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5_第1页
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5_第2页
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5_第3页
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5_第4页
初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改进创新汇总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实验名称: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收集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二、改进实验目的: 1、使实验室中采用 h 2o2 溶液制取 o2 变的操作可行,特别是要解决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获得较大量 o2 的问题。2、解决如何收集较大量o2 的问题,为做o2 的化学性质实验提供充足的氧气。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三颈瓶、分液漏斗、气压平衡管、导气管、溢水杯、横口玻璃管、铁架台(带铁夹)、止水夹、纸槽、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试管架、试管刷。约15%的 h 2o2 溶液、 mno 2、h2o、干燥的木条。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1、三颈瓶:盛装 mno

2、2 和 h 2o2;三个口分别插入气压平衡管、导气管、分液漏斗。插导气管的口又是气催化剂 mno 2 的加料口。压2、气压平衡管:防止三颈瓶里降温及水雾冷凝而产平分液漏斗衡h 2o2 溶液生负压使导气管将溢水瓶中的水倒吸到三颈中而发管横生虹吸现象。 若虹吸现象即将发生, 立刻打开气压平三颈瓶口衡管上的止水夹。mno 2试管3、分液漏斗:控制h 2o2 溶液的滴速和滴量。滴速:溢水杯以打 “点滴 ”的速度为宜; 滴量:若 mno 2 加入的是 1导气管2 药匙,则 h 2o2 溶液的用量为 50ml 左右。水4、溢水杯: 作用有三: 集气作用; 导气作用; “洗气 ”作用。5、水:作用之一是:当

3、细铁丝在充满o2 的溢水杯中燃烧时,防止其熔化物溅落到溢水杯的底部使之炸裂;作用之二是:大大减少从三颈瓶中与氧气同时导出的水雾。6、导气管上的止水夹:夹住导气管,使制气装置与集气装置断开。(注意:这时,必须将气压平衡管上的止水夹打开) 。7、溢水杯:作用有三:一是充当 “集气瓶 ”的角色;二是充当 “导气管 ”的角色;三是充当 “洗气瓶 ” 的角色。8、三根 “横口试管 ”:每一根都有两个作用:一是充当“集气瓶 ”角色;二是充当“导气管 ”角色。横口管上的横口是怎么开的?方法:先用塞子紧紧地将试管口塞紧,然后将试管开口的部位置于酒精喷灯喷焰的上方固定加热, 不一会儿, 试管中膨胀的空气就会将烧

4、熔的管壁冲穿,试管上的横口就形成了。五、实验操作: 1、用止水夹将装在三颈瓶口上的气压平衡管关闭。2、取下装在三颈瓶中间口上的导管橡皮塞,用纸槽和药匙往三颈瓶中加入mno 2,药量约为 1 2 药匙。加入完毕后,再塞( si)上带导气管的橡皮塞(si)。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左右的含 h2o215%的 h 2o2 溶液。注意:该 h2o2 溶液是采用市售( shu ) 30%的 h2o2 试剂与水按1 1 的体积比混溶而成。;.4、向溢水杯中加入水,让伸入到溢水杯底的导气管的末端浸入水中2cm 左右。其作用是:当细铁丝在充满o2 的溢水杯中燃烧时,防止其熔化物溅落到溢水

5、杯的底部使之炸裂;作用之二是:大大减少从三颈瓶中与氧气同时导出的水雾。5、从下到上依次装上三根充当“集气瓶 ”角色的横口试管,试管口要密塞 ( s )i。(展视一支横口试管)横口试管上横口是怎么开的呢?方法是:先用塞子紧紧地将试管口塞紧,然后将试管开口的部位置于酒精喷灯喷焰的上方固定加热,不一会儿,试管中膨胀的空气就会将烧熔的管壁冲穿,试管上的横口就形成了。在这里,每支横口管都有三种作用:一是充当“集气瓶 ”角色,使硫、磷等燃烧物能在其中燃烧; 二是充当 “导气管 ”角色, 不断接受由制气装置导出的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三是减少污染:硫、磷等燃烧后,迅速移走横口管,就会大大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

6、的污染。6、向已加入 mno 2 催化剂的三颈瓶中滴入h2o2 溶液。方法是:将分液漏斗的旋钮旋到开的位置,将1h2o2 溶液的滴速调节到 “打点滴 ”的滴速, 从而,控制 o2 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 这时我们会看到: 浸入水中导气管的末端有气泡冒出。2三颈瓶中有水雾生成,这是由于该反应放出的热使少量水气化并随氧气逸出又立即冷凝形成小液滴的缘故。7、采用 “余烬复燃 ”的方法检验横口管及溢水杯中是否集满了氧气。此时,要依靠气压平衡管谨慎控制三颈瓶中的气压,防止虹吸现象的发生,即防止加入到溢水杯中的水沿着导气管倒吸到三颈瓶中,将 h 2o2 溶液大大稀释,使反应变缓而不能迅速制得大量的氧气。六

7、、装置改进的意义:1、使实验室中采用h2o2 溶液制取o2 变的操作可行,特别是解决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获得较大量o2 的问题。2、便于控制o2 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并能做到象“启普发生器 ”那样,随要随开。3、便于收集氧气,为完成氧气的性质实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且能不断接受由制气装置导出的氧气,使反应能持续进行。4、减少了污染:当硫、磷等燃烧后,可迅速移走横口管,这样就会大大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一、改进实验名称:灭火器原理实验的改进(天门市天南中学:伍云仿邮编:431702)二、改进实验目的:1、让实验装置简单化、微型化。2、让喷射现象明显。3、消除吸滤瓶发生爆炸的危险。三、实验仪器

8、及用品:矿泉水瓶1 个、小试管1 支、塑料棒1 支、浓盐酸、浓na2co3 溶液。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1、打有小孔的塑料矿泉水瓶:用于代替吸滤瓶。2、小试管:用于盛装浓盐酸。3、塑料棒:用于稳定小试管。;.小孔塑料矿泉水瓶浓盐酸浓 na2co3溶液五、实验操作:1、往小孔塑料矿泉水瓶中注入浓塑料棒小试管图甲图乙na2co3 溶液。2、将小试管小心放入矿泉水瓶中。将小漏斗颈伸入到小试管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3、取出小漏斗,再向试管中插入一根塑料棒,用以稳定小试管,再盖紧塑料瓶盖。4、将图甲倒置如图乙,便可看到液体从矿泉水瓶的小孔中喷出。六、装置改进的意义:1、装置简单化、微型化,且便于制

9、作。2、使用药量少,便于节约药品。3、喷射现象明显。4、消除吸滤瓶发生爆炸的危险。一、改进实验名称: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实验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碱的化学性质: 2naoh co2=na2 co3h 2o 的知识变为具有验证性和可操作性的增加演示实验。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对 naoh 与 co2 的反应强化感性认识。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圆底烧瓶或大号锥形瓶、玻璃喷管、胶头滴烧瓶管、烧杯、制取 co2 气体的装置;稀盐酸、大理石、烧碱、水等。四、实验装置图及说

10、明:1、烧瓶:用于盛装 co2 气体。玻胶它也可以用大号锥形瓶代替。co2 一定要充满烧瓶或锥形瓶, 否则,璃头实验难以成功。喷止滴管水管2、胶头滴管:内盛装naoh 溶液。如果胶头滴管内盛装的夹naoh 溶液量不大, 就会导致烧瓶内产生的负压不会很大而使喷泉烧杯不会发生。 因此,可用盛装 naoh 溶液量较大的 “吸耳球胖肚滴管 ”代替胶头滴管。3、玻璃喷管:在负压作用下,将naoh 溶液从烧杯中导流到烧瓶中形成喷泉。4、止水夹: 作用有二: 一是当用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喷管的橡皮塞塞紧盛满co2 的烧瓶时起密封作用;二是对导流 naoh 溶液起止、放作用。5、烧杯:盛装浓度较大的naoh 溶

11、液,为喷泉的产生提供 “泉水 ”。;.6、铁架台及铁夹:对装置起固定作用。五、实验操作:1、用园底烧瓶或锥形瓶收集 co2 气体。注意:导管末端要伸入到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底,并盖上玻璃片,以减少 co2 的逸出量。2、往烧杯中倒入naoh 溶液。可滴入几滴酚酞,用以形成“彩色喷泉 ”。3、用 “吸耳球胖肚滴管”吸入 naoh溶液。4、用带喷管和滴管的橡皮塞塞紧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口。5、向圆底烧瓶或锥形瓶中挤入naoh 溶液,摇动,再将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倒挂在铁架台上,将喷管另一端放入烧杯中的naoh 溶液中。打开止水夹,便可看到喷泉的产生。六、装置改进的意义:1、对 naoh 与 co2 反应的化学

12、性质以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2、将化学反应的知识与物理学上的“气压 ”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进行了学科渗透。该实验在开始时, 园底烧瓶或锥形瓶里不是真空,而是在 1 个大气压的环境下集满了co2 气体, 且在操作过程中,装置又是密封的, 为什么会出现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内co2 的气压小于园底烧瓶或锥形瓶外的大气压的呢?原来从 “胶头滴管 ”或 “吸耳球胖肚滴管 ”挤入的 naoh 溶液把部分co2 气体 “吃掉 ”了,致使烧瓶或锥形瓶内的气压小于其外面的大气压。于是,烧杯中的 naoh 溶液就沿着喷管倒吸到烧瓶或锥形瓶中而形成了喷泉。3、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下册)中关于碱的化学性质“

13、活动与探究 ”新增了验证演示实验。一、改进实验名称灭火器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改进九年级化学人教版p126 活动与探究东风教育分局第九中学十堰442000二、改进实验目的1、小试管装浓盐酸时,试管口太小,操作不便;装浓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反应容器中时,不易控制;容器倒置晃动时,易使小试管破碎。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便,便于控制。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喷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氯化氢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腐蚀性极强, 损害师生身心健康,并且污染环境。 改进后的实验加强了环保,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喷出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灭火时,易使学生误认为氯化氢气体灭火。改进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co2

14、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了解。三、实验仪器及用品:500ml 广口瓶、分液漏斗、导气管、胶皮管、蒸发皿、废纸屑、烧杯、火柴、 na2co3 浓溶液、浓盐酸、饱和nahco 3 溶液、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浓 hcl浓na2co3饱和 nahco 3 溶液液1、碳酸钠浓溶液与浓盐酸反应速度较快,短时间内产生大量co2,燃着废纸屑很快就会熄灭。2、实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被饱和nahco 3 溶液吸收,可排除其对灭火的干扰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五、实验操作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先向广口瓶内加入适量的na2co3 浓溶液,再向分液漏斗中注入足量的浓盐酸;3、点燃废纸屑;4、打开分液漏

15、斗活塞,加入浓盐酸,使反应发生;5、把导气管口对准燃着的废纸屑灭火;6、燃着的废纸屑熄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六、装置改进的意义1、操作简单,从容安全,耗时短。2、该装置易固定,摆放在讲台上,可多次反复实验,学生也可参与实验,可加强师生互动。3、实验过程中,燃着的废纸屑迅速熄灭,现象直观;4、改进后的实验能提高课堂效益,增强co2 灭火实验说服力;5、实验中运用了气体压强,酸堿盐等知识,对以后的学习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6、尽量防止hcl 等气体排到空气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注:导气管口的大小要适当控制,一般选用直径0.5 厘米的。电烙铁一、改进实验名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改进实验目的

16、:1、通过改进装置,使实验设计在原理上更加严密,尽可能减少因实际操作和外界压强造成的误差。燃料匙2、将细微的变化放大,使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进而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形成深刻的印象。三、实验仪器及用品:玻璃管35w 内热式电烙铁,自制铜质燃烧匙,粗玻璃管,橡皮塞,导气管、胶皮管、长颈漏斗、白磷、红水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五、实验操作1、连接玻璃管、长颈漏斗,向长颈漏斗中注红水,使液面与0 刻度相平。胶皮管2、将电烙铁穿入橡皮塞,将自制的铜质燃烧匙呈阶梯状固定在烙铁上。3、在每个燃烧匙内各放一颗白磷,塞紧橡皮塞。接通电源,白磷燃烧后,切断电源。.长颈漏斗;.4、观察白磷燃烧现象及液面的变化情况

17、。5、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使两边液面相平,观察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六、装置改进的意义:1、使反应在一个密闭的装置内进行,避免了在外界点燃红磷伸入广口瓶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受热逸出。2、阶梯状分布的白磷燃烧更能充分消耗氧气。3、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能将气体体积的改变放大。4、通过调节液面相平能保证反应前后玻璃管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改进一、实验目的: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感受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特点。二、改进实验的目的: 通过自制贮气瓶持续、方便提供氧气,在长颈漏斗中进行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此改进,使此实验:准备简便;携带方便;节约氧气;废品得到很

18、好利用。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橡皮管、长颈漏斗、玻璃片、自制铁丝支架、燃烧匙、酒精灯、镊子、带双孔胶塞的小广口瓶、木炭、硫、用氢氧化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清洁用钢丝球(代替铁丝)、火柴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图 1)(图 2)说明:图1 是实验主要装置,左边是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是用已损老式贮气瓶、饮料瓶制成,这种贮气瓶在使用时不必通过连续加水来排气,只需在上部适当配重,就可以连续提供氧气。自制的铁丝支架在携带时,可套在贮气瓶外筒上,利用它收贮氧气,到教室上课, 准备更简便, 携带更方便。右边长颈漏斗放在自制铁丝支架上,进行氧气性质实验。长颈漏斗因空间比集气瓶小很多。因此可以节约氧

19、气。在长颈漏斗中放入一小片湿润的滤纸,可防止铁丝燃烧时的熔化物濺落,还可防止铁丝燃烧产物落入长颈漏斗的玻璃管中。图 1 中间的试剂瓶中装水,目的是观察气体排出情况,更好的掌握排气速度。图 2 中,用一漏斗,内贴用氢氧化钠湿润的滤纸,在做硫燃烧实验时,可更好的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同时,在长颈漏斗中也放入一片用氢氧化钠湿润的滤纸,吸收效果会更好。;.长颈漏斗在教材中虽然没有被列入可加热仪器,但通过实验证明, 做此实验不会损坏长颈漏斗。五、实验操作:1准备: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用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收集氧气。2实验:将套在贮气瓶上的铁丝支架取下放好,再将贮气瓶上的胶皮管一端与长颈漏斗连

20、接,然后将长颈漏斗放置在铁丝支架上(如图 1)。打开阀门,使氧气进入长颈漏斗,一小会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漏斗中是否充入氧气,若复燃则充入氧气,同时此现象也证明气体是氧气。将点燃的木炭放入长颈漏斗的氧气中,可观察到白光。用图 2 所示装置,点燃燃烧匙中的硫(用量尽可能少,能看到现象为宜,以减少空气污染)伸入长颈漏斗的氧气中,可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在空气中燃烧则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将一根火柴缠在清洁用钢丝球的丝网上,点燃插入长颈漏斗中,可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熔化物溅落,生成了黑色固体。六、实验改进意义:此实验通过改进,与原实验进行对比如下:教材中方法的弊端

21、改进方法的意义浪费氧气 。在做燃烧实验时, 由于集气瓶空间大,约 50%节约氧气 。长颈漏斗空间小,需多以上的气体没有被消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实验四少氧气就排出多少,减少了不必要瓶氧气大约需1200ml的浪费。此法需氧气不足600m l准备繁琐 。作为化学教师,一般带二至三个班,做同一准备简便 。一次准备可多次使用。实验时,由于课时安排可能不在同一天,一次制取的氧气在集气瓶中放置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来使用的话,可能不太纯净而影响效果,所以每次上课前都得制取氧气备用,准备过程较繁琐携带不便 。用集气瓶收集的氧气,由于上面盖的是玻璃携带方便 。用自制贮气瓶携带氧气,片,容易滑落,老师将实验材料

22、往教室带时,必须十分不用担心玻片滑落而使氧气逸出。小心,一不留神,玻片就会滑落,携带十分不便同时,使用自制铁丝支架,在不用时可套在贮气瓶上,一体式携带,很方便。废品利用 。自制沉浮式贮气瓶,是利用已损坏的老式贮气瓶及饮料瓶制成,做到了废品利用。;.主要参考文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1通过改进反应装置,避免了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防止了实验过程中可能改进实验发生爆炸的危险。目的2通过改进尾气处理方式,实现了尾气的完全燃烧,避免了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药品:氧化铁粉末,澄清石灰水,预先收集好的一锥形瓶一氧化碳气体实验用

23、品仪器:酒精灯,分液漏斗,玻璃棒,橡皮塞,尖嘴导管,止水夹,磁铁1用排水法收集一锥形瓶一氧化碳气体,塞上橡皮塞。2预先将氧化铁粉末调成糊状,附着在玻璃棒上晾干,将玻璃棒插在单孔橡皮实验准备塞上。3准备一大烧杯水备用。实验fe2o装置图c图11取少量氧化铁粉末于滤纸中,观察它的颜色,并检验它能否被磁铁吸引。2将附有氧化铁粉末的玻璃棒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伸入到盛有纯净一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塞紧橡皮塞,观察粉末颜色变化(如图1)。3待玻璃棒冷却后,取出玻璃棒迅速塞上带分液漏斗、尖嘴导管的橡皮塞,通过分液漏斗滴加适量澄清石灰水于锥形瓶中,关闭阀门,轻轻振荡,观察石灰水实验操作的变化(如图2)。

24、4将黑色粉末转移到滤纸上,检验它能否被磁铁吸引。5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阀门, 将尖嘴导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同时打开止水夹,点燃,观察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直至锥形瓶中充满水, 一氧化碳全部燃烧。1换橡皮塞时要迅速,以防一氧化碳泄漏或空气进入锥形瓶。实验注意2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时,要保证分液漏斗中始终有水,以防空气进入发生爆炸。事项3糊在玻璃棒上的氧化铁粉末不能太厚,便于氧化铁粉末完全反应。;.装置改进的意义.我认为现行的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第八单元课题3 关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操作比较麻烦,耗时较长。实验过程中,点燃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

25、能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实验完毕,装置中的一氧化碳无法完全燃烧掉,拆装置时,部分一氧化碳会泄露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整个实验,一氧化碳用量较大。鉴于以上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以下优点: 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节约药品。较好的控制了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实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且相对安全。通过改进有效地克服了原演示实验装置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进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改进通过改进装置和采用更简便操作,粗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使实验现象和效果更趋明显。50ml 医用玻璃注射器(一支)、烧

26、杯( 100ml 二支)、白磷、开水、冷水、镊子、滤纸、 (空易拉罐、剪刀、电烙铁、焊锡、小刀)、硫酸铜溶液操 作目的或现象防止白磷燃烧使注射器实1、 将易拉罐剪一小圆片,加工成伞面形,局部过热而破裂防止白磷燃烧后的残渣验置于注射器底部 (如图 )沾在注射器内壁,不易清准洗。备2、 将针头金属管截断,只保留约2cm 长,作为注射器密封头将针管口用焊锡密封。;.1、 用镊子取绿豆大(约0.05g)的一块白磷用滤纸吸干后放在注射器内的铝片上,装上活塞, 推到接近底部后再拉到50 ml 刻度处,安上密封针头。实 2、 向 100ml 烧杯中注入约 70ml 开水,验将注射器垂直插入开水中使白磷在水步

27、面下,待白磷着火后, 将注射器取出观骤察。3、 将注射器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推拉活塞一是检查活塞的摩擦大小,二是抽取新鲜空气。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上移动,然后向下移动。管壁上附着白色固体,活塞 前 端 最 后 停 留 在 约39.5ml 刻度处 (约 21%).装置改进的意义4、 清理仪器 (取下密封针头, 吸入硫酸铜防止燃烧后的五氧化二磷溶液反复冲洗)及白磷残渣污染环境教材上相关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操作较繁琐, 不易达到 “1/5 ”的实验效果,且不能直接观察燃烧时空气气体膨胀、冷却后的白烟是固体等现象。本人的改进方案是在他人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 (

28、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注射器内空气膨胀;冷却后气体减少约21%;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不污染环境(在密封体系中进行实验);比较安全 (实验时注射器可不固定,用手直接操作)。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实验改进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的增补一、改进实验目的:缩短实验操作的时间,增补课本中没有的实验二、实验仪器及用品:广口瓶、玻璃棒、双面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红色石蕊试纸、氢氧化钠固体、热水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四、实验操作: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ab用红色石蕊试纸包裹的 naoh1氢氧化钠的吸水性甲乙实验前先向图甲广口瓶a 中注入约 50ml的开水,振荡,将水倒出,并用橡皮塞

29、塞紧。广口瓶b不做任何处理。取两个带玻棒的橡皮塞,在玻棒的一端贴上双面胶。取两条红色石蕊试纸分别固定在玻棒上,再取固体氢氧化钠固定在玻棒上,并让其紧贴试纸。迅速将两塞子塞入图甲的广口瓶中,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收集一塑料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向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振荡塑料瓶,观察现象。五、装置改进的意义:1缩短实验时间,使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只在十几秒中就可以看到明显现象。2补充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可以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改进实验一、改进实验目的: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学习的第一

30、种物质, 在这一节中, 我们将沿着前人的足迹, 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氧气的发现在化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事实,大胆质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能摆脱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得出正确结论。所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严谨、求实、科学的探究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中采用的是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在平时教学实验中水面往往上升不到1/5,排除装置的气密性等因素外,我认为还存在以下不足:1、材料选择红磷不好。教材中采用的是点燃红磷的方法检测,而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红磷燃烧熄灭是因为氧气的浓度降到不能再支持红磷燃烧,资料

31、表明:尚剩余 25%左右氧气还在容器中。这在教材中也有体现:教材第 27 页讨论题提出 “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可见红磷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2、装置中导管处空气对实验会造成影响,有时教师为了追求实验的准确性,事先将导管处装满水,但显然操作起来麻烦。3、原装置采用酒精灯点燃红磷的方式,一来耗时,二来在把燃烧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会有一部分热空气外逸,这样就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也违背了科学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4、逸出的白烟对空气和学生也会造成污染和危害。二、实验仪器及用品:白磷,20200mm 的 u 型管, 橡皮塞,铜丝,废弃

32、的电炉丝,废旧充电手电筒的电池或其它低压电源,250ml 烧杯, cuso4 溶液,铁架台。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如右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采用 u 型管设计,避免了导管部分对实验的影响;同时,液面升降自如,更能增强视觉冲击力。2、向 u 型管内注入cuso4 溶液,两管之间形成明显的水柱,;.且液面不会下降,即可轻松完成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3、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根铜丝,把末端弯成钩状;将电炉丝绕成网状,绕在铜丝钩上,夹紧。外面的铜丝用导线与电源相连,形成闭合的电路,采取内置电点火的方式点燃白磷。四、实验操作1、连接装置,注入cuso4 溶液,检查装置气密性。2、取下橡皮塞,将适量的

33、白磷用滤纸吸干水后放入电炉丝网中,组装好仪器。在现有液面位置做好标记,并将以上部分五等分。3、按下电源开关,观察现象。我们可观察到白磷很快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热空气会先使液面下降,很快,随着装置的自然冷却,液面迅速上升。最终,液面上升体积约占标记以上体积的1/5。同时剩余的有毒的白磷蒸气会被cuso4 溶液吸收而生成黑色固体。五、实验改进的意义1、用着火点低的白磷代替红磷,同时利用白磷的缓慢氧化,更有利于氧气的消耗,使实验更加真实和科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2、采用 u 型管设计,优势有三:避免了导管部分对实验的影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4、轻松自如,方便快捷。装置自然冷却速度快,液面升降快速,现象明显。3、采用内置电点火方式,白磷燃烧的整个过程都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杜绝了热空气外逸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逸出的白烟造成污染和伤害。4、无污染,整个实验过程很好地避免了点燃红磷时白烟扩散的情况,同时用cuso4 溶液既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更吸收了有毒的白磷蒸气,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环保理念。5、操作简单,每次实验只需2-3 分钟。一、改进实验名称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粉尘爆炸实验二、改进实验目的1、增强实验现象的可视性2、提高实验的操作性能三、实验仪器及用品透明塑料壶、胶皮管、带盖小塑料瓶、蜡烛、面粉、火柴、剪刀、螺丝刀、便携式气筒或气囊等四

35、、实验装置说明装置图示;.实验装置的制作:1、将透明塑料壶从上部第一个凹陷处从中剪开,去掉上部向内扣的那部分边缘,使之上下好合好分且紧密,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2、在塑料瓶盖上打一些筛状小孔,以使面粉从小孔中均匀喷出;再将带盖小塑料瓶靠底部侧面用螺丝刀打一小孔,以将塑料瓶固定在塑料壶内壁上。3、在塑料壶底侧打孔后将塑料瓶固定,并用胶皮管将塑料瓶与打气筒相连。五、实验操作1、取适量的面粉于塑料瓶中,旋紧瓶盖;2、将一小段蜡烛固定在壶底后点燃;3、盖好透明塑料壶上部分,用打气筒或气囊快速鼓气。六、装置改进的意义装置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趣味性;实验现象更为明显, 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

36、 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引起爆炸,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操作简便、安全,可让学生参与,连接好装置后可连续多次演示。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 文庆城 曾澄福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52. 孟令宝 杨明生 .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5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生用书 化学 九年级上册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增补实验一、改进实验目的: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p56 碱的化学性质中,因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

37、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不明显,教材没有设计实验证明二者真的能发生化学反应,学生在学习这一类反应时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设计了三个趣味小实验形象直观地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二、实验仪器及药品:集气瓶若干个、玻璃片若干、锥形瓶、烧杯、烧瓶、量筒、各类导管、橡皮塞、注射器、铁架台、止水夹、气球、熟鸡蛋、大理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水、红墨水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方案一: 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 气体,将注射器(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打开止水夹,可看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方案二: 如下图所示,(可以把烧杯换成量筒)在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分别加入20ml 水和 20ml 氢氧化钠溶液,轻轻摇晃两瓶,同时打开两止水夹,可看到左图中水迅速进入锥形瓶中,而右图中的水只是缓缓上升, 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便停止了。 从而证明氢氧化钠消耗的二氧化碳比水消耗的二氧化碳要多得多。方案三: 如下图所示,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中,振荡,气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