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 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 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学习目标:,写作背景,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

2、“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o)胄(zhou)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读百遍,其义自见,一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二读:读懂词意。 三读:读出感情。 四读: 析情明技,一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千古

3、/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读:读懂词义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

4、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我南归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三读:读出感情,语调:豪迈悲愤,四读:析情明技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孙仲谋,刘 裕,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元嘉草草

5、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廉 颇,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上 片,下 片,用孙权典故,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4、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典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

6、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1、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tu胄不能草率行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 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

7、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况,虽6o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用典),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目的是 借古喻今, 或借古讽今,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

8、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1、为什么用“千古”修饰“江山”?,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2、从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可以读出词人的什么情感?,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3、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为什么用“总”和“被”?,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

9、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赏析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10、,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上片: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下片小结:,下片用刘

11、义隆、佛狸祠、 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 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用事是用典的一种,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 上片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再说北伐的基本方针,也是极自然的,是词中常见的讽喻手法;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综观全词,用事

12、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三、整体感知,登临地点,登临时间,登临背景,建康(南京)赏心亭,1174年秋,时年34岁,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南渡12年之久,其间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京口(镇江)北固亭,1205年,时年66岁,镇江知府任上,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积极作北伐准备,可其正确意见不能被韩采纳,并被降官,北伐愿望又一次落空了。,所用典故,主要内容,感情基调,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

13、 求田问舍、怕见刘备的许汜; 桓温的流年之痛。,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高亢昂扬,悲愤激切。,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并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