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ppt_第1页
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ppt_第2页
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ppt_第3页
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ppt_第4页
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欢迎,古代环境问题,中国秦时商鞅制定的秦律中“弃灰于衢者刑”。 唐玄宗十年(731年)令“城内不得穿掘为窑,烧造砖瓦”。 19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太大.比较易逆转。 关键句:环境的自净能力。,一般环境定义 通常指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据环境保护法: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 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 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等。,本标准中 环境定义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

2、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在本定义中,主体是组织及其运行活动;“外部存在”就是各种因素的总体,它是一种客观的外部存在,例如,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等等。,供给,供给,供给,需求,人类活动的目的 从环境获取用于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予盾 人类需求是无限的,自然资源是稀缺的,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结果: 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作用于人类。当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力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人类将遭受到环境

3、的反扑。,实证: 人为的损害造成水、大气、土壤及生物的严重污染。 全球气候异常与温室效室 时间 CO2浓度(PPM) 温度 1750 280 1.5 1990 353 2050 560 4.5C 大气污染和酸雨 江、浙等七省的农业损失:37亿元 三大酸雨区:北美、北欧、东亚, 淡水的短缺和水体污染 严重缺水国家:100 得不到安全饮用水人口:12亿 饮用水不卫生的疾病人数:10亿 饮用水不卫生的死亡人数:6000万 被污染的河流:40%, 臭氧层破坏空洞 皮肤病的增加;白内障的增加;伤害地球上的生物。,生态平衡受到干扰 森林的过度砍伐 全球森林覆盖率:50%30% 生物多样性减少 每天灭绝的物

4、种:140种 海洋污染和威胁水生物的生存 倾入海洋的废弃物:几十亿吨/年 船舶的石油泄露:150万吨/年 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45年中,600万 土壤沙漠化(相当于一个斯里兰卡),11%植被土壤退化。,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枯竭 化石燃料的枯竭 石油的可开采年数: 100 天然气的可开采年数:56 铀的可开采年数: 68 煤炭的可开采年数: 200(中国100) 开然矿产资源的限量 铁矿的可开采年数: 232 铝矾土的可开采年数:233,有毒物的危害 危险废物及有毒化学品的越境转移、扩散倾倒,越境废弃污染源转移中国内地47%的外资企业属是洋垃圾的污染 。,中国的环境问题: !? 想一想?,发展方略的

5、调整 1.传统的发展方略-粗放式经济 理论基点:资源无限论 发展方式:以大量的能、资源的消耗 和环境破坏为计价。 2.环境思想的演进: 2.1开端(引起关注) 八大公害事件,2.2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1970年4月22日,美国,“地球日”游行 1972年6月5日,瑞典,“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92年6月3日-14日,巴西,“联合国环发大会” 2.3从污染治理到环境管理 3.环境管理思想 3.1理论 极限论-著环境承载力 共有理论 局限论-非技术方法 3.2结论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生态环境是应加以保护的,大气,生物,水,土壤,丰富的资源,并不是无限多,强劲的自净能力,并不是无限大,环境五要素

6、:,岩石,自然环境,不良影响,生产经 营活动,索取资源,产生的污染物,反作用,末端治理,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关系,是否还可 以减少吗?,有办法 节约吗?, 污染物后的处理是有限的 能资源是加以节约的 上述是要综合管理加以实现的 4.可持续发展 4.1提出 1987年,世界环发季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4.2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4.3几个方面 强调发展 经济、环境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注重代际公平 提倡新的生产、消费方式 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清洁生产 1. 概念 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 又能

7、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2.含义 2.1清洁的能源 l 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l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l 新能源的开发 l 各种节能技术,2.2清洁的生产过程(全过程的环境管理) 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原料 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因素 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的使用 物料再循环 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完善的管理,2.3清洁的产品 节约原料、能源 少用昂贵、稀缺材料 使用中、使用后不含危害人类及 环境的因素 易于回收、再用、再生 易于处置、降解,Step1: . 合理利用资源 . 安全生产 . 减少废弃物的发生 . 末端治理,Step2: . 改

8、善设备 . 优化工艺,Step3: . 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有效控制,=,ISO14001,ISO 14001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企业形成初期,特点:,品质管理体系确立期(QC-PDCA),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入 寻找到好的管理方法并使之程序化 操作规范化工作中Loss& miss 减少,生产性提高,必要条件: 设备 人 方法 材料, 能生产合格产品 品质不稳定 生产浪费大成本高, 生产模式化 品质稳定 连续生产性高,生产技术发展期(Cost-PDCA),ISO14001导入注重 能源/资源/环境的 合理配置及改善, 生产技术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 讲求低耗高产 可持续性技术改善,企

9、 业 追 求 目 标,高 品 质 / 低 成 本,ISO14001国际标准概述,一、标准的适用范围: 适用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完全自愿的企业行为 二、ISO14001标准的结构,二、ISO14001标准的结构 标准由五个一级要素,十七个二级要素构成(表二),二、ISO14001标准的结构 标准由五个一级要素,十七个二级要素构成(表二),三、ISO14001标准要求的思路与特点,1、思路 五大块为一个有机体 十七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时才能使所建立的体系完成其特定的功能,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间的关系,4.6管理评审,4.2环境方针,4.3.1环境因素,4.3.2法律其他要求,4.3.3目标、指

10、标和方案,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2能力意、培训和意识 4.4.3信息交流,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响应,4.4.4文件 4.4.5文件控制 4.5.4记录控制,4.5.1监视和测量,4.5.3不合格、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4.5.2合规性评价,4.5.5内部审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特点 a、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三、ISO14001标准要求的思路与特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特点 b、体系实施的重点是污染预防 是ISO14001标准与传统环境保护理念的根本区别 传统理念:末端治理 ISO14001:污染预防 c、体系实施的关键是过程控制 强调“一次性合格率” 强调生产过程中

11、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d、体系实施的准绳是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 选择最适合本组织活动的法律法规 e、体系实施的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与重视 力诫只重视“拿证书”,不重视体系是否有效 f、体系实施的依据是程序化管理 体系运行,完全由体系文件支配,三、ISO14001标准要求的思路与特点,定义: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例1:翔鹭涤纶纺纤(厦门)有限公司环境方针: “遵守法规、节能减废、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例2: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环境方针: “本公司在生产、经营、服务、活动过程中作出如下环境保护承诺: 遵守国家、地方的环境法律

12、法规及其它环保要求 加强教育,提高全员环境意识和技能 逐步实现CFCs替代,到2000年实现完全替代 在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预防污染,节能降耗 鼓励分供方使用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XXXX电子有限公司 环境方针 我们郑重承诺随时随地的不断追求与务实环境管理。我们将: 始终坚持“创意” 努力追求使用环保材料和生产环保产品; 始终坚持“守法” 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 始终坚持“整洁” 预防及控制生产和生活上的污染 ; 始终坚持“人和” 不断教育员工,提高员工和分承包方的环境 素养和环境行为,并开诚布公地接受相方 的监督和意见,共同

13、为持续改进人类生存 环境而努力。环境方针将视需要对外公开,4.1总要求, 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规重大环境因素 实施方案 指标 目标优先项目 监控持续改进评审调整目标。 界定EMS范围 符合要求文件化,42 环境方针 (形成文件) 标准条款: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定它: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并传达到全体员工(包括代理商); g)可为公众所获取。,4.3 策划(四个二

14、级要素) 4.3.1 环境因素: 定义: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理解要点: 重点要求组织建立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 以有关的法律法规,来确定组织的环境因素 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在建立目标指标时考虑重要环境因素 及时更新有关信息,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检验 在组织的所有方面及所有操作过程: 流程图: 原材料 输入 辅助材料 输出 产品 能量 副产品 水 废物 回收 损失 量化: 输入总量 = 输出总量,环境因素(4.3.1):,环境因素考虑时应包括 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日常活动中出现概率最高的。 异常状态

15、:日常活动中偶而出现的状况。 紧急状态:日常活动。中较大的突发事件(能构成对环境的一定影响)。 注:不要被消防的理念套住 三种时态: 过去:需从二个层面加以理解。 分析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仍在产生环境影响。 从采购的“相关方”去考虑。 现在:目前的组织一切活动领域中考虑。 将来:主要考虑产品出厂后的环境影响。 分析产品使用过程中环境影响。 分析产品失去使用价值后的环境影响。 意识到所有包装材料,一旦到达用户,即成为固体废弃物。,环境因素(4.3.1):,环境因素考虑时应包括: 六X个方面: 大气排放 水体排放:摸请水体现有的质量标准,至关重要。 固体废弃物 资源和能源利用:资源能源的有

16、效利用,是EMS核心思想 新理念:废弃物是未被利用的资源。 土壤污染:影响地下水和农作物 噪音 其他:应从地方性环境影响,企业形象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上予 以考虑。,媒介和排放 1.污染媒介:水、气、噪声、固体废弃物、放射体、有毒物 2. 主要排放源: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生活 3.大气污染物: 3.1气态污染物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二氧化碳 烃 卤素化合物,3.2因态污染物 降尘 飘尘 烟 气溶胶 4.水体污染物 4.1生物污染物:各种病原体、各种霉素 4.2耗氧污染物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油脂素,4.3化学污染物 重金属、 酚氰、氨氮、氯化物 4.4酸、碱无机盐 4.5石油污染 4.6植物

17、性营养物污染 氮、磷、钾,4.7热污染 4.8放射性污染物 5.0 固体废弃物 5.1 工业废弃物 能源工业固废;粉煤灰、 煤矿石 治金工业废弃物:高炉渣、钢渣、 炼铝赤泥 石化工业废弃物:酸渣、碱渣、盐泥 其他工业因废:金属碎屑、建筑废物 5.2矿业废物: 废石、尾矿,5.3城市垃圾: 生活垃圾 商业垃圾 市政开发垃圾 办公废弃物垃圾 5.4农业弃物: 作物枯叶、秸杆、排泄物、牲畜,5.5 放射性固废: 核废料 与放射物接触的器具 水处理污泥 6.0 噪声污染源 工矿噪声:鼓风机转动、机床运转 交通噪声:车、船的行进、气笛 建筑施工噪声:打桩、搅拌、打凿 生活噪声:音响、空调、冰箱,环境因素

18、(4.3.1):,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A. 识别步骤: 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服务) 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投入产出法” 确定环境影响 B. 确定环境因素依据: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 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 积极的或负面的 相关方有要求的 其他,环境因素识别依据与方法,重要环境因素: B. 评价依据: 环境方面评价依据(风险判定RISK) 环境影响规模 环境影响严重程度 发生的概率 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商业评价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能力 增强竞争力、组织的公众形象、满足相关方利益 “重要环境因素”是一个相对概念,环境因素识别依据与方法,2策划(4.3

19、)(四个二级要素)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形成文件) 标准条款: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理解要点: 是评价重大环境因素的重要依据 建立相适应的程序、途径去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 确保组织及时跟踪、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告知全体员工 重点: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程序应规定如何确定适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 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 保持环境目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

20、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 他要求, 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的技术方 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 承诺,策划( 4.3. )(四个二级要素) 目标和指标( 4.3.3 ): 理解要点: 应符合环境方针,是环境方针的具体体现 应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 作出污染防治的承诺 应考虑组织的规模、经济、技术等渚条件而制定 应具体量化与可测性:“目标要具体,指标要量化” 应考虑组织的相关方要求 应不断更新,以实现持续发展 应层层分解: 总目标逐渐细化,逐层分解,落实到相关的职能与层次 应形成文件化,2策划(4.3)(四个二级要素) 环境管理方案(

21、4.3.3 ):,(形成文件) 1 标准条款: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吕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四、ISO14001标准介绍,理解要点: a)环境管理方案是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行动方案 b)需考虑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财务上承受力、时间上限制性 等诸因素 c)组织中的技术、财务及方案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方案的制订和评审 d)方案应是动态的(依目标和

22、指标的变化而变化),理解要点: 1.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需全体员工的参与. 2.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必须覆盖组织的所有部门和活动 3.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员应有相应的权力和职责 4.赋予管理者代表充分的职权和必备的资源 管理者代表职责: a) 确保按标准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组织评审、 并为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4.4 实施和运行(七个二级要素)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1):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应包括四个要素: 建立EMS、组织结构图 工作职责和范围描述 明确的汇报途径、评审要求和改进步骤 行为规范和任务指标 注: 建立环

23、境管理组织结构,并非去推翻原有的组织机构 在现存和有效的整体组织结构中赋予环境的功能,3实施和运行(4.4)(七个二级要素)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1): 常用的机构职责和权限划分方式: 1.按环境职责和权限的重要性划分: a )最高管理层 b )EMS管理者代表 c )中低层管理者 d )重点及相关工程技术岗位人员 e )其他一般人员 2.按组织机构图的层次进行划分: a)最高管理层 b)管理者代表 c)中低层管理者 d)所有其他员工,3实施和运行(4.4)(七个二级要素) .能力、培训和意识(形成文件),1、 标准条款: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

24、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亲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3实施和运行(4.4)(七个二级要素) 理解要点: 1.培训是手段,提高环境意识,达到必备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 2.组织应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 人

25、员素质来确定培训需求 3.标准强调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应经过相应的培训,从而胜任他所负担的工作(内审员,末端治理人员,应急准备),理解要点: 1.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需全体员工的参与; 2.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必须覆盖组织的所有部门和活动; 3.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员应有相应的权力和职责; 4.告知相关人员其工作质量与环境的影响程度、与环境效益的关系以及违规运行的可能后果; 5.赋予管理者代表充分的职权和必备的资源。 管理者代表职责: a) 确保按标准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EMS的绩效、组织评审, 并为改进EMS提供信息和方法。,四、ISO1400

26、1标准介绍,3实施和运行(4.4)(七个二级要素) B: 培训、意识与能力(4.4.2): 要点: 意识 能力 培训计划的制定: 1. 各部门依自身条件,提出部门培训要求 2. 人事部汇总各部门需求,制定一份不同层次的培训年度计划 3. 评审培训方案与法规及组织要求的符合性 4. 培训效果的鉴定方法 培训计划的内容: 1. 环境方针的全员培训 2. 环境意识的培训(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3. 环境管理体系知识培训(ISO14000标准简介与作用) 4. 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的知识培训 5. 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业指导书,应急措施) 6. 岗位环境职责,重要环境因素,细分的目标和指标,信息交流培训

27、 7. 对体系运行负有特别责任人员的培训,(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内审员培训),相关人员的培训,课程名称,培训对象,培训方式,1,、环保概论与,ISO14000,介绍,全体员工,各种培训,2,、标准条款解释,全体推进组成员,委外,3,、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推进组成员与环境因素识别人员,委外,4,、我国法律法规介绍,全体推进组成员,委外,5,、初始环境调查的总结与体系设计,全体推进组成员,委外,6,、体系文件的编写,全体推进组成员与文件编,写人员,委外,7,、内审技巧,全体内审员,委外,8,、重要环境岗位技能培训,重要环境岗位操作人员,内部培训或委外,9,、特殊工作岗位培训,劳动局规定的特殊

28、作业人员,国家机关,4.4.3信息交流,建立与环境因素、EMS信息交流有关的文件化程序; 范围 内部:各部门、各层次、各职能; 外部: 向执法部门法定的申报(环评、三同时、 排污)、通报等; 向相关方的双向交流。 要点 规定:时机、人员、方法、渠道、确认、反馈和记录等; 遵循实施。,A层 环境管理手册,B层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C层 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按ISO14000标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描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及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有关活动,详细作业文件,4.4.4 文件,3实施和运行(4.4)(七个二级要素) D: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4.4): 文件编写: 一.手册编写:

29、1.环境管理手册作用 2.环境管理手册编制 3.环境管理手册内容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目录 前言 本组织环境方针 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 描述EMS要素或程序文件参考资料 附录(组织区域图、平面图、排水管网图、生产工艺过程、重要环 境因素清单、各类批复文件) 4.环境管理手册的批准和发布 5.环境管理手册的更改控制,3实施和运行(4.4)(七个二级要素) D: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4.4): 二、程序文件的编写: 1 . ISO14000标准要求编制的程序文件要素(至少)为: 识别、评价、更新环境因素的程序(4.3.1) 确定、获取有关法律和要求的程序(4.3.2) 培训、意识和能力的程序

30、(4.4.2) 信息交流程序(4.4.3) 文件控制程序(4.4.5) 运行控制程序(4.4.6)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4.4.7) 监测和测量的程序(4.5.1) 合规性评价程序(4.5.2) 处理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序(4.5.3) 记录的控制程序(4.5.4) 内审的程序(4.5.5),3实施和运行(4.4)(七个二级要素) D: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4.4): 2.程序文件的内容 活动的目的和范围 需要做什么 由谁来做 什么时候做 在什么地方做 怎样做 应使用什么材料、什么准备和文件 活动应如何控制、记录等 3.程序文件的组成 由概述、正文、附录三部分组成 概述部分: 封

31、面、标题、引言 正文部分: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和文件 有关术语、编写符号的定义 目标和原则 工作程序(主体) 附录部分: 附表、补充件、编制和校、审人员签署,4.4.5文件控制,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 程序,以控制本标准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文件便于查找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用性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误用 对出于法律和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所有文件须字迹清晰,注明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

32、保持有关建立和修订各种文件的程序与职责。,3实施和运行(4.4)(7个二级要素) E、文件控制(4.4.5): 文件控制目的 使组织体系运作有章可循,确保人员操作依循的文件是现行有效的; 组织应将注意力放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及其环境绩效上。,3实施和运行(4.4)(7个二级要素),446运行控制(形成文件) 标准条款: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 a)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33、)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的供方和承包方。”,3实施和运行(4.4)(7个二级要素) 理解要点: 运行控制是环境管理体系最具实际工作内容的要素。 它直接控制和改善与重大环境因素相关的体系运行和活动,目的在于确保保证重大环境始终处于受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运行控制的内容包括: 项目建设、 产品设计开发、 采购、 储存运输、 生产过程、 设施维护、动力运行、产品服务、 废物处理、 相关方要求。,3实施和运行(4.4)(7个二级要素),447应急准备和响应(形成文件) 1标准条款: “组

34、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3实施和运行(4.4)(7个二级要素)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目的在于: 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紧急情况,做好预防措施; 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处理 对采取纠正措施要予以记录,并要对现有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对程序进行试验和验证,4.5.1监测和测量,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 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其中包括对环境

35、 表现、有关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 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4. 检查(4.5)(4个二级要素) A、监测和测量(4.5.1):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之能够: 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例行监测,使它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监测内容: 组织的环境绩效监控 运行状态监控 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监控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仪器进行定期计量,4.5.2 合规性评价,提供守法性证明: (环评报告、三同时报告、每年的测试报告、 环境执法部门

36、的证明等) 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状态; 相关方要求的遵循情况。 保存上述定期评审的记录。 要点: 文件化、评价时机、责任人、评价结论、措施等。,4. 检查(4.5)(4个二级要素),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形成文件) 识别和纠正符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调查、分析、确定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实施、预防;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评价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要点: 须根据问题的(潜在)后果与环境影响的 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采取措施; 涉及的文件更改有完整; 涉及的相关方须跟踪。,4.5.3 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有关环境管理 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晰,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