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的腹泻diarrhea.ppt_第1页
各种原因的腹泻diarrhea.ppt_第2页
各种原因的腹泻diarrhea.ppt_第3页
各种原因的腹泻diarrhea.ppt_第4页
各种原因的腹泻diarrhea.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病程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一般病史为2周内急性腹泻,2周至2个月持续腹泻,2个月以上慢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32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占同期儿童死亡人数的24.8%。在发展中国家,每个孩子平均每年有12种疾病。在发达国家,每个孩子每年都会生病1 5次。因此,感染性腹泻目前仍是一种重要的疾病。下面仅描述霍乱、志贺氏菌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肠炎、艰难梭菌结肠炎、弯曲杆菌肠炎、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霍乱霍乱是由产生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它属于

2、甲类传染病。临床特征:严重腹泻(大便量大,可如米泔水)、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目前,非O1群霍乱弧菌中有O1群霍乱弧菌(经典生物型、Eirto生物型)和O139群霍乱弧菌。霍乱毒素(霍乱肠毒素)是疾病的主要原因。霍乱弧菌O1和O139能产生霍乱毒素,据报道O139能产生大量毒素。霍乱弧菌O139是1992年从印度、孟加拉国和泰国大量霍乱样腹泻患者的呕吐物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霍乱弧菌。该菌株引起的疾病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与霍乱弧菌O1没有区别,因此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霍乱。由于人们对O139霍乱弧菌缺乏免疫力,他们可能会取代O1霍乱弧菌而传播到世界各国。一些人预测这些流行病可能标志着第

3、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因此,O139霍乱弧菌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1)霍乱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1 .渗出期:急性发作。严重腹泻(以水样便为特征,典型的是米泔水便,每次大便量大,无明显不适和腹痛),一天超过十次或几十次。少数患者伴有呕吐(特征为无明显恶心,呕吐物呈水状、喷射状,与大便特征相同),一般无发热。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23天。脱水期:持续大量腹泻,导致水和电解质严重流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表现:口渴,皮肤弹性差,手指萎缩,眼窝凹陷,腹部呈船状,哭无泪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心音迟钝、尿少甚至无尿等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怒、冷漠等酸中毒,如深呼吸、意识不清等电解质紊乱,

4、如低钾血症等。这个时期持续几个小时到23天。3。反应恢复期:腹泻逐渐缓解并停止,脱水改善,尿量增加,大部分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这段时间持续24天。霍乱的总病程不长,一般为37天。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血液浓度。(2)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管状等。(3)大便常规检查:水样便,无炎症细胞成分。(4)粪便细菌学检查:1粪便悬滴检查和制动试验:在暗场显微镜下,存在的小亮点穿过视野,表明标本中存在弧菌(不一定是霍乱弧菌)。如果再次滴加诊断血清,在上述显微镜中没有小亮点交叉,表明存在霍乱弧菌。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可见鱼群中排列的革兰氏阴性

5、弧菌。3.霍乱弧菌培养:将粪便标本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中,6-8小时后,取表面菌膜,接种于庆大琼脂或TCBS琼脂上。可疑菌落直接用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阳性结果可以确认。(5)血清学诊断:ch后血清中可能出现抗菌抗体和抗毒抗体抗病毒抗体出现较晚,在一个月内达到高峰,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诊断依据:以下三项中有一项为阳性,可以确认诊断。有腹泻和呕吐症状,霍乱弧菌在粪便培养物中生长。霍乱流行期间,当出现典型症状时,培养为阴性,但血清抗体滴度增加4倍以上。在寻找疫点的过程中,粪便中培养出霍乱弧菌,检查前后5天内出现腹泻症状和明显的霍乱接触史,可诊断

6、为轻度霍乱。治疗:原则:综合措施休息,饮食,对症治疗,适当的抗生素应用和补液。及时和充分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a)对症治疗:严格隔离消化道,直到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慢性带菌者,每天大便培养一次,连续7次阴性;胆汁培养每周一次,连续两次阴性可以解除隔离。(2)补液治疗:输液总量应包括:入院前累积损失、入院后持续损失、每日生理需求。静脉补液用于高渗性脱水患者和不能口服的轻中度脱水患者;轻中型患者可以口服补液。(3)抗菌治疗效果(辅助治疗):减少细菌排出量,缩短细菌排出时间,减少腹泻量。药物:多西环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呋喃唑酮。以上药物可选择一种,疗程为3天。细菌性痢疾

7、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全身感染和中毒症状(发热等)。)和肠痢疾三联征:大便次数多、粘液血少或脓血便、痉挛性腹痛、急性腹泻和严重腹泻。病变:主要是乙状结肠和直肠。基本病理变化: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重度病例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病原学病原体):痢疾杆菌,或志贺氏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氏菌属,G-杆菌,无鞭毛、孢子和荚膜。根据不同的细菌抗原,可分为四组(甲、乙、丙、丁)和47个血清型。菌群的致病特点:痢疾志贺氏菌a群12株,具有最严重的外毒素产生能力,而福氏志贺氏菌b群16株,具有较长的排菌时间,易引起慢性鲍氏志贺氏菌c群,宋内志贺氏菌d群18株,且具有最强的外

8、部耐药性。临床症状轻微,潜伏期为1-2天(数小时-7天)。急性细菌性痢疾:常见轻度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迁延性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临床分类、临床表现: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 1常见类型:急性发作、高热寒战、腹痛腹泻、急性腹泻和重度腹泻,每天大便10次以上,量少,开始少见。2轻:全身中毒和肠道症状较轻,有多次腹泻,大便稀稀,有粘液,无脓血,有轻度腹痛,无尿急和剧烈疼痛,3-7天即可痊愈。中毒类型:多见于2-7岁的健康儿童,发病迅速,病情危险,高热伴有严重的全身血液中毒症状,体温高于400,循环迅速,呼吸衰竭。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没有腹泻,但冷盐水灌肠可发现粘液便,

9、镜检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1.休克型(外周循环衰竭型):以感染中毒性休克和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为特征。面色苍白,皮肤斑驳,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脉搏微弱。2.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脑缺血、缺氧、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等。3.混合型:以上两种表现中,疾病最危险,死亡率高。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粘液脓和便血,常伴有便秘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史,常由疲劳、感冒、冷食等诱因引起。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无明显临床症状,粪便中培养有痢疾杆菌。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1一般治疗:将消化道隔离直至症状消

10、失,然后培养两次阴性。2病原体治疗: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疗程为5-7天。对症治疗:补液、退热、解痉等。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1一般治疗:与急性细菌性痢疾相同。2病原体治疗: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0.2g,每天两次)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1-2g,每天一次;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2-4g/天,2-4次/天;头孢哌酮2-4g/天,每天两次。).3.对症治疗:(1)降温镇静:冷盐水灌肠等。(2)休克型:抗休克治疗。3)脑型:脱水降低颅内压,预防呼吸衰竭,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系统性治疗:规律生活,注意饮食

11、,治疗慢性肠道疾病。病原体治疗:应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结合局部应用,疗程长。对症治疗:纠正肠道功能障碍、菌群失调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不同致病机制的各种细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和中毒。呕吐和腹泻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发病急、潜伏期短、病程短、恢复快。临床上有两种类型:胃肠型和神经型,其中胃肠型更常见。下面将只描述胃肠道细菌食物中毒。病因: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有很多,根据致病机理不同可分为三类:1。细菌污染食物并繁殖后,会产生大量毒素,导致中毒和疾病。这些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细菌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在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疾病。这些细菌包括蜡样芽孢杆菌(

12、腹泻型)、副溶血弧菌、产气梭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气单胞菌等。3污染食物的细菌进入人体,细菌在体内繁殖并侵入人体导致疾病。这些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志贺氏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等。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1 .疫情发生突然,病例集中,潜伏期短。可以发现常见的可疑食物,所有患病的人都吃可疑的食物,不吃的人没有生病,因此停止了可疑食物的消费,疫情很快就停止了。3.这种疾病经常集体发生。它们大多发生在高温和细菌繁殖的季节。临床表现潜伏期:各种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其中直接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最短,平均1-3小时;侵袭性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

13、弯曲杆菌和志贺氏菌)有24-72小时的长潜伏期;感染后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介于两者之间。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相似,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以及全身症状如发热。急性发作、上腹部不适、持续性和阵发性痉挛性腹痛。恶心、呕吐、呕吐是胃内容物。腹泻,一天大便几次至十次以上,大便性状因细菌而异,多为稀便、水样便、粘液血便、脓血便等。传染性食物中毒可能有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状,如发烧和全身不适,体温为39-40。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甚至酸中毒和休克。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腹痛可用解痉药治疗,高烧可用少量退烧药治疗。补液疗法:液体流失的病人应该口服补液或腹泻型大肠杆菌肠炎是由大肠杆菌

14、引起的一组疾病,可引起人体腹泻。根据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临床特征、流行特征和细菌O抗原的血清型,可将致泻性大肠杆菌分为五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引起的,它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腹泻,也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疾病。主要血清型为O111,占50%,其他为O114、O128、O55、O20、O119、O86、O125、O127等。它主要通过污染食物和水传播,偶尔也会通过呼吸道感染。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两岁

15、以下的儿童很常见,有时他们会侵犯成人(当地流行病)。致病过程是细菌直接粘附于肠上皮,导致损伤、坏死、溃疡和腹泻。它还能分泌非洲绿猴细胞毒素产生分泌性腹泻。临床表现:发病可能是急性的或缓慢的,通常由不规律的饮食引起。大便呈黄色,蛋形,量大。然后是发烧、呕吐、厌食、腹胀和肠麻痹。成人有急性腹泻、腹痛、腹泻和严重腹泻。婴幼儿可能患有水和盐代谢紊乱、酸中毒、心脏、肝和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预后是危险的。治疗:支持疗法和液体疗法是主要方法,严重者可给予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腹泻,是发展中国家婴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也

16、是游客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血清型为O6、O8、O15、O25、O27、O42、O63、O87、O148、O159等。ETEC主要通过产生耐热和耐热肠毒素引起小肠分泌,而不会造成组织损伤(分泌性腹泻)。这种疾病是1982年在中国首次发现的。潜伏期很短,从几个小时到一天。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寒战、头痛、肌痛和低烧。严重的病例会像霍乱和酸中毒一样脱水直至死亡。成人发病比儿童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支持疗法和液体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有喹诺酮类、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可以用于严重的病例。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由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引起。EIEC是从1967年日本报道的“痢疾”

17、样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具有与志贺氏菌相似的生化特征。常见血清型有O28、O29、O32、O112、O124、O136、O143、O144、O152、O164、O167等。其中,O124引起了许多疫情。EIEC是高致病性的,它可以发生在成人和儿童身上。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气短、脓血便,难以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应使用攻击性大肠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对其进行鉴定。治疗: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持续5-7天。出血性大肠杆菌结肠炎出血性大肠杆菌结肠炎是由EHEC引起的。只有一种血清型O157: H7,于1982年在美国被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4起疫情,主要是由烤肉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的。1996年夏天在日本全国流行,这也是由于小学生的食品和饮料消毒不彻底造成的。这种疾病在中国还没有发现。EHEC可产生大肠杆菌的志贺氏菌样毒素,可引起肠系膜、升结肠、盲肠和阑尾充血、变性、坏死、溃疡和出血。流行病学:EHEC可引起流行性和散发性出血性肠炎,主要在儿童中。EHEC引起肠道侵袭性病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