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第二章_第1页
教育传播学第二章_第2页
教育传播学第二章_第3页
教育传播学第二章_第4页
教育传播学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思考,1、为什么要通过传播过程去考察教育传播现象? 2、为什么要用模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传播的过程?,一、教育传播过程,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1、传播过程,传播过程(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传播是一个动态的(dynamic)过程,既无始无终又无界限; 传播过程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complicated structure)的系统; 运动(movement)是传播过程中的本质,传播结构是各种关系相互变化的结果。,1.1 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是传播过程的特例: 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

2、程。 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传播系统的动态过程: 当通过信息控制各要素进行相互作用时,则产生动态的过程。,教育传播过程:是指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1.2 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教育传播过程包含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 媒体、编码、译码、受教育者、噪声、反馈与效果等。,1.2.1 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信息与媒体(media)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和事实,须转换为某种符号,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 媒体是指传送信息符号的有关工具。 好翻译也是一种传播行为。注:后面章节对媒体等还会有介绍。,1.2.1 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信息,符号,信号,信源编码,信道编码

3、,信号,符号,信息,信道译码,信宿译码,编码,译码,1.2.2 教育传播过程要素分析,噪声:各种干扰信号(比如?) 反馈: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比如?) 效果: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化,传播过程不仅是一个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过程!,2、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确 定 信 息,选 择 媒 体,通 道 传 送,接 收 解 释,评 价 反 馈,调整再传送,2.1 确定信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具体内容知识点的侧重与顺序的选择。,2.2 选择媒体,将信息编码的过程:即信息应该用何种符号和媒体来呈现与传送。 原则: 准确呈现内容 是否符合学习者的经验和水平 是否

4、容易取得、付出代价的大小,媒体选择概率(P)= 媒体功效(V)/付出的代价(C),2.3 通道传送阶段,根据信号要传多远、多大范围的接收来选择传送通道。,2.4 接收与解释,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并将其解释为信息,也就是“译码”,受教育者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接收到信号后,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分析转换成符号,根据自身经验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2.5 评价与反馈,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试等形式。,2.6 调整再传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效果和反馈的信息作比较,发现传播过程中的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后,再进行新的传播过程,然后再得到

5、新的反馈信息来不断地改善教学过程。,3、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设计的价值 教育信息的设计 受教育者特征的分析 教育媒体的设计 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3.1 教育信息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分析内容,找出知识点 组织内容,安排顺序 内容为王:选择好你的内容,决定你的价值有多大,3.2 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 五段教学策略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九段教学策略(加涅) 引起注意告知学生目标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 呈现侧记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组织者:使用引

6、导性材料,来帮助对学习内容建立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发生在先,称:“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 上位组织者:渐进分化策略 下位组织者:逐级归纳策略 并列组织者:整合协调策略,教学九事件/九段教学(加涅),3.3 受教育者特征的分析,了解对教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者特征,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是教学设计工作中的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般特征分析 学习风格分析 初始能力分析,3. 4 教育媒体的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教育媒体 真实性情境 意境性情境 示范性情境 原理性情境 探究性情境 用媒体来创造情境:,3.5

7、 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问题/项目的设计:问题重要性 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 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竞争、辩论、伙伴、设计、问题解决、角色扮演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引导者、问题的设计者、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辅导者,问题设计,启发:如何设计教学问题 增强吸引力,学习支架的重要,建房子; 图形组织器;,请尝试闭眼走路/走钢丝;,你有什么感觉? 角色扮演:培养孩子对盲人的尊重和帮助;,设计角色扮演,“听与说”游戏 角色分配: 1、 孕妇:怀胎八月 2、 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3、 医学家:经年研究爱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

8、突破性进展 4、 宇航员: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 5、 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 6、 流浪汉 游戏背景: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人存活。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设计角色扮演,“听与说”游戏 游戏方法:针对由谁乘坐气球先行离岛的问题,各自陈诉理由。先复述前一人的理由,再申述自己的理由。最后,由大家根据复述别人逃生理由的完整与陈述自身理由充分的人,自行决定可先行离岛的人。 游戏寓理(可以请学生一起谈看法): 1、认真聆听别人的话,记住别人的想法,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才会让你去求救。由此可见,聆听非常重要。 2、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9、:好的表达/坏的表达。,2-2 教育传播模式,为什么要用模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传播的过程?,2-2-1 教育传播模式的概念 一、模式的定义 通常的定义: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化的简化形式。,2-2-1 教育传播模式的概念,模式的分类: 按其性质 结构性模式 例如 功能性模式 例如 模式的表示形式: 1、语词的形式 2、图解的形式 3、数学的形式,2-2-1 教育传播模式的概念,如何来建立某一现象的模式呢?即建立模式的方法.,二、教育传播模式的定义,再现教育传播过程的一种 理论的简化形式。,三、教育传播模式及创建原则 科学性、 现实性、 简明性、 操作性 、创建性,2-2-2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10、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亚里士多德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德弗勒德互动传播模式 贝罗的S-M-C-R模式 加涅的学习信息流程结构模式,故事分析,搬,有哪几个要素?,亚里士多德模式,演讲者 Speaker,演讲内容 Speech,听着 Audience,效果 Effect,场合 Occasion,拉斯韦尔模式,谁 (传播者),说了什么 (信息),通过何种渠道 (媒介),对谁 (受众),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拉斯韦尔最先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 (1948)一文中提出了“五W模式”: “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 谁(Who)? 说什么

11、(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 对谁(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谁 (传播者),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据此,引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内容:控制分析(谁),内容分析(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受众分析(对谁),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谁 传播者,说什么 讯息,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对谁说 受传者,有什么效果 效果,缺点: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有没有不足?!,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信源,发射器,信宿,接收器,讯息,信号,讯息,(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12、),美国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一文中提出香农-韦弗模式,接收到 的信号,噪源,故事分析,搬,请同学就这一传播现象用模式的方法表示出来?,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分析:几个模式的异同?,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

13、故障,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法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贝罗的S-M-C-R模式,信源(SOURCE) 信息(MESSAGE) 通道(CHANNEL) 受播者(RECEIVER) 成分 结构 内 符 容 号 处理,传播很复杂,是一个系统,需要用系统思维观去考察和了解(教育)传播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德国学者马莱兹克在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系统模式,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的人员群体,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的组织,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来自接收者的自发反馈,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