22-5 解: ( a)(1 )系统的 反馈回路有三个,所以有3 La L1 L2 L3 G1G2G5 G2G3G4 G4G2G5a 1三个回路两两接触,可得 1 La 1 G1G2G5 G2G3G4 G4G2G5(2 )有两条 前向通道,且与两条回路均有接触,所以P1 G1G2G3 , 1 1P2 1, 2 1(3 )闭环传 递函数 C/R 为C G1G2G3 1R 1 G1G2G5 G2G3G4 G4G2G5(b )(1 )系统的 反馈回路有三个,所以有3 La L1 L2 L3 G1G2 G1 G1a 1三个回路均接触,可得 1 La 1 G1G2 2G14( 2)有四条 前向通道,且与三条回路均有接触,所以P1 G1G2 , 1 1P2 G1 , 2 1P3 G2 , 3 1P4 G1 , 4 1(3 )闭环传 递函数 C/R 为C G1G2 G1 G2 G1 G1G2 G2R 1 G1G2 2G1 1 G1G2 2G12-6 解: 用梅 逊公式求, 有两个回路 , 且接触, 可得 1 La 1 G1G2G3 G2 , 可得C (s) G1G2G3 G2G3 C (s) C (s) / R(s)R(s) 1 G1G2G3 G2 N1 (s)(1 G2 )G3 C (s) 1 (1 G1G2G3 G2 ) 1C (s) N2 (s) 1 G1G2G3 G2 1 G1G2G3 G2N3 (s)E(s) 1 G2 G2G3 E(s) C (s) G2G3 G1G2G3R(s) 1 G1G2G3 G2 N1 (s) N1 (s) 1 G1G2G3 G2E (s) C (s) (1 G2 )G3 E(s) C (s) 1N2 (s) N2 (s) 1 G1G2G3 G2 N3 (s) N3 (s)第三章 习题103-1 解: (原 书改为 G(s) )0.2s 1采用 K0 , K H 负反馈方法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0K0 (s) C (s) K G(s) 1 10K HR(s) 0 1 G(s)K 0.2s 1H 1 10KH要使过渡时间减小到原来的 0.1 倍, 要保证总的放大系数不变,则: (原 放大系数为 10, 时间常数为 0.2)10K0 10 K 1001 10K H K 0.9 H1 10K 10H3-2 解: 系统 为欠阻尼二阶系 统 (书上改为 “单位 负 反馈” , “已知 系统 开 环 传 递函数” ) % e / 1 100% 1.3 1 100%2 1t p 0.11 2n5解得:n 33.71 0.358所以,开环传递函数为:1136 47.1G(s) s(s 24.1) s(0.041s 1)3-3 解: ( 1) K 10s1 时:100G(s) s2 10s 2 100n2n 10解得: n 10, 0.5, % 16.3%, t p 0.363(2 ) K 20s1 时:200G(s) s2 10s 2 200n2n 10解得: n 14.14, 0.354, %=30%, t p 0.238结论,K 增大,超调增加,峰值时间减小。3-4 解: (1 )a. 0.1, 5s1 时,n2 % e / 1 100% 72.8%3.5t 7ss nb. 0.1, 10s1 时,n2 % e / 1 100% 72.8%3.5t 3.5ss nc. 0.1, 1s1 时,n62 % e / 1 100% 72.8%3.5t 35ss n 0.5, 5s1 时,(2) n2 % e / 1 100% 16.3%3.5t 1.4ss n(3) 讨 论 系 统参 数 : 不 变 , % 不 变; 不 变 , n 增 加 ,则 ts 减 小; n 不 变 , 增 加 ,则 % 减小, ts 减小3-5 解: (1 )(a)用劳思判据s3 s2 s1s0120410091000系统稳定。(b )用古尔 维茨判据2011009D1 20, D2 80201010092000100D3 8000系统稳定。(2 )(a)用劳思判据s4 s3 s2 s1s03104.73.255325 21 020系统不稳定。(b )用古尔 维茨判据710 1510010 1D1 10, D2 47, D 5 3 2 153303 1(其实 D4 不必计算,因为 D3 0 )10 15103021503000D4 30602系统不稳定。3-6 解: (1 ) 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0.2S 3 0.8S 2 s K 0劳思表s3s2s1s00.2 10.8 K K 14K若系统稳定,则: K 1 0, K 0 。无解4(2 )系统闭 环特征方程为0.2S 3 0.8S 2 (K 1)s K 0劳思表s3s2s1s0K 1K0.20.83 K 14K3若系统稳定,则: K 1 0, K 044解得 K 33-7 解:10(s 1)(a) 系统传递函数:s3 21s2 10s 10劳斯表:8s3 s2 s1s0121200 / 2110101000系统稳定。10(b) 系统传递函数:s2 101s 10劳思表:s2s1s0110110100系统稳定。3-8 解:系统 闭环特征方程为:0.01s3 2 s2 s K 0劳思表:s3s2s10.0122 0.01K1K2Ks02 0.01K当 2 0, 0, K 0 时系统稳定2稳定域为: 0, 0 K 2003-9 解: ( 1)解法一、因为 1 ,属于型无差系统,开环增益 K 10 ,故当 r (t) 1(t ) 时, ess 0 ;1当 r (t ) t 1(t) 时, e 0.1 ;当 r (t ) t 2 1(t ) 时, e 。ss ssK解法二、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0.05s3 0.6s2 s 10 0劳思表:s3s2s1s00.05 10.61106109系统稳定。1E (s)R(s) R(s)s E i R 1 G(s)当输入 r (t) 1(t ) 时, R(s) 1 , e lim sE lim s 1 1 0ss ss 0 101 s ss 0s(0.1s 1)(0.5s 1)输入 r (t ) t 1(t) 时, R(s) 1 , e lim sE lim s 1 1 0.1ss ss2 10 s2s 0 s 0 1 s(0.1s 1)(0.5s 1)输入 r (t ) t 2 1(t ) 时, R(s) 2 , e lim sE lim s 1 1 ss s 10s3 s3s 0 s 0 1 s(0.1s 1)(0.5s 1)(2 )解 法 一 、 因为 1 , 属 于 型 无 差 系 统, 开 环 增 益 K 7 , 故 当 r (t ) 1(t ) 时 , e 0 ;ss8当 r (t ) t 1(t) 时, e 8 1.14 ;当 r (t ) t 2 1(t ) 时, e1 。ss ssK 7解法二、系统的闭环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