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西城区 2015 年高三二模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2015.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N 14O 16Mg 24Si 28 选择题选择题(共 (共 2020 题题每小题每小题 6 6 分分共共 120120 分)分) 6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实验室安全 A.金属钠时强还原剂; 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C.氢氧化钠对蛋白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乙醇为可燃性液体。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均是物理变化 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等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

2、是纤维素 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化学与生活 A.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电渗析法等; C.天然纤维是主要是纤维素和蛋白质,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 D.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次氯酸盐漂白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8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2NaO2= Na2O2 B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制备氢氧化铝:Al3+3NH3H2O=Al(OH)33NH4+ C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3Fe4H2O=Fe3O44H2 D二氧化氮溶于水有硝

3、酸生成:3NO2H2O=2HNO3NO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A.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 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是 D.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除去 FeSO4溶液中的 Fe2(SO4)3,可加入铁粉,再过滤 B为除去溴苯中的溴,可用NaOH 溶液洗涤,再分液 C为除去乙炔气中少量的H2S,可使其通过 CuSO4溶液 D为除去 CO2中少量的 SO2,可使其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实验中的物质除杂问题 A.除去 B.溴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溶液与溴苯分层,后分

4、液; C.除去乙炔中含有的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生成硫化铜沉淀; D.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应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0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在电极 b 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 OH向电极 a 移动 C反应消耗的 NH3与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解析】该题考察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点 A.氧气在b极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A对; B.因为a极为负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对;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5、C错; 向 a 极移动参与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 11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操作实验现象 向 NaBr 溶液中加入氯 溶液变蓝 水, 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将铝片放入盐酸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时较慢, 随后加快,后来又逐渐减慢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得到蓝色溶液 硫酸,水浴加热后,加 入新制氢氧化铜, 加热 结论 氧化性:Cl2Br2I2 H+的浓度是影响反应 速率的唯一因素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 原性 气体中含有 Cl2 D.负极是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且 向漂白粉中滴入稀硫品红溶液褪色 酸,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品红溶液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察了化学基本实验的相关知

6、识点 D A.向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后再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只能推测出氧化性顺序,A错; B.将铝片放入盐酸中,H 浓度是随着反应进行不断降低,结论若正确,则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的速率是开始 即很快而后逐渐减慢,反应最开始几乎无气泡的原因是铝表面有氧化铝,B错; C.蔗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即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应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为碱性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 在进行反应,C错; D.在酸性条件下漂白粉中的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生成次氯 酸是品红褪色,D 对。 12恒温恒容下,向 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MgSO4(s)和 CO(g),发生反应:

7、MgSO4(s)CO(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0 2 4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CO)0.6 mol/(Lmin) B4 min 后,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了2.0 mol 的 SO2 C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容器中MgSO4、CO 均为 1.0 mol,则平衡时 n(SO2)=0.6 mol 【答案】B 【解析】该题考察了平衡及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点 n(MgSO4)/mol 2.0 1.2 n(CO)/mol 2.0 0.8 1.2 2.8 n(SO2)

8、/ mol 0 MgO(s)CO2(g)SO2(g) 25(17 分) 可降解塑料 PCL 的结构可表示为。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B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 (2)D 的结构简式是_。 (3)M 的分子结构中无支链。M 生成 D 的反应类型是_。 (4)E 是 D 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官能团。E 的结构简式是_。 (5)F 生成 G 的化学方程式是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K 没有顺反异构 bM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 cPCL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7)H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8)M 的氧化产物己二酸是合成尼龙的原料之一。用

9、B 做原料可制得己二酸,请结合相关信息完成其合成 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_。 已知: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 【解析】 (1) 苯酚生成B的过程中,羟基未发生变化。 (2) D的结构简式直接由信息可得,注意七元环的键线式画法,注意碳数。 (3) 从M和D的分子式中可知反应脱去一分子的H2O,M到D的过程是直链通过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成环 的过程。 (4) 考查课内基本反应和倒推过程:由M开始, 根据E为六元环的提示,可得E的结构为: 注意标清环上碳原子的位置。做题过程中不建议用键线式进行书写,碳数容易出错。 (5) 课内方程式考查,注意不要漏写小分子H2O即可。 (6) K中碳碳双键两端各

10、自连接原子团不同,存在顺反异构。 M分子中存在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可自身发生缩聚反应。 PCL结构中,两个链节之间存在酯基,选项正确。 (7) 卤代烃消去反应考查,碱性环境COOH在反应之后会变成COONa,注意产物中H2O的个数。 (8) 流程中共分三步:形成信息反应中需要的碳碳双键;按照信息反应开环,链端成醛基;将醛基氧化成 为羧基。 注意:不建议使用酸性 KMnO4溶液直接将碳碳双键氧化成羧基,尽可能按照信息所给反应书写;注意 每一步的反应条件,最后一步如果选择使用银氨溶液或者新制氢氧化钠悬浊液,需要有酸化的过程。 26(13 分)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的用途。 (1)氯气的电子式

11、是_。 (2)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是_。 (3)工业上用 H2和 Cl2反应制 HCl,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 实验室配制 FeCl3溶液时,将 FeCl3固体溶解在稀盐酸中,请结合离子方程式用 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 Cl2+H2O(4) 新制饱和氯水中存在:HCl+HClO, 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 a加少量 NaOH 固体b加 CaCO3固体c加 NaCl 固体 (5)“氯胺(NH2Cl)消毒法”是在用液氯处理自来水的同时通入少量氨气, 发生反应:Cl2+NH3=NH2Cl+HCl。 NH2Cl 能与水反应生成可以杀

12、菌消毒的物质,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NH2Cl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在 Cl2+NH3=NH2Cl+HCl 中,每消耗 11.2 L Cl2(标准状况下),转移电子 _ mol。 【解析】 (1)Cl 原子最外层7 个电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 (2)常考化学方程式之一。Cl-在阳极放电,H2O 中的H+在阴极放电,产物分别为Cl2、H2和OH- (3)根据图中键能数据,应用“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即可求得反应热,注意热化学方程式需要 注明物质状态 因为Fe3+存在水解平衡且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通过增大H+浓度的方式抑制Fe3+水解 (4)可使溶液中的平衡正向移动

13、的方法有:升温(吸热反应)或降温(放热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生 成物浓度(加可与生成物反应的物质) (5)根据题目信息“生成可以杀菌消毒的物质”可知一种产物为HClO,根据守恒的原则,另一种产物为NH3 27(13 分)卤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离子,可制取多种含镁产品。 (1)向卤水中加入 Ca(OH)2制取 Mg(OH)2,其离子方程式是。 (2)Mg(OH)2可制取 MgO,进而制得金属镁。 灼烧 Mg(OH)2得到 MgO 的化学方程式是_。 1200,真空条件下用硅铁(含硅单质9599%)将 MgO 还原为镁蒸汽 (铁不参与反应),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 (3)Mg(OH)2可

14、用来制取 MgCl2,进而制取金属镁。 从 MgCl2溶液得到 MgCl26H2O 的操作是_、过滤。 MgCl26H2O 与 SOCl2混合后加热,可获得无水MgCl2(已知 SOCl 2 与水接触时 迅速形成白雾,生成 SO2)。得到无水 Mg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 (4)Mg(OH)2还可用来制取三硅酸镁(xMgO3SiO2) 。三硅酸镁是医疗上某抗酸药的主要成分。已知硅酸盐 的化学式通常用氧化物形式表示,如石棉CaMg3Si4O12表示为 3MgOCaO4SiO2。 三硅酸镁中和胃酸的离子方程式是:xMgO3SiO2H+=Mg2+SiO2+_ 为确定 xMgO3SiO2中 x 值。取

15、三硅酸镁样品 0.52 g,加入 0.5000 mol/LH2SO4标 准液 15.00 mL,充分反应后,用 0.5000 mol/L的 NaOH 标准液滴定过量的 H2SO4, 消耗 NaOH 标准液 14.00 mL。则 x=_。 28(15 分)某小组同学利用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1)铝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固体成分的初步确定。 实验序号 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 为 H2),溶液呈浅黄色 向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 溶液,溶液呈浅红色,再加入H2O2 溶液至过量,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O

16、2),溶液变为深红色,且红 色很快褪去 由上述实验可知:溶液中Fe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 中产生 H2的原因是样品中除含Fe 外,可能有未反应的 Al,为检验样品中是否 含 Al 单质,设计了相关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生成 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上述固体样品中Fe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Fe、Fe2O3、Fe3O4。 (3)该小组同学对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做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 操作、现象 将中剩余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滴加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另一份滴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取 2 mL 0.1 mol/L FeC

17、l3溶液,滴入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 一段时间 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H2O2溶液,红色很快褪去 提示:KSCN 中 S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实验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结合实验和分析,实验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查阅资料得知:Cl-对溶液红色褪去的反应有催化作用,验证该说法应补充的实验 和现象是。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西城区 20152015 年化学部分答案年化学部分答案 2015-52015-5 1011121314151627181920 ABCDCDB 说明:其他合理答案可参照本标准给分。 25(17 分) (1)羟基(2 分) (2)(2 分) 123456789 (

18、3)酯化反应(取代反应)(2 分) (4) (5)(2 分) (6)b c (2 分) (7) (2 分) (8) (评分:催化剂写“Cu、Ag”可得分;仅缺“加热”得 2 分;第 3 步氧化剂写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其他均正确本题得 2 分,共 3 分) 26(13 分) (1)(1 分) (2 分) - 电解 (2)2Cl-2H2O=2OHH2Cl2(2 分) (3) H2(g)Cl2(g)=2HCl(g)H = -183 kJ/mol (2 分) 溶液中存在 Fe3+3H2OFe(OH)33H+平衡,增大 H+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抑制 FeCl3水解(2 分) (4)a b(2 分) (5) NH2ClH2O=NH3HClO 或 NH2Cl2H2O=NH3H2OHClO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