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考试相关材料_第1页
中级考试相关材料_第2页
中级考试相关材料_第3页
中级考试相关材料_第4页
中级考试相关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固体废弃物:1. 定义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固废具有时间和空间相对性,此“废”未必彼“废”。2. 分类化学性质分:有机固废和无机固废污染性质分:一般固废、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固废危险固体废物:1) 定义它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2) 危险特性有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独特性质,对环境和人体会带来危害。3. 固体废弃物危害1) 污染途径固

2、体废弃物污染与废水、废弃和噪声污染不同,其呆滞性大、扩散性小,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水、气和土壤等环境介质进行。2) 危害A 对土壤环境的危害B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C 对水环境的影响4. 固体废弃物管理1) 相关法规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 “三化”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全过程管理原则:由于固体废弃物本身往往是污染的“源头”,故需对其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解决固体废物产生的基本对策

3、是: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3C”原则。减少生产(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分5个阶段进行控制:清洁生产系统内的回收利用系统外的回收利用无害化、稳定化处理进行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置5. 固体废弃物处理1) 预处理收集、压实、破碎(干式,湿式,半湿式)、分选(人工分选,机械分选(筛选、重力分选、光电分选、磁力分选、静电分选和摩擦分选与弹跳分选)、噪声1. 噪声特点1) 它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2) 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污染;3) 噪声没有残余污染物,噪声不会积累;4) 噪声

4、一般不会直接致病或致命,它的危害是慢性的或间接的。2. 噪声的危害1) 损伤听力2) 诱发各种疾病3) 干扰人的生活4) 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劳动生产效率5) 对其他生物,设备和建筑物都有影响3. 噪声的种类1) 感觉公害分过响声妨碍声不愉快声无影响声2) 声源分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3) 发生机理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和电磁噪声4. 噪声的控制噪声源、噪声的传播途径、接受者是发生噪声污染的三个要素。噪声源:1) 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新材料;2) 改进机器设备的结构,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3) 对工作机构从原理上进行更新4) 改进生产工艺操作方法噪声的传播途径:1) 闹静分开2)

5、 地形和声源的指向性3) 利用绿化带4) 采用声学控制手段(吸声、隔声、减振和消声等)接收点:耳塞、耳罩、放声棉和防声头盔等5.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二、声功率、声强和声压(一)声功率(W)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二)声强(I)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s2。(三)声压(P)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声波是空气分子有指向、有节律的运动。声压单位为P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压缩和稀疏交替变化,所以压力增值是正负交替的。但通常讲的声压是取均方根值

6、,叫有效声压,故实际上总是正值,对于球面波和平面波,声压与声强的关系是:式中:空气密度,如以标准大气压与20时的空气密度和声速代入,得到c=408国际单位值,也叫瑞利。称为空气对声波的特性阻抗。三、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性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

7、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二)声功率级 式中:Lw声功率级(dB);W声功率(W);W0基准声功率,为10-12W。(三)声强级 式中:LI声强级(dB);I声强(W/m2;I0基准声强,为10-12/m2。(四)声压级式中:LP声压级(dB);P声压(Pa);P0基准声压,为210-5Pa,该值是对1000Hz声音人耳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四、噪声的叠加和相减(一)噪声的叠加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

8、声功率W总=W1+W2。而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I总=I1+I2。但声压不能直接相加。故总声压级:也就是说,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其合成的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3dB。当声压级不相等时,按上式计算较麻烦。可以由图可知,两个噪声相加,总声压级不会比其中任一个大3分贝以上;而两个声压级相差10分贝以上时,叠加增量可忽略不计。掌握了两个声源的叠加,就可以推广到多声源的叠加,只需逐次两两叠加即可,而与叠加次序无关。例如,有八个声源作用于一点,声压级分别为 70、75、82、90、93、95、100dB,它们合成的总声压级可以任意次序查图71的曲线两两叠加

9、而得。任选两种叠加次序如下:应该指出,根据波的叠加原理,若是两个相同频率的单频声源叠加,会产生干涉现象,即需考虑叠加点各自的相位,不过这种情况在环境噪声中几乎不会遇到。(二)噪声的相减噪声测量中经常碰到如何扣除背景噪声问题,这就是噪声相减的问题。通常是指噪声源的声级比背景噪声高,但由于后者的存在使测量读数增高,需要减去背景噪声。图72为背景噪声修正曲线,使用方法见下例。例为测定某车间中一台机器的噪声大小,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104dB,当机器停止工作,测得背景噪声为100dB,求该机器噪声的实际大小。解:由题可知104dB是指机器噪声和背景噪声之和(LP),而背景噪声7.1.5 .4 响度和响

10、度级 ( 1 ) 响度( N )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 ( 如声压级 ) ,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 响度的单位为 宋 ,1 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 40dB, 频率为 1000Hz, 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 1 宋的声音大 n 倍,即该声音的响度为 n 宋。 ( 2 ) 响度级 (LN) 响度级是建立在两个声音主观比较的基础上,选择 1000Hz 的纯音作基准音,若某一噪声听起来与该纯音一样响,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在数值上就等于这个纯音的声压级( dB )。 响度级用 LN 表示,单位是 方 。 如果某噪声听起来与声压级为

11、 80dB ,频率为 1000Hz 的纯音一样响,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就是 80 方。 ( 3 )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 根据大量的实验得到,响度级每改变 10 方,响度加倍或减半。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列数学式表示: N = 2(L N -40)/10 或 L N = 40+33lgN 注意,响度级的合成不能直接相加,而响度可以相加。应先将各响度级换算成响度进行合成,然后再换算成响度级。 7.1.5 .5 计权声级 为了能用仪器直接反映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的评价量,有关人员在噪声测量仪器 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已不再是客观物理量的声压级,而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

12、,简称声级。通用的有 A 、 B 、 C 和 D 计权声级。 A 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 55dB 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B 计权声级是模拟 55dB 到 85dB 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C 计权声级是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D 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 7.1.5 .6 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一) 等效连续声级 A 计权声级能够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因此对一个连续的稳态噪声,它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但对一个起伏的或不连续的噪声, A 计权声级就显得不合适了。例如,交通噪声随车流量和种类而变化;又如,一台机器工作

13、时其声级是稳定的,但由于它是间歇地工作,与另一台声级相同但连续工作的机器对人的影响就不一样。因此提出了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即 等效连续声级,符号 “Leq” 或 “LAeq.T” 。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 A 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7.1.5 .6 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例如,有两台声级为 85dB 的机器,第一台连续工作 8 小时,第二台间歇工作,其有效工作时间之和为 4 小时。显然作用于操作工人的平均能量是前者比后者大一倍,即大 3dB 。因此,等效连续声级反映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下,人实际所接受的噪声能量

14、的大小,它是一个用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LAeq.T =10lg1/T T0100.1LPAdt 式中: LPA 某时刻 t 的瞬时 A 声级( dB ); T 规定的测量时间( s )。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Aeq.T L50+d2/60, d = L10 - L90 其中 L10 , L50 , L90 为累积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L10 测量时间内, 10% 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 测量时间内, 50% 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 测量时间内, 90% 的时间超过

15、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累积百分声级 L10 、 L50 、和 L90 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在正态概率纸上画出累积分布曲线,然后从图中求得;另一种简便方法是将测定的一组数据(例如 100 个),从大 到小排列,第 10 个数据即为 L10 ,第 50 个数据即为 L50 ,第 90 个数据即为 L90 。 (二) 噪声污染级 许多非稳态噪声的实践表明,涨落的噪声所引起人的烦恼程度比等能量的稳态噪声要大,并且与噪声暴露的变化率和平均强度有关。经实验证明,在等效连续声级的基础上加上一项表示噪声变化幅度的量,更能反映实际污染程度。用这种噪声污染级评价航空或道路的交通噪声比较恰当。故噪声污

16、染级( LNP )公式为: LNP = Leq + K 式中: K 常数,对交通和飞机噪声取 2.56 ; 测定过程中瞬时声级的标准偏差。 7.1.5 .6 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三)昼夜等效声级 也称日夜平均声级,符号 “Ldn” 。用来表达社会噪声昼夜间的变化情况,表达式为: Ldn = 10lg16 100.1Ld + 8 100.1(Ln+10)/24 式中: Ld 白天的等效声级,时间从 6 00 22 00 ,共 16 个小时; Ln 夜间的等效声级,时间从 22 00 第二天的 6 00 ,共 8 个小时。 为表明夜间噪声对人的烦扰更大,故计算夜间等效声级这一

17、项时应加上 10dB 的计权。 大气1. 大气组成和结构0-10km,10-12km2. 大气污染概念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3. 大气污染的特点大气污染的特点:局部、区域性、全球性4.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

18、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 交通运输 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大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悬浮颗粒物:同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的协同影响,削弱了日光的照射和能见度,使空中多云、多雾、浑浊。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施工。飘尘:飘尘随呼吸进入人体,均有一半可附着在肺壁上

19、,是构成或加重人类呼吸疾病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施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人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会出现倦怠、乏力、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味觉障碍、感冒不易康复等症状;二氧化硫形成酸雾或酸雨还会腐蚀金属、器材,沉降到地面会破坏土壤和水质。其主要来源为燃煤、工业。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的300倍,形成氮氧血红蛋白,削弱血红蛋白向人体各组织输送氧的能力,神经中枢受损最大。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汽车尾气。碳氢化物:碳氢化物中包含多种烃类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有些化合物会直接刺激入的眼、鼻粘膜,使其功能减弱,更重要的是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对人及生物有严重危害的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中的一氧化氮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一氧化碳还强。通过呼吸道及肺进入血液,使其失去输氧能力,产生与一氧化碳相同的严重后果。氮氧化物侵入肺脏深处的肺毛细血管,引起肺水肿等。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汽车尾气。碳烟:除浓度外,粒子的直径及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5微米以下的粒子可以进入呼吸道,3微米以下的粒子可沉积在肺细胞内,引发肺病。其主要来源为柴油车尾气。5. 大气污染物扩散与气象因素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湍流的混合作用下逐渐分散稀释的现象。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