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ppt_第1页
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ppt_第2页
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ppt_第3页
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ppt_第4页
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 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一失足成千古恨!,学习目标,理解配送中心选址因素和原则,熟悉优缺点比较法、德尔菲法,掌握重心法选址的方法并能够运用。 了解配送中心设施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理解配送中心设施规划的程序框架,熟悉EIQ分析方法,掌握基于SLP的配送中心设施规划方法。 掌握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引 导 案 例,医药配送中心的选址,格林公司是一家从建国初期就发展起来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为众多知名的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包括仓储、配送及分销在内的各种物流服务,其客户关系覆盖到各大医院、连锁药店以及全国29个省市的药品批发企业。 格林公司北京分公司覆盖的地区主要包括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为主的华

2、北区,设有华北区的中央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以及二级、三级城市的自营药店,通过自有车队或协议车队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今年物流运作还是比较成功的。 然而自2002年以来格林公司发展迅速,物流配送网络随之出现问题: 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 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 配送中心运作效率比较低 配送中心功能单一,思考题: 你认为在格林公司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那种因素最重要?为什么?,2.1 配送中心选址 2.1.1 选址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运输 (2)产业布局 (3)货物流向,(4)人力资源。 不但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白领”人才,还 需要很多能熟练操作的“蓝领”人才。 (5)城市规划和发展。

3、 选址不但要符合城市规划,而且要考虑城市扩张的速度和方向。 (6)政策法规。 包括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土地政策、优惠措施(如用地、税收)等。 (7)社会影响。,2.自然环境因素 (1)用地。 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配送中心的位置、面积、地价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2)地质条件。 地形、水位、土壤承载力等。 (3)气候条件。 周边不应有产生腐蚀性气体、粉尘和辐射热的工厂,至少应处于这些企业的上风方向。,2.1.2 选址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实际上是一个多种因素平衡和协调的过程,要选出投资省、占地少、建设快、运营费用低、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方案。 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4、。 3.经济性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1.3 选址方法: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1.定性分析法 (1)优缺点比较法 具体做法:罗列出各选址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评分,对每个方案的各项得分加总,得分最多的方案为最优方案。,(2)德尔菲(Delphi)法 1)组成专家小组。 2)向所有专家提出配送中心选址的相关问题及要求,并附上各选址方案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让专家提交所需材料清单。 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意见。 4)将专家的意见汇总,进行分析和处理。 5)将分析结果再反馈给各专家,专家根据反馈材料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这一过程一般要进行三到四次。 6)

5、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确定选址方案。,2.定量分析法 (1)重心法 重心法的基本思想是所选配送中心地址到各个配送网点(或客户)的运输费用最小,并假设到各网点的配送费率是相同的。 重心法是一种模拟方法,它将物流配送网络中的需求点和资源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各处的需求量和资源量分别看成是聚积在一点的物体的重量。,图21 重心法示意图,假设有n个配送网点,需要建立一个配送中心。各配送网点(或客户)在平面坐标中的坐标是已知的,为(xi、yi)(i=1,2,3, n),如下图所示。则该配送中心坐标位置(xo、yo)可以用重心法公式求得:,x1Q1+ x2Q2 + + xnQn,Q1+ Q2

6、+ + Qn,Y1Q1+ Y2Q2 + + YnQn,Q1+ Q2 + + Qn,公式中,Qi表示配送中心向第i个配送网点的年配送物流量。,实用例题,例:某连锁超市拟建立一个配送中心来负责其属下5个连锁店的物流配送,这5个连锁店的地理坐标和每年的物流运输量已知,详见表,假设单位运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相同,试用重心法确定拟确定拟见配送中心的坐标位置。,实用例题,表:五个连锁店的地理坐标和年物流运输量,连锁店1,连锁店2,连锁店3,连锁店4,连锁店5,x1,x2,x3,x4,x5,Y1,Y3,Y2,Y5,Y4,连锁店的地理坐标,年物流需求量,2 6 5 10 3 15 16 8 10 16,150

7、,200,220,300,180,实用例题-解题答案,解:依题意,将各个连锁店的位置坐标代入公式,皆可得到拟建物流配送中心的位置坐标:,x1Q1+ x2Q2 + + xnQn,Q1+ Q2 + + Qn,Y1Q1+ Y2Q2 + + YnQn,Q1+ Q2 + + Qn,XO,YO,2150+ 5200 +10180,150+ 200 + + 180,6150+ 10200 +16180,150+ 200 + + 180,8.15,10.93,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修正!,实用模拟方法:,在平板上放一副缩尺地图,画出各个地 点,并穿孔。 用若干细绳,分别拴上一个小锤。 各细绳末端集中打结,做记号。

8、 用手掌把绳结托起,自由落体。 反复试验,学定平衡点。,(2)多元配送中心选址方法 图22 多个配送中心时的物流网络图,2.2 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1. 辐射型(轴心辐射型),配送中心,用户,用户,用户,用户,用户,用户,配送中心附近是用户相对集中的经济区域 配送中心靠近主要运输干线,适用范围:,2. 扇形辐射型,配送中心,用户,用户,用户,3. 双向辐射型,配送中心,用户,用户,用户,用户,用户,用户,2.3配送中心设施规划 2.3.1 设施规划的总的目标:使整个配送中心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合理、经济、有效的配置和安排。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

9、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4)缩短库存周期,加速商品流动; (5)力求投资最低,降低投资负担;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工作环境,应遵循如下原则: (1)整体最优原则。 (2)流动原则。 (3)空间利用原则。 (4)最短距离原则。 (5)柔性原则。 (6)递进完善原则。 (7)以人为本原则。,2.3.1 设施规划方法:,美国专家理查德缪瑟(Richard Muther)提出的系统规划方法(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SLP)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SLP法通过引入数理量化的关系密集的概念,建立个作业单位之间物流相

10、关关系与非物流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表,从而构成了设施规划布置的数学模型。,程序框架共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 战略规划阶段,运用SWOT分析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考察配送中心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内部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外部威胁(Threats)等竞争力影响因素,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有竞争力的配送中心发展战略。,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优势 (S) 劣势(W),机会(O),威胁(T),SO战略 WO战略,ST战略 WT战略,第二阶段 资料搜集与分析阶段,(1)资料搜集。,例如,配送服务对象或接受的订单 处理货物的种类 处理货

11、物的数量与库存量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辅助生产部门与配送服务水平 配送交货时间 配送货品的价值或建造预算,表2.2 零售商型配送中心的配送对象分析,批发商 超市 便利店,PB 40% 10% PC 60% 60% 30% CB 30% 70%,注:P为托盘(Pallet)、C为箱(Case)、B为单品(board case),(2)资料分析。,物品特性分析 储运单位分析,就是考察配送中心各个主要作业(进货、拣货、出货)环节的基本储运和作业单位。,P为托盘(Pallet) C为箱(Case) B为单品(board case),表:配送中心储运和作业单位分析表,入库单位 储存单位 拣货单位,P P

12、P P PC PC,P PC B PCB PC PC C PC PCB CB CB CB B,订单变动趋势分析,表:配送中心常见的订单变动趋势图(1),变动趋势 应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倾 向 变 动 能 力,月份,规划时应以中期的需求量为规模依据。 若需考虑长期递增的需求,可预留空间或考虑设备扩充的弹性,以分阶段投资方式建设。,必要能力,表:配送中心常见的订单变动趋势图(2),变动趋势 应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倾 向 变 动 能 力,月份,如果季节变动的差距超过3倍以上,可考虑以部分外包或租用设备方式。 淡季时应争取互补

13、性的货品业务。,必要能力,表:配送中心常见的订单变动趋势图(3),变动趋势 应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倾 向 变 动 能 力,月份,如果高低风差距不大且周期较短,可以在周期变动内的最大值规划后续资料分析可缩至某一周期为单位,以简化分析作业。,必要能力,表:配送中心常见的订单变动趋势图(4),变动趋势 应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倾 向 变 动 能 力,月份,系统较难规划,宜规划通用性的设备。 采取通用型货位。,必要能力,EIQ分析,EIQ分析就是利用E(Entry,订单)、I(Item,品项)、Q(Quantity,数量)这三个

14、物流关键要素,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需求特性,为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日本铃木震-提出以订单E、品项I、数量Q分析方法来进行配送中心的系统规划。,表:EIQ的分析项目及含义,实用例题,表:一个具体的EIQ资料分解实例,出货订单 (E),单品出货量 单品出货次数,出 货 品 项,订单出货数量,订单出货品项,I1,I2,I3,I4,I5,I6 EQ EN,E1,E2,E3,E4,I,IQ IK,6 0 5 3 2 0 7 8 7 0 0 1 0 0 6 3 5 0 7 4 0,11 8 20 14 8 4 2 2 3 3 2,5 4 3 19 4,76,16,EIQ分析的作用,EQ(订单量)分析,EN

15、(订货品项数)分析,IQ(品项数量)分析,IK(品项受订次数)分析,了解单张订单订购量的分布情况,了解订单订购品项数的分布,了解各类货品出货量的分布情况,分析各类货品出货次数的分布,0,数量 Q,品项I,a1 a2,b1 b2,c1 c2,d1 d2,a区,b区,c区,d区,少品种 大批量,大机械化,有条件可以使用机械化,小批量 多批次,人工作业,机械化+人工,【I-Q曲线图】,P-Q曲线图,(3)作业单位及作业活动分析,它是下一步物流关系分析和作业单位关联关系分析的基础。 在对配送中心设施规划的基础数据和背景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队配送中心主要的业务活动、作业的关联性及其大体作业程序进行分析

16、并划分作业区域和作业单位。,第三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1)配送中心设施关联性分析。,列举主要的设施 关联性分析的相互关联表 以下以配送中心建筑物内部设施为例:,配送中心设施关联性分析的相互关联表:,1.进货场 2.验货场 3.分类场 4.流通加工场 5.保管场 6.特殊商品保管场 7.发货场 8.办公室,A,A,A,A,A,A,B,B,B,B,B,B,B,B,B,C,C,C,C,C,C,D,C,C,C,C,C,C,(2)绘制作业区位置关系图:,办公室,进货场,检验场,发货场,分类场,流通加工场,特殊商品保管场,保管场,(3)作业区的面积计算:,根据对作业区内部的设备、人员、通道、辅助装置等的测

17、算,得到各个作业区的占地面积。,序号 作业区 单位面积作业量,2 收验货作业区 0.20.3(吨/平方米),1 储存保管作业区 0.70.9(吨/平方米),3 拣选作业区 0.20.3(吨/平方米),4 配送集货作业区 0.20.3(吨/平方米),5 辅助生产面积 配送中心总面积的5%8%,6 办公生活面积 配送中心总面积的5%8%,表:配送中心作业区面积概算指标,(4)方案的修正:,修正因素:物流和人流动线、物料搬运方式、工艺过程、仓储设施、道路布置、建筑设计等。,五种基本形式:直线型、U型、S型、分流型、集中型。,物流和人流动线:指物品和人员在配送中心的作业区与作业区之间,以及作业区内的空

18、间移动路线。,办公室,保管场20%,特殊保管场10%,流通加工10%,配装发货区,理货场,100%,100%,60%,进货,配送,配送中心结构图:,表:作业区物流动线的基本形式,直线型,双直线型,表:作业区物流动线的基本形式,U 型,分流型,表:作业区物流动线的基本形式,S 型,集中型,第四阶段 方案评估阶段,1.优缺点比较法 2.加权分析法 3.成本比较法,第五阶段 详细设计阶段,可以采用总体规划阶段的模式,因为从考虑问题、规划方法、布置设计思路、处理的方法等角度来看,作业区内部的详细布置设计和作业区规划布置的方法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工作的深度、设计的范围和细致程度不同而已。,第六阶段 实施阶

19、段,包括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制造安装、系统调试、试运行等。至此,才算完成了配送中心设施规划的整个一轮过程。 配送中心设施规划实际上是一个层层深入、逐步细化、不断修正、反复叠代,直至得到完善设施规划方案的递进优化过程。,2.3.3 几个补充问题 考虑到配送中心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完整性及有效性,有必要对上面内容再作些补充。 1.设施布置设计的柔性 2.物料搬运系统分析 3.仓库的布置,实例!,实例演示:,例:,假设有一个家电用品仓库,共有M个货区,分别储存7种家电。仓库有一个出入口,进出仓库的货物都要经过该出入口(如图)假设该仓库每种物品每周的存取次数如表,应该如何布置不同物品的货区,才能使

20、总搬运量最小?,货区,货区,出入口,通 道,实例演示:,表 :家电仓库的储存信息,存储物品 搬运次数 所需货区数量 存储物品 搬运次数 所需货区数量,(每周),(每周),(个),(个),A电烤箱 280 1 E电视 800 4 B空 调 160 2 F收音机 150 1 C微波炉 360 1 G其他 100 2 D音响 375 3,货区,货区,出入口,通 道,G B D F E E C,G B D D E E A,2.4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2.4.1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 2.4.2配送中心的特殊作业流程,2.4.1 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从总体上看有三部分组成:,备 货,配 货,送 货,

21、1.备货准备阶段 接受并汇总订单 进货(图示),【进货作业流程图】,采购计划,确定进货目标、订货,货车到达、卸货,拆货、分类,检查单据文件,记录单据,验收并入库,【备货阶段注意几点】 订货: 向供应商发订单,确定品种、数量 确定货物发出信息 准确预测到达时间 协调交通问题 计划货车的停车位,【备货阶段注意几点】 接货: 货物编码与分类 货物编码的原则 货物编码的方法 货物分类的原则与方式,2. 配货生产阶段,加工作业,拣选作业,包装作业,配装作业,增值性服务,要货通知单 订货通知单,配好货物 重新包装,同一送货路线 不通货物组合,3. 送货销售阶段,车辆配载 车辆安排(图示) 选择送货路线,【

22、外雇车辆与自由车辆费用比较图】,自有车辆,外雇车辆,图: 外雇车辆与自有车辆费用比较,费用,运输量,P,0,初期投资,2.4.2配送中心的特殊作业流程,1 储存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分 货,拣 选,进 货,检验,分 类,储 存,配货,分放,分 放,配装,送 货,分 货,拣 选,进 货,检验,分 类,暂 存,配货,分放,分 放,配装,送 货,理货区,配货区,面积较大!,2.流通型配送中心:,3.加工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流通加工,分拣,进 货,检验,分 类,储 存,配货,分放,分 放,配装,送 货,总结: 配送作业流程总图,供 货 厂 商,进 货,储 存,补 货,分 拣,检查与配送加工,配装与

23、出货,送 货,客 户,物流,信息流,订 单 处 理,拣货信息处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出货单,拣货单,拣货单,入库单,2.4 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通过职务、职责、职权及相互关系构成的结构体系。 配送中心组织结构设计:是把实现配送中心组织的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业务工作,然后把这些工作“组合”成若干个部门,并确定部门职责与职权的过程。,1、影响配送中心组织设计的因素 (1)配送中心的规模。 (2)配送中心的战略。 (3)配送中心的环境。 (4)配送中心的技术因素。 2、配送中心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任务目标

24、原则。 (2)组织结构合理的原则。 (3)权责明确原则。 (4)统一指挥、利于沟通原则。 (5)上述各项原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特点有所选择和侧重。,3、配送中心组织结构的形式,(1)直线制形式。 配送中心经理对生产、技术、财务等各项事务都亲自处理,没有专业的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层实现直线垂直领导。,(2)职能制形式。引入了计划、财务等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或人员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都有权向下级下达指示和命令,各级负责人除了要服从上级直接领导的指挥以外,还要受上级各职能机构的领导。,(3)直线职能制形式。直线职能制形式是以直线制形式为基础,将职能制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组织机构形式。它的特点是各管理层的负责人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领导,并设职能机构或职能人员协助经理工作,但职能机构或人员对下级单位不能下达指示命令,只能在业务上进行指导监督,下级负责人只接受上一级负责人的领导。,(4)事业部制形式。事业部制也称分部型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组织结构形式。它的特点是按配送货品类别、经营业务或配送地区设若干个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下的分散经营和分权管理。,(5)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制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组成一个为完成一个特定配送任务的机构。这种组织的成员,一般都接受两个方面的领导,即在工作业务方面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