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定稿_第1页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定稿_第2页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定稿_第3页
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定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集体备课导学案课题:诗词曲五首 课型:讲读课 课时:两课时主备人:尹群燕 审核人: 时间:学生学案教师导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学常识;2、正确朗读并背诵后两首诗词;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文学常识课下积累,课上交流。(二)通过指导诵读完成目标2(三)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内容,启发引导完成3二、教学重点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这两首诗。教学难点: 1

2、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重点1,通过诵读完成2、要检查落实,上黑板默写难点:要善于启发引导,深入理解诗词内容三、学法指导1、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古诗四步教学法。 四、知识链接请同学们查找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资料填写下列表格作者字号朝代评价主要作品 请同学们查找资料,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写作背景。六、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注音:阙( )乘( )琼( )不胜( )转( )绮( ) 婵娟( )2、用“/”划分朗读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3、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解释:达旦: 兼怀: 几时: 把酒: 宫阙: 何年: 乘: 归去: 琼楼玉宇: 胜: 不胜: 弄: 何似: 朱阁: 绮: 绮户: 无眠: 不应: 恨: 何事: 全: 婵娟: 共婵娟: 4、了解作者:苏轼,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 派的代表,如 。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为“三苏”。 其文

4、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整体感知:全词的感情基调是 ,中心句是 , 。概括词上下阕意思:上阕:下阕:三、研读探究 1、上阕开头四句写( ) 反映了词人对 ( )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 的心理。为什么?3、矛盾最终结果是 。从“ , 。”两句可以看出。4、下阕是 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想通了“ , ” 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 的心态。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6、朗诵本词: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要能发挥联

5、想和想象,读出矛盾的心理,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7名句赏析:请同学畅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山坡羊潼关怀古1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注意节奏和情感。2请同学说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看谁说的既简洁又准确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这首曲的内容。4.思考探究:a“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b“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c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d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e、这首散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七、当堂检测1.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2.水调

6、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3.【阅读练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苏轼,_代杰出的_家,号_。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2.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极妙,妙在何处?_4.结

7、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琼楼玉宇:_弄清影:_5.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它的含义是_,在词中,这句词是对_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_。6、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试分析。_课后反思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你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你将怎样再次提升自己:导入: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神往。苏轼仰望

8、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引导过程:上阙: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第一题提示: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这反映他当时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尘世。(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其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中进士,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

9、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第2题提示: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3、矛盾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喜爱人间生活)。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可以看出。4、下阕是月光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是怎样想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的心态。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的思想感情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