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2 岳麓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2 岳麓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2 岳麓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2 岳麓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2 岳麓版必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2 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第4课 宋明理学新授蔡新国高二级部高二级部学习目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宋明理学教学过程(一)问题检测: 1简析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2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分析“罢黠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二)导入新课: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宗教的兴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三)自学指导: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的危机为什么在汉代确立正统地

2、位的儒家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出现了严重危机?2三教合一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 )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 )各个领域。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为了( ),回应社会上( )、( )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弘扬( )、( )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 )、( )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一)含义:宋代,新兴的儒学逐渐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 )”或“( )”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二)派别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2)主要思想:A、“理”:把和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

3、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证和的合理性。B、 “格物致知”:即C、“存天理,灭人欲”教学设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发展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地位。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明朝。(2)主要主张陆九渊的心学理论A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理”就是内在的“”,提出了“”的观点,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B求“理”的方法“发明本心”陆九渊认为,“理”不用学习也能体会,提出“”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王守仁的心学理论A背景:明中期,程朱

4、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B核心:“致良知”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就能成为圣贤。意义:这就强调了作用,激励人们。三、理学的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消极:宋明理学强调和的永恒性,用以维系,压抑、扼杀人们的。积极:理学重视,注重、,讲求、强调人的,又凸显了。(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

5、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请回答:(1)上述两材料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否根本对立?为什么?(3)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学生总结 合作探究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1)不同点:项目理学心学世界本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实现的途径(2)相同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场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

6、了积极作用。(五)当堂检测:( )1、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A仍占绝对统治地位 B 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C 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 D 完全丧失了儒家思想的本色( )2、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 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 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 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D 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 )3、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 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 D 唯物思想( )4、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A 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 B 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 认识道德价

7、值的内涵 D 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 )5、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 A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 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 )6、下列说法不符合程朱理学的一句是:A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B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C “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D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7、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是:A

8、“心即理也”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致良知” D “理”是世界的本源( )8、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B C D ( )9、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 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 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而形成的 D 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10、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

9、起到的作用表现为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A B C D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材料二 “今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材料四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请回

10、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并指出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礼”的实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对儒学有何发展?他又是如何使其思想得到发展的?(3)材料三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材料四中朱熹提出该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明末李贽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请问他与材料四中朱熹的观点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根本原因是( ) A 二者阶级立场不同 B 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C 接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 D 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参考答案:15 BCBBD 610 CCADA11、(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礼”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2)他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思想。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用,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随着儒、佛、道的相互影响和发展,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历史潮流。儒学吸收佛、道中的有益内容,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 (4)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5)B合作探究1:(1)材料已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二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2)否。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