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1页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2页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3页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4页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命题人:黄建斌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 入户()2欣然 起行()3 念无与乐者()4盖竹柏影也()5水中藻荇 交横 ()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相与 步于 中庭()()() 8、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 耳()()()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划分朗读停顿:( 1)念无 与 为 乐 者。( 2)但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3)遂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4)庭下 如 积 水

2、 空 明。( 5)水中 藻 荇 交 横。( 6)盖竹 柏 影 也。四、课文内容理解。1. 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 记事,交代了 _ ;第二层, 写景,写了 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_ 。2. 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3. 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答:4. “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答: _5. 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符, 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 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_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第 1 页共 6 页答:7. 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答:8.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 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 (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答: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4、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9.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 分)、相与步于中庭:、高处不胜寒:、盖竹柏影也:10. 把甲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用4 个字概括其主要内容。(3 分)( 1)写景句子:( 2)主要内容:11. 甲文中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创设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宛似仙境, 乙文中也有相似意境的语句是:。( 2 分)12. 甲文中的第句抒写了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二字。( 2 分)13. 甲文中作者感叹

5、“闲人”之少,实际上表达了对之人的不满。( 2 分)14. 甲、乙两文的作者均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人名),号。( 2 分)六、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3 题。( 10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 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6、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 山阴: 今浙江绍兴。 眠觉: 睡醒左思招隐诗 ,表现隐居的乐趣。 戴安道:戴逵,字安道。剡( shn):县名,今浙江嵊县。就:拜访、访问。经宿:一整夜。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 分 )( 1)欣然 起行()( 2)念无与乐者()( 3)因起彷徨()( 4)人问其 故()第 2 页共 6 页11、 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 2 分 )12、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1分 )13、 两段文字都

7、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3 分 )七、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 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

8、人者耳。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潭中鱼 可百许头怀民亦未 寝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其岸势犬牙差互:念无与为乐者: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甲文是乙文是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八、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 12 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9、。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 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第 3 页共 6 页10.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10、柏影也。译文:12. 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13填空。 (8 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 ”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4 分 )(2)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

11、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 3)甲文写景的名句是“ _ ”。乙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 ”和 “ _ ”。( 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 甲文描绘了“ _ 之美”,乙文描写了“ _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作者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的语句中;乙文表达了作者_ 的思想感情。九、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甲】 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12、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7解释加点的词。(4 分)陶后鲜有闻鲜:濯清涟而不妖濯:亭亭净植植:相与步于庭中步:8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第 4 页共 6 页 文:9甲文运用了的表

13、 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 身自好的生活 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 了心情。( 4 分)答案:三、 ( 1)念无与 者(2)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 3)遂至承天寺 民(4)庭下如 水空明(5)水中藻荇交横(6)盖竹柏影也四、 1. 月散步的 、地点、原因;月下庭中景物; 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2. “庭下如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 水空明”四个字,来比 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人以一池春水的静 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 月下美 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 曳的 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 , 而愈 其静。3. “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 尾的“ 人”是点睛之笔,以 人

14、的不“ ”反 “吾两人”的“ ”。“念无与 者”:可 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 ”。4. 作者要 的 个人,面 如此月夜,不会蒙 大睡,肯定也在 月,但在何 月呢?因此要“ ”,其次,“ ”字有一种急欲找到 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 月的急切心情。5. 月光 非夜夜明, 竹柏亦非 有, 但大自然的美景却 能 , 可 。 只要心胸开 ,淡泊名利,无 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 趣。6. 透露出作者在 中感慨深微而又随 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7. “ ”字是本文的文眼,“ 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人含 是:反映作者身 官的 ;表达了作者安 自适的心境;慨 世人忙

15、于名利而无 及良辰美景。8.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 民可以同 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 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 密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9.b五、 9、共同,一起能承受原来是10、庭下如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月色或月下美景1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12、第句“ 人”13、追名逐利, 炎附 ,奔走 的“不 ”之人14、 坡或 坡居士六、 10( 1)愉快地,高 地(2)想,思考( 3)于是( 4)原因 11月色洒 庭院,如同 水充 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 ,原来是竹子、柏 的影子。12明月几 有,;月有阴晴 缺,;

16、朱 ,低 ,照无眠;千里共 娟。/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13两段文字都表 了他 那 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 段文字 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 者,最 找到了;b 段文字注重找的 程,是想念好友,最 没找到。七、 7 (2分 )x ; su 8大 ;睡 、眠、卧9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 (犬牙)那 相互交 (参差不 )想到(考 )没有可以交 取 的人10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幽邃。(答“心 之”也可);(何夜无月 ?何 无竹柏 ?)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示例: 此句用比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 (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 “月 ”字,却无 不

17、皎 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 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 的手法”和“月光的皎 ”即可得分)八、 9. 消散(或“消歇”“散去”) 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10. b11.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 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 水中藻、荇交 ,原来是竹子和柏 的影子。 (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盖”是 ,可 “原来是”,也可以不 出,直接翻 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 分,每 一小 1 分 )12. 描写 (答“抒情”也可)(1 分,每 一 0.5分) 仙 (1 分,每 一 0.5分 )8 分13(1) 猿 乱 沉 庭下如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 山川月色 ( 月夜 ) 自然,沉醉山水( 意思 即可 )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第 5 页共 6 页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