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_第1页
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_第2页
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_第3页
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_第4页
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泄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感染性腹泻或其他腹泻。【临床表现】1.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2. 或伴有恶心、呕吐、纳差、腹痛、发热、口渴、小便少等症。3. 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出现气阴两伤或阴竭阳脱的表现,如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护理评估】1. 喂养史、卫生习惯。2. 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4. 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

2、虚证。【一般护理】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 病室管理:病室要清洁通风,排泄物及时妥善处理。3. 皮肤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防止臀红,擦干后涂以植物油,保护皮肤。一旦发现肛门周围红肿湿疹,可用10%黄连水冲洗局部,擦干后用红外线照射15分钟,再涂以黄连油膏。4.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疮的发生,可用银花甘草漱口液,每日三次。5. 消毒隔离:患儿的饮食用具要定期消毒,污染尿布用清水洗净后再用开水浸泡,并暴晒;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6.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2

3、)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7.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8. 饮食护理: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9. 情志护理,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辨证施护】1.湿热泄泻症 下利垢浊,稠粘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指纹紫。(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

4、蔬菜水果。(2)可用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各15g煎水代茶饮。(3)兼发热、口渴欲饮者,可予绿茶、白糖、细盐适量泡水频饮。(4)臀部及肛周皮肤发红灼痛者,可用黄柏10g煎水外洗后,涂上青黛膏或氧化锌鱼肝油。(5)推拿疗法: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三里,摩腹,揉脐,揉天枢等,每日1次。2. 风寒泄泻症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或脉滑有力,或指纹淡红。(1)病室应避风,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2)兼有恶寒发热者,可艾灸神阙穴,每次1015分钟;也可用暖脐膏加丁香、胡椒粉各0.5g敷于脐部,或用食

5、盐60g,生姜、大葱各9g炒热,布包后熨肚脐,可散寒止痛。(3)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3. 伤食泄泻症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或指纹滞。(1)宜控制饮食,待各种胃肠道症状缓解后再进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忌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可用炒焦米煮稀粥服食,必要时禁食。(2)伤于肉类者煎服山楂15g;伤以面类者煎服炒莱菔子10g,炒麦芽15g;伤于谷类者煎服鸡内金、炒神曲、炒谷麦芽各10g。(3)出现腹胀时,可做腹部按摩,或艾灸神阙,用新斯的明注射足三里。(4)推拿疗法:补脾经,

6、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顺运八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4. 寒湿泄泻症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腹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脉濡,指纹淡。(1)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2)中药宜热服。(3)推拿疗法: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5. 脾虚泄泻症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溏,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或指纹淡。(1)注意腹部保暖。(

7、2)可用丁香粉0.5g、肉桂1g加入小膏药中,制成膏剂,贴于脐部。(3)可食山药粥或健脾八珍糕等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4)推拿疗法: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或揉腹: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逆时针方向揉2分钟;揉气海: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揉百会:顺时针方向点揉2分钟;揉龟尾:揉250300次。或捏脊叩督法:从长强穴上2cm至大椎穴反复捏提36遍,从大椎穴向下到腰俞沿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穴叩击35遍,频率为160180次分。(5)中药宜热服。6. 脾肾阳虚泄泻症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指纹色淡。(1)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2)采用三字经流派推拿法,揉二马、揉外劳宫、清补脾、平肝等。手法频率约150-200次/分,每日操作1次。(3)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健康宣教】1.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使脾旺而不受邪。2. 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有节,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教育患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