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ppt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ppt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ppt_第3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ppt_第4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第3课 宋明理学,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主讲教师:刘洋,一、三教合一,1.汉武帝以后,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一、三教合一,1.汉武帝以后,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一、三教合一,1.汉武帝以后,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一、三教合一,1.汉武帝以后,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一、三教合一,1.汉武

2、帝以后,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朝时期,4.唐朝时期,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一、三教合一,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一、三教合一,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一、三教合一,佛教盛行,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一、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佛教盛行,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一、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佛教盛行,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

3、呢?,一、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 经济;,佛教盛行,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一、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 经济;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佛教盛行,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 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 第一古刹”。

4、,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 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 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 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 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道教在民间传播,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一、三教合一,佛教盛行,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 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 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 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 奉,下层民众中也

5、拥有众多的信徒。,道教在民间传播,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一、三教合一,佛教盛行,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 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 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儒学本身的缺陷,一、三教合一,道教在民间传播,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佛教盛行,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 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 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 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一、三教合一,道教在民间传播,1.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

6、呢?,佛教盛行,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一、三教合一,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一、三教合一,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 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一、三教合一,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 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 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一、三教合一,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

7、融合,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 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 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三教合一时期,一、三教合一,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

8、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 学”。,二、程朱理学,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程朱理学,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二、程朱理学,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 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二、程朱理学,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 朝廷仅是

9、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 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 为时尚。,二、程朱理学,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二、程朱理学,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

10、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二、程朱理学,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代表人物:“二程”、朱熹,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二、程朱理学,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 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 (1032-1085)、程颐(1033 -1107)兄弟二人。,朱熹(1130- 12

11、00),南宋著名 思想家。宋代理学 集大成者。,二、程朱理学,2.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二、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 天理,先有理后有物,二、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 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二、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 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12、 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二、程朱理学,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朱理学,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朱理学,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朱理学,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对“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存天理,灭人欲”,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朱理学,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 (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小结:,以佛道

13、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二、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小结:,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二、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小结:,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二、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存天理,灭人欲”,小结:,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二、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4.程朱理学的发展:,二、程朱理学,4.程朱理学的发展:,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二、程朱理学,4.程朱理学的发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 依据的教科书,南宋以后

14、,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二、程朱理学,4.程朱理学的发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 依据的教科书,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 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二、程朱理学,4.程朱理学的发展:,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 依据的教科书,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 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学术思想影响海外,二、程朱理学,陆九渊(1139-1192),号 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 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 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 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 “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 王阳明发展其学说

15、,成为中 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 派”。,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三、陆王心学,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三、陆王心学,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三、陆王心学,“反省内心”以求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

16、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三、陆王心学,“反省内心”以求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 “心学”。,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三、陆王心学,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 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 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 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 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 人。,三、

17、陆王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三、陆王心学,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致良知”,三、陆王心学,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致良

18、知”,“知行合一”,三、陆王心学,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内容相同:,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内容相同:,“纲常伦纪,即为天理”,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内容相同:,“纲常伦纪,即为天理”,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影响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内容相同:,“纲常伦纪,即为天理”,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

19、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内容相同:,“纲常伦纪,即为天理”,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内容相同:,“纲常伦纪,即为天理”,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

20、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把握“理”的途径不同:,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 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 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把握“理”的途径不同:,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C.注重气节、品德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拓展训练,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