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1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2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3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4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苏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城北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

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汽车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调查中,适宜用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高邮市民的吸烟情况

B.调查高邮市民的幸福指数

C.调查高邮市民家族日常生活支出情况

D.调查高邮市某校班级学生对“文明城市”的知晓率

3.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明天太阳从东方升起

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C.通常条件下温度降到0℃,水结冰

D.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360

4.一元二次方程x(x-1)=0的解是()

A.x=0B.x=lC.x=0或x=-1D.x=0或x=l

x+2m

5.若分式方程x'_2=X二2.有增根'则01的值是()

A.4B.0或4C.0D.0或-4

6.近年来某市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2013年投入2500万元,2015年将投入3600万元,

该市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2500x2=3600B.2500(1+x)2=3600

C.2500(1+x%)2=3600D.2500(1+x)+2500(1+x)2=3600

7.如图,函数y=5与yz=Lx的图象相交于点A(1,2)和点B,当月>皿时的自变量x

1X

的取值范围是()

A.x>lB.-l<x<0C.-l<x<0或x>lD.x<-l或0<x<l

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10,点E、F是正方形ABCD外的点,且AE=FC=6,BE=DF=8,

二、填空题:

9.若二次根式仃豆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10.计算:V18=.

x-2

11.当分式1V的值为。时,X的值为____.

x+1

12.如图随意抛掷一枚石子,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13.为了解某校八年级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从中随机揣测了50名女生参加1分钟

仰卧起坐的次数测试,并绘制成一个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则1分钟仰卧起坐

的次数在40-45的频率是.

14.若3是一元二次方程d+bx+3=0的一个根,则常数b的值为

Y-2

15.若反比例函数尸mx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为.

16.已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小<b,则a+b=.

17.已知一个菱形的边长为方程yJ7y+12=0的一个根,若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

该菱形的周长为.

18.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ZABC=60°,AB=6,点E是AB的中点,F是边BC上的任意

一点,将4BEF沿EF折叠,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B'C,则B'C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解答时就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步骤)

19.计算

(1)y/zi'5'<~V3)X-|V27

⑵V3><V12+(V3+1)2.

20.解方程:

(1)x、4x-5=0

21.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1个红球,2个绿球和n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1)当n=l时,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填“相同”

或“不相同”)

(2)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记录其颜色,然后施加.大量重复该实验,发现摸到绿球的

频率稳定于0.2,求n的值.

22.某市为了解初中生体重的情况,抽样调查了500名初中生的体重,结合体检标准的四

个等级:A(偏瘦),B(正常),C(超重),D(肥胖),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并将测试

结果绘成了如图表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1)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和扇形统计图;

(2)若该市有5000名初中生,根据测试情况,你估计体重为D(肥胖)的学生有多少名?

体重测试各等级学生人数频数分

人数扇形统计图

a2(1_③-])

23.(10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先化简再求值:a2_Ja-1

其中a是方程x?+3x-1=0的解.

24.(10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如图,点0是AABC外一点,连接OB、0C,线段

AB、OB、0C、AC的中点分别为D、E、F、G,连接DE、EF、FG、GD.

(1)判断四边形DEF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M为EF的中点,0M=2,/0BC和/0CB互余,求线段DG的长.

25.(10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动车的开通为扬州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从扬

州到合肥,路程为360千米,某趟动车的平均速度比普通列车快50%,所需时间比普通列车

少1小时.求该动车的平均速度.

360360

(1)①甲同学设一一为X,列出尚不完整的方程:-X=15x+

3601.5X360

②乙同学设为y,列出尚不完整的方程:—=~八—

(2)请选择其中一名同学的设法,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26.(10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

我们把P'(y-1,-x-1)叫做点P的友好点,已知点A的友好点为Az,点A?的友好点

为的,点As的友好点为A,,…,这样依次得到点.

(1)当点Ai的坐标为(2,1),则点A3的坐标为______,点Azoie的坐标为一;

(2)若A?3。的坐标为(-3,2),则设&(x,y),求x+y的值;

(3)设点儿的坐标为(a,b),若A“A?,A3,…A“,点A”均在y轴左侧,求a、b的取

值范围.

6

27.(12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如图,点B、C分别在函数尸Q"的图象上,AB//

x轴,AC〃y轴,已知点A的坐标为(2,m)(0<m<3),延长0A反比例函数尸%图象

(1)当点P横坐标为3,求m的值;

(2)连接CO,当AC=OA时,求m的值;

S/iABP

(3)连接BP、CP,S^ACP的值是否随m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

S/kABP

出s△尤p的值.

28.(12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AB=2,点P是对

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并以AP为边在AP的右侧作正方形APMN.

(1)连接DN,判断BP、DN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连接BN,当BP=1时,求BN的长;

(3)证明:在P点运动过程中,点M始终在射线CD上.

图1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城北中学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汽车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⑦颔D.及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正确;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

两部分重合.

2.下列调查中,适宜用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高邮市民的吸烟情况

B.调查高邮市民的幸福指数

C.调查高邮市民家族日常生活支出情况

D.调查高邮市某校班级学生对“文明城市”的知晓率

【考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

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

【解答】解:调查高邮市民的吸烟情况适宜用抽样调查方式;

调查高邮市民的幸福指数适宜用抽样调查方式;

调查高邮市民家族日常生活支出情况适宜用抽样调查方式;

调查高邮市某校班级学生对“文明城市”的知晓率适宜用普查方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

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

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3.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明天太阳从东方升起

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C.通常条件下温度降到0℃,水结冰

D.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360,

【考点】随机事件.

【分析】随机事件就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根据定义即可判断.

【解答】解:A、明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是必然事件,选项错误;

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是随机事件,选项正确:

C、通常条件下温度降到0℃,水结冰是必然事件,选项错误;

D、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360°是不可能事件,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随机事件的定义,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

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

件.

4.一元二次方程x(x-1)=0的解是()

A.x=0B.x=lC.x=0或x=-1D.x=0或x=l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方程利用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为0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

解.

【解答】解:方程x(x-1)=0,

可得x=0或x-1=0,

解得:x=0或x=l.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

键.

5.若分式方程普•丁^万有增根,则m的值是()

A.4B.0或4C.0D.0或-4

【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到最简公分母为。求出x

的值,代入整式方程计算即可求出m的值.

【解答】解:去分母得:x+2=m,

由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到x-2=0,即x=2,

把x=2代入整式方程得:m=4,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确定后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化分式方程为整式

方程;②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6.近年来某市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2013年投入2500万元,2015年将投入3600万元,

该市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2500xJ3600B.2500(1+x)2=3600

C.2500(1+x%)2=3600D.2500(1+x)+2500(1+x)2-3600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设该市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2013年投入资金给X(1+X)2=2015

年投入资金,列出方程即可.

【解答】解:设该市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2500(1+x)2=3600,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全面、系统地申

清问题的已知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并全面表示问题的相等关系,设出未

知数,用方程表示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7.如图,函数丫尸一L与y产Lx的图象相交于点A(1,2)和点B,当月>%时的自变量x

1X

的取值范围是()

A.x>lB.-l<x<0C.-IVxCO或x>lD.x<-1或0<x<l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根据对称性由A的坐标确定出B坐标,根据两点横坐标,利用函数图象即可确定出

当时的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题意及A(1,2),利用对称性得:B(-1,-2),

根据图象得:当yi>y2时的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V-1或0<x<l.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熟练掌握

数形结合思想是解本题的关键.

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1O,点E、F是正方形ABCD外的点,且AE=FC=6,BE=DF=8,

A.14B.16C.14&口.14V3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延长EA交FD的延长线于点M,可证明aE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EM=MF=AE+DF=14,

所以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F的长.

【解答】解:

延长EA交FD的延长线于点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DC=AD=10,

;AE=6,BE8,

.-.AE2+BE2=AB2=IOO,

...△AEB是直角三角形,

同理可证aCDF是直角三角形,

.-.ZEAB=ZDCF,ZEBA=ZCDF,ZEAB+ZEBA=90°,ZCDF+ZFDC=90°,

.•.ZEAB+ZCDF=90°

又;NEAB+NMAD=90°,ZMDA+ZCDF=90°,

AZMAD+ZMDA=90°,

:.ZM=90°

...△EMF是直角三角形,

VZEAB+ZMAD=90°,

ZEAB=ZMDA,

在AAEB和△[“口中,

'NAEB=N・=90°

•ZEAB=ZIDA,

AB=AD

/.△AEB^ADMA,

;.AM=BE=8,MD=AE=6,

;.EM=MF=14,

.•.EF=VMF+MP=14^

故选c.

A/,•

BC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题目的

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是一道非常不错的中考题目,证明出三角形aEMF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9.若二次根式/就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2-l.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l》O,再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l2O,

解得:xN-1,

故答案为:X2-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关键是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

则二次根式无意义.

10.计算:VTs=3'”.

【考点】算术平方根.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即

[解答]解:V18=79X2=372.

故答案为3料.

【点评】此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即

x-2

11.当分式上一的值为0时,X的值为2.

x+1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0,分母不为0,可得答案.

x-2

【解答】解:由分式一k的值为0,得

x+1

fx-2=0

(x+17t0,

解得x=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

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2.如图随意抛掷一枚石子,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考点】几何概率.

【分析】用阴影部分的面积除以正方形的面积即可.

【解答】解:随意抛掷一枚石子,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1.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几何概率:首先根据题意将代数关系用面积表示出来,一般用阴影区域表

示所求事件(A);然后计算阴影区域的面积在总面积中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即事件(A)发

生的概率.

13.为了解某校八年级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从中随机揣测了50名女生参加1分钟

仰卧起坐的次数测试,并绘制成一个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则1分钟仰卧起坐

的次数在40-45的频率是0.72.

个人数(人)

【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频数与频率.

【分析】根据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在40-45的频数除以总数50,得出结果即可.

【解答】解: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在40-45的频率=(50-3-5-6)4-50=0.72.

故答案为:0.7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的算法.频率是指每

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

14.若3是一元二次方程x2+bx+3=0的一个根,则常数b的值为-4.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分析】已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可将其代入该方程中,即可求出b的值.

【解答】解:..T是一元二次方程x2+bx+3=0的一个根,

.•.32+3b+3=0,

b=-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的意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

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将方程的根代入方程即可得到关于

b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此一元一次方程即可.

n2-2

15.若反比例函数尸mx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为-1.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得比例系数小于零且次数是-1,可得答案.

.2-2

【解答】解:由反比例函数尸mx的图象分布于第二、四象限,得

m?-2=-1且m<0,

解得m=-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Bi?-2=-1且m<0是

解题关键.

16.已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板<b,则a+己9.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首先得出岳〈亚〈修,解得a,b的值,代入即可.

【解答】解:vV16<V24<V25,

,-.4<V24<5,

・\a=4,b=5,

.*.a+b=9,

故答案为: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夹逼法解得a,b的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已知一个菱形的边长为方程/-7y+12=0的一个根,若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

该菱形的周长为16.

【考点】菱形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先求出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符合题意的菱

形的边AB,即可求出菱形的周长.

【解答】解:--7x+12=0,

(x-3)(x-4)=0,

••Xi=3,Xz=4,

当土=3时,由菱形的对角线的一条对角线6和菱形的两边3,3不能组成三角形,即不存在

菱形,舍去:

当xz=3时,由菱形的对角线的一条对角线6和菱形的两边4,4能组成三角形,即存在菱形,

菱形的周长为4X4=16.

故答案是:16.

【点评】此题是菱形的性质题,主要考查了菱形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出菱形的边长,难点是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符合条件的x

的值,也是易错点.

18.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ZABC=60°,AB=6,点E是AB的中点,F是边BC上的任意

•点,将ABEF沿EF折叠,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B'C,则B'C的最小值为3^3-3.

D

B,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菱形的性质.

【分析】连接CE,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找出当点B,在CE上B'C最小,通过解直角三角

形得出CE的长度,再由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即可算出B'C的最小值.

【解答】解:连接CE,如图所示.

:将ABEF沿EF折叠,B点的对应点为B',

ABE=B,E,

/.B,C>CE-B,E(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点B'在CE上取等号.

•菱形ABCD中,ZABC=60°,AB=6,点E是AB的中点,

BE1

/.BE=3,=2=cos60°=cosZABC,

;./BEC=90°,CE=BC-sin/ABC=3%,

.♦.B'OCE-B'E=3例-3.

故答案为:36-3.

BEA

【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当B'C最小时点B'的位

置.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点的位置

是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解答时就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步骤)

19.计算

(1)<_V3)X|V27

(2)V3XV12+(V3+1)2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

(2)先算乘方,再算乘法,然后合并即可.

【解答】解:(1)原式.

2-8X27

二一9

_J,V6

“3;

(2)原式=6+3+2炎+1

=10+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20.解方程:

(1)x2+4x-5=0

1-2x2

⑵....-=1+-:---.

X-11-X

【考点】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1)方程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解即可;

(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

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1)分解因式得:(x-1)(x+5)=0,

可得x-1=0或x+5=0,

解得:XFl,X2=-5;

(2)去分母得:1-2x=x-1-2,

4

解得:x而,

经检验X彳是分式方程的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

21.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1个红球,2个绿球和n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1)当n=l时,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同(填“相

同”或“不相同”)

(2)从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记录其颜色,然后施加.大量重复该实验,发现摸到绿球的

频率稳定于0.2,求n的值.

【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分析】(1)因为红球和白球的个数一样,所以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2)根据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于0.2,即可求出n的值.

【解答】解:(D当n=l时,红球和白球的个数一样,所以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故答案为:相同;

(2)•.•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于0.2,

2

'*l+2+n=0-2,

n=7.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用到

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2.某市为了解初中生体重的情况,抽样调查了500名初中生的体重,结合体检标准的四

个等级:A(偏瘦),B(正常),C(超重),D(肥胖),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并将测试

结果绘成了如图表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1)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和扇形统计图;

(2)若该市有5000名初中生,根据测试情况,你估计体重为D(肥胖)的学生有多少名?

体重测试各等级学生人数频数分

布表

A500.1

B1200.24

C2700.54

D600.12

体育测试各年级学生

人数扇形统计图

【考点】频数(率)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

【分析】(1)根据频率公式即可求得C组的人数以及D组的频率,从而补全统计图和统计

表;

(2)利用总人数50000乘以对应的频率即可.

【解答】解:(1)C组的人数是500X0.54=270(人),

60

D组的频率是前5=0.12,则百分比是12%.

重测试各等级学生人数频数分布

A500.1

B1200.24

C2700.54

D600.12

体育测试各年级学生

形统

(2)估计体重为D(肥胖)的学生有5000X0.12=600(名).

答:估计体重为D(肥胖)的学生有600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

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用到的知识点为:总体数目=部分数目+相应百分比.频率=所求情

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二/1___1\

23.(10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先化简再求值:a2_1■a-1,

其中a是方程X2+3X-1=0的解.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求出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③一22一a

【解答】解:原式-(»])(a-1)+不工

③-2a-1

(a+1)(a-1)2-a

1

-京,

;a是方程x?+3x-1=0的解,

-3±\/13

Aa2+3a-1=0,解得a二——产岂,

-3+,^]VH+1

Sa=2时,原式_3+JH=--6-;

21

-3-岳[后一]

当al-时,原式=-二22yli+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此类题型的特点是:利用方程解的定义找到相等关

系,再把所求的代数式化简后整理出所找到的相等关系的形式,再把此相等关系整体代入所

求代数式,即可求出代数式的值.

24.(10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如图,点0是△ABC外一点,连接OB、0C,线段

AB、OB、0C、AC的中点分别为D、E、F、G,连接DE、EF、FG、GD.

(1)判断四边形DEF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M为EF的中点,0M=2,N0BC和N0CB互余,求线段DG的长.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EF〃BC,EFh^BC,DG=-^BC,DG/7BC,求出EF〃DG,

EF=DG,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即可;

(2)求出NB0C=90°,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出EF=20M=4,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理由是:•.•线段AB、0B、0C、AC的中点分别为D、E、F、G,

;.EF〃BC,EF=4BC,DG=4-BC,DG〃BC,

,EF〃DG,EF=DG,

...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2):/OBC和/OCB互余,

AZ0BC+Z0CB=90o,

AZB0C=180°-90°=90°,

为EF的中点,0M=2,

.*.EF=20A=4,

VEF=DG,

.\DG=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

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5.(10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动车的开通为扬州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从扬

州到合肥,路程为360千米,某趟动车的平均速度比普通列车快50%,所需时间比普通列车

少1小时.求该动车的平均速度.

360360

(1)①甲同学设普通列车的速度为X,列出尚不完整的方程:+1

3601.5X360

②乙同学设动车所花的时间为V,列出尚不完整的方程:­=­Q-

(2)请选择其中一名同学的设法,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设普通列车的速度为为xkm/h,动车的平均速度为1.5xkm/h,根据走过相同的路程

360km,坐动车所用的时间比坐普通列车所用的时间少1小时,列方程求解.

360360

【解答】解:①甲同学设普通列车的速度为X,列出尚不完整的方程:—=y-^-+1

3601.5X360

②乙同学设动车所花的时间为y,列出尚不完整的方程:—=­H-

故答案为:普通列车的速度,1;动车所花的时间,y+l;

(2)设普通列车的速度为为xkm/h,动车的平均速度为1.5xkm/h,

360360

由题意得,-----

XX•ox

解得:x=120,

经检验,x=12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动车的平均速度=120*1.5=180km/h.

答:该趟动车的平均速度为180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

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检验.

26.(10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

我们把P'(y-1,-x-1)叫做点P的友好点,已知点&的友好点为A”点儿的友好点

为A”点A3的友好点为A”…,这样依次得到点.

(1)当点A,的坐标为(2,1),则点As的坐标为(-4,-1),点A.的坐标为(-

2,3);

(2)若A236的坐标为(-3,2),则设&(x,y),求x+y的值;

(3)设点Ai的坐标为(a,b),若A”Az,A,,…A”点A”均在y轴左侧,求a、b的取

值范围.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分析】(1)列出部分A“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结

论;

(2)根据(1)结论和AM6的坐标为(-3,2),找出A,。*的坐标,由此即可得出x、y的

值,二者相加即可得出结论;

(3)结合(1)的结论找出A”M限,A,的坐标,令其横坐标均小于0,即可得出关于a

和关于b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观察,发现规律:A,(2,1),A2(0,-3),A3(-4,-1),A4(-

2,3),A5(2,1),…,

.•心(2,1),M(0,-3),X(-4,-1),A4n”(-2,3)(n为自然数).

;2016=504X4,

.,.点Azow的坐标为(-2,3).

故答案为:(-4,-1);(-2,3).

(2);A如6的坐标为(-3,2),

/.Aion(1,2),A,(1,2),

/.x+y=3.

(3)VAi(a,b),A2(b-1,-a-1),A3(-a-2,-b),A4(-b-1,a+1),

VA„A2,A3,…A“,点A”均在y轴左侧,

'a<0fb-l<0

-a-2<0和.-b-1<0,

解得:-2<aV0,-l<b<l.

【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1)找出变化规律;(2)

求出x、y值;(3)分别找出关于a、b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

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友好点的定义列出部分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

关键.

27.(12分)(2016春•高邮市校级期末)如图,点B、C分别在函数行《的图象上,AB〃

x轴,AC〃y轴,已知点A的坐标为(2,m)(0<m<3),延长OA反比例函数尸也的图象

(1)当点P横坐标为3,求m的值;

(2)连接CO,当AC=OA时,求m的值:

S^ABP

(3)连接BP、CP,SAKD的值是否随m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

S/kABP

出三万的值.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1)延长CA交x轴于点E,过点P作PF_Lx轴于点F,由点P的横坐标为3即可

PFOF

求出点P的坐标,再由CE〃PF即可得出比例关系正济,代入数据即可求出m值;

(2)由点A的坐标可求出点C的坐标,由此可得出AC的长度,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

求出0A的长度,再由AC=OA即可得出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m值;

(3)设直线0P的解析式为y=kx,由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0P的解析式,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找出SA®和SAACP,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延长CA交x轴于点E,过点P作PFLx轴于点F,则CE〃PF,如图1所

示.

6

•.•点P在反比例函数尸《■的图象上,且点P的横坐标为3,

.•.点P的坐标为(3,2),

VCEZ7PF,

PFOF„23

,,AE^OE'即益

4

解得:m=y.

6

(2)令y=Q■中x=2,则y=3,

.,.点C(2,3),

.".AC=3-m,0A2=4+m2,

VAC=0A,

:.(3-m)2=4+m',

5

解得:m石.

(3)设直线OP的解析式为尸kx,

将点A(2,m)代入到y=kx中,

得:m-2k,解得:k-~,

...直线OP的解析式为y=yx.

z

m

y=2-x

联立直线OP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Ju,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