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1页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2页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3页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4页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越王勾践,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孟子的思想: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艺术成就 长 于 论 辩 长 于 譬 喻 气 势 浩 然,课文朗读,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 行拂( ) 曾( )益 拂( )士,.,.,.,.,.,.,.,qun,yu,g,o,x,f,zng,b,.,听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发: 举: 畎亩: 任: 所为: 所以: 恒: 过: 衡: 入: 出: 敌: 喻: 士: 作: 法家: 拂士: 曾:,被任用,被选拔,田间,责任,担子,所行,用来方法

2、,常常,犯错误,不顺畅,在国内,在国外,敌对,了解,狱官,有所作为,有法度的世臣,辅佐君主的贤士,增加,文章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正反两面论证经受艰苦磨难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第三部分(4):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三、四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都要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 第三段论述了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第四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时,

3、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排比彰显气势。这六人有共同特点:出身低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使用排比,文章富有气势和说服力。 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作者是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的?,开篇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事的人的事例,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角度,一正一反地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死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

4、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篇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多用短句,且句式较整齐,近似对仗,(骈散对照)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开头的六句,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第二段的“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和第三段的“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等,与上文也有相似之处。,1、本文的中心论点,2、论证过程,3、论证方法,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困 境 造 就 人 才,安 乐 毁 灭 国 家,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客、主观),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反面,正面,论证结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你还能举出其他人的例子吗?,请将你的思考写成短文,题目自拟。,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