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 岳麓版_第1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 岳麓版_第2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 岳麓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4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课标)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经”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来源于远早于孔子的久远历史传统,故c项符合题意。“五经”中尚书的出现远早于论语,a项错误;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

2、;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秦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2.(2019湖南邵阳调研)论语曰:子钓而不纲。(孔子主张捕鱼用钓竿而不用渔网)下列言论所蕴含的思想与“钓而不纲”相符的是()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c.治民无常,唯治为法d.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答案b材料中“钓而不纲”体现的是尊重自然、注重可持续发展。a项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节用”与“使民以时”体现了节省民力、顺应农时,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故b项正确;c项体现了法治的理念,故c项错误;d项体现的是君臣关系,故d项错误。3.(2018山东潍坊一模)据钱穆考证,

3、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唯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从材料信息可知,雅言是正言,即官方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操鲁语,但在诵读诗书和执礼时,必使用周的官方语言。这表明孔子对周天下一家的认同,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其他诸侯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也可以通过其他地方语言传播,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故c项与史实不符。4.(2019湖北武汉部分市级示范学校联考)“不上贤(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

4、心不乱。”材料主张()a.统治者应推行德政b.治国者要崇尚贤能c.统治者行清简政治d.治国者须厉行法治答案c“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体现的是道家的“无为”思想,c项正确。统治者应推行德政是儒家思想,治国者要崇尚贤能是墨家思想,治国者须厉行法治是法家思想,a、b、d三项错误。5.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材料中“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的是个人品德,故a项正确;孟

5、子的儒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性格”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完善个人品德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涵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反抗专制暴政与其不符,故d项错误。6.(2019江西上饶联考)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答案b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学说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都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6、故选b项。道家主张无为,反对改革,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集权统治,并非追求平等、和谐,故c、d两项错误。7.(2019河南洛阳联考)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a.违背宗法等级观念b.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宣扬积极救世情怀d.过于追求实用功利答案a墨子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与孟子强调的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冲突,a项正确;孟子也有济世情怀和民本思想,b、c两项错误;“兼爱”并未反映出追求实用功利,d项错误。8.(2018河南安阳一调)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

7、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经学习考核,太学弟子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任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答案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西汉太学数量的猛增反映了学校教育独尊儒术的特点,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儒学正统地位即得以确立,与题干中“至西汉末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而不是培养实用人才,故c项错误。9.(2018山东枣庄期末)“天地之物有不常之

8、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a.维护了君主统治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d.完善了监察制度答案a材料“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王国问题和监察制度,故b、d两项排除。汉代的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的儒家思想,故c项说法错误。10.(2018四川南充二模)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

9、理道德的人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这说明()a.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b.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c.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d.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答案c汉元帝时期,儒家思想盛行,使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11.(2018湖南怀化期末)河南大学李振宏用数据库方法对西汉、东汉时期各10部名著的关键词出现次数进行了数据分析(如下表,单位:次)。由此可知两汉强调()时期著作仁义礼信法诚忠孝西汉史记春秋繁露等10部9701790161212731282359574918东汉汉书论衡等10部8221720

10、2052154019225396431679a.礼乐文明b.以法治国c.以孝治国d.外儒内法答案d据材料“仁”“义”“礼”“信”“法”“孝”等可知两汉强调礼法并重、外儒内法,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仅涉及礼,还涉及法,故a项错误;以法治国未能体现出儒家仁、义、礼等思想,故b项错误;以孝治国未能体现出法家的法治思想,故c项错误。12.(2018河北石家庄摸底)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祖)父母,皆勿坐(论罪)。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a.人情大于法治b.以礼入法,体现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

11、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答案b据材料可知,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若死罪则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这体现了以礼入法的观念,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江西新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

12、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理学统治了一千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以理学的眼光看待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这店里的东西恐怕很难有哪一件是真正属于孔子的,“孔家店”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家店”实际上是理学店。刘孟骧中国儒学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对此进行简要评述。(13分)答案(1)

13、特点: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成因: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之中;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为迎合汉武帝大一统,提升君主地位。(2)相同之处:促使儒学地位发生巨变;社会对儒学的看法发生逆转。评价:儒学地位的变化,既能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生命力,也能说明其糟粕部分阻碍了社会进步;儒学对社会的影响,需结合不同时代的国情来进行辩证分析。(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4.(2018广东肇庆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家伦理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涵的复杂体系。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二者由于异质相互冲突,这在价

14、值观念、精神倾向、理性方式、约束机制上都是如此。另一方面,二者又存在着一些同构契合的因素。儒家的互助交往思想、规范有序意识、自强自律精神、诚信为本原则等,可以通容于市场法则之中,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儒家伦理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市场价值形成一种异质互补关系,如义与利、和与争、群与己、人与物等,这对促进市场经济以至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同样不可忽视。现代经济建设的基本运行模式是市场经济。儒家伦理在我国传统文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两者的冲突和契合面,以及如何对待它们的关系,寻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最佳结合点,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

15、题。唐凯麟冲突、契合、互补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一: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根本对立的。(1)传统儒学强调“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不利于重视牟利的商业活动。(2)儒家强调社会等级秩序,不利于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商品交换活动。(3)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限制了人们追求、积累财富的意愿。(4)儒学重视德治,轻视法治,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5)儒家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轻视工艺制造和逻辑演绎,不利于工业发展和商业意识。(6)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重农抑商”,抑制商业的发展。示例二: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相契合的。(1)儒家的互助交往思想、规范有序意识、自强自律精神、诚信为本原则等,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