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课时,大连市一二五中学 高丽娟,资料1:作家,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7年秋,丁肇中访华期间向邓小平建议中国科学院派遣物理学家参加他的实验小组工作,已有上百人去到他的身边。他说:“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都靠年轻人。”,资料2:议论文,本文的文体是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事实和道理,事实论据首先分析作者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论点逻辑上是否一致;道理论据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从中联系

2、相应事实,以此检验道理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资料3:四书,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篇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从明代开始,规定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必读书。,资料4:“格物”和“致知”,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资料5: 字音,儒家(r) 袖手旁观(xi) 不知所措(cu) 彷徨(hung),活动一:,默读文章,提炼信息,活动一:默读文章,提炼信息,(1)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 (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3)传统的中国

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 (4)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5)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活动二:,析读课文,品味妙处,活动二:析读课文,品味妙处,话题一:文章标题好在哪里? 学生读标题- 读这个标题时,什么地方需要停顿?哪个词语要重读一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处理? 是否可以把标题直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活动二:析读课文,品味妙处,话题二:文章结构好在哪里? 整体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开篇提出论题,围绕论题进行论述。首先指出传统教育弊病。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重要性。接着指出王阳明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

4、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活动二:析读课文,品味妙处,话题二:文章结构好在哪里? 巧用过渡句。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时至今天,阳明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活动三:,结合实际,思谈格物致知,活动三:结合实际,思谈格物致知,作者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为什么“研究人文科学”“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活动三:结合实际,思谈格物致知,教师示范 人文科学思想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 个人行动不是盲目的行动,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